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0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背景无权处分这一问题被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原因就在于无权处分的内涵界定模糊及其无权处分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的复杂。自从合同法颁布以来,民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随即受到前所没有的关注和重视。合同有效说的支持者认为,据合同法第五十一之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是建立在物权形式主义下的物权变动模式。合同无效说强调的是自始无效,认为物的归属重于物的利用保护;认为物的静态安全重于物的动态安全。这是所有权中心主义的体现。效力待定说的观点则认为,无
2、权处分的行为是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无权处分人与相对人订立了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经权利人追人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便自始有效。由于无权处分制度涉及面广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这些论述的角度也都各不相同,有的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去分析;有些则强调协调无权处分和其他制度的关系;有的注重对无权处分的法律后的分析,对无权处分合同当事人的角色进行定位,努力协调平衡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综上所述,解决武器暗处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确定无权合同的效力,而无权处分这一问题又涉及物权的变动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去探讨无权处分这一制度。(二)意义为了体现私法自治,遵循公平、公正等原则,确定无权处分合同
3、的效力是必要的。在债权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债权合同是不能直接产生无权变动的直接效果,需要和登记或者交付相结合行使才得以实现。所以债权合同与物权的变动模式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独立的,不应当认为义务人在履行上有瑕疵有可能无法履行,就当然否定了债权合同上的效力。所以在认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是有效的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从实质上来看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符合鼓励交易这一立法宗旨,宏观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可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一)研究目标第一,要深入理解无权处分制度的内容。无权处分制度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合同法第51条,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该条是我国对于
4、处分制度的确立。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合同法第51条的内容进行理解。第二,要对无权处分制度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合同法第51条系移植于德国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法典,因此,要对无权处分制度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就必须对德国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进行学习,同时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法关于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及其法理。第三,结合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分析。要充分认识无权处分制度的内涵,就必须结合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分析,只有协调好了这两个制度的关系,才会得到合理的制度安排。第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安排。在对无权处分制度进行制度安排时,既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使之符合我国
5、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二)主要内容1、对现行规定进行检讨。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根据该条规定,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权利人追认或者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反之,权利人不追认并且处分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无效”。本条规定赋予了权利人的追认权却未规定行使追认权的期间,且未如合同法第48条、第49条规定相对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这种严重偏惠权利人的权利配置将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利后果:第一,忽略了对相对人特别是对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保护。第二,导致合同效力悬而未决。2、对存在的
6、问题进行分析。合同法第51条系移植自德国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法典,根据梁慧星教授的陈述,“合同法第51条之拟定,也曾参考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对比合同法第51条和德国民法典第185条、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18条的规定用语来看,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几乎是对后者的综合,应该认为是移植而非参考。德国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法典物权变动模式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规范模式德国民法典和台湾民法典无权处分的规定有两项制度加以协调,一是采物权形式主义,在处分他人之物时,负担行为有效、处分行为“效力未定”,在权利配置上能平衡权利人与相对人,并兼顾双方利益。二是德国民法典、中国台湾民法有时效取得制度加以配套,
7、进一步完善了对相对人的保护,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以确定处分行为的效力。3、对中外法律规定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说认为,中国现行物权法采债权形式主义,同时未规定时效取得制度。因此,移植或借鉴自德国民法典和台湾地区民法典的合同法第51条失去了生存的制度土壤,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未能“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导致了移植上的不成功,不能兼顾权利人与相对人利益,也未能实现无权处分制度促进交易安全与便捷的目的。4、采取补救措施。第一,可以修改合同法的规定,仿照日本民法典第560条的规定及意大利民法典第1478、1479条的规定,规定无权处分合同为有效合同,使无权处分人负担使相对人取得合同约定
8、权利的义务。但鉴于合同法是民商合一的体例,修改法律绝非易事,非一朝一夕可成。第二,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第48条、第49条关于相对人催告权及撤销权的规定,使相对人得以主动结束法律关系不确定的状态,这也是是司法实践中的观点。此外,由于权利人的追认权具有形成权的性质,因此,也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5条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在权利人逾期1年行使追认权时,认定追认权消灭,合同无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类推适用第48条、第49条、第55条的规定并不能使相对人回归合同当事人的地位,仅是使其得以主动结束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未定的状态,进而主张合同法第58条规定的权利,其应得利益并未完全得到保护,比如机会损失,既不能确定也
9、难以赔偿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一)观察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无权处分合同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比较、归纳,从而得出无权处分合同的现状。(二)文献研究法。根据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这一问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各国对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规定。(三)思维方法。综合搜集的资料与老师的辅导,得出自己的结论。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1 孙仕祥.在债权形式主义背景下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效力归属J.长春大学学报,2009(3).2 程亚娟.从善意取得制度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谈无权行为的客观存在J.
10、现代企业教育,2009(3).3 肖立梅.论无权处分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4 余延满、张康林.再论无权处分一以处分行为与物权行为的价值冲突口J.时代法学,2006(6).5 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司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 崔建远.无权处分辩-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法学研究,2003(1).8 田士勇.物权行为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9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3).10 刘超.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
11、江西社会科学,2001(7).11 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J.人民法院报,2000.1.8.12 史尚宽.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3 康永恒.善意取得制度在中国存在的依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4).14 迪特里.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5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6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2011年2月22日前,完成文献综述并提交到论
12、文系统内。2011年2月22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到论文系统内。2011年2月22日前,完成外文译文并提交到论文系统内。2011年2月28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到论文系统内。2011年4月30日前,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定稿并提交到论文系统内。2011年5月8日左右,第一次论文答辩。2011年5月12日左右,第二次论文答辩。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分四部分完成这份研究。主要采用对现行规定的检讨以及对存在的问题和中外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补救措施。创新点在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现行的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到来的四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一采取补救措施,以明确该条立法基本原则和立法宗旨为前
13、提,注重与现有民事法律制度的整合,将“合同”解释细分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将“处分”限缩解释为引发物权变动效果的意思,并将该条的规定解释为买卖合同有效,以此来完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法学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立法是各不相同。例如:1、物权行为模式。以德国民法典为例,在此模式下的“处分”,仅仅指的是使权力发生变动的处分行为而不包含了引起权力发生变动的原因行为负担行为。无权处分,不是指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事实,而是指基于订立的合同所进行的物权转移的行为。2、债权意思主义。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非物权行为模式。其本质意义的法律
14、行为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并没有建立相当的完善的法律行为之制度,债权行为的履行是其所谓物权行为之通常表现。无权处分行为实质是对特定的标的物无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订立的,已引起标的物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典型的如出卖他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将此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无效。德国法系严格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换而言之,在买卖中,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是一个负担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以互负债务为目的的债权行为,这个债权行为仅仅使当事人各方受到拘束,当事人各方均应按买卖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可以强制执行。因此,买卖合同的效力与出卖人是否享有处分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处分权只影响物权行为之效力。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精华
15、在于法律行为,虽作为财产法和身份法的一部分,但确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下。就是把“物权行为”从一般的以财产处分为目地的交易中抽离出来后,进而建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从而在法律行为之下,融合了债券交易与现物交易。以拿破仑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国民法典不存在支配权和请求权的,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划分没有区分请求权和支配权,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领整个私法领域的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对于由于买卖导致的所有权转移,法国法系采取的是“同一主义原则”。产生这一原则的根据在于法国民法中并没有完全严格的准确的债权与物权的区分。总之,法国是用“合同”这一概念处理关于物的买卖。(二)国内现状我国并没有完善的民法典,也本
16、无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在法律继受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1、合同法第五是一条之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近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例如:买卖合同中,在权利人追人或者无处分权人即出卖人时候未取得处分权的时候,买卖合同只能归于无效。2、物权法第十五条之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消灭和转让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我国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认识是:该合同效力待定。(三)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目前,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我国学说存在四种见解。1、无效说。认为无权处
17、分人无权处分财产的权利能力,即主体不合格,从而推出无权处分合同缺乏生效要件。2、效力待定说。梁慧星教授主张“效力待定说”,该学说也正是我国现行法律对合同效力的认识。3、完全有效说与效力待定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见解理论实质是指无权处分效力待定的是物权合同,而不是债权合同。4、有效说。认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属于有效,债权法与物权法是相互独立的。认定为有效可以保护交易安全。今后将会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去保护合同各方当事人,寻求一个平衡点。(四)存在的问题1、无效说无视了在我国发生物权变动需要形式要件才能生效;该说在无因管理情形下,宣布合同无效,给相对人和权利人造成利益上的损失;该说没有区分相对人的
18、善意还是恶意一律无效,不利于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2、有效说与无效说相似,绝对化的强调合同有效,对恶意相对人同样施与保护,就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3、效力待定说违反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不符合相待民法保护“动之安全”的价值追求;且并未明确权利人的追认期限,是法律关系悬而未决,不符市场经济的要求。4、完全有效说与效力待定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原则上属于“效力待定说”的深化,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效力待定说的不足,但是与“效力待定”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参考文献1 孙仕祥.在债权形式主义背景下无权处分与合同的效力归属J.长春大学学报,2009(3). 2 程亚娟.从善意取得制度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谈无权行
19、为的客观存在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3 肖立梅.论无权处分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 余延满、张康林.再论无权处分一以处分行为与物权行为的价值冲突口J.时代法学,2006(6). 5 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司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 崔建远.无权处分辩-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法学研究,2003(1).8 田士勇.物权行为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3). 10刘
20、超.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1(7). 11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条J.人民法院报,2000.1.8. 12史尚宽.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3康永恒.善意取得制度在中国存在的依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4迪特里.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6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本科毕业论文(20 届)法学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以合同法第五十
21、一条为例摘 要:无权处分问题是“法学上的精灵”,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规定并未实质解决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以明确该条立法基本原则和立法宗旨为前提,注重与现有民事法律制度的整合,将“合同”解释细分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将“处分”限缩解释为引发物权变动效果的意思,并将该条的规定解释为买卖合同有效,以此来完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关键词:无权处分合同;动的安全;静的安全;效力待定No Right to Dispose of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act the Contract Law Fifty-one CaseAbstract: Entit
22、led to dispose the problem is the elf, law of our country contract law article 51 to sanc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act provisions to sanctions not substantial solve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act.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holds the legislation legislative objectives for
23、the premise, the attention and the existing civil legal system integration, will contract explain subdivided into claims behavior and real right behavior, will sanctions limit shrink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real right changes triggered effect,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enumeration for business con
24、tract valid explanation, so as to improve entitled to dispo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act. Key words: Entitled to dispose contract ; Dynamic security ; Static security ; Effect pending目 录一、引言4二、无权处分合同之现状规定4(一)无权处分合同的内涵4(二)无权处分合同的构成要件5(三)对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理解5三、无权处分合同之“百家之言”6(一)学术界通说6(二)国外研究现状6(三)国内现状7四
25、、无权处分合同之问题7(一)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带来的问题7(二)与我国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存在冲突8(三)不利于合同的稳定性并违背了合同的“相对性”8(四)与该条解释相违背9五、无权处分合同之完善9注释9参考文献10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以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为例一、引言无权处分这一问题被称为“法学上的精灵”,原因就在于无权处分的内涵界定模糊以及无权处分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的复杂。自从合同法颁布以来,民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随即受到前所没有的关注和重视。合同有效说的支持者认为,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是建立
26、在物权形式主义下的物权变动模式。合同无效说强调的是自始无效,认为物的归属重于物的利用和保护;认为物的静态安全重于物的动态安全,这是所有权中心主义的体现。效力待定说的观点则认为,无权处分的行为是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无权处分人与相对人订立了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便自始有效。由于无权处分制度涉及面广、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这些论述的角度也都各不相同,有的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去分析;有些则从无权处分和其他制度的关系上去强调协调;有的注重对无权处分的法律的分析,从而对无权处分合同当事人的角色进行定位,努力协调平衡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综上所述,解决无权
27、处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确定无权合同的效力,而无权处分这一问题又涉及物权的变动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去探讨无权处分这一制度。为了体现私法自治,遵循公平、公正等原则,确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是必要的。在债权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债权合同是产生不了物权变动的直接效果,需要和登记或者交付相结合行使才得以实现。所以债权合同与物权的变动模式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独立的,不应当认为义务人在履行上有瑕疵有可能无法履行,就当然否定了债权合同上的效力。所以在认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是有效的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从实质上来看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符合鼓励交易这一立法宗旨,宏观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可以保护善意第三
28、人的合法利益。二、无权处分合同之现状规定(一)无权处分的内涵1、“无权处分合同”显而易见是指,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了他人的财产,并与相对人订立了转让财产的合同。“处分”在这里是关键词。怎么去“处分”成为了各家争论的焦点。处分所带来的处分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一个最终处理的权利,就是指决定财产在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命运的权利。包括对资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利。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中的核心权能,是财产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处分权在多数情况下享有权力的是所有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所有权与处分权分离,形成非所有权依法享有的处分权。在物权行为模式下,处分行为常
29、常与负担行为形成对应。所谓负担行为,是指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行为,又称债权行为,如买卖契约。而所谓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使标的物权利发生取得、丧失、变更的法律行为,如出卖人以转移所有权的意思将动产转移交付给买受人。在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的情况下,则不必要区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因而负担行为是指当事人所订立的以引起标的物的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而处分行为则是指履行债权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并导致标的物产权变动的行为。2、无权处分合同的定义和特征。无权处分合同,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的财产,并与相对人订立转让财产的合同。而“无权处分人”,就是归属于他人的财产没有进行处置的权利或者虽然对财产拥有所有权由于
30、该财产负有义务因而对此不能进行自由处分的人。无权处分合同有如下特点:一是行为人在法律上实施了处分行为。二是行为人没有法律上的处分权却处分了他人财产。三是因行为人处分财产的行为而使行为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四是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为。(二)无权处分合同的构成要件无权处分合同的构成要件。在合同法中,无权处分合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合同类型,是非典型合同、无名合同,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可以查到关于此类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本人认为要浅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了解其内涵首先需要了解其构成要件。无权处分合同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第一,行为人实施了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从最广义的角度理解“处分”-处分他人财产,这个处分
31、中包括法律上的处分和事实上的处分,无权处分制度中所说的处分主要是指广义上的处分概念,处分人在没有处分权的情况下作出一系列法律上的处分。第二,行为人对所处分的财物没有处分权,但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处分行为。财产的处分权属于物权的权能,其权源在于所有人享有所有权。所有人既可以自己处分其财产,又可以授权他人处分其财产。他人在处分所有人的财产时必须经所有人授权,或者其他合法依据,如代理、委托等,否则构成无权处分。第三,行为人实施处分行为并且与他人订立了合同。无权处分人与他人订立合同意味着,无权处分行为这一行为不仅涉及到无权处分人与所有权人的关系,也涉及到无权处分人与合同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三)对合同法第
32、五十一条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处分”是指处分行为,而处分行为是相对于负担行为而言的,是直接让与标的物的法律行为,仅指处分行为效力待定,买卖合同属负担行为应视为有效。对于效力待定的处分行为,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取得权利,该行为才认定为有效。第二种观点认为,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处分”是指法律上的处分,该种观点明确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同时又对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进行整体把握,认为标的物所有权变动是买卖合同直接发生的效果,即买卖合同的效力包括了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并不要求在买卖合同之外,再有关于所有权转移的合意,因此该处分行为既包含负担行为也包含处分行为
33、。这种观点为我国许多权威学者所主张的,也被理论界、实务界所采纳。第三种观点认为,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处分”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不区分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三、无权处分合同之“百家之言”(一)学术界通说1、无效说无视了在我国发生物权变动需要形式要件才能生效;该说在无因管理情形下,宣布合同无效,给相对人和权利人造成利益上的损失;该说没有区分相对人的善意还是恶意一律无效,不利于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举个简单的例子:同寝室的N将手机和手表放在了教室,下课的时候忘记带走,上课跟他坐一块的正是同寝室的P,于是P就将N的手机和手表收好带给N,此时P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N管理他的手机和
34、手表,只是,为避免N造成损失即手机和手表有可能会遗失之类的,主动管理去替N管理保管他的手机和手表,满足无因管理的要件,构成了无因管理。但是之后,知情的Y早就看中N的这款手机,因为太贵而没买,发现这是个好机会,而向P提议将手机折价卖给自己,P同意;P见已经卖了手机,不如都卖了,于是谎称手表是自己的而卖给了不知情的M。在这个案子了,显而易见Y是恶意的第三人,但M是善意的第三人。根据无效说的理论,可以看出应该认定买卖手机和买卖手表的合同都是无效的,对于善意第三人M来说,合同无效就需要返还已经付出相应价值取得的手表,不利于对M的保护。2、有效说与无效说相似,绝对化的强调合同有效,这就意味着对恶意相对人
35、同样施与保护,就在对权利人的保护上有了瑕疵,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说上述例子中,若适用合同之有效说,绝对的强调有效即任何情况下买债权主义形式都是有效的,那么Y买手机这个行为就是该认定为有效的,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看来就损害了N的所有权这一合法权益。所以说一味的强调有效或者是无效,都不能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3、效力待定说违反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不符合民法保护“动之安全”的价值追求;且并未明确权利人的追认期限,是法律关系悬而未决,不符市场经济的要求。4、完全有效说与效力待定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原则上属于“效力待定说”的深化,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效力待定说的不足,但是与“效力待定”并无
36、实质上的区别。(二)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立法是各不相同。例如:1、物权行为模式。以德国民法典为例,在此模式下的“处分”,仅仅指的是使权力发生变动的处分行为而不包含了引起权力发生变动的原因行为-负担行为。无权处分,不是指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事实,而是指基于订立的合同所进行的物权转移的行为。2、债权意思主义。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非物权行为模式。其本质意义的法律行为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并没有建立相当的完善的法律行为之制度,债权行为的履行是其所说的物权行为的通常表现。无权处分行为实质上是对特定的标的物无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订立的,已经引起了标的物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典
37、型的比如出卖他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将此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无效。德国法系严格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换而言之,在买卖中,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是一个负担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以互负债务为目的的债权行为,这个债权行为仅仅使当事人各方受到拘束,当事人各方均应按买卖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可以强制执行。因此,买卖合同的效力与出卖人是否享有处分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处分权只影响物权行为之效力。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精华在于法律行为,虽作为财产法和身份法的一部分,但确实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下。就是把“物权行为”从一般的以财产处分为目地的交易中抽离出来后,进而建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从而在法律行为之下,融合了债券交
38、易与现物交易。以拿破仑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国民法典不存在支配权和请求权,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划分并没有区分请求权和支配权,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领整个私法领域的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对于由于买卖导致的所有权转移,法国法系采取的是“同一主义原则”。产生这一原则的根据在于法国民法中并没有完全严格的准确的债权与物权的区分。总之,法国是用“合同”这一概念处理关于物的买卖。(三)国内现状我国并没有完善的民法典,也本无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在法律继受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1、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近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例如:买卖合同
39、中,在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即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的时候,买卖合同只能归于无效。2、物权法第十五条之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消灭和转让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我国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认定为:效力待定。四、无权处分合同之问题(一)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带来的问题我国合同法上明确规定了,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认定为效力待定,对此,将会产生下列问题:1、在法律解释原则上使该条规定所体现的价值取舍有失均衡。将这条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为效力待定,在权衡财产“静的安全”和“动的安全”两种法律的价值尚不能妥善的处理,在
40、法律解释原则上有失均衡。一个法律制度的取舍与评价应该是将该法律制度置于其所产生和发挥的环境中去衡量。从财产安全的角度上说,法律对财产安全的保护有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之分。“静态的安全”是指对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保证任何人都不能非法侵害,这是对权利主体既存利益的静态保护。而“动态安全”法律对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予以保护,不能使其行为归于无效,重在强调对权利人取得利益的保护,又可以称之为“交易安全”。罗马法中“任何人不得将超越自己所有的权利让与他人”的法彦至今任然存在,藉以保护所有权的安全-“静的安全”。就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情形而言,显然是对财产静的安全的维护。但也
41、恰恰正是因为如此,则更暴露该条的规定对“动全”保护的忽略,更甚可以称为漠视。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小农经济时代的熟人,进入一种人与人之间相对不了解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必然导与人之间对彼此财产权利的陌生,在财产交易过程中,很难免会有人因为避免交易的相对人对标的物欠缺处分权而导致交易行为可能面临无效的风险。即使有,在市场经济之中,实现上述行为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的低效率会足以让其丧失其所面临的交易的机会,同时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因此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对财产“静的安全” 与“动的安全”两种法律价值取
42、舍上已经显失均衡了,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2、无法有效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不能有效的制裁无权出卖人。将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认定为效力待定,本意是为了保护财产静的安全,旨在使财产的所有人在非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财产不受到他人的干涉侵犯。但是该条的规定在另一方面则又伤害到合同善意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正如王泽鉴先生所言“出卖他人之物之买卖契约,倘须待所有人之承认才生效力,则所有人不为承认时,买卖契约即不生效力,买受人根本无从向出卖人请求履行契约上之义务。如此出卖他人之物者,殆可不必负契约上之责任,显然违背民法基本原则,不符合买受人之利益。”(二)与我国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存在冲突试看上述
43、例子中的:出卖人P擅自将N的手表卖给不知情的M,并将手表交付给了M,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P与M所签订的买卖合同效力待定,若N拒绝追P的出卖行为,则该买卖合同无效。而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出卖人无处分该标的物的权利,当合同的相对人善意且给付对价的情况下,善意相对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对该物的所有权消灭。以此规定,M已经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但是由于N对P的无权处分行为拒绝追认已导致买卖合同自始无效,而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至今还没有肯定“物权无因性理论”,即买卖合同有效是手表的所有权发生变动原因法律行为,如果原因法律行为无效,则物权变动无效,则M不能取得该手表的
44、所有权。两个不同的结果表明:同一个法律行为,依据统一位阶的不同法律规范得出不同的结果,矛盾之处显而易见。梁慧星先生也认为:“判断无权处分是否有效,应以合同法第51条;在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情形,判断权利人可否从买受人处取回标的物,应当依据善意取得制度。”(三)不利于合同的稳定性并违背了合同之“相对性”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了合同属于效力待定,权利人在行使追人权利的时候,就加入到他之前并没有参与的合同订立的关系中去,成为了合同的当事人之一,向无处分权的当事人主张其对标的物的所有权。如果他追认了无处分权人的处分问题,就可能产生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后果,而合同的权利人就成为合同一方的主体,这不一定是相对人
45、愿意接受的结果。如果不予以追认,权利人就可以直接向相对人主张物的所有权,产生了打破了合同的相对性的直接后果,使无权处分合同的相对人随时面临着第三人向其主张权利的风险,严重威胁市场经济交易的安全,交易的稳定性,使无处分权人与善意相对人之间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随时处于被否定的危险之中。(四)与该条解释相违背把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解释为买卖合同效力待定,这样就使该条与合同法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的出卖人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制度的衔接出现裂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五、无权处分合同之完善根据上文对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知,第五十一条是对德国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不加分析而是直接移植到与他们情形差别很大的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所致。就此条规定而言,无论是从立法价值取向分析,还是与我国法律体系中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上来看,都是非常不合理的,该条存在着法律漏洞。无权处分行为制度的立法目的应该既要保护真实的权利人,维护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玻璃深加工技术研发与转化合同3篇
- 2024西安商务活动车辆租赁协议版B版
- 2024期房房屋买卖合同样书
- 二零二四年前期物业服务委托合同范本:含社区环境美化条款3篇
- 2024景区广告位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旅游目的地VI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墓地用地使用权转让与陵园墓地运营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教育实习全面规定协议范本
- 2024款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推广合同
- 2024版学校食堂厨师聘用合同:厨师工作内容与要求
-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操作规程
- 北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告知书
- 深蓝的故事(全3册)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
- 职校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 法考客观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第1套)
- 央国企信创白皮书 -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 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 6第六章 社会契约论.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机加车间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