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新版选修下册第三单元石钟山记下面是两位文章大家对石钟山记的评价,说一说,两位评价者说的什么意思。导入新课诸记中特出者。 清 方苞坡公第一首记文。清 刘大櫆初读文章通大意注意读音函胡(hn hu)磬(qng) 桴(f) 铿(kng) 硿(kng)鹘(h)磔(zh) 噌(cng)吰(hng) 罅(xi)窾(kun) 镗(tng) 鞳(t)射(y)初读文章通大意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中哪些语句提示了全文的内容?主要内容: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是说也,人常疑之。(第1段)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第1段)文章的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初读文章通大意第1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
2、说法的怀疑。第2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第3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初读文章通大意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小组合作解文句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组翻译一个自然段。古今异义小组合作解文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空中而多窍 自以为得其实古:往,到。今:适合,舒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 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 义为“实质上”。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词类活用小组合作解文句微风鼓浪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
3、其有无 鼓,吹起,名词作动词。 舟,乘船,名词作状语。目,亲眼;耳,亲耳,名词作状语。 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焉崆崆焉微波入焉一词多义小组合作解文句自自以为得之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自己 代词)(兼词,“于是” 即“到那里”)(从 介词)(相当于“然” 形容词词尾)遗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使人遗赵王书 小组合作解文句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始舍于其址 是是说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 (才,副词) (当初,副词)(这,代词)(这样,代词)(遗留,动词)(送给,动词) 通假字汝识之乎 小组合作解文句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至莫夜月明函胡=含糊,重浊而模糊。 扣=叩,敲击。 莫=暮
4、,晚上。识=志,记住。 小组合作,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忌不自信。小组合作解文句小组合作,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中心词+之+定语+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名词(形容词)否定词动词代词 注意:古汉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小组合作解文句课文翻译每组翻译一个自然段,上台展示。小
5、组合作解文句把握内容,分析作用本文第一段,作者一“叹”一“笑”,有什么深刻含意?郦道元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详”,所以使人有“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之疑,这是可叹的;李渤“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谈。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名字由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的态度又是什么?主要原因:没有耳闻目见就主观臆断。人物原因态度郦道元、渔夫水师讲述太简略、不会表达叹惜李渤主观臆测、没有实地考察讥笑把握内容,分析作用“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与上文哪些话呼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暮夜月明或曰此鹳鹤也。”表现了作者凡事
6、要强调实地考察,不盲从的思想感情。把握内容,分析作用作为游记,苏轼对夜游石钟山情景的描写很有特色,请列举两例,简要说明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握内容,分析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和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运用了“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且所用拟声词都是联绵词,韵律和谐。作为游记,苏轼对夜游石钟山情景的描写很有特色,请列举两例,简要说明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握内容,分析作用结构独特。全文夹叙夹议又不同于一般游记,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行文曲
7、折。行文富于曲折变化,是此文的一个突出特色。文中写对旧说之疑共有三次,不仅每次写法不同,即便在同一次中,文笔也有曲折。作为游记,苏轼对夜游石钟山情景的描写很有特色,请列举两例,简要说明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握内容,分析作用修饰巧妙。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贴切的拟声词,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形的描写,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语言灵活。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对两处鸟叫和水声的描写完全不同。深度探究苏轼自己实地考察发现了石钟山得名的由来,认为这证明了“古之人不余欺也”,为什么?请分析他这一论断内在的逻辑思路。因为古书上记载:“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这是古
8、人描述的钟声的特点,也是人们对钟声的共识,是认识的前提。苏轼实地考察发现:“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并且两者相应,“如乐作焉”,这表现了水声如钟,符合人们对钟声的共识,所以,石钟山应是以声得名。这与古人郦道元的说法“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相合,所以说,“古之人不余欺也”。深度探究苏轼感慨“郦元之简”“李渤之陋”,有人认为苏轼自己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请分析文中苏轼考察石钟山的时间和结论,说说你的看法。苏轼选择“暮夜月明”时进行考察,这个时间段不适合全面观察,细致考察,结论未必可靠;苏轼通过考察,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否定了李渤等人的说法,并据此提
9、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一论断,认为凡事都必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才能判断它的有和无,这否定了间接经验在人的认识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够准确的。延伸拓展 春在堂笔记卷七 俞樾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生批发买卖合同
- 精细权威印刷服务合同样本
- 医院床上用品洗涤项目
- 冷水饮水机购销合同
- 加盟商解除合同的权益保障
- 区域代理合同
- 保密宣言保证不外出的诺言
- 月嫂合同中的合规要求
- 集装箱物联网应用服务合同
- 抵押合同终止还款担保协议
- 副校长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5篇)
- 2024年玻璃钢通信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旅游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细胞治疗技术服务合同
- 形势与政策24秋-专题测验1-5-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 2024年小学闽教版全册英语词汇表
- 统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日月明》精美课件
- 2024年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机电安装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解析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