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对话文本 撞击心灵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语言凄美、情感强烈,富于变化,“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二)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

2、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二、过程与方法(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烘托效果。教学难点一、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二、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

3、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她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没有欢乐,没有关爱。只能痛苦地坐在很冷很冷的墙角里。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二)自由读5-10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擦亮火柴以后所看见的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一)聚焦“幸福”,积淀情感。1、学生读文,划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看见幻象的句子。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

4、的幸福。)(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2)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3)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4)奶奶

5、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5)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设计理念:初步体会小女孩擦亮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为后面的对比作铺垫。】3、多美好的幻象呀!请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相

6、关的句子进行回答,看看每一次火柴灭后,小女孩处在怎样的现实之中。(二)认清现实,宣泄情感。1、学生根据“过渡”中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反馈,教师归纳。(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4、再次品读与奶奶有关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指导朗读,读出小女

7、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2)指导感情朗读。(三)对比烘托,升华情感课文中既写了小女孩擦然火柴后所看到幻象,又写了火柴熄灭后小女孩所处的冷冰冰的现实世界,同学们怎样理解这种写法(对比)?这样的写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在寒冷、饥饿和痛苦中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衬托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

8、化课文主题。(一)深情朗读。(二)思考1、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2、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3、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前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4、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世人的无情。)【设计理念:句子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更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同

9、情,对社会现实无情的憎恨,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进行对比,这种表达方法就是是虚实结合,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更能突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计理念: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自己的幸福比生活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六、作业(一)朗读课后习题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

10、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二)课外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附: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虚) 幻象美好幸福同情女孩 (实) 现实残酷痛苦憎恨现实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威奢乡中心小学:李韵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 板:可怜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请你们快速浏览文5-10自然段,思考一下,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如下)生交流2.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师:可见小女孩每次

11、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美好的幻想中去。(板:幻象美好)(一)、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1) 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 (2) 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3) 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4) 指名读(8) 感受现实的残酷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好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现实残酷)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 生:(失落、难过等)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可

12、怜的女孩。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板:可怜!)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3、小结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写实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用颤抖的手擦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师:小女孩有千言万语要对奶奶诉说,可

13、她更想永远跟奶奶在一起。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幻灯片出示)师:无论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再现小女孩这样双手伸向天空,呼唤奶奶的情景。我们一起帮帮小女孩留住奶奶吧,齐读师: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满了生:担忧,或者恐惧。师:为什么?生:怕奶奶不见了。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她的愿望实现了。(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

14、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 指名读读这句话?(2).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天堂) (3).生交流师: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 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出示PPT) (1).齐读(2).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 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3).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1)为什么说她的“嘴上带着微

15、笑”?师: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五、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美好现实残酷可怜!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沐抚办事处中心小学尹应会 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513自然段,感悟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学会关心他人。4、引

16、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它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小女孩真可怜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又如何呢?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出示: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了,而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齐读这句,(放课件)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呢?(1)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

17、福的?(2)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这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三、交流幸福。有没有同学支持作者的观点,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交流一下。交流回报。1、请同学读第一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火炉)(再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多么温暖,多么明亮)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2、请同学读第二次到第五次檫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景。(烤鹅) 对

18、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秒极了,谁来再读读,读出美妙的语气,还有其它幸福吗?3、请同学读第三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圣诞树)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谁能把她当时快乐的心情读出来。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还有吗?4、请同学读第四次檫燃看到的幻景。(奶奶)看到奶奶,她得到了疼爱,内心一定会怎样?谁能带着喜悦的心情再读一读。5、读第五次檫燃火柴看到的幻

19、景。(奶奶带她飞走)幸福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假如你手上也檫燃了火柴,你会幻想到以上的东西吗?为什么呢?那小女孩为什么会呢?)四、交流不幸。师:(面色凝重)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对她没有得到,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讨论交流汇报带有绝望心理的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她又一次檫燃了火柴,而这次与前四次相比,尤其是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讨论交流汇报请再来读读这句话:“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刚才有同学说

20、,这是在写小女孩的幸福,现在你有新的体会吗?五、升华情感是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什么也得不到,她死了,也没人理解,只知她冻死了,但作者理解,我们也理解。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此时,你能告诉老师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吗?五、拓展延伸,创新思维。、这个悲惨的小女孩飞走了,她飞到了我们身边,这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将怎样帮助她?六、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景渴望火炉温暖烤鹅食物圣诞树快乐奶奶疼爱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幸福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21、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符少月第二课时【预设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在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2将残酷现实与美好幻景,在四次擦燃火柴中对比阅读,逐渐感悟小女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在学文中渗透“以喜衬悲”的写作方法。3感受小女孩的幸福,让孩子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I播放第14自然段动画画面,回忆上节课内容。2、从这个短片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谁能把这一段的内容概括一

22、下。3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二、讲读课文。(一) 整体感知师:本该是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回,她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只好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卷缩下来,这时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小女孩用擦燃火柴的亮光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多少次火柴?你的依据是什么?2、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二)、研读第一次,指导学法。1、教师导读:五次幻想内容各不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请同学们

23、轻声读课文第5自然段。2、指名反馈: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了美丽的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的小女孩心情怎样?4、指导朗读者一句子。5、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说明了什么?6、小结:小女孩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渴望温暖,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火焰,她也觉得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可是,擦燃这根火柴对她来说却不容易。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终于抽出了一根。”7、指名朗读,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艰难和矛盾。8、指名反馈: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为什么显得这样艰难和矛盾?9、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0、教师引导学生总

24、结学法。(1)、先读读,找出幻想的句子。(2)、再想想出现了怎样的幻象?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东西?(3)、体会小女孩的情感,有感情的读一读。(三)、合作学习,迁移学法。1、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想。2、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原因 第次大火炉暖和 冻僵 3、集体反馈,完成表格。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4.指导朗读课文。(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5理解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和

25、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6小结过渡: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三、探究,深化文本的主题1、教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表示小女孩命运结局的句子。2、学生带着问题读书。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3、 小女孩又冷又饿,结果冻死在街头。她的嘴角上为什么还带着微笑呢?4、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小女孩死前所看到的美丽的东西。可这“幸福”该怎么理解呢?5、 学生讨论交流。6、 反馈总结(第一个幸福是说

26、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7、 教师:同学们,在当时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读完这个童话,我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想。下面先请同学们来听听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配乐朗诵)2、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

27、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卖火柴、擦火柴、被冻死)二、学习510自然段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五次擦燃了火柴。自由读5-10自然段,想想:(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幻象?“ ”画出来。(2)火柴熄灭后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用“”画出来。交流自学。1.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什么?

28、(学生交流,出示图)2.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谁来读一读? (1)(出示幻象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总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2)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她看到什么?此时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火炉渴望温暖。)(3)为什么她会看到火炉?(板书:寒冷)(4)你能把小女孩的感受读出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你能把小女孩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3.暖烘烘的大火炉让小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温暖,于是,她不由得第二次、第三次擦燃了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香喷喷的

29、烤鹅、出现了漂亮的圣诞树,谁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景象?(1)愿意读的一块读。(2)小女孩看到什么?(板书:烤鹅圣诞树)(3)她为什么会看到烤鹅、圣诞树?(板书:饥饿没快乐)(4)幻象这样美好,可现实是怎样的?(没有快乐,幸福)(板书:幸福、快乐)4.可是,三次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是什么呢?(板书:现实)(1)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2)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小女孩仿佛从美妙的

30、幸福的天堂跌到了地狱的深渊,巨大的反差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失望与痛苦。)(3)小结:这里作者做到把现实和幻象相结合来写表达出幻象越美丽,现实越残酷。4.想象:如果小女孩在看到圣诞树后还擦了一次火柴,她会看到什么?火柴灭后残酷现实怎样?把幻象和现实结合起来写一写?5.她第四、五次擦火柴,各看到了什么?(板书:奶奶 飞走) (1)看到奶奶说明什么?(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板书:关爱) 6.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1)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2)四个鲜明的感叹号,一声声的呼喊,告诉我们什

31、么?(小女孩此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3)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7.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出示)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下的强烈愿望。)(2)指导朗读。8.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

32、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女孩死了。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3)指导感情朗读。三、学习1112自然段过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死在了新年的张灯结彩中,死在了富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让我们再去看看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小女孩。1.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一下:“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2.交流。(前一个“

33、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板书:幸福)3.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人们对这一现实充满什么(不满 愤慨)4.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你内心是怎样的?(同情)齐读。四、总结,表达方法 1.看板书,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在现实生活中,可怜的小女孩饱受饥寒,没有快乐,没人关爱,于是,几乎冻僵的她才会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2. 安徒生爷爷就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

34、,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板书:虚实)五、拓展延伸1.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在插图旁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展示交流。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关爱幸福同情 (虚) 幻象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实) 现实寒冷饥饿没欢乐没关爱痛苦憎恨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集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

35、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精美的动画,配以感人的音乐,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家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

36、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参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判断力,学生接受挑战。1.(课件出示:半堵墙)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墙。师:对,看到这个的人都说墙,这不叫我们的本事。

37、你能看到墙后面是什么?这才是你的本事。师:知道这是哪一篇课文的插图吗?生:巨人的花园2.师:世界上有没有巨人?生:没有。生:这是一篇童话。师:接着猜(出示 小木偶 )师:这是哪一篇课文的插图?生:小木偶的故事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童话。生:睡美人。生:灰姑娘。师:大家现在聪明多了,你知道这都是童话里的人物了,所以猜到了睡美人和灰姑娘。生:这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什么? (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这图画是哪篇文章?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篇童话。 (板书课题)(二)扎实识字写字,练好“童子功” 1.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认读生字新词;2.通过写“兜”、介

38、绍“兜”的演变来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大屏出示:“兜”的演变,从小纂体演变到宋体。 3.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生写字)小结: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了解了它,写好它就更容易了。(三) 创设情境,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并概括主要内容。3.在你的印象里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紧接着教师在进入学法指导大屏出示: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1-4自然段默读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学生从小女孩的外貌描写、天气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亲情的冷漠等句子体会。(四)、品读课文,感受悲

39、惨。1.小组交流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并谈自己感悟的句子。老师在这部分交流汇报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2.利用多媒体视频渲染气氛,体会小女孩的冷、饿、痛苦。大屏播放视频大年夜里小女孩赤着脚,又冷又饿,接着教师引读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体会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3.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体会,我们知

40、道了小女孩的可怜,可怜得让人心疼。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大屏出示:下面请你自读课文的510 自然段,对照大屏幕,考虑一下,小女孩前四次擦燃火柴中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如下),学生自学。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所填内容。大屏出示重点语段: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教师用男生和女生对比读的方法

41、,让学生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的好处,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想象女孩的心理活动。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五)写实和写虚交替,体现童话特点1.大屏出示重点语段品读,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1)学生读中体悟。(2)转化成小诗再次品读。(个人读,女生读)2.情境转换出示课件,音乐停止,大屏出示学生读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

42、了的火柴梗。师:更加可怜的女孩。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大屏出示:喷香的烤鹅。师:因为渴望、满足,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大屏出示:(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大屏出示:圣诞树。师:但是(出示课件)大屏出示:(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美丽的幻想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3.(播放配乐)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师渲染气氛天,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

43、奶说什么?学生此时入情入境,用语言表达孩子们最纯真最善良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小女孩得到幸福。4.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你把这段话读一读。(播放另一段音乐,音乐的渲染,催人泪下。)大屏出示:“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先请个别学生个人读。5.大屏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让学生 讨论交流:“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曾经”指的

44、是什么时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不同吗? 6.进而让学生再次感受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魅力。大屏出示:童话的特点。(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在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帮助她?让我们完成这首小诗好吗?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感悟和对小女孩的同情把自己内心最纯真、善良的一面展现于课堂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大屏出示诗。 (七)、板书设计12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美好幸福现实悲惨(兴奋惊喜)(失望悲伤)死幸福对比 虚实结合第二篇:卖火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城关一小 田立萍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45、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近六年

46、的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现在就请你再次浏览全文,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悲惨、等。板书:可怜)过渡: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体会吧!请同学们用心读1-4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留下你读

47、书的痕迹。二、学习1-4段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第二段描写幻景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然后集体交流。生1:我感受到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温馨,像梦境一样。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48、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4

49、、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

50、一整天,谁也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生: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生:我还从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像中体会到小女孩很悲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师:大家同意这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谁来谈谈你的见解?生:我来谈。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现实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51、。生:就是因为现实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幻想越美好,就让读者觉得她更悲惨。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第2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

52、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

53、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目标】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

54、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

55、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56、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使所学形成系统)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

57、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五、课外活动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板书设计】19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象) (原因)1、火炉冷2、烧鹅饿卖火柴 擦亮火柴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可怜) (渴望幸福)4、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5、飞走(珍惜美好生活)第3篇:卖火柴的小女

58、孩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难点:了解造成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原因,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教学课件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22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注意看老师写课题,由课题你能想到什么?(师板书)自己轻声读课题,由课题你能想到什么?生1:我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卖火柴的。生2: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3:我想,这个小女孩的家里肯定很穷。师:你是怎

59、么知道的?生3:如果家里不穷,她也不会出来卖火柴。师:你可真会思考,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你一定会表现得更棒!下面请听老师介绍一段资料,认真听,看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师介绍背景资料)生1:我知道了安徒生的祖母是个乞丐。生2:我知道了安徒生的家里很穷。师:同学们捕捉的信息很准确,你还捕捉到了那些不同的信息生3:我还知道了当时的丹麦很穷,社会很黑暗。师:这么短的时间就捕捉到了这么多这么准确的信息,了不起!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生: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可是一天一根也没卖出去,她蜷缩在墙角,于是划了一根火柴,看见了温暖的火炉,还有烤鹅圣诞树,还有

60、她的奶奶,最后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师:概括来讲,她看见了许多美好的景象。谁能说的再简练些?生: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可是谁也没有买她的火柴,她又冷又饿,划了一根火柴,看见了温暖的火炉还有许多美好的景象,最后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师: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也就是说她怎么了?生(齐):她死了。师:同学们,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侯,要说清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最后怎样。谁再来说说?生3: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了。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一)抓住冷,了解小女孩的残酷现状师: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年夜?天气怎样?生:天气很冷。师:(板书天气冷)课文中是怎样说的,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