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完整版获奖课件_第1页
十五从军征-完整版获奖课件_第2页
十五从军征-完整版获奖课件_第3页
十五从军征-完整版获奖课件_第4页
十五从军征-完整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自学提示: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内容把握: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 样子?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4.诗的写作特色什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最后才得拖着垂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以想见,这六十五年,他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

2、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兔从狗窦入,雉

3、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 思想提升: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