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别离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别离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别离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别离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今别离教学设计:四川省绵阳实验高中 叶栋良今别离(其一)清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诗歌,明晓诗意,炼字训练,培养学生感受传统诗歌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美;2、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在结构,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3、通过诗歌意象的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4、通过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激

2、发学生自我情感表达,抒写诗歌的热情,进而感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学重点:以意象为突破点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以诗意、诗脉为基础,理解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教学难点: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教学方法:吟诵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最让人痛苦消沉的,只有离别!)离别是悲伤的,如:“执手相见泪眼,竟无语凝噎”/“山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时,离别有时也是洒脱的,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离别有时是生离,如“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3、,忧伤以终老”,有时是死别,如“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莫悲兮生别离”,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古人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走异域而离别亲友恋人,加上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难,通讯落后,常常是“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走进诗人黄遵宪写的今别离,一同去感受新旧时代交汇时人们心上的这份离情别绪,感受在现代交通工具下人们别样的感受。二、粗读诗,晓情感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勾划节奏,找出情感句。2、听完老师的范读之后,你们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基调是感伤的。3、强调:绸缪chumu 杳yo

4、 (有两个通假字,是哪两个?)不fu。通“否” 万钧柁du,通“舵” 情感句: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4、填空:这是一首古体(体裁)诗,从“别肠”、“离愁”等看出,这是一首离别(题材)诗,抒发了诗人乘坐“轮船”现代工具产生的一种离愁别绪。解说: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出现的诗歌体裁,包括乐府诗、骚体诗等。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以及后来出现的词曲。“轮船”。从“双轮”(早期的轮船带有汽轮),“万钧舵”,“轻气球”(水上汽艇)可以看出。三、熟读诗,明诗意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诗首先要明晓诗意。下面由学生自由诵读诗,完成诗句中重要

5、词的解释。教师板书;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交流思考成果。不许稍绸缪:情意殷勤,情意绵绵。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如动绕指柔:“何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比喻十分坚韧,或柔软之极。诗中指发动机转动之灵活。烟波杳悠悠:悠远得不见踪迹。化用了“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形容轮船驰去的迅疾,让人望远兴叹。亦不畏石尤:即石尤风。专指逆风、顶风。传说古代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某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死后化为风阻挡商旅远行。去矣一何速:多么迅速。“一何”,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归定留滞不:路途阻塞没有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2、分组翻译全诗,呈现交流第一组:开篇至

6、“并力生离愁”。第二组:“明知须臾景”至“动如绕指柔”。第三组:“岂无”至“烟波杳悠悠”第四组:“去矣一何速”至段末。3、全班齐读译诗离情别绪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千万圈。/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越发内心忧伤。/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现代的火车与轮船一起发力,只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火车与轮船长鸣之后,一刻都不多停留。/即使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依然速度灵活。/怎么能没有逆风吹来,也不畏惧狂风大浪。/送行的人还没有来得及返回,行客就已经走到了天的尽头

7、了。/望着远处船突然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离开的野外多么快啊,回来的路途会堵塞吗?/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上水上快艇速速归来。四、细读诗,析结构1、讨论:围绕“别离”,这首诗共写了几个层次?情感如何层层推进的?(有什么不同) 2、方法:齐读每一层,逐层简析,关键点: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倾向。别前(“眼见”)忧愁(古今对比)别时(“钟声”)别恨(夸张、用典) (及时、巨力、高速)别后(“去矣”)所愿(想象、反衬)以今情融入旧题中(古今对比,以虚写实),诗人科技物象构成离别的新意境,传达出更加浓烈的离愁。3、教师简评。五、精读诗,赏“创新”题目为“今别离”,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想对于“旧别离”,可视

8、为与古别离相对的现代别离,即一种现代的离别体验,那这首诗与古代的别离诗在意象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呢?诗人为何会有别样的体验呢?1、知人论世(看作者简介)黄遵宪(1848年1905年),清末诗人。字公度,别号主人(有人境庐诗草)。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参加戊戌变法。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这首诗写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时任伦敦驻英使馆参赞,分别写了四首诗(题均为今别离),分别歌咏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以别离之苦昌明新事物和科学技术,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表现当时人们在离情别绪上的新认识,新感受。本文为其一,也是最流行的一首。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

9、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政治改良的要求)2、探究:结合全诗,比较下面两句诗意境,讨论今人离别与古人离别在场面上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望影倏不见, 孤帆远影碧空尽, 烟波杳悠悠。 唯见和江天际流。黄遵宪今别离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明确:意象(意境)影倏不见碧空尽(快) 波杳悠悠(江)流(慢) (须臾景) (犹自由) 由于交通工具古今不同,古代人乘帆船,“行止犹自由”,能给人缠绵的自由,犹能睹帆望远;今人乘轮船,“虽有万钧舵,动如绕指柔”,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快速的交通工具,令离人“倏

10、不见”(“倏”,夸饰描写,写出船行之速,离去之快),送行人望远兴叹,离别匆匆,分离迅疾,感情上“益增中心忧”,反衬了离别情愁的突发浓烈。3、纵观全诗,黄遵宪巧妙地将现代出现的新事物,表现黄遵宪巧妙地将现代出现的新事物,表现近代人在离别上的新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中国诗的哥伦布也不为过。敢为天下先,“我手写我口”的发现和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去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这首诗也成为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本人“新诗派”的代表作品。六、总结全文一草一木皆有意,我手我口总关情。离别是一本书,写满了桩桩件件的往事;离别时一句话,传达着你我之间的珍贵的情谊;离别是一首歌,唱出了我们难忘的人生历程。黄遵宪先生身处的晚清时代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