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5.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

2、察图片:“植物资源”共享会你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的脚是什么样子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2.助读资料:(1)走近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2)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

3、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理解词语。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虎:上边与广字不同、横带钩,下边七字窄小、横稍向上拉

4、,几字横折弯钩的弯要长些。占:上边竖居中、要长,一短横在右边不出头,口字要扁宽。顺:左边三笔要紧凑,首笔是竖撇、中间一竖稍短、右边竖最长。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茎:整体偏窄,中间不是又字、点在撇下、稍大,工字下横要长。萎:上下两头宽、中间窄,女字要扁宽、首笔撇短点长、一横最长。固:外框要宽大,里边古字要小、上横稍长、口字要窄小。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

5、,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二、激趣导入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三、品读释疑1.讨论交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爬山虎长在哪里?爬山虎长在墙上和屋顶上。2.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从“满是”、“占了”体会到爬山虎长得多而茂盛。显示出勃勃生机,流露出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爬山虎的叶子美在什么地方?(1)一阵风拂过,一

6、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美(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叶子的静态美4.思考: 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嫩红嫩绿5.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1)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

7、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6.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

8、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读一读,用“ ”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吗?为什么?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7.阅读方法解密:如何品析动词(1)经典课文中的字、词往往在“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背景下诞生。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叶老就是通过:“触、变、巴、拉、贴”这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写具体的。(2)方法:我们在理解这几个动词的时候采用换词法,把“触、变、巴、拉、贴”换成 “碰、长出、扶、牵、靠”让学生

9、辨析这样换好不好,为什么?(3)学生通过辨析,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明白了叶老先生观察的仔细和用词的准确,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感情自然就出来了。 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8.根据课文,填一填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后第2题)茎上生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头上变成圆片、巴住墙 )(把嫩茎拉紧贴着墙)9.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10.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

10、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逐渐”说明爬山虎的细丝是慢慢的变化的,从而说明作者坚持观察,认真观察。“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1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四、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

11、,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3.写作方法;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1)我们平时观察的时候要学会从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观察。本文既描写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又写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前者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是静态的描写。后者如写爬山虎爬墙时,运用了“触”“变”“巴”“拉”“贴”等动词,就是动态的描写。(2)举例: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静态的样子和动态的变化多端,表现了火烧云的美。(3)练一练:试着用静态和动态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