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韩愈故事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人到春申君那里手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年龄已经很大了。有一天,它拉着盐车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曲,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因为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

2、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题解“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 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朗读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 (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疏通文意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 (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连词,即使。祗:同“衹”(只),只、仅仅。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 (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

4、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动词,吃。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虽:连词,虽然。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马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尽一石粟”代词,指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名词作动词之:代词,指千里马。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副词,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6、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疏通文意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

7、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课文精讲1、本文的论点是哪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问: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作者为了强调什么?认同,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2、当“千里马”被埋没时,它的遭遇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你认为造成千里马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不识马。4、“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是对唐宋古文学家

8、的评价。其中韩愈文章风格如江上之潮,浪推千里。细读全文,体会每一段最后一句话“也”的语气特点和所表达的感情。(1)不以千里称也。(2)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不知马也!表现作者对名马受屈、埋没的不幸遭遇无限惋惜、慨叹。反诘,对千里马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不能施展才华的愤懑、不平。对妄言无马者抨击与鄙视。课文探究5、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为何要替一匹马的不公遭遇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韩愈是以此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名为说马,实则说己。不平则鸣之科考经历19岁落榜20岁落榜21岁落榜25岁落榜26岁落榜27岁落榜24岁考中进士科举考试博学宏词科考试不平则鸣之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

9、一年至十六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幕下、郁都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千里之能文学: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之称。思想:推动复兴儒学教育:作师说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培养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提拔张籍、孟郊、贾岛等。政治:反对藩镇割据,参与讨伐淮西叛军。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恨心情。7、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托物言志。千里马喻指人才,而伯乐则是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争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一种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