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_第1页
处理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_第2页
处理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_第3页
处理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_第4页
处理站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2 第一章 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12 1 HYPERLINK l _Toc15155 一、工程概述及特点 PAGEREF _Toc15155 1 HYPERLINK l _Toc19595 二、土方开挖及支护平面布置图 PAGEREF _Toc19595 1 HYPERLINK l _Toc12586 三、施工要求 PAGEREF _Toc12586 2 HYPERLINK l _Toc11495 四、技术保证条件 PAGEREF _Toc11495 3 HYPERLINK l _

2、Toc30341 五、工程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30341 4 HYPERLINK l _Toc20448 六、水文条件 PAGEREF _Toc20448 5 HYPERLINK l _Toc6941 第二章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6941 6 HYPERLINK l _Toc1448 第三章 施工计划 PAGEREF _Toc1448 7 HYPERLINK l _Toc10925 一、主要进场设备及材料计划 PAGEREF _Toc10925 7 HYPERLINK l _Toc29022 二、施工进度计划 PAGEREF _Toc29022 7 HYPERLIN

3、K l _Toc4346 三、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PAGEREF _Toc4346 8 HYPERLINK l _Toc22604 第四章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技术 PAGEREF _Toc22604 8 HYPERLINK l _Toc19543 一、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PAGEREF _Toc19543 8 HYPERLINK l _Toc7391 二、开挖操作要求 PAGEREF _Toc7391 9 HYPERLINK l _Toc17727 三、开挖方法 PAGEREF _Toc17727 9 HYPERLINK l _Toc24160 四、测量放线措施 PAGEREF _Toc2416

4、0 10 HYPERLINK l _Toc31658 六、基坑临边防护 PAGEREF _Toc31658 11 HYPERLINK l _Toc19319 第五章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技术 PAGEREF _Toc19319 14 HYPERLINK l _Toc1 一、技术参数 PAGEREF _Toc1 14 HYPERLINK l _Toc26045 二、 工艺流程 PAGEREF _Toc26045 17 HYPERLINK l _Toc7404 三、 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7404 17 HYPERLINK l _Toc9961 四、排水孔的设置 PAGEREF _Toc9

5、961 25 HYPERLINK l _Toc71 五、检查及操作要求 PAGEREF _Toc71 25 HYPERLINK l _Toc15452 第六章 基坑降排水 PAGEREF _Toc15452 27 HYPERLINK l _Toc25856 一、排水及截水沟做法 PAGEREF _Toc25856 27 HYPERLINK l _Toc29722 二、集水坑做法 PAGEREF _Toc29722 28 HYPERLINK l _Toc3249 三、沉砂池作法 PAGEREF _Toc3249 28 HYPERLINK l _Toc3692 第七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PAGER

6、EF _Toc3692 31 HYPERLINK l _Toc3884 一、基坑监测措施 PAGEREF _Toc3884 31 HYPERLINK l _Toc453 二、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PAGEREF _Toc453 33 HYPERLINK l _Toc30557 三、组织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30557 34 HYPERLINK l _Toc27297 四、技术措施 PAGEREF _Toc27297 37 HYPERLINK l _Toc8224 第八章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及分工 PAGEREF _Toc8224 40 HYPERLINK l _Toc28527

7、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分工 PAGEREF _Toc28527 40 HYPERLINK l _Toc6410 二、作业人员计划表 PAGEREF _Toc6410 41 HYPERLINK l _Toc24782 第九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验收要求 PAGEREF _Toc24782 42 HYPERLINK l _Toc23092 一、质量目标及分解 PAGEREF _Toc23092 42 HYPERLINK l _Toc24734 二、质量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24734 43 HYPERLINK l _Toc1918 三、物资材料质量保证 PAGEREF _Toc1918 4

8、4 HYPERLINK l _Toc28342 四、工序控制 PAGEREF _Toc28342 45 HYPERLINK l _Toc18162 五、纠正措施 PAGEREF _Toc18162 46 HYPERLINK l _Toc28742 六、雨季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28742 47 HYPERLINK l _Toc2854 七、资料管理 PAGEREF _Toc2854 48 HYPERLINK l _Toc12064 八、验收标准及人员 PAGEREF _Toc12064 48 HYPERLINK l _Toc31188 第十章 应急处置措施 PAGEREF _Toc

9、31188 49 HYPERLINK l _Toc30852 一、应急处置小组及责任分工 PAGEREF _Toc30852 49 HYPERLINK l _Toc6141 二、紧急情况与对应的措施 PAGEREF _Toc6141 52 HYPERLINK l _Toc32553 三、应急反应机制 PAGEREF _Toc32553 53 HYPERLINK l _Toc28750 四、应急物资配备 PAGEREF _Toc28750 58 HYPERLINK l _Toc654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PAGEREF _Toc654 59 HYPERLINK l _Toc19886

10、一、文明施工目标 PAGEREF _Toc19886 59 HYPERLINK l _Toc3550 二、文明施工管理方针 PAGEREF _Toc3550 59 HYPERLINK l _Toc13071 三、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PAGEREF _Toc13071 60 HYPERLINK l _Toc29419 四、文明施工组织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29419 60 HYPERLINK l _Toc17149 五、噪声控制 PAGEREF _Toc17149 60 HYPERLINK l _Toc2570 六、粉尘、遗撒控制 PAGEREF _Toc2570 61 HYPERLI

11、NK l _Toc7301 七、安全、围挡及措施 PAGEREF _Toc7301 61 HYPERLINK l _Toc17887 八、消防、治安 PAGEREF _Toc17887 62 HYPERLINK l _Toc8291 九、垃圾清运 PAGEREF _Toc8291 63 HYPERLINK l _Toc25165 十、扰民、民扰措施 PAGEREF _Toc25165 63 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及特点序号项目内 容1工程名称发电厂项目2工程地址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监理单位6勘察单位7施工总承包单位Xxx发电厂项目位于成都市新津县xxx海诺尔新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本次

12、勘察为1F及多层建筑,拟采用砖混、钢筋砼、剪力墙、框排和框架结构,除垃圾卸料厅地下8.0米,垃圾池地下1F,-7.0米,其余建筑无地下室,条形或独立基础及筏板基础。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总体部署和实际情况,指导现场施工,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本工程土方开挖深度10.2-13.9m(部分开挖深度超过5m,根据建办质【2018】31号文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超过5m的基坑为深基坑,深基坑开挖与支护需进行专家论证,本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已经过专家论证并修正,具备安全合理性),原始地貌标高高低起伏状,基础底标高约为463.00m,坑底开挖面积约3000m2。基坑支护工

13、程结构拟定为永久边坡,支护段总长为259.9m,基坑支护方式为桩板挡墙的支护方式。二、土方开挖及支护平面布置图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土方开挖工程及基坑支护工程总体详见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及基坑支护方式汇总表:基坑支护汇总表序号标段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1垃圾坑10.2-13.9米桩板挡墙注:本工程基坑开挖属于深基坑范畴,方案基坑支护方式经过专家论证修正并通过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录2三、施工要求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土方开挖的实施计划及准备清单,并在取得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 2、本基坑工程面积较大,开挖深度深,可设置下坑坡道,以实现大量施工 机械设备下坑挖土运土。土

14、方开挖施工组织应由总包单位深化设计。3、基坑内部挖土应遵循盆式、分层、分段、对称开挖的原则开挖,基坑内严禁相邻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每区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减少基坑大面积暴露时间,控制基坑的回弹隆起。4、开挖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5、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留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亚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动态上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3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桩移位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6、基坑内所有的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的垫层形成

15、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坑的开挖。 7、基坑内明排水沟及集水坑不得设置于基坑周边,距离围护体应至少保证大于3米。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8、施工单位应根据挖机及运土车的运行路线,在坑内外通道处均需设置路基箱或其它加固措施,并应确保车辆运行路线中土体的稳定。9、砼垫层应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10、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或环境条件与原地质报告不符时,应及时会同相关设计,勘察单位进行设计验算或设计修改后方可实施。 11、在基坑的开挖施工期间,基坑周边需控制施工车辆通行,避免因重车行走而带来较大地面超载加大围护体的变形。四、技术保证条件

16、1、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备的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对安全技术交底、隐蔽资料、技术复核、质量验收等相关资料做到动态更新,及时归档。2、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分层开挖,开挖一层支护一层,其中开挖深度每层不超过3m,确保土体边坡不塌落。3、土方开挖时,根据”先深后浅”的方式即先开挖深基坑,再开挖浅基坑,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为了尽快安排动土开工,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修整,进行土方开挖,自卸汽车将土石方卸于业主指定弃土场。4、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做好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对施工图纸中不明确,错误或因施工要求需要做出设计变更的地方,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以尽快征得相应的答复和进行施工。5、

17、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并在施工管理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专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6、工程上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检测设备、试验器材的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校。7、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按本公司(1S09001)质量体系文件和业主、监理要求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执行,项目部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技术管理系统,设立技术部。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技术管理直接责任人,接受项目经理领导,技术部成员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和执行岗位责任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及实施细则,制定工程技术、测量、资料管理等办法。五、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

18、: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及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质泥岩。现将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灰褐色,黑色,稍湿,松散。主要为耕土、混凝土地面,砖、砼块及生活垃圾堆积而成,场地分布广泛。钻探揭露厚度0.507.30m。回填年限小于五年。2、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粉质粘土:褐色、褐黄、灰黄、青灰色,呈可塑或软塑状态。主要由粘粒组成,无明显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较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土体中含有铁锰质斑点及少量白色条带状高岭土。局部含有粘土,该层在场地呈透镜体状及层状分布,钻探揭

19、露厚度可塑粉质粘土0.607.50m。粉 土:褐黄、稍密,干强度和韧性低等,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该层部分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层厚0.403.20m。卵 石:褐黄色,湿,成分以石英砂岩、灰岩等为主,亚圆形,一般粒径2080mm,最大粒径可达100mm。卵石颗粒以中风化为主,少量强风化或微风化。充填物以粘性土为主,次为粉土和细砂,含量约占2045%。卵石层顶面埋深约厚度不均,无规律。根据钻探揭露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规范将卵石层划分为:松散卵石:卵石含量约占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分选性一般。N1204

20、。稍密卵石:卵石含量约占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分选性一般。4N1207。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砂质泥岩:浅灰灰白色,棕红色,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泥钙质胶结。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为2550, 根据现场地质调绘测得测得岩层产状倾向45,倾角57,岩层顶面坡度为510,本场地夹杂有泥岩和砂岩。六、水文条件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填土与第四系粘性土接触带中的上层滞水和下伏基岩裂隙水,根据对周围场地的勘察经验,虽然本次勘察未在卵石中测得地下水位,但卵石层属于含水层,且渗透性较好,雨季施工时可能会有地下水,该地下水受大气降水

21、,地下渗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渗流,蒸发方式排泄。第四系填土与第四系粘性土接触带中的上层滞水:系地表人类活动用水及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受隔水层阻隔所致,它埋藏浅,分布不均,水量极小,截断补给来源易于疏干,以蒸发方式排泄。丰水期及枯水期,场地地下水水位升降幅度约1.02.5m。建议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取值宜为0.1m/d。建议卵石层渗透系数取值宜为30.0m/d。基岩裂隙水:赋存下伏基岩裂隙中,受大气降水、灌溉用水下渗补给,顺坡形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极小,埋藏较深。第二章 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2、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HYPERLINK /detail/2

22、89163.html t /_blank JGJ111-2016)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19903-2003)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23、准(GBJ50300-2013)13、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行规(2018)3号文关于印发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14、场地勘察报告15、成都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手册16、甲方提供的拟建场地规划图及地形图等相关资料17、设计院提供的基坑支护的设计文件18、住建部【2018】31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37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第三章 施工计划一、主要进场设备及材料计划基坑支护施工期间主要材料需求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动态更新调整由项目物资部策划更新,主要进场设备参见下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全站仪中海达台1用于测量2水准仪北

24、光台13潜水泵出口直150mm台20降水4雾炮机60m台3降尘5洒水车12m3台16对焊机VN-100台1钢筋加工机械7交流电焊机BX-330台28切断机QJ40台19弯曲机WJ40-1台210发电机250KW台2现场紧急供电11挖掘机卡特240台8土方开挖与运输12运输车PFW83K辆1413装载机ZL50D台3二、施工进度计划本项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计划于2019年6月5日开始动工,于2019年6月19日完成,工期预计15天。三、现场平面布置原则1)、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本着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2)、在平面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

25、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临时设施,充分优化后进行合理布置。3)、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4)、临电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5)、本工程应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公司的项目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进行管理。6)、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力度,使工程现场始终保持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7)、执行ISO14001标准,布置控制粉尘设施、排污、废弃物处理及噪声设施。8)、设置便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第四章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技术一、土方开

26、挖施工工艺流程根据”先深后浅”的方式即先开挖深基坑,再开挖浅基坑,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为了尽快安排动土开工,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修整,进行土方开挖,自卸汽车将土石方卸于业主指定弃土场。具体流程如下:测量放线护壁桩施工第一层基坑土石方开挖桩间板第二层基坑土石方开挖桩间板第三层基坑土石方开挖桩间板第四层基坑土石方开挖桩间板人工清基捡底基槽验收二、开挖操作要求土方开挖前,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充分重视基坑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在正式施工前,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

27、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时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保证土石方开挖安全性。在开挖过程中应遵循设计放坡比例、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的原则,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基坑底30cm土方应在晴天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随挖随浇,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5)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三、开挖方法土石方开挖采用湿法作业,开挖前提前洒水湿润,并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重复洒水。在土石方开挖场地周边设置4台移动式雾炮机,定时开启、关闭,当现场扬尘较大时需立即开启并停止土石方开挖施工。

28、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显示,人才公寓基坑开挖主要土石层为杂填土层、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基坑土石方开挖采用分层开挖方式,开挖范围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护壁桩支护部分不考虑放坡。基坑土方开挖顺序为:第一层,土方开挖至深度-3.0m处,平行开挖至基坑边线后再开挖第二层至基坑底标高以上30cm处,如遇坚硬石方每层开挖深度为1.5m,平行开挖基坑边线后再进行下一层开挖直至基坑底标高以上30cm处。开挖每一层需设置排水沟保证场地内排水通畅。在外运土方时计算好基础回填需用土方量,用于基础回填土方就近堆放于指定的地方,其余的土方全部外运倒弃。土石方开挖过程如遇雨天,开挖边坡未进行支护,采用彩条布对边坡进行覆盖,从基

29、坑顶覆盖至基坑底,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边坡土方,造成边坡失稳。四、测量放线措施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平面控制网布舍原则:A、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B、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C、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做好标记。控制点的建立先用经纬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并不定期进行复测,尤其是在正式测放前,需进行复核。无误再进行细部侧放。控制点的做法为用木桩或钢筋打入地下,地面上留100200mm高度,在控制点外砌23块砖,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面,防护受外界扰动产生误差。高程控制网布设高程控制网依据建设

30、单位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点测设。根据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复测,每周一次为宜。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等级每千米高程误差路线长度水准仪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附合闭差(mm)三等6mm50KMAL25A双面往返各一次12L注:L为往返侧段附合水准线路长度(KM)测量仪器选用DS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水准仪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规定。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前后视距累绩差视线里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化所测高差之差DS

31、375m2m5m0.3m2.0mm3.0mm五、人工清基基坑在每一施工段机械开挖到基底标高上30cm后,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对地基进行钎探检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基工作。清基采用人工开挖,挖出的土方用手推车推至基坑顶指定位置,由装载机装运到自卸车上进行转运或者外运。人工清基时,测量人员要随时跟踪测量抄平,严禁超挖尽量一次开挖到位,不要少挖,造成重复清基捡底。六、基坑临边防护1、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护施工现场四周用围墙进行封闭,现场入口处设置大门和门卫室,门卫昼夜24小时值班。2、基坑四周的临边防护本工程基坑的四周必须设置栏杆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

32、横杆及立杆组成,横杆和立杆均用外径48.3mm、壁厚3.6 mm厚的钢管,用扣件连接。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中杆离地高度为0.6m;立杆间距2m,下端打入地面500mm深,并设置200mm高红白相间的踢脚板,防护栏杆满挂2000目密目网。防护栏杆上按照10m间距设置夜间警示灯,并在外侧悬挂“临边危险,注意安全”警示牌,内侧悬挂“千万小心,土方坍塌”警示牌。栏杆钢管刷涂红白相间的颜色, 同色间隔40厘米。基坑防护效果图 临边危险,注意安全 千万小心,土方坍塌3、边坡上人钢管斜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沿斜道进入基坑,不得翻越防护栏杆。基坑边搭设上人钢管斜道到基坑顶(钢管规格同防护栏杆),具体位置根

33、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一字型斜道,斜道附着坡体设置,斜道限载300Kg。斜道宽1米,立杆间距1m,护栏高度1.2m,每0.6m设置一道防护横杆,坡度1:3。斜道采用钢管搭设踏步,踏步上满铺脚手板封闭并设置防滑条,踏步高度不超过16cm。防护栏杆设置200mm高红白相间挡脚板并满挂密目网。钢管斜道搭设要求及材质必须满足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要求。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技术一、技术参数(1)支护桩设计参数支护桩设计参数表桩径嵌固深度(m)桩长桩心距(m)笼径配筋砼强度10006/5.8/6.114.62、15.2、18.2、16.12/2.5/3900

34、主筋:26根和36根HRB40022箍筋:HRB40010和14C30混凝土详图如下:(2)冠梁设计参数冠梁截面同桩直径(1000mm),冠梁高度50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具体详见下冠梁配筋图:冠梁配筋图(3)桩间板设计参数桩间板为C30混凝土,混凝土厚度2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250mm。具体详见下图。桩间板大样图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孔定位成孔施工桩身钢筋及砼浇筑养护成型冠梁基础开挖桩头破除冠梁钢筋绑扎冠梁浇筑冠梁混凝土养护土方开挖预留排水孔桩间板施工方法(1)测量定位测量员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图准确定位出灌注桩桩心位置,然后用十字

35、线定位法标出桩心位置,在十字交叉的四条线上距桩心0.75m处打下木桩作为控制桩,控制桩要高于护筒10cm,在钻孔时随时校准钻杆是否偏移,便于及时调整,以保证孔位的正确。放线定位示意图(2)钻机就位钻机座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为保持钻机的垂直,通过控制器使钻杆保持垂直并严格使钻杆轴心与桩位放样点对中(允许偏差10mm)。在桩位处若场地较软,则铺设钢板,保证钻机工作时平稳不下沉。就位完毕,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检。再由技术人员校正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校正转盘是否水平,防止钻孔偏斜。准备就绪后,钻机在作业时要调整履带处于展开

36、状态。(3)护筒埋设1)护筒制作桩基施工采用钢护筒支护。钢护筒壁厚20mm,由钢板工厂卷制成形。护筒孔径一般比桩孔孔径大2040cm,本次取为30cm,即护筒直径为1.3m,护筒顶部设置两个40cm40cm溢浆口。2)护筒埋设施工埋设护筒时,先由钻机将护筒深度范围内土挖出,再由吊车将护筒吊入孔中。钻机挖土时,钻头中心要对准测放出的桩心,钻杆要保持垂直,钻头比护筒内径大30cm。挖土完成后应通过定位的控制桩放样,把钻孔的位置标于孔底,之后要及时吊装护筒,吊装时要用十字交叉线控制护筒埋设位置,使其准确定位,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与坑壁之间要用无杂质的粘土填实,护筒要高出地面0

37、.3m。护筒顶面偏差不大于50mm,倾斜度1%,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3)护筒的加固措施对护筒周围填土进行夯实加固。在护筒两侧设置枕木,架设横梁与护筒吊耳相连接固定,防止护筒下沉。在钢筋笼就位时要对护筒高进行复测检验。钢筋笼就位后将吊耳通过工字钢穿吊,架设在护筒两侧的枕木上,通过加垫木调整高程至设计高程。护筒埋设示意图(4)泥浆制备在钻机开钻之前必须先制备护壁泥浆,建立泥浆循环系统。根据规范要求,泥浆应采用塑形指数Ip17的粘土配制,土料要先进水再搅拌,要特别注意新拌制的泥浆要储放24小时候才可以使用。泥浆循环系统见下图:泥浆循环示意图在钻进过程中要保持孔内泥浆的正常循环,定时用搅浆机进行搅拌,

38、并且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动态调节泥浆的比重。泥浆比重应在1.21.4之间,钻到卵石层时泥浆比重应适当调大(大于1.4)。施工期间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以保证泥浆的质量。钻进过程中隔一定时间要用挖机将沉浆池中的渣土挖出并用泥浆罐车外运至甲方指定弃土点。泥浆池的处理:本着环境保护的原则,本工程采用生石灰混合,从而实现泥浆固化,待泥浆含水量较小时,在采用机械翻晒的方式使泥浆完全固化,固化后采用渣车将泥浆外运至甲方指定弃土点。清淤必须干净彻底,不留死角。清淤后,采用连砂石对泥浆池进行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并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夯实。(5)挖土成孔1)试桩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应立即组织进行试成

39、孔。试成孔过程中应对泥浆比重、黏度、钻进速度、转速及进尺速度调整、确定,并对各地层钻进异常情况记录。试孔完成后应对泥浆比重、黏度、钻进速度、转速、进尺速度、终孔孔深、钻孔时间、提钻时间等进行记录,当试成桩孔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上述参数进行大面积施工。如有地质情况与勘察不符,及时通知甲方和勘察设计单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2)钻进成孔当钻机就位且泥浆制备合格后即开始钻进,钻进时每回进尺控制在60cm左右,刚开始要放慢旋挖速度,并注意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在孔口58m段旋挖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而且必须保证每挖一斗的同时及时向孔内注浆,使孔内水头保持一定高度,以

40、增加压力,保证护壁的质量,防止孔壁坍塌。在砂砾、砂卵、卵石地层中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可事先调大泥浆比重(大于1.4),下入孔内的钻头其底盘进渣口必须装闭合阀板,以防提钻时砂砾石从底部漏落孔内。钻孔时钻机钻头中心要对准桩中心,钻机安放平衡、钻杆保持垂直。开钻时,钻机轻压慢转,当钻进至距护筒底约2m处停止进尺。用制备好的优质泥浆置换孔内劣质泥浆,泥浆指标达到要求后进行正常钻进。钻机起落钻头时不宜过猛和骤然变速,以防撞孔。钻进过程中每隔20分钟测量一次泥浆的比重,在现场试验室内定期测定泥浆的粘度、含砂量、稳定性和胶体率等指标。如发现泥浆比重偏低,要及时投入膨润土,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在钻进过程中每

41、进尺23m应检查竖直度并做好钻孔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孔位、孔口高程、开钻时间、钻进速度、累计钻进深度、泥浆比重,加钻杆时间及长度、地质情况的描述等参数以备查验。沉淀池的沉碴要及时挖除并运至指定的弃碴场。3)跳挖施工由于该段排桩的间距小于2倍桩径和2.5m,所以施工时应采取跳挖施工的方式,以防止钻孔时对相邻孔位的破坏。根据设计要求,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m;相邻桩孔施工待已灌注混凝土桩的强度达到2.5MPa后(一般为24h),才可以施工相邻桩孔。 4)清孔清孔是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清孔确保桩孔的质量指标,孔底沉渣厚度、循环液中含钻渣量和孔壁泥垢等符合桩孔质量要求

42、。清孔采用换浆法,钻到设计深度后将钻头提离孔底200500mm,维持泥浆液正常循环流动,以中低速度将较纯的新泥浆压入,将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直至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含砂率少于2%,黏度小于1720s,经实验员现场检测确定。如孔底有水或泥浆且沉渣厚度达不到要求,可采用反循环进行二次(或多次)。清孔时要使孔内浆面高出地下水位m以上,避免塌孔。5)验孔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设计持力层并清孔后,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验孔主要包括,孔深、孔径、清孔效果、垂直度、底部沉渣厚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其他要求由于设计确定了桩的嵌岩深

43、度,设计给出的桩长均为最短桩长,实际桩长均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标准参照表中嵌岩深度(实际以挖出卵石层的高度确定)。施工过程中除了控制桩的嵌岩深度以外,还需控制相邻桩身之间的刚性角问题,规范要求相邻桩身之间刚性角不能大于45,因此在桩孔开挖过程中应该在满足桩基的嵌岩深度以外再计算相邻桩之间的刚性角。刚性角的大小可通过桩身长度来调节,因此部分桩可能在达到设计嵌岩深度后还需继续开挖,直至同时满足刚性角要求。(6)安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安装保证钢筋笼居中,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笼扭曲,和下沉弯曲。钢筋笼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最终桩头破除后桩纵向钢筋锚固入冠梁内部保证25d。(7)桩身浇筑混

44、凝土灌注桩桩心混凝土均采用C30水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灌注前应再次检查沉渣厚度,如不满足要求,需再进行清孔处理。注意导管吊装时管底距孔底0.4m左右。混凝土的首盘量要满足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13m,后续浇筑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26m之间。保证首批混凝土浇筑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1.5m,并能填充导管底部间隙。在整个混凝土浇筑时间内,导管口应埋入混凝土内至少1.5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进行浇筑以防断桩,浇筑过程必须保证连续。(8)桩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桩成孔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设置桩孔口临边防护,临边防护高1.2m, 采用三道栏杆,第一道栏杆高1200m,第二道栏杆高600mm,第

45、三道栏杆高200mm(如图)。2)桩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桩口设置盖板进行覆盖。盖板四周采用30301.6角钢设置,其余采用 16钢筋焊接,间距150mm,盖板边缘距桩(井)口300mm(如图)。(9)冠梁施工桩施工完成后待强度达到75%后进行冠梁基础开挖,及桩头人工破除。进行冠梁浇筑,桩钢筋锚入冠梁内部现场不留设施工缝,一次性浇筑完成。冠梁施工完成后养护使其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要点如下:1)冠梁所用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并做复试、焊接做拉伸、弯曲试验。2)加工及绑扎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表面清洁,无严

46、重锈蚀。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图集要求,按照锚固长度I级钢筋为25d,II级钢筋为35d;搭接长度为1.4倍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为40mm,允许偏差为10mm进行绑扎。施工过程中注意,受力钢筋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能超过50%,接头错开距离1米以上。3)模板施工过程中须拼缝严密、平整、尺寸准确,浇筑砼前办理好相应的隐蔽验收手续。4)混凝土采用天泵一次性浇注,如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保证一次浇注完毕时,每次浇筑砼的施工缝留设规范,待第二次浇注时剔凿掉松散混凝土和浮浆。浇筑砼时定人、定岗监模,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做到内实外光,防止蜂

47、窝麻面的出现,有情况及时加固纠正。5)浇注混凝土后做好位移观察点,并保证基坑位移的检测不间断。(10)桩间挂网及喷射砼1)按要求修整坡面后,挂钢筋网片。钢筋网规格为8200X200。钢筋网用“L”型锚钉固定在桩及坡面上,“L”型锚钉布置间距为1m居中布置,最顶部一排距离冠梁为20cm。钢筋网上每隔1m布置C16加强筋,加强筋采用桩上打入膨胀螺钉与桩身相固定牢固螺钉锚固长度为30cm。网片安设要横平竖直,不得倾斜安设,要与喷射混凝土层的厚度一致,不得裸露。2)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和使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

48、钢筋网形成薄壁钢筋混凝土板墙。混凝土厚度按设计要求为80mm厚C20混凝土,其配合比以实验室标准配合比为准。喷射混凝土时喷枪口与受喷面距离保持在11.2m为宜,避免因距离过大而影响受喷面混凝土的密实度,距离过小而造成过多的混合料反弹损失。壁面混凝土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四、排水孔的设置1、设计参数按照设计要求,排水孔间距为2000X2000mm,支护桩桩间土面层排水孔间距为竖向2000mm横向2000mm。排水管采用50cm长pvc管管径100mm。2、施工工艺(1)排水管定位用全站仪及钢卷尺按设计给定的控制坐标点定出每个排水管位。(2)排水管处理排水管端部采用切割100mm

49、100mm双层土工布密封,土工布采用扎丝扎牢固。(3)排水管安装排水管一端插入土体内,一端用扎丝固定在钢筋网片上,严格控制纵横间距顺直美观。在混凝土喷射过程中如发现排水管移位及时纠正。五、检查及操作要求(1)旋挖桩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成,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2)支护桩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桩径偏差50mm;桩底、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3)支护桩钢筋笼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主筋长度100mm,箍筋间距20mm。(4)桩间土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20mm,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坡面虚土。(5)土

50、石方开挖不得碰撞基坑支护结构,不得造成桩间土垮塌。(6)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执行分层开挖的原则。远离基坑边1520m以外,对支护结构受力不产生影响的区域可继续开挖下一层土石方。(7)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基坑壁应清理掉虚土并保持壁平直。(8)混凝土配合比按实验室配合比配制,拌料时应使水泥拌和均匀。(9)在喷完后的14天内应按规定进行养护。(10)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需在浆液达到初凝前用完。(11)挖土:挖土时间应在压浆结束24小时以后。同时挖土时应避免损坏已完成的护壁结构。(12)排水孔作业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现场对排水孔的孔斜、孔深和孔口装置的安装质量进行抽检。(13)排水孔抽检孔数不少于总排水

51、孔数的5%。(14)合格标准: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1%,孔底位置偏差值不大于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控制标准。开孔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15)安装孔口装置的排水孔,孔口装置安装牢靠,装置材料及零部件符合图示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16)不合格的钻孔及孔口装置,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重新施工。(17)坡面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18)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图集要求,按照锚固长度I级钢筋为25d,II级钢筋为35d;搭接长度为1.4倍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为40mm,允许偏差为10mm进行绑扎。第六章 基坑降排水为

52、了防止雨季施工期间大量的降水对边坡的影响,在基坑施工时在基坑周围开挖口下边线位置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沿围挡设置截水沟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两个沉砂池以防止基坑底部积水。一、排水及截水沟做法基坑顶部及底部的截排水沟侧壁均采用M5砂浆砌筑MU7.5页岩砖,沟内抹20mm 厚1:2的水泥砂浆,沟底采用C15商品混凝土浇筑,厚度100mm,沟底纵坡0.3%。截排水沟大样图二、集水坑做法集水井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一般在转角处、水量较集中位置设置。基坑单边长度小于20m的在基坑转角处设置。集水坑底部采用C15砼做垫层,侧壁采用M5砂浆砌筑MU7.5页岩砖,然后内侧涂抹1.2防渗水泥砂浆,具体详见下集水

53、坑大样图:集水坑详图三、沉砂池作法沉砂池尺寸3000X2000X1200mm,采用M5水泥砂浆砌M7.5页岩砖砌筑,底部打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具体结构尺寸详见沉砂池大样图:沉砂池平面图AA剖面图B剖面图C-C剖面图 PAGE 69第七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一、基坑监测措施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

54、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本工程的基坑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边坡顶部位移监测。(1)监测项目:变形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监测。(2)变形监测:变形监测包括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临近建筑物、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变形监测须符合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和建筑基坑支护监测技术规程要求。(3)应力监测:支护桩钢筋应力监测、支撑钢筋应力监测。监测桩身应力的桩同时在桩身上埋设测斜仪监测桩身变形。(4)监测频率:施工前建立监测网、埋设监测点并进行初始值测量;基坑施工期间,开挖深度小于5米,监

55、测应每2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米应每天观测一次;若遇特殊情况应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底板浇注后时间小于7天,监测每一天监测2次,7-14天每一天监测一次,14-28天,每2天监测一次,大于28天每3天监测一次,直至回填,遇特别险情或特大暴雨,应加密观测频率。(5)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6)支护结构位移报警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面沉降报警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下管道沉降和位移值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沉降和位移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1、支护桩顶部位移监测(1)支护桩顶部位移观测目

56、的支护桩是本工程支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支护桩顶部的位移观测,可反应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从而对支护桩变形情况进行监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2)位移观测点的布置在支护桩帽梁埋设观测点,间距约25米。观测点的做法:在帽梁施工时于帽梁顶部预埋一块200*100*18mm的防腐木板,其上钉150mm带刻度的钢卷尺。在基坑四边角设置位移观测的基准点,保证两个基准点的通视连线通过所有的观测点。(3)观测频率在支护桩施工完毕后,帽梁施工期间进行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支护桩施工完毕、基坑开挖到底后每3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毕半月后15天观测一次至观测结束。如遇雨后增加观测一次。(

57、4)观测仪器采用TDJ2E光学经纬仪进行观测。2、基坑监测警戒值桩顶桩体最大位移(挠曲)17mm。支护桩顶部位移极小,在-1111mm内变化属于正常现象,桩体在1117mm内变化属于正常现象,超出该变化应该引起注意,应该加密观测频率。必要时改采取特殊情况下的预案措施。二、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10m时,可以优先

58、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选择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级。按照规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级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坑壁类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为一、二、三级。坑壁安全等级一、二级适合采用挖孔灌注桩护壁,坑壁安全等级二、三级适合采用土钉墙护壁。 2、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

59、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3、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排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

60、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4、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