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方面的习得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1.gif)
![关于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方面的习得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2.gif)
![关于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方面的习得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2581ef795f0cc5a665c87df9a6ae58fa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方面的习得研究内容摘要:长久以来,“把”字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也逐渐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本文试将视域投射到这一焦点话题上,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从中得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方法和新启示。本文在对“把” 字句句法、语义、语用、教学四方面进行本体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来详细阐明“把”字句的本质,并进一步将其研究成果映射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力图对“把”字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得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习得有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进而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 “把”字句 对外汉语 本体研究 习得研究第一章 绪 论
2、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者发现已有的“把”字句研究成果已经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对外汉语教学之需要。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内,对“把”字句的研究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即由对对外汉语教学者教学方法和思路的研究转换为对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语言中所获得的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的研究,并以此从句法、语用、语义和教学四方面来重新审视和洞察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所遇到的错误和偏差,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好更科学合理的使用“把”字句进行书写和表达,这就是本文撰写的初衷。本文将针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所遭逢的实际问题,根据汉语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性,力图将两者
3、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把”字句的方法和策略,进而使得外国友人在熟练掌握“把”字句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汉语,同时也期冀能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有利的帮助和借鉴作用。2.研究的理论依据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最先源于外国学者的不断创新和精心挖掘。尤其是随着研究理论的不断推陈出新、研究人员的逐步精锐化和研究手法的日益科学化,出现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理论学说:L.Selinker的“中介语”(inrerlanguage)理论;S.RCorder的“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built一insyllabus)理论;ehomsky的“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理论;Nemser
4、的“近似体系”理论等。相较之而言,国内并没有相关的完整理论建构,而是在借鉴和引用西方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首次由鲁健骥在1984年最先引进了“中介语”和“偏误”两个概念,自此后,中介语分析和偏误分析就成为国内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论。2.1“中介语”理论鲁健骥(1984)将“中介语”定义为:“中介语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 1 * GB2 由此可见,这种语言系统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是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进展、语言训练、学习和交际策略的发展,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抵达对
5、目的语正确形式的完全把握的过程。目前,由于这种语言系统没有人能够加以详细描写,因此学界对该理论的提出还只是一种假设。2.2偏误分析理论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理论出自实践,偏误分析理论指的就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针对语音、语法、篇章、语用等多个层面所发生的偏误进行纠正和分析归纳,从而发现语言习得规律并深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理论。因此,目前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常以偏误分析作为切入点,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3 “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这一假说由英国语言学家S.RCorder 于1967年首次提出。“内在大纲”指的就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
6、纯客观、普适性规律。人们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的规律不是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排所能左右的,也正是因为“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的存在,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自由尽可能地遵循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才能更好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3.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一章,即绪论部分,指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论文概貌。第二章,从句法、语义、语用、教学四个角度对把字句的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将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通过外国人对把字句习得情况的材料分析研究,指出外国人在学习把字句时的诸多难点。第四章,针对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提出新的教学研究方
7、法。第二章 把字句的相关研究 1.把字句的本体研究 1.1把字句的句法研究有关把字句的研究,可以上溯至1924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为悠久的课题之一,且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日益繁兴,其研究领域不断地拓宽和延展。1924年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创“提宾说”,从句法结构角度考查,认为“把”的作用是把原先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这一学说对把字句和相关句式间的转换等动态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1942年,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又提出了 “宾语有定说、“行为动词说”、“谓语复杂说”,聚焦到对把字句的组织方面,并全面细致地分析了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用法,成为把字句综合研究的第一人。在此之
8、后,对把字句的研究进入了细化阶段,把字句的语言成分及其与其他句式的相互转换成为研究的又一热点。于是有:郭德润的“把”字句的动词、傅雨贤“把”字句与“主谓宾”句的转换及条件、王还的“把”字句中“把”的宾语、邵敬敏“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吴继章的含介词的“把”的连动式、詹开第动结式动词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刘继超“被”“把”同现句的类型及其句式变换、易绵竹汉语“把”字句和“被”字句新探等研究论文的应运而生。1.2把字句的语义研究王力先生从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角度出发,提出了“处置说”,从此拉开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序幕。王力先生的“处置说”认为,把人或物安排、支使、对待和处理的行为就是把字句的意义
9、所在。这一学说直至今日,依然是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核心和焦点话题,不断影响着后续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处置式”的逐渐发展,人们有对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将字句内部的深层语义联系以及把字句和其他句式间的转换当做研究的重点。例如,宋玉柱的“处置”新解略论“把”字句的语法作用中,对“处置”的理解更为详细和全面;崔希亮的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中,将把字句的语义概括描述为“VP是一个描述性语段”,目的在于说明B在某一行动的趋势下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可见,他对把字句的语义研究更为细致;张旺熹“把”字句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中,采用语料库来统计分析,得出把字句“空间位移图式”的观点;齐
10、护扬的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中,将把字句视为位移句的一个分类来进行研究讨论。到了90年代,把字句的语义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态势有将把字句中的动词进行分类的。例如金立鑫认为,不能进入把字句的是非自主动词,反之亦然。王红旗“把”字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中,主张在理解把字句的时候,应该考虑说话人因素,不能孤立地从逻辑角度理解“处置”的内涵。赵金色的“把”字句的句法一语义分析中,从语义角度阐释了各种把字句。1.3“把”字句的语用研究对于把字句进行语用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主要是研究把字句在具体语境中所呈现出的基本规律和用法特征,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较有影响的如:金立鑫的“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一文
11、,指出把字句的使用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到语义重点和个人风格等要素;李宁、王小珊的“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中,则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报告来对把字句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把字句的语用功能阐释、表达、指令和宣告。其中阐释为主要功能;李昌年的“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一文,则分析了把字句使用时常受到三种语用条件的限制,并对此进行阐释说明;孙海霞的“把”字句在篇章中的使用情况考察一文,则主要分析把字句与篇章的关系,并从中得出把字句的某类规律性使用方法。1.4“把”字句的教学研究关于把字句的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加以考量。就国内把字句的教学研究而言,吕叔湘曾在怎样跟中学生讲
12、语法中就开始讨论如何对国内中学生进行“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后来由于国内常把把字句的教学和语法的学习相融通,因此,这方面的论文研究也被纳入到语法研究的整体框架之中。就国外把字句的教学研究而言,多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相关联。其中单篇的论文有:伶慧君留学生工作中的病句分析;黄振英“把”字句教学中的两个问题;王国兴尽快走出“把”字句教学的误区;吕文华“把”字句的教学;丁文楼”把”字句教学自议;袁大同在如何向外国学生解释“把”字句问题上的一点儿尝试等,大多是抓住“把”字句的某一具体特征表现来进行论证衍说。而1999年发表在汉语学习上的姜德梧从HSK(基础)测试的数据统计看“把”字句的教学一文,则通过统计实
13、际数据的方式,来具体化、细分化地对考生运用“把”字句时所出现的一些偏误以及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论证,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的一些可行性建议。之后,学者们则更为突出地关注“把”字句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偏误分析。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的有:陆庆和的关于“把”字句教学系统性的几点思考,他指出在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教材的编排、分层练习设计以及教学顺序、学生习得顺序等因素,从而使得把字句教学更加实用化和科学化;而黄月圆、杨素英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一文,则开始凸显出语言习得中的类似“情状假设”的意识,为进一步从习得角度进行把字句研究奠定了基础;李
14、宝贵的韩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程乐乐的日本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与探析、魏红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绳晓健的对蒙古国留学生“把”字句学习的研究、武阮明诗的越南学生汉语“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分析等篇目,则是将国内关于把字句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国别应用相结合,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把字句的应用研究。因此,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观察,学术界这几十年来对把字句的研究可谓是成果颇丰。除了进行语义学上的研究与考查之外,也有将对“把”字句的考查和其他句式诸如兼语句、使动句、被字句等的考查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的。虽然研究局面异常繁荣,但是仍然在一些领域有留白现象,加之对把字句的语用及教学
15、方面的研究依然显得不足,研究成果甚少,因此这都将成为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契机。2.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1 教材使用“把”字句的状况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也是最能反映教学手段及教学重点变化的一面镜子。因此,从教材编者的角度出发考查把字句的变化,对对完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教材普遍支持“提宾说”的观点,认为“把”字句的作用就在于将宾语提前;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则兴盛“处置说”,认为“把”字句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功能符号,其本身也具有表意作用。据此设计的教材课后练习题也多了根据情景写出把字句、将残缺的把字句填写完整等新的题
16、型。这种练习形式使得留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把”字句的使用情况。 例:a.你买了一张画,准备把它挂在屋子里的一个地方,你和朋友商量挂在什么地方。 b.你要别人把他旁边的一本辞典递给你。(遇到下列情景怎么说)除此之外,则较重视把字句的形式特征,即大部分教材侧重考查“把”字句在语法方面的功能,侧重考查把字句的词序、动词的限制、状语的位置、把字后的宾语等等方面。这都给留学生学习把字句以及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的巨大差异,而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手段有别于国内的母语教学。因此,必须对对外汉语教学手段加以探讨和研究,才
17、能更好地指导留学生学习汉语。在这方面较有影响的观点和著作首推吕文华。他曾说:“解决把字句教学的根本途径是要揭示把字句的语义特征,使学生掌握要表达什么意义时必须用把字句的语境背景,使学生掌握在什么情况下用“把”字句,作为教学,还要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习把字句。”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吕先生兼顾结构形式主义和语义类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把握“把”字句语法功能的同时,能够会用、活用“把”字句来丰富语义和营造情境。此后,刘明臣和张宁则从教学法、功能法、运用功能等三个角度对“把”字句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姜德梧则根据历年HSK考试中有关“把
18、”字句测试角度状况分析数据,来总结留学生在运用“把”字句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及其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从而更加增强了把字句研究理论的说服力,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从教学顺序、留学生习得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更趋科学化与实用化。2.3把字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异常活跃。各种理论推陈出新,诸如“近似体系”理论、“输入假设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法等等各据一方。而Chomsky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更是将把字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推到了高潮。尽管把字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截止到
19、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专著和论文还稍显贫乏。自鲁健骥引进了“偏误”和“中介语”概念之后,国内的把字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就以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为主流,研究方向也渐渐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以发现留学生学习中的规律及其错误根源为最终旨归,对第二语言的研究无疑产生了重大的推动效应。1993年,靳洪刚的从汉语“把”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发表,通过对46名以英语为母语的成人的“把”字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揭示出“主题突出”和“主语突出”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把”字句的习得过程是一个与“语法化过程”相反的“语用化过程”;1996年
20、,熊文新在留学生“把”字句的表现分析一文中,语用分析数据法,对留学生书面表现材料中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进行了详细归纳与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性格、性别、种族、母语背景、水平等级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堆留学生学习“把”字句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水平等级的影响占据主要因素。而性格和性别等因素则对习得不构成显著影响;1999年,高文平的留学生“把”字句习得过程考察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发表。该文借助调查问卷和心里调查的形式,对以英语、韩语、日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状况进行了详尽考查。通过对比调查分析,将“把”字句分为了12大类18小类,并且得出了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习得顺序,发现了留学生在运用把
21、字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造成偏差的原因,从而探寻到了留学生在习得把字句过程中的固有“内在大纲”,这对以后教材的编写、教学手法的转变以及学生的习得指导等方面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余文青的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调查报告一文,则运用情景表演法来对 参加HSK的学生使用把字句的状况进行分析考查,得出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在习得各类把字句时有明显的差异这一观点,但由于参加测试者少且试题多少不同等缘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2001年,林载浩在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情况的考察及偏误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韩国留学生习得“把字句”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得出了韩国留学生把字句的习得顺序
22、。在他的排序中可以显而易见表位移的“把”字句是被容易优先习得的。因此,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几年大多数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论著都涉及到“习得顺序”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把字句时,要始终围绕终结性和完成性,多设计一些显著性的把字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要逐步增加创造类结果指向动词和带有完成补足语构成的把字句,从而帮组留学生更好地完成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 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习得本章主要从外国留学生“把”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习得顺序两方面来试图考察外国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的全貌。“把”字句的习得偏误 1.1.句式方面的
23、偏误1.1.1该用却不用例1 在“V成/为/作”的句式中: a. 娜娜把黑兔当成灰兔了。 娜娜当黑兔成灰兔了。 b. 我们不应该把演习看作儿戏。 我们不应该看演习作儿戏。 c. 同学都把他叫作“活雷锋”。 同学都叫他作“活雷锋”。在上述这三组实例中,每组的前一句均为正确用法,后一组则是外国留学生在使用含有“成”“为”“作”等词语时,往往对是否要用到把字句而一头雾水,从而造成了误用的现象。因此,对于外国学生而言,除了勤加练习之外,还应该熟记这些常见词的用法,并在反复运用中不断斟酌体会。例2. 在“都/全”作状语结构的句式中: a 小李把自己的衣服都捐给了老奶奶。 小李捐自己全部的衣服给老奶奶。
24、b 小花把小王的10支铅笔全借走了。 小花全借小王的10支铅笔走了。c 李雷把借的5本书一下子都还了。 李雷一下子都还了借来的5本书。上述这三个例子表明,当留学生遇到都/全”+“还/送/借”的结构时,完全摸不着头脑,由于无法理解这种结构,所以使得在翻译句子时,也大多没有顾及句子的原意。对于这方面的偏误,除了在死记硬背中慢慢加以琢磨体会外,别无他法。 1.1.2 不该用反倒用 这种偏误类型的出现,主要和动词类型和表义有联系的相关句式密不可分。 例1 谓语为意愿或感知动词 a 我看见了西湖。 我把西湖看见了。 b 你喜欢华山吗? 你把华山喜欢吗? c 他讨厌白天。 他把白天讨厌。 d 妈妈同意我去
25、。 妈妈把我同意去。 虽然外国留学生犯这类型的错误比较少,但是却比较典型。事实上,表意愿和认知等的动词一般不用在把字句中。 例2 谓语为判断动词 a 我是老师。 我把老师是。 b 他已经有两个变形金刚了。 他已经把两个变形金刚有了。 c 小明唱歌不如小李。 小明唱歌把小李不如。 通过例2表明,留学生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把字句仍然显得概念模糊。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规范使用把字句。 例3 谓语为位移动词 a 我去了深圳好多趟。 我把深圳去了好多趟 b 上星期,我回了一次老家。 上星期,我把老家回了一次。 c 我已经去过洗手间了。 我已经把洗手间去过了。这个例
26、子表明,当上、下、回、去、来、到等表位移的词充当谓语或者谓语中心词的时候,不能使用把字句。这是因为趋向动词是由动作主体发出的,因为不存在被动或者处置的意义,因此不能使用把字句。1.2构成成分方面的偏误1.2.1 谓语的偏误例1 谓语动词的缺省a 我把电视弄坏了。 我把电视给坏了。b 我把她的书弄掉了。 我把她的书掉了。c 我把这段文字弄懂了。 我把这段文字懂了。d 小琴把裙子弄湿了。 小琴把裙子洒湿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必须有处置意义。也就是说,把字句的谓语动词是由主语对宾语实施的,意味着主语对宾语“做什么了”,而“做什么了”这个部分必须由及物动词充当。上述例子中的“掉、湿、懂”都是不及物动词,
27、因而只能做谓语中心语后面的结果补语。而正是由于留学生很难正确辨别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因此,容易造成上述的偏误。处理的方法就是,在不及物动词之前加上及物动词就可以使用把字句了。例如,“我把电视给坏了”可以改为“我把电视弄坏了”。例2 谓语为动补结构a 宝宝把被子打翻了。 宝宝把杯子翻了。b 刀子把手指划裂了。 刀子把手指划。当谓语是动补结构时,留学生出错几率高。这是因为留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双音动词的积累和认识不够,以致很难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谓语。 例3 重叠动词为谓语a 请大家在课前把自己的课本看看。 请大家在课前把自己的课本看。b 你应该把自己的房间打扫打扫。 你应该把自己的房间打扫。c 我们
28、应该把这个问题再讨论讨论。 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再讨论。d 你应该在约会前打扮打扮。 你应该在约会前打扮。 当谓语是重叠动词时,留学生的出错几率偏高。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帮助留学生仔细辨别重叠动词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机械化、呆板化现象。 例4 能愿动词作谓语a 小李能把字写清楚。 小李把字能写清楚。 b 我会把问题处理好的。 我把问题会处理好的。c 我想你保证把试题做好。 我想你保证把试题可以做好。d 你应该把工作独立完成。 你把工作应该独立完成。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留学生在使用能愿动词构成的把字句时,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对于能愿动词在句子中的作
29、用也把握得比较到位,但是一旦出现复杂句式还是不能很好地应对。1.2.2 补语的偏误例1 语义指向错误a 老师的话我听腻了。 我把老师的话听腻了。b 爸爸喝酒醉了。 爸爸把酒喝醉了。c 电影使得我内心丰富。 我把电影看得内心丰富。d 小李的篮球打得很好。 小李把篮球打得很好。首先从句式上分析,这后半部分错误的四句话都符合“主+把+宾+动+结果补语(形容词/动词)”的格式。但是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能表达句子的本意。把字句本身要表达的主要意义就是由谓语制约“把”字后面的宾语来完成的,因此,其补语的语义也应该指向宾语而不是主语。留学生正是在这一点上没有辨别清楚而导致错误频生。 例2 处所补语的偏误a
30、我在音乐厅听歌曲。 我把歌曲听在音乐厅。b 我在运动场踢足球。 我把足球踢在运动场。这两个例句同样也满足“主十把+宾+动+在+宾语(处所)”的句式表达。但是,从语义上看,则让人匪夷所思。例句中,“听”是对“歌曲”的动作实施,“在音乐厅”是动作实施的场所。在句子中应该做状语。因此,留学生在处所补语方面出现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其对把字句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和成分理解不够到位所致。例3 可能补语的滥用a 我把那首古诗背不好。b 我把那碗饺子吃不完。c 我把工作做得完。这组例句中,谓语动词后面都带了可能补语,有否定式“背不好、吃不完”,也有肯定式“做得完”。而且在句法上也满足把字句的要求。因此,很多留学生
31、就认为上述这两个句子是无误的。其实不然。因为从语义来看,把字句是通过动作的实施给“把”字的宾语带来确定性变化或结果。而可能补语则表示着一种可能性。因此两者在语义上是相悖的,为此,把字句中绝对不能使用可能补语。1.2.3 状语的错误一般状语的错误主要指的是状语顺序上发生的偏误。这主要是源于留学生对把字句句法结构没有牢固掌握的原因。在把字句中,状语的位置相对比较灵活,可以位于“把”字前,也可以出现在“把”字后,甚至是把字句的句首。而很多留学生由于对这一规则没有牢固掌握而出现了不少的偏差。例1 状语顺序错误a 这道英语题的答案,我不能一下子把它想出来。 这道英语题的答案,我不能把它想出来一下子。 b
32、 妈妈把一瓶果醋全喝了。 妈妈全把一瓶果醋喝了。c 我昨天在汽车厂把车修了。 我昨天把汽车修在汽车厂。d.舅舅一粒一粒地把药吃下去。 a项例子中,“一下子”是程度副词,用来修饰“想出来”。而有些留学生并不理解程度副词一般要放在“把”字之前。b项例子中,出现“全”,一般要放在把字之后。C项中,状语“在汽车厂”位于句末,再使用把字句,使得有话未说完之感;d项中,“一粒一粒地”修饰谓语动词“吃”,表示数量。例2 能愿动词、否定副词出现顺序错误a 为什么把她的事情会贴在布告栏呢? b 把这个消息别告诉小王。c 他把工具不给我。D.能干的小李把工作绝对能按时完成。 a项和d项中,都是属于没有把握把字句中
33、的能愿动词,诸如“能、会”等必须用在主语之后、介词之前这一用法而造成的偏误。b项和c项中,则属于没有掌握否定副词“没、没有、别”的正确位置而导致的偏误。有关这一偏误,我国的著名学者薛凤生先生就曾指出:“把字句的VP是不能直接加以否定的,必须把否定词放在把之前。”(2)而这一规则也是受到句法句义的制约的,因此不能随意更改。 1.2.4宾语的错误 例1 宾语的泛指 a 小红上午把那台笔记本买了。 小红上午把笔记本买了。 b 雷雷把那杯牛奶喝了。 雷雷把牛奶喝了。 c 我把这把吉他带来了。 我把吉他带来了。 d 我打算把这本书看完。 我打算把书看完。在这组例句中,从句式角度考查,似乎都没有问题。但是
34、从语义上来看,则犯了“把字句后面的宾语应该是定指、已知”这一原则。倘若这些句子中“把”字的宾语前没有“这、那”等限定性词语的出现,就无法让人明了这是已知的信息。而留学生经常犯这一类错误。例2 宾语的错序 a 小李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小李把看完了那本小说。 b 我们应该把窗户擦干净。 我们应该把擦窗户干净。 c 舅舅把小红送去艺校了。 舅舅把艺校送去小红了。 d 我把那个包裹寄回了家。 我把家寄回了那个包裹。 把字句表示处置和影响时,由主语+把字结构+把字结构后面的部分来组成。即A把B+VP。B是句子中的宾语,紧跟在“把”之后,表示受处置的对象。如a中的“那本小说”就是表示要受到处置的对象,但是
35、却被误放在了句子的末尾。再如,c项中表示处所的词“艺校”和d项中表示处所的“家”,都不会因为施动者行为或者动作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因为不能用介词“把”,应该把表示受处置的对象的“小红”、“那个包裹”置于“把”字后,充当它的宾语。而留学生正是在这点上不能透彻地理解把字句的语义要求而出现了偏误。 2.把字句习得偏误成因分析 2.1母语的负迁移(这个部分层次不够清晰。删掉2.3.4小节。把1小节扩展开,分为几个小部分,进行有分类举例说明) 从心理学角度考察,迁移指的就是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应用和实践来对新知识、新技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迁移也有正反面之分。如果产生的影响是积极上进的
36、,就为正迁移;如果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那么就称为负迁移,或者叫干扰。 = 3 * GB2 * MERGEFORMAT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母语的负迁移”指的就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的负面影响,而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下面笔者将以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较为明显的亚洲国家为例,举例进行说明: (1)目前中国的留学生中以韩国人为最多。然而由于韩语母语的影响,很多韩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都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韩国留学生而言,由于汉语动词分类多且无形态变化的缘故,因而汉语和韩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语序而言,又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使得很多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把
37、字句的时候,用母语知识生搬硬套,造成了很多诸如“她们把家回”、“我们把他小弟弟叫”、“他们把汽车开,我把他打”这样的错误句子。出现这类错误,正是由于韩国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对汉语谓语动词的偏误而造成的。就如有学者将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受到韩语宾语和宾格标记的影响而产生的母语负迁移,认为韩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将韩语中“体词性词语+宾格标记号(昌/昌这个是什么意思?)”的形式和汉语里的“把”字句对应起来,将其说成“把+体词性词语,从而产生运用偏误。 = 4 * GB2 * MERGEFORMAT 而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补语偏误,又造成了把字句的语义混乱。例如:“我把书看得很用心
38、”、“小明把球打得很舒服”等等。都是很将韩语中的状语生硬对照汉语中的补语,从而使得用语受到母语的消极影响而产生负迁移结果。 (2)日本留学生的母语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把字句的习得过程中“辛卜语的偏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日语中没有补语,因此,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就很容易在单纯模仿句式结构的情境下,将汉语的状语错误地用在日语中的卒卜语的位置上。从而出现诸如“妈妈把衣服洗”、“我把苹果吃”等等日语式把字句。 (3)对于泰国留学生而言,其学习的难点仍然在把字句的补语上。因为在泰语中也没有补语这一语法结构,所以他们在遇到把字句中加有补语的时候,很容易犯浑。另外,状语的错误排序也是泰国留学生把字句学
39、习偏误的通病。在汉语中,状语常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而在泰语中,状语则常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后。正由于这一排序顺序的不同,造成泰国留学生在把字句的习得过程中,出现状语错误排序的现象。诸如把“我要预习好明天的新课”说成“我要把预习好明天的新课”等等。 (4)在越南语中,根本就没有把字句这一句式结构。越南语中,一般将“把”翻译成动词“拿”,以此构成连谓句。例如:汉语中“你把苹果放到冰箱里”,用越南语表达则是“你拿苹果放到冰箱里”。 通过以上四个分析,足可见母语负迁移对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2.2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过度泛化”产生的偏误,有点像“想当然” = 5 * GB2 * MER
40、GEFORMAT 。也就是在了解目的语知识不够明晰的情况下,就自己现有的知识来生硬套用新的语言现象所产生的偏误。在对外汉语习得的研究中,留学生由于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而出现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由于留学生未能掌握把字句否定副词位置的限制使用,而造成“否定副词的位置不当”和“宾语的偏误”。同时,在汉语中,大多数名词都可用作宾语,留学生遂将这一现象进行套用,结果忽视了把字句对其后宾语的影响而产生了偏误。其次,由于把字句中状语的位置很灵活,而一般主谓句中的状语位置则相对比较固定,且汉语中补语的种类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补语都可拿来用做把字句把字句的补语。而留学生往往对这些区别不理解,从而造成
41、其在使用把字句的过程中出现“谓语动词的选择”、“补语的偏误”以及“状语的位置不当”等偏误。最后,由于把字句是留学生接触到的最难的句式,因此,一般在考试和日常使用中,自然就会产生回避现象。这也就是由于对某一个语音、词语或者句式掌握不到位,因为怕错,所以就“避繁就简、避难就易、避新就旧”。 = 6 * GB2 * MERGEFORMAT 然而,即便再逃避,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置疑,学习汉语也就必须掌握把字句的学习和应用。第四章 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4.1有关把字句的习得顺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曾有学者提出质疑:是否有必要将汉语中关于把字句的种种句式和用法全部照搬讲解 ?这个质疑很
42、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因为如果在教授留学生时,不加区别的进行语言教学,不但会增加教和学的难度,也会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失去汉语本身的语言魅力。因此,合理地进行选择和编排各类把字句句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至关重要。考虑到语法的选择和编排,吕文华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遵循语法自身的难易差异,按照结构、语义、用法区分难易度”。而周小兵则考虑到语法项目选择时必须考虑使用场合、次数、语法的学习难易程度、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从而提出要遵循由易到难、以交际为目的、结合相关语法原则,进行分阶段教学的原则,进而在语境差异中快速掌握把字句的习得顺序。现行的HSK大纲和四套教材(实用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
43、程;初级汉语课本;汉语教程)对把字句句式的编排都不一致。因此,综合考虑多位学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笔者较为认同邓守信、周小兵的观点,在综合考察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语言习得环境和教材使用过程,使用频率的基础上,认为把字句的习得顺序应该如下排列:初级阶段:把门锁上。/把钥匙带上。/快把水喝了。2.S+把+N+V+了 她把苹果扔了。/我把这件衣服洗了。3.S+把+N1+V在/给/到/向+N2 他把杯子放在桌上了。 请把课本翻到第五页。 4.S十把+N+V+趋向补语 我把信寄过去了。/我把书包带回宿舍了。 5.S+把+N+V+结果补语 我把裤子洗干净了。 他把今天的作业做完了。6.S十把+N+V+状态补语
44、 我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中级阶段: 7.S+把+N+V(一/了)V 我把最近的工作日记写了写。 8.S+把+N1+V+N2 他马上把坏消息告诉了领导。 9.不要把同学们赶跑了。10.我没把收音机弄坏。11.你可以把橡皮借给我吗?12.S+把+N1+V成/作+N2 我要把韩语翻译成汉语。13.S+把+N+V十动/时量补语 妈妈把姐姐关了六天。14.S+把+N+V+程度补语 把妈妈乐坏了。15.S+把+N+给+V+其他成分(多表示不情愿) 风把茅屋给吹倒了。高级阶段:16.S+把+N十V 我建议班会把这个主题删去。17.S十把+N+AV(A=动词前的修饰语) 他把衣服乱放。18.S十把+N十V十
45、着 由于愤怒,她把两眼怒睁着19.S+把+N+一V 他把嘴角一扬,高兴了起来20.老师训班长,结果把小李训哭了。21.句式的套用: a.我把螺丝卸下来给她。 b.我想把这盒巧克力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c.我们把学生请进食堂用餐吧。 d.班长让成员把工作报告交上来。 e.孩子们把老师形容得像天使一样美好。 排序说明: (1)“S+把+N+V+了”这一句型,是留学生初学把字句时最爱和最常用的结构。由于结构简单、使用率高,而且出错率也高的原因,我们将其紧排在“把门锁上”这一句式之后。(2)将“S+把 +N1+V在/给/到/向十N,”这一句式排在靠前的位置,是因为这一句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高,但出错率
46、却相对较低。王光全甚至还将这一句式认为是把字句的原型用法。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赞同,但是却肯定其将表位移作为把字句教学的切入点这一观点。 (3)“S+把+N+V+状态补语”排在“S+把+N+V+结果补语”和“S+把+N+V+趋向补语”的后面,是因为这一结构留学生习得的过程较慢,而且在应用中出错率也很高,因而放在后面学习。 (4)“把”字句的否定形式因为牵涉否定词的使用,所以更为复杂。留学生往往知道了它的含义却由于语序的问题而发生偏误使用。因此,这也放在稍后的阶段进行学习,目的就是在学生反复学了较多的语法知识后,再来学习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5)“S+把+N1十V成/作+N2”这一句式使用,由
47、于多了“成、作”而使得句子意义略显复杂,很多留学生都发生了错误,因此将其排在稍后的位置进行学习。 (6)第20个例子,老师训班长,结果把小李训哭了。属于一个特例。其中“班长”是动作“骂”的受事,“小李”是这一动作的被影响对象。换句话说,说话者心目中的主要宾语是“小李”而不是“班长”。考虑到此句式的理解难度,教师可将其放在高级阶段进行讲授。 (7)把字句的句式套用非常活泛,因此必须灵活掌握才能运用自如,考虑到这点,教师可将其放在高级阶段进行讲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总之,这次排序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使用频率的由低到高等原则,先教授独立性强、不依赖语境的把字句,然后再教
48、授受语境影响较大的把字句,进而使得留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把字句的使用环境和目的。尽管我们的排序基于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的分析,但是,仍有不足和不够翔实之处,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丰富。4.2把字句教学中的教材编写者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其最终的接受程度和传承速度跟汉语语法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编写者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编教材的过程中遵循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教材编写。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要考虑到各国留学生不同的母语特点,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加强留学生的比较记忆。在课外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应该针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易出现的偏
49、误来进行设问。这也是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语法编排和排序的一个重要依据。 语法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中,教材编者应该以语法结构为线,注重语境的考察,从而揭示该词句在结构、语法及语用等方面的含义,进而全面地领悟汉语的特点。除了共性之外,又由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遇到的难点各不相同,因而教材编写者应当多和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情况,来争取从共性中挖掘出个性化的难点,以此来各个击破。而所谓的难点,正是留学生在对外汉语学习中最容易出错和最容易遭致曲解的地方。恰如中介语理论而言,外国学习者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错误,这和教材编写者的不够精
50、细是分不开的。通过找出错误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来总结出语法徐通过分析偏误,总结出语法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而对教材的语法知识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划,然后再通过实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也是一个尽量减少差错和偏误的过程。除此外,教材编写者在进行编排时,还要考虑到语法的疏密度,也就是说不要将语法进行扎堆排列,而应该做到有散有聚。对于那些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很复杂的语法而言,就不应该密集排列,而应该配合具体的练习题和案例来分课时、分册地进行编排。同时,教材编写者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够根据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教学的需要而及时给教材注入新生命,以免使教材出现僵化和固化的现象。由
51、于长期较为关注把字句的研究理论这一领域,因此,笔者大胆地以为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可以先等学习者掌握和学会了汉语 的结构形式之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使其明白这种结构形式背后所赋予的语义,进而学会在何种情况下能够使用该结构形式来进行交际。换句话说,就是先学框架,再学内理。通过语境,语法的结构形式和交际功能才能连接在一起。因此,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材编写者也应该尽量使用全世界都较为熟悉的英语词汇来编写教材,因为生僻的英语词汇,往往只有英语国家的学生能够心领神会,而对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而言,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同时学习汉语和英语,这无疑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因此,通过以上分
52、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者而言,必须以语法结构为纲,重视词语和字义的语法释疑,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语境的作用,应该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合情合理、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将语法合理地编排在各个章节和课时,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法纠错和查漏补缺,为进一步学好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4.3 把字句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和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相应地要求教师要熟悉留学生母语与汉语的相同和差异,这样才能够在比较教学中,对症下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堂又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紧紧守住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如果课堂教学脱离了语境、只是单调的语法训练,即
53、使教师讲解得再到位,学生也会心生厌倦,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采取特色的讲解方法,配合恰适的课堂练习,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学、愿学。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把字句的含义,其次在理解句义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行为动作和语境,甚至可以通过做flash动漫、图片等等多媒体方式来使得课堂新鲜活泼。这样可以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加深学生对语义的理解,从而增强实际应用力。例如,在把字句的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把字句的各种结构形式及其含义,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掌握把字句语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将把字句准确地应用在实际交流之中。情境是语言得以展示和实施
54、的场域。因此,在把字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这个仿真的场域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把字句,并从中体会到把字句的真义。综上所述,笔者窃以为在把字句的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场景式语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速掌握把字句的重难点。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辅以课堂练习,才能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对此,著名学者鲁健骥就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凸显了课后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即练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言,只要是容易引起学生语法学习的误区的任何错误练习,都应该从教材中删去。这一观点
55、高度地肯定了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提高语言学习速度的积极作用。在认识到课堂练习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就要严把练习关,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练习的方式方法可谓各式各样。诸如,以刺激反应强化为模式的机械化听说法;以在理解意义上进行强化训练的认知法;以大量听读为基础的口语训练法;以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自然法;以话语为基础单位的“过度学习” = 7 * GB2 * MERGEFORMAT 法、分角色演练法等等。都是通过某一方面的训练和练习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课堂练习方法。4.3
56、.1情境法 情境法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具体的练习情境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出发,使其通过熟悉的情境来掌握把字句的使用方法。这些情境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情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影视等为学生设置虚拟情境。情境式练习法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情境 这是最为基础和简单的一种情境设置。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语言情景的设置,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把字句的语义掌握来进一步学会把字句的使用。这一方式适用于那些难度不高的把字句练习。连线题通常较适用这一要求。例如:今天学习了一整天 请把安全帽带上吧 为了安全 快把我闷死了 我正在做数学题 把旅游鞋穿上吧 我想出去照相 把电视关掉吧在这种题目中
57、,通过连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句子配对,从而将把字句的语义与语境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把字句的整体认知,同时也使得练习题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实物情境即教师根据现有的实物场景,来进行示范和训练,从而让学生从中更加真实可感地体会到把字句的用法和意义。例如:请把“朋友”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请把地扫一扫。这种带有动作指令式的把字句语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在动作执行和完成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使用把字句。虚拟情境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复杂,在现实中很难模仿的把字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影视、动画flash等等方式,来虚拟再现把字句发生的场景,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促使其更为准确地理解把字句。例
58、如下面一个情境教师通过flash,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儿学煮粥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配音和文字。从小女孩儿淘米、加水、到盖上锅盖,插上电源为止。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虚拟场景来口述整个事件。于是,在自由地情境下,学生不自主地就用到了把字句,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上述情境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把字句: a.把米放进盆里,淘干净。B.把米放进锅里加上水。C. .把锅盖盖上。D.把电源插上。从中可以看出,通过上述的虚拟场景模拟,学生学会了在语境中体悟把字句的语义和语用情况,并且用的精准。4.3.2对比法 掌握把字句的基本句法和语义,对于学生而言都不算太难。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反复的训练后基本都能达
59、到这一要求。而在实际的考试中,却遇到了难题:单独地考察把字句则都能做对,但是一旦将把字句与其他类型的句式一起作为选择项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就变得茫然起来。出现这样的无所适从,主要归结于学生对把字句的使用语境没有熟练掌握的缘故。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地对比练习,进而使其进入到真正的语境中来明确区分用与不用把字句的区别。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告诉,而是要让学生说出选择这个答案的理由,并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阐释,才能更加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利于其他同学趋利避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解。例如: ,不用给我打了。 ,所以你们可以直接喝了。 A 我打水了。 B 我把水打了
60、 “我打水了”要说的是“打水了”对“我”的影响,“我打水了”,所以“不用给我打了”;而“我把水打了”主要说的是动作“打”对“水”造成的影响,“我打水了”意思是说“水”有了,所以“你们可以直接喝了”。(2) 甲:我放在抽屉里的纸巾呢? 乙:对不起, A.让看孩子的保姆带走了 B.我把它扔了 把字句所带有的追究责任的意味是由说话人带出来的,因此,乙项中的“对不起”只能选B。 又如: 甲:你的那本秘密 我能借来看看吗? 乙:对不起, A.我已经把它弄丢了 B.别人借走了 对于这种语境题,一定要设计合情合理,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选项而使自己陷入混沌的境地。4.3.3交际法 语言的目的就在于交际,学习把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类货物运输合同
- 私家车租车合同范本
- 木门购买安装合同范本
- 会展服务协议合同正规范本
- 《教师嗓音保健》课件
- 企业人员借调合同
-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补充协议
- 光之教堂调研报告
- 基于非铅钙钛矿单晶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器研究
- 基于双氰基新型荧光染料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 教育环境分析报告
-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章程
- (正式版)CB∕T 4552-2024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文件编制和管理规定
-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要点
- 2024年西藏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讲义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廉洁应征承诺书
-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教学查房
- 医院定岗定编
- 2023年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