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22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_第1页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22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_第2页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22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_第3页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22课《科学技术》word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第 22 课 科学技术(下)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才能目标、徐启光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赵州桥、1)识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长城、北京城、故宫;2)通过对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的同异比较,培育学生概括才能和比较分析才能;3) 通过对赵州桥、长城、北京城和故宫的观看和鉴赏,培育同学对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审美感受才能 、审美想象才能和审美鉴赏才能,从而提高整体审美才能;4)通过将本课学问内容与其他学科学问的 识的才能;结合、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初步培育同学应用知2、过程与方法:同学分组对三部科学著作和古代工程建筑进行材料搜集、形成文字,在了解古代科技和

2、建筑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到中国古代科学进展背后的历史现实;1 通过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以及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等内容的教学,使同学熟悉到, 直至明代, 中国的某些传统科学仍旧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同时训练同学树立为中华民族宏大复兴而奋斗 的远大抱负;2 李时珍、 徐光启和宋应星三位科学家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和他们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珍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3 通过明白徐光启与利马窦的合作成果,熟悉中外沟通对科技文化进展的重要性;4 通过分析赵州桥、长城、北

3、京城和故宫这些雄壮壮丽的古代工程建筑,使同学领会这些古建筑特殊的风格和融入其中的特殊聪明,从而培育同学喜爱这些古建筑的情感和审美的观 念;二、教学要点:1、重点 明代三部科学著作的内容及其作者、闻名的工程建筑;难点 2、超出同学学问范畴的科技学问;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指导同学熟悉、把握古代科技 成就和观看古代建筑艺术;3、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表格,通过在同学阅读课本、小组争论的基础上,老师设计科学著作、工程建筑两个名称、作者、形成朝代、内容、影响等项目总揽全部内容,以便比较、记忆;同时在教 师精讲时补充必要的图片、资料、生活体会等,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三、教学方法:先学后

4、教,当堂训练;表格法四、教学设计:(一)、学习科学著作1、同学阅读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三个框题内容,老师指导同学通过查资料、查工具书、合作学习等途径填写下表: 投影 作 时 主要 不同著作 位置 相同点者 代 内容 点药物本草学著纲目作农政 中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全书之作此书的问世, 在古代科技天工 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物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老师精讲、同学合作学习:1)让同学说出本草、纲、目的含义(查课本、字典)2 联系:农政全书 是中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的作者是我们潍坊市人,这部著作的作者、名称分别是什么?3 说

5、明 : :天工、开物的含义(天工:大自然造就的资源;开物:开发为物 质资料),并根 据内容做课本 137 页“ 判定” 题 4)从内容、形式、位置等方面引导同学比较三部著作的 异同;(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士气,5 争论:应当向三位科学家学习什么精神?刻苦钻研的顽强意志,实地考察科学方法,不耻下问的虚心态度 )6)补充 激趣: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的故事,训练同学熟悉到中外沟通对 科技文化进展的重要性;7 同学观看课本上的三幅图 8)辩论: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和谐、人力要与自然力相协作,对不对 . 同学甲 “ 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

6、开发就,什么东西都 可以制造出来; ” 同学乙:“ 宋应星说的对;假如人与自然不和谐,就会破坏生态平稳,人类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也无法生存; ”师归纳:宋应星说的对;同学乙说的对;同学甲的话有合理成分,但立论错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和谐,意味着人类不能适应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二)、学习工程建筑:1、 阅读教材 134 页第一、二段,记忆赵州桥修建的时代、修建者、位置,并简述其建筑特点;2、 阅读教材 134 页第三、四段,并填写下表比较秦、明长城的异同朝代东 西 起 止抵 御 的 少 数 民修 建 的 材 料 不相同点点不同族不同同秦长城明长城3、观赏教材 134 页赵州桥

7、、明长城图,培育同学审美才能4、学习北京城和故宫提问:北京曾经是中国古代哪三个全国性政权的首都?(元、明、清)同学阅读并找出以下问题:北京城的建筑过程,北京城、故宫的建筑特点;(三)同学巩固,当堂训练:(四) 老师小结:本节课是中国古代史的最终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记住明清时期的三大科技著作和秦长城、明长城以及北京城的有关历史学问;通过学习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国家,曾长期在世界上居领先位置,令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但是在近代史上由于各 种缘由中华民族落后了,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国家兴盛,匹夫有责” ,信任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之后,在为中华民族骄傲的同时更能够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努力学习,学问报国;(五)作业:1、列举明清时期三部科技著作及作者;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介绍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