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_第1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_第2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_第3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_第4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择性必修下册10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2.理解的生死观。情感:正确认识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难点:认识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叫做坦腹东床。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择婿,让人一家观察。来人回去后回报说:“这家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

2、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这个人是谁呢?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兰亭集序二、检查预习1、教师范读,订正字音2、学生自读,结合解释梳理文义3、小组合作,解决文言疑难问题4、检查重点文言基础知识三、整体感知1、全文共可分为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情感的字眼。明确:乐痛悲(板书):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2、思考: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四、重点研讨(一)研习第一段在这一段中说“信可乐也”,那么到底乐什么?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

3、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即将散去的宴会,王羲之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心情一下子转入痛中来。(二)研习第二段请同学们在第二段中找出能体现“痛”的语句来体会内心的痛。(学生找谈感受老师点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短暂欣之所遇,快然自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欲望永不能满足(世事无常)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世事变化之快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终归于毁灭。明确:痛生命短暂,世事无常(板书):由兰亭盛会的乐转入到人生的短暂,世事

4、的无常之“痛”中来。是不是只有王羲之一人有“死生亦大矣”的痛惜呢?看看第三段,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这一问题。(三)研习第三段1、思考:找出和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体现了怎样的人生观?明确:“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介绍背景:东晋时人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先概括东晋时期的这种风尚,再谈为何会有这种思想。)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5、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2、思考:对于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昔人时人同痛“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后人3、小结: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会,都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五、拓展探究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已经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的感悟,结合历史

6、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悟?人生苦短,人之共叹。但大多数却经受了人生的考验,创造了瑰丽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决心。苏轼:人生如梦,却表达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渴望。李白虽“人生在世不称意”,却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毛泽东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乐集会盛况良辰美景,乐事赏心痛人生感慨生命短暂,世事无常悲写序缘由“生死问题,古今同慨学情分析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因为本人所教的班级基础知识较好,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另外,本文的解释也比较详尽,完全可以自主解决,教师只需要点拨几个重点的文言知识即可。在对

7、情感的把握上,学生具有较强的筛选并归纳信息的能力,对于理解的“乐”与“痛”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但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对欠缺,理解的“悲”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全面的讨论协作,从而真正做到“心连广宇”。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个是知识上的准备,了解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代的社会情况;二是思想上的准备,充分理解逍遥游所给我们展示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和永恒。课后需要在巩固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古人有关“生”与“死”的观点对文章所表达的“古今同悲”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如下:1、所有学生能够熟练地诵读该文章,识记并掌握本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2

8、、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能够结合课下解释疏通文义,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3、百分之百的学生能够梳理出的情感脉络。其中多数同学能够梳理并归纳理解的“乐”“痛”,一半以上的同学能够理解的“悲”4、多数同学能够结合古人对人生的感悟,理解的生死观,并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教材分析苏教版兰亭集序所在的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包括两个板块:“心连广宇”和“伟大的情思”。第一板块,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与自我排遣的情怀,而庄子则描绘了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逍遥游”。第二板块,探讨的

9、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帕斯卡强调了思想在人生命中的重要意义,而罗素则谈到了人活着应具有的精神追求。两个板块,互相补充,逐层深入,引领我们攀登东西文化的精神巅峰。在人教版中,被安排在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是和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山水游记类文章放在一起的。在苏教版中,本文与逍遥游构成了互补关系,逍遥游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兰亭集序则侧重于谈人生的短暂与渺小。这篇兰亭集序中的写景句子更是美不胜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此简洁雅净的语言是极好的诵读材料,所以我把背诵本文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学习基础但仍很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

10、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理解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兰亭集序文下有详细解释,学生可自己借助解释和工具,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略做点拨即可,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

11、及归纳“修、期、致、临、次”等词的义项;(2)背诵全文。课文二三自然段的感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文的教学,第一节在预习的基础上侧重于理解情感,第二节侧重于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基础知识并加深对思想内涵的理解。兰亭集序评测练习班级:姓名:主编:知识衔接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

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3、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临沂县)。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13、,世称王右军。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王羲之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法,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雄逸流动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这种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4、时代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

14、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5、文章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51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修禊),举行了

15、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6、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课前预习自学释疑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癸()丑会稽()修楔()事也激湍()流觞()曲水感慨系之()齐彭殇()为妄作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悟言一室之内()趣舍万殊()3、翻译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16、,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4、整体感知梳理思路(1)从文中找出情感变化的词语?(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其语句是。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氛围:、天气:,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指出尽管人们的生

17、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其语句是。第三段,交待诗作汇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第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课上探究1、本文第1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2、这次盛会让他们“信可乐也”,“乐”在哪些方面?3、读第2段,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为什么“痛”?4、读第2段,抒写宴集后的感触,抒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5、第3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怎样的思

18、想感情?6、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是不是真的“悲”呢?如何看待王羲之的人生观?结合文本或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课后复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3、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足以极视听之娱.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君臣固守以窥周室4、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

19、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拓展延伸你做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小结课外阅读儒道交融的生命理想兰亭集序赏析世人皆知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又因史上众多的真迹传说故事,这篇行书真像蛟龙般飘渺,恍如天上之物了。然而除了在书法艺术领域里享有的神圣地位,兰亭集序的内容思想也为古今书评家们所赞赏推崇,字里行间流露的哲学思考深沉而洒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悲喜交加,在悲凉的感慨中却有力地表达出对生命的执着眷恋,实为魏晋文学史、思想史

20、上的精彩篇章。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与这种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舞台的中心。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烦琐迂腐的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垮台。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各种思潮纷纷涌起,同时已在中原有相当基础的佛教也对士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一种思辨的、理性的哲学精神被重新发现,思想上的自由给文学带来清新的气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正是这种思潮的其中一

21、位代言人。序文交代了宴集的时间地点事由,紧接着描绘周围的自然风光。王羲之的笔下,会稽山充满了生机:温暖的暮春,崇山峻岭如披着嫩绿丝绸的美人,茂林修竹,春意黯然。近看眼前的流水,清澈明亮,在脚下欢快地流着。这一切生命如此活泼昂然,人在其中,一觞一咏,仿佛也融入了会稽山。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的影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与人平等的生命,自然与人和谐同在。由身边的景色联想到作为万物存在之所的宇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时已不是着眼于具体景物的表现了,而是主动地去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神思徜徉于浩淼的宇宙中,侵染在绚丽多彩的自然生命里,的个体思考已然在和天宇对话

22、,当中所产生的惊异、快乐、陶醉使得仿佛感受到了此时此刻的珍贵,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重量。在这里以哲学家的视角直指生命的本质,探究生命存在的境遇。由生到死原来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生命如何绚丽都逃不过死的悲剧终极处境。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如老庄所言,消极无为,是不是应当信奉谶纬宿命?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把短寿和长命等量齐观?王羲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虽然生命总会走到终点,但有的人活着碌碌无为,甚至有害于人;有的人活着却轰轰烈烈,随心所欲,这样的生命也许只是广袤的宇宙中无限渺小的一颗尘沙,但依然有它的价值存在。正如臧克家诗中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羲之以文章为例,前人的生命

23、已逝,但他们留下的文章往往使我们“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能引起后人的共鸣,能跨越时空找到知音,这就是写文章的前人生命价值的所在死去了的人在尘世并非已毫无痕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人还活着的时间里,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在无限的死去的时间里,生命的价值将通过后人彰显。这种入世的哲学分明带着儒家学说的影响:摈弃虚无,不让生命轻易流逝。然而这种入世与儒家的入世是有很大区别的: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多少带着功名和集体的羁绊,而兰亭集序的入世却是以生命意识的觉醒为依托,强调个体的存在价值。此时再回头去看,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宇宙的放怀思考实际上是在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4、他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与朋友亲切地交谈,摆脱尘世琐事的侵扰,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放飞精神,追逐心灵的自由,尽情享受生命。兰亭集序正如王羲之的行书般,接纳道家的自然和谐,却不流于虚无飘渺,不像草书般洋洋洒洒漫无边际;追逐儒家的入世哲学,却使个体从中解放出来,多了可贵的自由,不至于严谨木讷如楷书。飘逸与力度的完美结合,正是王羲之的生命理想,兰亭集序的精髓。课后反思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很

25、大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侃”,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四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

26、味评价。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兰亭集序是一篇文言散文。文章写景语言简洁,议论语言深刻。借助富于韵味的文言语言,极富魅力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生存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的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采取诵读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许多过去需要讲解的知识在诵读中就解决了。比如实词的意思,这节课中,有学生不懂“俯察品类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另有学生告诉了她自己总结的规律:文言文句式整齐,通过和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中“仰观”二字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再比如虚词的用法,如果让教师来讲解“也、哉、夫”表达不同语气的知识,哪里比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