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曙光(育才)中学高三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古代十进制的算筹计数法,在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长短的小木棍如图,是利用算筹表示数19的一种方法例如:3可表示为“”,26可表示为“”现有6根算筹,据此表示方法,若算筹不能剩余,则可以用19这9数字表示两位数的个数为A13B14C15D16参考答案:D解:根据题意,现有6根算筹,可以表示的数字组合为1、5,1、9,2、4,2、8,6、4,6、8,3、3,3、7,7、7;数字组合1、5,

2、1、9,2、4,2、8,6、4,6、8,3、7中,每组可以表示2个两位数,则可以表示个两位数;数字组合3、3,7、7,每组可以表示2个两位数,则可以表示个两位数;则一共可以表示个两位数;故选: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8 B24 C32 D36参考答案:B分析:先利用模型法找到几何体原图,再求几何体的体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三棱柱削去一个同底的三棱锥,如图,三棱柱的高为5,削去的三棱锥的高为3,三棱锥与三棱柱的底面为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B3. 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参考答案:C4.

3、 已知,则A B C D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求得得,再根据集合交集的运算,即可求得,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交集运算,其中解答中正确求解集合和熟练运用交集的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5. 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参考答案:A6. 若实数x,y满足,则的最小值为A.4 B.1 C1 D4 参考答案:C7. 设复数z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参考答案:D,该复数对应的点为,它在第四象限中.故选D

4、.8. 已知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坐标为,渐近线方程为,则C的方程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分析】通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坐标为可以求出 ,渐近线方程为,可以得到,结合,可以求出的值,最后求出双曲线的方程.【详解】因为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坐标为所以,又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所以有,而,所以解得,因此双曲线方程为,故本题选B.9. 命题“?x21,x1”的否定是()A?x21,x1B?x21,x1C?x21,x1D?x21,x1参考答案:C【考点】全称命题;命题的否定 【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进行判断【解答】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命题“?x21,

5、x1”的否定是:?x21,x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进比较基础10. 已知:命题:“是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命题“”是真命题 B命题“()”是真命题C命题“()”是真命题 D命题“()()”是真命题参考答案:B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时,则=_参考答案:略12. 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的值为 参考答案:12513. 在中,是的外心,若,则.参考答案:14. 在四面体中,平面,平面,且,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6、 .参考答案:15. 在等腰ABC中,CA=CB=6,ACB=120,点M满足=2,则?等于 参考答案:0【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出=+,再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求出结果【解答】解:等腰ABC中,CA=CB=6,ACB=120,且=2,=+=+()=+,?=(+)?=?+=66cos120+62=0故答案为:016. 参考答案:17. 已知向量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1,2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12分)如图所示,在ABC,已知,,AC边上的中线,求:(1)BC的长度; (2)的值。

7、参考答案: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中,,,侧面为等边三角形,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点到平面SDC的距离参考答案:(1)见解析;(2) 【知识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点到平面的距离G5 G11解析:(1)如图取中点,连结、,依题意四边形为矩形,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则,(2分)且,而满足,为直角三角形,即,(4分)平面,(5分) 平面平面;(6分)(2) 由(1)可知平面,则,平面, , (8分)由题意可知四边形为梯形,且为高,所以 (9分)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于,则有,(10分),因此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2分)【思路点拨】(1)取中点,连结、,依题意四边形为矩形

8、,然后借助于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2)利用体积转化的方法即可。20. (12分)已知点F是抛物线C:的焦点,S是抛物线C在第一象限内的点,且|SF|=. ()求点S的坐标;()以S为圆心的动圆与轴分别交于两点A、B,延长SA、SB分别交抛物线C于M、N两点; 判断直线MN的斜率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延长NM交轴于点E,若|EM|=|NE|,求cosMSN的值.参考答案:解:(1)设(0),由已知得F,则|SF|=, =1,点S的坐标是(1,1)- -2分(2)设直线SA的方程为由得 ,。 由已知SA=SB,直线SB的斜率为, -7分 设E(t,0),|EM|=|NE|, ,则-8分 直

9、线SA的方程为,则,同理 -12分略21. 设数列an是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9,且2a1,a31,a4+1构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满足=2n1(nN*),设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证明:Tn6参考答案:【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与公差,由此能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推导出bn=(2n1)?21n=(4n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bn的前n项和,由此能证明Tn6【解答】解:(1)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的前3项和S3=9,得到a2=3,且2

10、a1,a31,a4+1构成等比数列,得到未知数a2与d的方程组:,由d0,解得a1=1,d=2,an=2n1证明:(2)数列bn满足=2n1(nN*),bn=(2n1)?21n=(4n2)?设Tn是数列bn的前n项和,则Tn=2?+6+10?+14?+(4n2)?,=2+6+(4n2),得: Tn=1+1+=1+(4n2)?=3,Tn=66Tn622.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e=,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圆C与F1A的延长线,F1F2的延长线以及线段AF2都相切,M(2,0)为一个切点(1)求椭圆方程;(2)设,过F2且不垂直于坐标轴的动点直线l交椭圆于P,Q两点

11、,若以NP,N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求直线l的方程参考答案:【考点】KL: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由题意可知及椭圆的定义:|F1E|+|MF2|=2a,|MF1|+|MF2|=2a,即可求得a的值,利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即可求得b和c的值,即可求得椭圆方程;(2)设l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由题意可知(+)?=0,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得+,的方向向量为(1,k),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即可求得k,求得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1)设圆C与F1A的延长线切于点E,与线段AF2切于点D,则|AD|=|AE|,|F2D|=|F2M|,|F1E|=|F1M|,|AF1|+|AF2|=2a,|AF1|+|AD|+|DF2|=2a,|F1E|+|M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