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_第1页
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_第2页
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_第3页
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_第4页
灾害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致疾病护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林雪梅 Outline冻伤的护理中暑的护理高原疾病的护理男子醉倒在马路边睡着致手脚冻伤2013年12月31日22时许,在长春市长庆街与长庆路交会处,一名男子因醉酒躺在该路口睡着了,而当民警发现他时,该男子手脚已经被冻伤。据民警介绍,当民警发现他时,这名男子的手脚已经被冻得十分僵硬,不能正常弯曲,而且神志已经完全陷入昏迷。见此情况后,民警立即将该男子抬上警车,并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该男子并没有生命危险,手脚除了冻疮外,也没有截肢的危险。8岁男孩每日跋涉3公里上学冻伤手 或面临截肢2014-01-06 王译的手套丢了一只,

2、他用左手捂住小脸,身子几乎栽倒在雪里。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风雪中,手已经冻得肿胀青紫,曹海捧起一把雪往手上搓,只搓几下,曹海就停住了,他摸着硬邦邦的小手,心里七上八下,“这哪是孩子的手,冻得像冰棍一碰都能掉喽。”1乌克兰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严寒出现在2006年,当时共有11549人被冻伤,1440人被冻死。第一节 冻伤的护理定义 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为冻伤。广义的冻伤可分为冻结性冻伤和非冻结性冻伤,狭义的冻伤即指冻结性冻伤。分类: 非冻结性冷伤 冻疮(在冰点以上10以下) 冻结性冷伤 局部及全身性冻伤(冰点以下)局部冻结性冷伤-冻伤按损伤范围分全身性冷伤局部性冷伤冻僵,冻

3、亡,冻伤,冻疮,战壕足,浸泡足(手)按损伤性质分冻结性冷伤非冻结性冷伤冻疮,战壕足,浸泡足(手)冻僵,冻亡,冻伤 病理 (一)在冷冻作用下组织细胞的改变1.危险温度: 为1015细胞分解亢进而衰竭死亡体温15以上时: 代射尚能进行,合成与分解相当缓慢体温15时: 合成降低至停止,分解亢进至衰竭体温10时: 分解也停止,细胞进入静止状态,为细胞的生 存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2.临界温度: 为-5-7细胞发生冻结坏死,细胞的结构 发生严重的破坏3.超低温: 从常温速冻至-12以下,尚能保存组织结构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机体及细胞是否有生存能力,对人类来讲还是个谜。如:动物界的冰虫,北极蛙及蟋蟀,美国

4、癌症患者的超低温冷冻(二) 在冷冻作用下机体的生理改变2.复温期:随温度的上升机体的变化在低温下组织缺氧及细胞代射障碍组织器官的损害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心肾损害坏死组织分解吸收组织坏死再灌流的损害加重水肿血容量不足急性肾衰肾缺血少尿无尿低容量性休克高山冻伤因车祸后冻伤溃疡双足冻伤进行冻伤试验的实验室人体冻伤试验731部队原队员证言 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室外,光着手脚,一直冻到四肢僵硬。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冻室,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 3、4分钟因疼痛过于狂暴5分钟所有指尖从第二指骨到末稍蜡白色20分钟手

5、背变为蜡白色不能活动,僵硬无知觉35分钟寒冷状态1小时左脚所有脚趾不能活动无知觉,右脚拇趾、小趾、脚掌侧蜡白色 2小时左脚蜡白色部分越来越硬,右脚脚背发红,拇趾、小趾蜡白色分明,所有脚尖寒冷。戴着湿润手套及穿军靴活体实验记录左脚穿小军靴、三只棉袜、一只防寒袜,右脚军靴合适,棉、防寒袜各一只,15分钟无变化。60分钟各脚趾都呈现蜡白色,所有脚趾发红,知觉稍稍钝麻,趾尖呈淡紫色 。90分钟各脚趾都变为高度蜡白色,硬度增加,拇趾呈蜡白色,其他无变化 120分钟脚背发红,脚趾肿部如鸡蛋大,呈苍白色同上 150分钟大部分无变化,肿部稍稍加大 180分钟硬度再次增加 20小时后左脚趾长出很多小水泡,左脚背

6、肿胀,皮肤释放光泽,热感增强,皮肤呈黄褐色,趾尖呈淡紫色,分界线很难辨认。 731人体冻伤试验判断1.戴湿润手套的比不戴的可早发生约10分钟。2.穿着小军靴的比穿着合适的早发生约30分钟。3.对冻伤进行应急处置,进行摩擦大概需要1-2小时,摩擦一旦恢复,则需注意进一步摩擦。4.手拇指不容易被冻伤。5.在冻伤的初期,苍白部分与发红部分会交叉出。6. 10%的福尔马林溶液对于冻伤止血有功效,但尚需实验。 二、主要症状及分度2. 全身冻伤 机体体温明显下降、全身肌肉僵硬、皮肤苍白水肿、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三、处理要点局部冻伤的救治迅速将肢体放入40的温水中加温,待肢体颜色转红。复温后再离开温水浴。

7、伤肢肿胀较为剧烈或已经有炎症时,则将健侧肢体放入温水浴中(如双脚冻伤,则将双手放入温水),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局部有水疱,不要弄破,待其自行消退。在手指好脚趾之间放置消毒敷料包扎,局部干燥,防止粘连。不要高温烘烤,不要使用黏性敷料。 急救 1.迅速脱离冻体,解除寒冷潮湿或紧缩性的衣物,保温2.快速复温水温3842浸泡1530分钟,T36为宜也可用体热复温法3.复温后置于 22 25 室内继续保暖 , 卧床休息 4.维持体液平衡和能量供需,补液加温至37。5.防治休克和救治心跳呼吸骤停冻伤治疗1、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或静脉点滴热液体复温(38-40度)。2、复温后继续采取保暖措施

8、,保护受伤部位,预防外伤。3、防止休克:在温水快速融化复温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冻伤治疗4、保护血管,防治血栓,改善循环。应用保护血管壁或促进细胞修复的药物,如路丁、维生素C;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小分子右旋糖苷。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6、冻伤早期可以吸氧,增加局部组织的供氧,维持组织活力,减少冻伤组织的丧失。冻伤治疗7、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8、给予镇定剂:在复温过程或复温后,患者可以出现剧烈的疼痛,可以使用杜冷丁等镇痛剂。六、非冻结性冻伤身体局部或全部长时间在低温潮湿环境中造

9、成的冻伤,组织不发生冻结病理改变冻疮(Frostbite)浸渍足(Immersion)战壕足(French foot)冻僵(Freezing stiff)(一)冻疮(Frostbite)初冬或开春时好发的局部组织非冻结性损伤。主要与冷刺激所致真皮血管周围炎症有关;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和末梢处,以手、足尤为多见。初起时皮肤红斑、发绀、发凉、肿胀,并出现大小不等结节,感觉异常,有灼热、灼痛,局部温暖时尤甚。有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并可继发感染。如无感染,一般在离开低温环境后可自愈。每日用温水浸浴或局部用药可加速治愈。愈后无后遗症,但往往易复发。(二)浸渍足(Immersion)下肢在10左

10、右水中长时间浸泡,且缺乏活动所发生的损伤,可分为缺血期、充血期、充血后期和后遗症期。缺血期主要表现为足背发凉、肿胀,有重和麻木感,此时足背动脉搏动很弱以至消失;充血期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患者有时出现水疱,患肢出现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可有肌无力和萎缩;充血后期患肢肿胀和炎症反应症状逐渐减轻,但皮肤温度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和脱落;后遗症期患部对寒冷敏感、疼痛和多汗,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冻伤的护理战壕足(French foot)战斗人员长时间在低温潮湿的战壕或防空洞中停留,且体位长时间不变而发生的脚和小腿的非冻结性冻伤。除湿冷的基本因素外,长时间不活动或取蜷姿势影响下肢血液循环、鞋

11、袜潮湿、脚汗过多等常促进这种损伤的发生。战壕足的症状与浸渍足大致相似,严重者甚至在肢端形成溃疡或坏疽。浸渍足和战壕足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同冻疮),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三)冻僵(Freezing stiff)冻伤的严重阶段,是指处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中心体温35并伴有神经、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见于人体突然降温(如失事落水、遭遇暴风雪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室纤颤、急性肾衰、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肺水肿等,常成为冻僵致死的直接原因。(四)冻僵(Freezing Stiff)急救的基本原则: 1. 保温及快速复温。中心体温在30以上者可采用自然复温,即将病人放至温暖的房间,盖上

12、预热的棉被、毛毯,依靠寒战发热自发升高体温;也可温水浴、电热毯、湿热毛巾中心部位、四肢等体表加热。 2. 维持有效呼吸和血液循环 吸入热空气或氧气,对心、肺等生命器官有优先复温作用。如吸入加热增湿的氧气则效果更为可靠。腹膜透析法可直接加温腹腔内脏器官及血液,并通过隔膜传热有利于心脏的复温。透析液为4042含1.5葡萄糖的等张溶液,每40分钟换液一次,复温效果更佳。应用时要注意检测血钾和血糖水平。 对有心脏纤颤、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病人应施行心肺复苏术。在快速复温中常出现肺炎、心肾功能不全、休克、肺水肿等并发症,应密切注意,及时诊治。第二节 中暑的护理客车超载5人中暑济南环卫工中暑死亡夏日世博会

13、中暑(Insolation)中暑是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一、病 因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促使中暑的原因1.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可获取热量2.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

14、、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4.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性硬化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疤痕形成等二、发病机制人体作为一个恒温机体,主要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来维持体温恒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控制产热和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相对恒定。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就有大量的热蓄积,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的损害。(一)体温调节1.产热 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 程,运动和寒战能产生热量。2.散热 在常温静息状态下,人体皮肤通过以下四 种方式散热:(1)辐射(radiation):约占散热量的60。散热速度及量取决于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2)蒸发(evaporation):约占散热

15、量的25。在高温环境下,蒸发是人体主要散热方式。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湿度达9095时,蒸发完全停止。(3)对流(convection):约占散热量的12。散热速度取决于空气流速。(4)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二)适应在高温环境中正常人生理性适应需714天。表现为:心排出量和出汗量增加; 醛固酮分泌增加使汗液钠含量减少; 有氧代谢增加、能量利用增加;产热减少。高温对机体的影响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可致脑、脊髓细胞死亡,继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以致昏迷。2.心血管系统: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心

16、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3.呼吸系统:呼碱、肺血管内皮损伤会发生ARDS。4.肾:由于脱水、心血管功能障碍和横纹肌 溶解等,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水电解质代谢: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的 丢失。6.消化系统:直接热损害和胃肠道血流灌注 减少可引起溃疡、出血,也可发生 肝坏死和胆汁淤积。7.血液系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DIC。8.肌肉:可发生严重肌肉损伤、横纹肌溶。三、临 床 表 现 1.热痉挛 (heat cramp)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丧失钠盐和过度通气后出现肌肉痛性痉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可无明显体温升高。2.热衰竭 (heat exhaust

17、ion)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严重热应激情况下,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疲乏、无力、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可有心率增快、低血压等脱水征,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3.热射病 (heat stroke ,sun stroke)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1)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主要是在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内源性产热过多。患者多为健康的年轻人,多有持

18、续出汗,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往往超过40 )。此种患者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多见于居住拥挤、高温和通风不良的老年居民,主要是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所致。患者感觉烦热难受,体温可超过41,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头晕虚弱,继而意识模糊、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常于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四、治 疗(一)降温治疗 1.体外降温: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通风之处,放低头部,脱去衣服,冰水擦浴或全身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降温, 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

19、加速。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拭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空调等。有条件的可用降温毯和冰帽降温。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20或9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3.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无效。病人出现寒战时应用氯丙嗪能避免寒战,抑制机体产热。1.昏迷: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者可予甘露醇脱水。有抽搐者可予安定静脉注射。2.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对症治疗,心衰者可予快速洋地黄制剂。(二)对症治疗 3.低血压: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复血容量,提高血压,并可

20、用升压药纠正休克。4.肾功能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中暑的急救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中暑的急救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中暑的急救三、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中暑的急救四、注。用4摄氏度糖盐水股静脉注射中暑的急救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肢,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五、护理要点马上将患者转

21、移到远离高温环境且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例如树荫下等),及时补充水、盐,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如衣服已经沾湿应及时更换,使用电风扇、空调等尽快散热。降体温:用凉湿毛巾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中药(温热水)擦拭。五、护理要点意识清楚或经过降温处理清醒者口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伴有意识不清的中暑者,可以按压或针刺人中、水沟、十宣等;若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时,可给予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口服。尽快转运到医院继续救治。六、预防中暑的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防暑工作耐热锻炼,提高热适应能力饮料与营养的合理补充六、预防中暑的健康教育 应对热区民众进行防中暑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在炎热

22、季节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懂得防暑知识,了解中暑先兆,及时采取纳凉、休息,避免中暑。六、预防重点人群的防暑工作 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生产者和在炎热气候下坚守岗位的人员,更应加强防中暑措施。要适当减轻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和训练时间,防止过度疲劳,提供充足饮料,保证足够睡眠,发现中暑先兆者要及时处理。六、预防耐热锻炼,提高热适应能力 耐热锻炼是一项有效的防中暑措施。通过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劳动或体育活动的锻炼,人体对热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耐受力,表现为循环功能增强、心率减慢、血压稳定、出汗增多、汗液中盐丢失减少、体温和皮肤温度上升变慢等,这些变化表明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提高,从而提高了防中暑的

23、能力。六、预防饮料与营养的合理补充 给予合理的饮料与营养补充是预防中暑措施之一。例如高温作业者必须注意水和无机盐的补充,主张在膳食中多配一些含水溶性维生素较多的食品:如标准粉、小米、豆类中含维生素B1较多,动物内脏和蛋类含维生素B2较多,各种绿叶蔬菜中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较多。含钾丰富的食品对预防中暑有一定的作用。第三节 高原疾病的护理一、概述(一)高原定义地理定义 海拔500米以上叫高原医学定义 引起人体生理反应的海拔高度中度海拔 1500米2500米高海拔 2500米4500米特高海拔 4500米5500米极高海拔 5500米以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

24、0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高原,也是高原病高发区域(全球高原人口1.4亿,亚洲8千万,高原病患病率在全世界居首位)。我国的高原分布(二)高原气候四低一高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度高辐射高原环境气候特点1、大气压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和氧分压高度 大气压 氧分压 吸入气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m) (mmHg) (mmHg) (mmHg) (%)海平 760 159 149 951000 689 140 134 952000 608 125 117 923000 530 117 101 904000 468 100 88 855000 412 85 76 756000 361 74 66

25、668000 270 56 47 60 2、气温:与海拔高度有关:由于大气的热源位于地面,所以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平均降低约6。与太阳辐射有关:太阳直射的阳面热而阴面凉。与风速大小有关。 3、湿度:大气中的水汽压与湿度、海拔高度及距海岸线的远近有关。气温越低、海拔越高、距海岸线越远,水汽压越低。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海拔2000m高度降低一半,4000m只有1/4,6500m只有110。 4、辐射:辐射增强是高原环境特征之一,包括太阳辐射、紫外线辐射、电离辐射。 海平面 高原(三)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低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平原人缓慢进入高原时,机

26、体的生理功能变化以代偿性反应为主;当快速进入高原时,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病理性改变而诱发某些疾病。但随着在高原居住时间的延长,机体依靠自身的生理调节作用,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生理功能改变,使各系统机能达到新的平衡,最后达到新的内外环境统一而适应高原低氧环境。1、低氧对脑功能的影响 (1)轻度低氧时,大脑皮层下中枢受低氧损害较轻,皮质功能紊乱以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兴奋性增高、欣快感、情绪激动、失眠、幻听、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先是智力减退,表现为记忆、理解、思维、判断以及注意力等神经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程度与海拔高度及上升速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到达1500m时可出现轻微智力障碍,到达30

27、00m时,许多人智力逐渐下降,但能完成已熟练掌握的操作。感觉开始减退,视觉和听觉出现偏差。呼吸、心跳加快等。 (2)中度低氧时,大脑皮质功能的紊乱有兴奋转向抑制。表现为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3)严重低氧时,兴奋过程和条件反射逐渐减弱,抑制过程逐渐加重。严重急性缺氧时,出现脑水肿一系列症状,表现为醉酒状态、定向力和判断力障碍、情绪不稳定等。随后出现抑郁、头痛、迟钝、淡漠、神志恍惚、步态不稳、语无伦次、嗜睡,甚至意识突然丧失、抽搐、昏迷。 2、高原环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心率的变化:进入高原初期,心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心率增快的幅度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到达海拔 2

28、600m时明显增快,而有的人到达海拔5100m仍与平原无明显差异。 (2)血压的变化:初入高原,多数人血压变化不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先是收缩压升高,以后舒张压升高,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恢复至正常。久居后,有的人存在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低脉压。 (3)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高原低氧可使肺动脉压升高,这是适应性表现。但在此基础上受到过度疲劳、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缺氧进一步加重,可发生肺水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还可引起右心负荷过重而高原心脏病。 (4)脑循环的影响:在高原低氧下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进入脑实质形成脑水肿。高原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CO2排除过多,造成呼

29、吸碱中毒。3、高原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缺氧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增多。由于红细胞增多,导致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增高,形成高粘度血症,微循环时间延长,血栓形成倾向增加。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生成过度增加,可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高原病)。4、高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唾液腺:进入高原后唾液分泌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缓解(2)胃腺:胃液分泌和蠕动均明显下降。高原以萎缩性胃炎多见。 高原环境常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这与餐后胃蠕动障碍、胃液、胃酸、胃蛋白酶生成降低有关。 (3)肠腺:分泌功能下降,常出现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 (4)胃肠蠕动和吸收功能:胃排空时

30、间延长,肠蠕动受抑制,张力减弱,蠕动速度和幅度减少,常出现胃肠胀气。这种情况随海拔升高更加明显。(四)高原病 是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疾病,是指人体对低氧环境产生失习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学变化或机能紊乱,并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疾病。平原高原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 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高原病慢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动脉高压(五)高原低氧习服 高原低氧习服是指平原人进人高原低氧环境后,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在生理、生化等方面产生的代偿性改变,代偿组织细胞缺氧状况,此类改变是可逆的、不具遗传性。而高原低氧适应是指世居高原者或动物经世代自然选择后,在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保留的适应性改变,此类改

31、变是不可逆的、具有遗传性的。 平原人移居高原后,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是逐步发生的,在高原停留时间越长,习服越完全。世居平原者移居高原后,经长时间的习服,其生理功能可逐渐接近高原世居者。二、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 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

32、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自我判断1.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2.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100% 56% 45%45%43%45%42%55%39%高原反应头痛 食欲 体力 气喘 失眠 发绀 四肢 恶心 浮肿头晕 减退 减退 心悸 多梦 发麻 呕吐Therapy高原反应的处理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

33、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上升速度,一般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Therapy高原反应的处理休 息镇静和止痛低流量吸氧利尿剂和皮质激素阶梯式上山处理23451必要时用安定等安眠药关键性预防和治疗1.防治感冒2.避免劳累3.低转4.吸氧:特别是夜间持续低流量吸氧。5.药物(1)氨茶碱、乙酰唑胺(醋氮酰胺)或速尿(2)扩血管药:心痛定(可治头痛)治疗高原反应的中藏药速效救心丸:高原反应紧急发作时服用丹参滴丸:缓解高原反应。西洋参: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减轻高原反应。红景天及其制剂:缓解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前10天服用。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

34、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三、急性高原病 (一)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1.病因:人体急进高原后因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而产生肺高压和相应的临床症候群。2.发病率:海拔愈高发生率愈高,国内在0.15%-9.9%。3.发病人群:青壮年或初入高原者。4.影响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和过度劳累等诱发。死亡进入高原后2472小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呼吸困难、急促 频繁干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加快休克昏迷双肺水泡音高原肺水肿肺水肿正常人肺分型初入型(型)(entry or ascent

35、HAPC)再入型(型)(reentry or reascent HAPC) 初入型 再入型发病情况 平原居民初入高原 高原居民重返高原发病时间 进入高原1-3天 进入高原24h内发病高度 3000m 4000m诱 因 受凉感冒 过分急速进入重型比率 16% 32%恢复时间 平均98h 平均125h病死率 3%-8% 4%-15%处 理处理原则:及早发现,绝对卧床,充分给氧,迅速低转处 理严格卧床早期诊断,立即低转用乙醇作祛泡沫剂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 物高原肺水肿的治疗524163给氧吸氧4-8L/min简易氧舱或高压舱药物治疗1.利尿:速尿2.扩血管:硝普钠,酚妥拉明,心痛定,消心

36、痛、654-23.氨茶碱4.激素:5.吗啡:用于严重烦躁不安,极度过度通气者。呼衰、昏迷,慢性阻塞性肺病忌用。10-15mg +阿托品3-5mg6.强心药:西地兰0.4mg+50%GS40ml7.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8.放血疗法(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定义: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病理改变主要有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损伤,脑循环障碍,因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若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国内以往多称为高山(原)昏迷,高原脑水肿发生率:高原脑水

37、肿的发病率为1.8%。国内报道最高为4.04%、最低为0.5%,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其发病年龄在1666岁(平均33.5岁)者占65.5%,男性多于女性,未见儿童发病的报告。据西藏90例报道,发病在4000m以上占88%,多数病人发生在45005500m,发病最低海拔高度为3550m。 进入高原3天内发病者占80%。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肥胖男性易感性大。脑水肿是怎样发生的?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脑耗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