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人民版必修二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高考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5、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精讲点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领先世界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从属地位艰难发展的商业商朝出现宋元繁荣明清步入鼎盛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社会经济的

2、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专题知识整合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时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农业起源(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式: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形成(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3、(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时期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4、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时期发展历程先秦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

5、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继续繁荣,“商帮”出现(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

6、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四、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时期发展历程重农抑商政策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中唐以来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固守“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朝“海禁”政策(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清朝闭关锁国政策(1)内容:禁止官民

7、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难点解析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3)经营方式: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成熟的农业技术、完备的农业管理、水利兴修等。2、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2)生产部门不

8、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起源早,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5)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家庭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3、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9、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4、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历代王朝采取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统治。实质: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5、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汉代:2)汉初,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时期,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3)唐代: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4)宋至元: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

10、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5)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6、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影响为主)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7、宋代商业革命的五大表现商业繁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

11、的监管;城市规模的扩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9、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10、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导致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

12、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课堂练习1.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著作内容国语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庄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深耕易耨(锄草)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解析:B。材料中三部著作都介绍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体现的是当时农业生产已经具有精耕细作的先进理念,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耕作理念,没有涉及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

13、的著作主要介绍了如何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排除D项。2.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等技术,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出现,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推广这些史实说明()A.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B.精耕细作下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C.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D.古代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解析:B。题干中“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铁犁牛耕的出现”“曲辕犁的发明推广”等信息反映了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有助于精耕细作下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与同期的其他地方的生产力进行比较,所以不

14、能说其发展缓慢,也没法体现农业的地位,排除A、C两项;材料旨在说明农业耕作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非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3.唐玄宗时,敕令男满15岁、女满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敕令()A.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B.延续唐初休养生息政策C.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D.埋下藩镇割据战乱祸根解析:C。这一敕令规定婚嫁年龄,按照户口增减进行官员考核,有利于保障唐朝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选C项。4.居于浙江的白居易曾作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辅

15、兴坊,以做胡麻饼闻名)无”。胡麻饼技艺的传播,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B.唐代饮食文化多样化C.民族交融促进民间交往D.南北饮食结构的趋同解析:C。材料“胡麻饼样学京都”说明少数民族食物传播到汉族地区,“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辅兴坊,以做胡麻饼闻名)无”表明民众喜食胡麻饼,并有以卖胡麻饼闻名的店铺,体现了民族交融促进民间交往,故选C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白居易是唐朝人,排除A项;仅胡麻饼一种美食不能反映出唐代饮食文化的多样化,排除B项;南北饮食到今天依然有较大差异,排除 D项。5.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

16、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解析:A。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利用形式,同时采用多熟、复种、轮作等农作制,由此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故选A项。6(2019.4浙江高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

17、发展【解析】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诗中描述的江、海贸易,不能断定是否为“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表达了草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结合所学,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表明草市迎接着源源不断的来自江、海的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C7(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

18、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区域贸易【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答案】DD8(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

19、,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业规模的扩大【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的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

20、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答案】CC9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材料出处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惟蚕桑是务”(宋)严州图经“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解析:A。根据“以蚕桑为岁计”“惟蚕桑是务”“不殖五谷,唯宜种茶”可知,宋代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选A项;题干只反映了部分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很大,没有与其他种植作物进行比较,而且当时全国仍然以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排除B项;宋代农业生产确实有商品化的趋势,但仅限于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21、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状况,没有体现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排除D项。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D.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10.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早期的典当是多数穷苦百姓资金周转、救急告贷的选择之一。唐代典当开始走向世俗社会,北宋时期,资金需求多,推动了典当业的发展,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年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这说明典当()A.慈善救助功能不断加强B.市场需求影响经营方式C.自由生长不受政府控制D.成为社会转型的助推剂解析:B。由材料宋朝民办

22、典当业“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可知,随着北宋时期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典当业的发展,说明市场需求影响经营方式,故选B项;典当业并无慈善救助功能,排除A项;北宋时期民办典当业发展为独立的专门行业,但不代表不受政府控制,排除C项;典当业的发展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没有体现出推动社会转型,排除D项。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 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 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 单一赋种,没有

23、差等 D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累莫返之害”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解答:本题材料提到,“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限时训练2、据魏国李悝尽地

24、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已经出现,并且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3.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 人口

25、数量较大 B 地域分布广泛C 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 封建土地所有者【答案】C【解析】人口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是小农的特点,但与题干“影响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A、B项错误;因为他们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直接影响统治,故C项正确;小农不一定是封建土地所有者,封建土地制度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国家土地所有、自耕农土地所有,而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

26、日益攀升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两个时期的诗歌,不管是批判还是同情,都表明商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整体地为诗人所瞩目,这本身就反映了商人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已是今昔迥异,故正确答案为D项。5.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青铜农具极少。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青铜器具太笨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B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C青铜器不如铁器锋利,不便于推广使用D青铜铸造规模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答案】B【解析】当时青铜器受礼制的严格规定,它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因此作坊集中在王都,产

27、品供王室和贵族使用。6.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解析】材料前一部分强调小农经济生产组织简单,进而在此基础上强调此种生产方式容易重建也即具有再生性,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脆弱性,但材料内在的逻辑并未强调小农经济的这些侧面,故A、C项错误;小农生活及生产活动是稳定的,但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低,是脆弱的,故D项错误。 7.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

28、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一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获得发展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解析】两则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实行严格“海禁”政策,故A不正确,D正确。政府实行海禁,根据海禁政策内容可知B、C不正确。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

29、.重农抑商的政策【解析】据材料“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可知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都城商业发展,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都城的商业发展,并非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9.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B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30、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解析】商朝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并不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青铜器在商朝主要用于礼器,只有贵族使用,故B项错误;三星堆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并不能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故D项错误。10.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A 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 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 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答案】B【解析】由材料“景德镇四方商贩民窑工匠”可知,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所以答案选B。早在宋代景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