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吉林省农安县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吉林省农安县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吉林省农安县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吉林省农安县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吉林省农安县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B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对于H2O和H2O2两种物质,下列

2、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式量不同C都含有两个氢原子D分子结构不同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60可用作超导材料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4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A木炭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观察颜色D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5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高锰酸钾D氯酸钾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物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20523

3、7反应后的质量待测35212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15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实际质量为40.08g8关于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氧化物B都含有氧分子C都含氧元素D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B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C某

4、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10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B使用太阳能路灯C尾气直接排放D分类回收垃圾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减少烟花爆竹燃放B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12铬是人体中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对血糖代谢至关重要。如图是铬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铬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比第一层电子能量低C铬元素是金属元素D铬原子的中子数为28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为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氧气,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2)实验室选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3)电石的成分主要是碳化钙(CaC2),在常温下遇到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C2H2),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可用电石和水制取少量乙炔气体。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选用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为控制反应速率以保证安全,可用_(填仪器名称)代替长颈漏斗。(4)甲烷是一种高效、较清洁的能源,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准备制取该气体,若用装置F收集该气体,则甲烷气

6、体应该从_端进入(填“a”或b”)。14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_;甲同学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选择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室制氧气有三种方法,其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优点是 _(填序号)。 产物无污染 不需加热 需加热 生成物只有氧气(3)为确定某集气瓶最多可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仪器用品等任选):_。 (4)乙同学选择装置A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他在该装置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

7、学方程式为_。(5)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制氧装置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加热高锰酸钾时,在试管较小的空间内氧气浓度高、温度也较高,而棉花是易燃物质,实验时可能会发生危险,他建议采用不易燃烧的丝状物质代替棉花更安全。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你认为最科学的判断依据是_(填序号)。 依据教科书的观点 依据老师的观点 依据实验事实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加热碳铵也能产生氨气,实验室能不能用此法制氨气?_,原因是_。碳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它的保存方

8、法是_。15下列AC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B实验中的现象是_。对于C实验,两支试管分别振荡后右边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16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1)写出仪器的名称_。(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填字母,在AE中选取)装置。(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择制取并收集的装置为AE中的_(填字母)(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_(填a或b

9、)通入F中。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都是有毒物质,都是污染物。相同质量的和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当和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18莽草酸(化学式:C7H11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并注意格式)(1)莽草酸分子中C、H、O的质量比;(2)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1);(3)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的质量:(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一剂量表”服用“达菲”:体重小于等于15千克1523千克2341千克大于41千克每次用量31mg45mg61mg61mg

10、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61mg)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需服用多少颗?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填编号)。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实验前未检

11、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兴趣小组同学又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们把红磷换成镁条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无误。请和他们一起分析:该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

12、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答案解析】A、水由氢分子、氧分子构成,说法错误,因为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A错误;B、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故B正确;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说法正确,故C正确;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A2、C【答案解析】A、水和过氧化氢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A正确;B、双氧水的化学式H2O2,其式量=12+162=34,水的化学式H2O,其式量=12+16=18,故B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故

13、C错误;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两者分子结构不同,故D正确;故选C。3、B【答案解析】A、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故A正确。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木炭导电性较差,故B错误;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故选B。4、C【答案解析】A、取样品,在空气中灼烧,固体减少的是木炭,固体不减少的二氧化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

14、正确;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没有气味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观察颜色,都是无色液体,没有明显不同现象,不能鉴别,故C不正确;D、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没有明显变化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5、A【答案解析】根据所给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根据; 可知;生成32克的O2所需4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36g 、68g、316g、81.7g,所以相同质量的这4种物质生成O2最多的是水,得到氧气最少的是高锰

15、酸钾。故选A。【答案点睛】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较简单的方法是 “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6、C【答案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题目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6、,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5,正确。故选C。7、D【答案解析】A、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电子,故正确;C、该元素的质子数是20,故核外电子数是20,故正确、D、由图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而实际质量不是40.08,故错误。故选D。8、C【答案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含有氧元素,而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均含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氯酸钾(KCl

17、O3)、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是三种纯净物,不含氧气,即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中氧元素显-2价,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显-1价,故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9、A【答案解析】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

18、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一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10、C【答案解析】氢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尾气直接排放,会导致污染空气;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选C11、C【答案解析】A. 减少烟花爆竹燃放,能减少环境污染,此选项符合环保理念;B. 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水华现

19、象发生,此选项符合环保理念;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此选项不符合环保理念;D.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能防止水污染,此选项符合环保理念。故选C。12、B【答案解析】A、铬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项正确;B、距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故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比第一层电子能量高,选项错误;C、铬元素是金属元素,选项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中子数加质子数,故铬原子的中子数=52-24=28,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水槽内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分液漏斗 b

20、 【答案解析】(1)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选用装置A、C组合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内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3)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为控制反应速率以保证安全,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4)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用装置F收集该气体,则甲烷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防止水槽内的水倒吸入试

21、管,使试管炸裂;(3)分液漏斗;(4)b。14、分液漏斗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2H2O2 2H2O + O2 集气瓶中装满水,瓶口塞一个双孔塞,双孔各插一根导气管,进气管口刚露出胶塞即可,出水管口接近瓶底,出水管的另一端插入一只体积较大的量筒中,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入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也就是集气瓶最多可以收集氧气的体积 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B 不能 加热碳铵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不容易得到纯净的氨气 低温、阴凉处保存 【答案解析】(1)

22、仪器a是分液漏斗。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C,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不需要加热,产物只有水,无污染。(3)集气瓶中装满水,瓶口塞一个双孔塞,双孔各插一根导气管,进气管口刚露出胶塞即可,出水管口接近瓶底,出水管的另一端插入一只体积较大的量筒,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入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净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也就是集气瓶最多可以收集氧气的体积。(4)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在试管内的导管口处添加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

23、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一种观点是否正确,要根据实验事实,故选。(6)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实验室不能用加热碳铵的方法制取氨气,因为加热碳铵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不容易得到纯净的氨气,碳铵受热易分解,所以要在低温、阴凉处保存。【答案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15、H2 烧杯中的酚酞变红 产生较多的泡沫 【答案解

24、析】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2:1。A实验试管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其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B实验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发生的现象是烧杯中的酚酞变红;水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对于C实验,两支试管分别振荡后右边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产生较多的泡沫。16、集气瓶 A 一团棉花 D BC a 【答案解析】(1)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A。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故选D。(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该反应的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故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C收集,故组合装置为BC 。(4)F装置是多功能装置,当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氧气应该由长管a通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 【答案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