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大学工商实验班孙华绪货币政策工具一一存款准备金2016-11-18 摘要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在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央行通常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下调整来发挥这一货币政 策工具的作用,以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我国自 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根 据实际经济运行的要求共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51次调整。同时,存款准备金通常是一种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处于逐渐完善过程中,因此亦需要审慎使用。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局限性一、存款准备金的内涵存款准备金(Depo
2、sit Reserves)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 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的一定数额的资金,通常又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equiredReserve。和超额存款准备金(Excess Reserves。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和 要求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部分,这部分准备金是按央行规定的一定比例缴存的,此比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占该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 比例;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存款准备 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即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按任意比例
3、存放的资金,此处超额准备金与该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为超额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与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共同构成了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为央行的“三大法宝”。除它们之外,目前货币政策工具还包含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 导、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等项目。 设立存款准备金的最初原因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 提款的支付,保证银行的清偿能力;如果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能应付短期 负债可能出现的大量提存的需要,导致出现挤兑,就会使其面临破产的危险,使存款者蒙受损失,进而可能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正是基于避免这种偿付性风险,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它的雏形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当时
4、英格兰银行分支机构较多,并且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与许多私人银行有业务往来,逐步发展成为政府的银行。许多银行自愿将一部分准备金缴存在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 进行提取现金或资金清算,可以说这在实践中形成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842年,美国通过法律的形式首先规定路易斯安那州内全部银行必须设立存款准备金; 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将设立存款准备金的规定扩展至全国,要求所有接受存款的金 融机构都必须按法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准备金,这就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 许多私人银行破产倒闭,许多国家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具有保持银行清偿力的重要作用,于是纷纷建立这一
5、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渐普及开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建立、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普及,在这个过程中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内涵也在发生着丰富和扩展。它不仅仅再单一的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清偿能力的保障、发挥避免可能出现的支付提款危机的作用,在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通过改变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可以影响其利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规模,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能力,调整社会银根, 从而实现调节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效果:1:o这样就赋予了存款准备金更多的内涵,对保证支付客户提款、清算资金的功能进行了补充,使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法定)存款准备 金
6、率的调整具备了影响货币供应的功能,发挥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效能,发展成为中央 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归结来说,存款准备金通常具有四种职能:一是缓冲职能,它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 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二是流动资产管理职能,作为中央银行进行流动管理的主要工具, 可以抵补自发因素引起的流动性变化;三是货币控制职能,作为控制货币政策状态的工具, 可以发挥控制货币总量的作用;四是收入或税收职能,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大多无息或利率很低,可以看作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收入来源。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设与运用我国于1984年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设定的目的是为央行筹集资金,用以支持 信贷结构从而推进经济
7、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此时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作为央行和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而没有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本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很高的水平,目的包含集中资金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资金, 强化结构调整等;但这使得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不足,央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并付以银行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和 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些方面既使银行等存款机构负担较高,央行对其财务约束也不强,又导致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操作成本较高,由此央行亦着力于进
8、行相应改革和调整。自1984年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进行过51次调整,其中1984年到2004年调整过8次,2006年调整过3次,2007年至今调整过 40次。承上所述,为克 服存款准备金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银行等存款机构的负担,1985年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首次调整,统一下调确定为10%;在1987年和1988年9月,为抑制通货膨胀,缩紧银根,央行分别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2%和13%。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实际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均是比较高的,因为本阶段内存款准备金制度仍主要是作为央行的筹资工具 运用。它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须按规定在央行开设一般账户一一备付金
9、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1989年央行对备付率作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从这方面来讲,实际上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还是可能达到20%左右 。1992年以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加快,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推进了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家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重点扶持政策性金融业务,而原有国有银行逐步商业化,这些方面的变化也使央行需要对应的进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核心内容包括:将原各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至8%;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缴存,
10、按旬进行考核等。这次改革具 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改变了此前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清算的情形,健全和完善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二是切实减轻了存款机构的额外负担,理顺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三是缴存和考核的规定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系统内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步伐。这次改革也使得我国对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逐步向货币政策工 具转变。1999年11月21日,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6%,这是我国历次调整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基于当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为放松银根,刺激低迷的经济,应对出现的通货紧缩问题。这次下调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2000年商业银行贷款量相较于 1998年
11、增长了 2万亿元左右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配合降低利率以及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我国 较快的解决了通货膨胀的局面。而到了2003年上半年,这一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又使我国出现了经济运行中货币信贷总量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等问题,由此在当年9月21日,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7%,以收缩银根,调控信贷走势,抑制出现的经济过热问题,从本次调整以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入了较长时间的上升周期。2004年4月25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又一次重要改革,核心是实行差额准 备金制度,即各存款机构不再使用相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是将其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联系起来,这是基于完善货币政策
12、传导机制、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督促金融机构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目的:1:,同时也实现了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属性 。本次亦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即由之前的7%调整至7.5%,目的在于缩紧银根,进一步抑制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控制金融风险,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结构调整。从本期以后央行历次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看出, 调整的频次相较于之前增加,前后两次调整的间隔由年缩短至月;而调整的幅度减小,大部分都在0.5%,也反映出央行在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方
13、式上由低频次、 大幅度的调整向高频次、小幅度的调整的变化。2006年以来的较长阶段内,由于国际收支的失衡,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 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过多的流动性,为应对这种过剩流动性,控制货币信贷总量,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央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6年上调了 3次(分另1J在7月5日,8月15日,11月15日),2007年上调达到了 10次, 几乎每月就会上调一次,除 2007年最后一次上调(12月25日)幅度为1%外,本阶段的其 它调整幅度都为 0.5%,因此到2007年年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到了14.5%,这一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冻结资
14、金 3924亿元;2007年年内的10次上调共回笼资金 1.8万亿元。之后央行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还一直持续到2008年9月,前期到2008年年初,央行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过5次,到2008年6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上升至17.5%,还是基于应对贷款扩张压力。到 9月25日,央行首先对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 率进行了下调,由17.5%下调至16.5%,这主要是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全球金融体系 动荡的大背景,通过降准来推进金融机构提高对资金的利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后央行又连续3次降准,到2008年1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至 15
15、.5%,小型金融机构调至 13.5%,这一直保持了 2009年全年。从2010年1月18日起,到2011年12月,存款准备金率又进入了一个上调周期。在这 一时间段内央行共进行了 12次上调,2010年和2011年各6次,至2011年6月20日,大 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至21.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8%,达到了历史高位。 这一阶段的连续上调主要是基于从2010年开始,国内经济形势较之前金融危机时已有很大的好转,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等问题又逐步显现,需要注意收缩流动性,由此央行进行了高频次小幅度的调整。自2011年12月5日开始至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处于下调状态,这一阶段央行进行了
16、 9次下调。至2016年3月1日,也是最近的一次调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后,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6.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3%。这一轮下调主要是基于 2011年年底开始,外汇占款趋减,CPI下行趋势确立,PMI疲软以及工业增加值持续下降,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 2015年以来的降准还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目的。纵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51次调整历程,可以看到它由筹资工具逐渐转变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被央行经常运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着经济过热和过冷的情形而变动。 高频次、小幅度的调整方式相较于起初
17、的低频次、大幅度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央行在寻求货币政策效果时亦注重其审慎性。央行对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制度也有一个转变过程。1998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定实行时点法考核方式,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此考核方式下,商业银行需要每旬进行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补、退缴,每月的 5日、15日及25日是其按照规定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的时期,每个调整日所对应的存款基期分别是上月月底、当月10日与当月20日,在每个调整时点采用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调整。时点法考核的一个较大不 足之处是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由此
18、2015年9月15日起,央行存款准备金考核方式改为平均法,每日达标转变为平均达标,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2016年7月15日,央行对平均法考核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人民 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 算术平均值。采用平均法的考核方式,可以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缓
19、冲机制,增强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问题;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创造条件;但同时平均法考核方式给予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上更多的便利性,也对央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存款准备金的应用局限性由上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被央行频繁使用。而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央行的“三大法宝”中通常是“巨斧”或“猛药”式的调控政策,作用非常显著。目前一 些国家已大幅降低对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的使用,或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为0,或取消了存款准备金要求 ,对这一工具的应用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在这
20、些国家存在着的弱化存款准备金工具应用的情形主要基于它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其一即存款准备金工具作用力度很强,不宜作为央行日常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的效用原理包含对货币乘数 m的调节,货币乘数 m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反比关系,也主 要是由其决定的。存款准备金工具本身弹性较为缺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就会使存款多倍收缩或扩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波动,要求商业银行大幅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由此可能存在对调整的适应问题, 对社会经济有猛烈的震动作用。特别是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会引发超额存款准备金较少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时可能导致社会信贷骤减,阻碍了一些生
21、产的后继资金投入河;二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会从反方向抵消央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三是存款准备金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日常业务统计和报表中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频繁的应用和调整会扰乱金融机构的正常财务计划与管理。为了应对新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商业银行等需要调整自身的资产投资组合,这个调整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迅速调整来说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同时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管理成本较高,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等的财务负担;四是对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会破坏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
22、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1五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因而在效果上会有时滞性。但从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似乎算不上什么“猛药”,我国央行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频繁使用和调整并未引起宏观经济的过度扰动,而且起到了维护了金融秩序和稳定货币环境的效果 ,这也说明上述影响亦需要根据实际和国情来考虑。我国央行 频繁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 过量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是一原因,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外汇存款,而当前的结售汇管理会使货币资金供应增加,造成巨额的流动性资金, 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着流动性过剩问题
23、,需要着力调整;原因之二是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外在条件不完善,具体来说,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 因此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很不成熟,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的发挥就会很欠缺。对再贴现工具而言,央行运用此政策具有很大的被动性,政策效果要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来决定,在商业银行货币需求强烈的情形下,再贴现工具就难以发挥作用 网。由而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了经常运用的便利工具。存款准备金作为我国央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诚然发挥了它的宏观调控效果。但在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存款准备金的应用与实施中仍然存在着相应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我国在差别存款准备金方面存在不足
24、,承前所述,我国在2004年4月25日就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但就档次而言也只是分为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两个层次;同时在准备金率的调节幅度比较小,市场的利率还比较低的时候,部分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同业拆借来减轻资金缴纳的压力这些不完善很容易限制央行对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其二在于我国对存款准备金付息,这也是有很多争论的方面。目前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付息利率分别为1.62%和0.72% ,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这样会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在信贷风险比较低的时候发放贷款,在信贷风险比较高的时候则不会发放贷款而是存于央行收取利息,特别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付息利率的存在。如
25、此会降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利于刺激我国经济增长,央行对货币的供给不能进行很好的管控,也会增加央行的财务负担。其三是存款准备金的缴存制度和范围存在问题,现阶段我国存款准备金利率仍较高,这样就会出现存款资金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出现转移的情况,使资金管理中出现困难;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自身衍生金融产品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派生存款效应,模糊了存款货币的界限,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控的难度也会增加。其四是存款准备金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尚缺乏系统性,自1998年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的交存、管理、考核、处罚、检查涉及 十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文件,时间跨度较大,内容繁多,不便于对
26、照查阅,对于政 策的执行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五,与上述第四点相关,在对存款准备金的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监督管理缺乏规范统一的监督检查办法,检查成效缺乏横向可比性;同时对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处罚规定不一,存在不规范性,会影响和弱化监管实效 他。这些方面,是我国在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过程中有必要完 善和改进的。四、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完善建议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存款准备金制度所面对的货币金融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变 化,同时基于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继续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创新发展, 使之应对新形势下货币调控新要求更具成效。其一要对存款准备金法
27、律法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等加以梳理、统一、补充和完善,形成一套系统的、明晰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和制度,包含对存款准备金的目的、作用、管理者职能与职责的明确;形成统一的有法律效力的关于存款准备金缴存机构、 缴存资金范围和非缴存范围的规定,变核定缴存为为自觉缴纳; 对执行存款准备金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进行完善和细化明确,推进以行政法规的方式进行颁布和施行,提升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的法律效力等级:9 1增强其监管和运行的实效。其二是应进一步丰富对于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计,对限于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差别情形进一步扩展,可以延伸到对于不同的存款类别和存款规模分别制定不同的
28、 比率;根据地域经济的差别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采用高一些的准备金率,对于欠发达的地区设定的低一些,给予该地区较大的信用创造空间,使增加的资金有较大的能力支持本地区的发展;央行可以赋予分支机构更多权限,允许其根据金融机构经营情况不同在合理浮动范围内调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对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设定还可以进一步考虑经济增加值、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等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11:o从一定程度上说,丰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设计也是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创新深化情境下的需求。其三应调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对存款准备金,特别是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过高
29、,部分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降低了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近年来国内也有关于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的呼声,但取消对存款准备金的付息并不能必然提高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力,特别是当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时候,商业银行在央行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意愿就不会很高,或单纯的用降低超额准备金来满足法定准备金。所以央行需确定合理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单独逐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的付息利率,使其降低至商业银行平均资金成本之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大力对冲流动性作用,更有效的调控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其四是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政策制度间的协调性。其中包含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因为它们分别作用于货币供应量和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结构,只有两者协调配合才能够有效地调节国家宏观经济运行, 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 还有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例如央行应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作用,不断改进信贷政策指导,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引导其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审视流动性、 安全性、盈利性的安排;推进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从而发挥出货币政策的调控合力。其五是进一步提升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使央行可以通过利率这一中间指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由此可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进程,理顺利率关系,使利率变动反映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合同模板
- 农村民房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工程公司市场拓展合作协议2篇
- 玫瑰花加工生产销售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合同3篇
- 烟草法律进校园课件
- 公司与员工签订车辆使用协议
- 美发店转让合同范本
- 苏教版詹天佑教育课件
- 宁波市鄞州区住所购置合同(2024版)详细描述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自评表
- zxun ims网元号码分析详细说明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6篇】
- 工程机械设计-陈海虹课件第2章-单斗液压挖掘机
- GB/T 3733.2-1983卡套式端直通接头体
- GB/T 15048-199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 廉租住房分配实施方案
- 食品添加剂E编码中英文对照表
- 篮球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小学生飞机知识科普课件
- 利乐TBA9培训演示文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