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浙江省高考试题特点马公启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一、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能力为要、教材为本、主题为核、应用为主、人文为意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思路 1.注重“习的内涵 2.掌握“读的真谛 3.改进“教的方法 4.养成“悟的习惯三
2、、高三历史复习的思考 1.合理的知识建构 2.批判的思维习惯 3.严谨的逻辑推论 4.正确的价值引领 一、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趋势 1.能力为要:这是一个永恒的立意。 1史料的解读能力 趋向:史料选择题的比重增加,非选择题的史料解读成为常态。 案例:2015年第20题: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仁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
3、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015年38题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那么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那么。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
4、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那么。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4综上,请
5、用一句话概括三那么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2分析评价能力 现状:只会背书、记忆,不会分析思考。 试题举例:2012年浙江卷第13题: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作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国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爱因斯坦:“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2.教材为本思路: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现状: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概念、结论以及基本观点。 要求:1准确地解读概念举例1:2014年第27题:明初
6、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说明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举例2 :2015年第17题: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2严谨地理解结论 2015年浙江卷第39题第三问: 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
7、,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3.主题为核 近几年高考试题基本上以主题方式呈现:以必修为主,综合选修,以近代为主,古今中外贯通。思想解放:09年38题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12年38题百家争鸣、明清儒家思想、维新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
8、起源; 15年39题洛克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工业文明:09年38题工业革命、科学技术10年38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制度文明:10年39题美国三权分立、11年38题制度文明的演进12年39题民主政治的确立:美国、法国、英国、中国15年39题美国1787年宪法国际关系:11年39题二战、美苏两极对峙、戈尔巴乔夫改革、两极瓦解;14年39题中法关系;15年38题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 案例: 2013年浙江卷第39题: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分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
9、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含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
10、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主要是中国落后了;关键是西方腾飞了;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
11、不说理由不得分4.应用为主 概念: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的,也是高考的一贯立意。 1新的史观、史论 2012年浙江卷第39题的2问: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材料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史实,并思考该事件因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思考:为什么把辛亥革命同“光荣革命作比较?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拓展:?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
12、权的更替,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 傅国涌 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2现实的情境 案例1:2014年浙江卷第14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 B. C. D.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5
13、.人文为意 思考:人文性是文综试题命制的重点与难点之所在。 考查知识挖掘学科的教育功能例 例1: 2014年全国卷第24题: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二、高中历史复习的基本思路 1.注重“习的内涵 1基础要落实 思考: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A.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 概念:阶段特征是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专题式、模块化淡化了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弥补。 培养策略: 1寻找某一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共性内容如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条约有哪些共同点?为什么
14、会有这些共同点? 2根据当时社会发展,概括最主要矛盾怎么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3分析不同于其它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马关条约?开设工厂是否就是一个简单地新增条款?它反映了什么深刻的历史现象? 4特定历史阶段突出的历史现象为什么?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革命思潮为什么在20世纪以后会成为主流?举例1: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外国资本的入侵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举例2:20世纪末,美国
15、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华盛顿会议后,美国签定“九国公约,使“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列强公认,为什么? B.基本的历史规律: 概念: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共性的认识和基本的常规 举例: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禀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状态 A.说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C.隔断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间的联系 D.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产方式决定 思考: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的规律性认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有侧重如行省制度的认识 2.重大的社会变革之前一般有思
16、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缺乏群众基础,五四运动为什么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基本的历史观点 概念历史基本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A.分析历史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本质的观点和方法主要有: 个性和共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继承和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果关系、矛盾关系等。 B.评价历史事物,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有: 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政党等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理论。 C.历史学科理论的观点有: 多样性与统一性、辩证发展历史观、民族和民族关系、近代化和
17、现代化、国际关系等。 D.基本的概念与常识、图表 历史概念的三大属性: 形: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表现形态 质:历史的本质、内涵及规律 值:历史的借鉴价值和教育价值 概念举例: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主义 鸦片贸易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资本与资金;革命与改良;租界与租借地;出超与入超等2问题要精当 现状:看得懂书,问不出问题 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多,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少 策略: A.问题要有指向性 “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有三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问:这真是一场古典文化的再生吗?为什么要打着“再生的旗号? 微笑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会如此
18、震撼人心?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对思想的解放起什么样的作用? B.问题要有层次性 举例: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一课中描述:“面对乱世,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思考: *当时社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乱世?这个乱世是怎么形成的? *在乱世中,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能行得通吗孔子的儒家思想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吗? *乱世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C.问题要有思维含量 案例1:“他指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
19、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思考: *既然朱熹是对儒学进行重新解读,且有助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社会秩序,为什么一开始会被认为是伪学? *后来朱熹却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儒学代表人物伪学又是如何被定为官学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如此众多的不同点,为什么都统称为理学? D.问题要有联系性案例:?巴黎和会?中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相关的问题设计 *你认为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哪些设想对中国有利?顾维钧认为山东问题的解决“无须顾及以日本二十一条为基础的中日条约,主要是从该计划的哪一原那么考虑的? *除了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设计,你认为该计划的哪些内容表达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追求? *从首任总统华盛顿
20、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外交政策的一项主要传统是什么?如果从这一外交传统的角度看,该计划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是什么? *威尔逊为什么抛弃自己的原那么牺牲中国的主权?这一事件反映了巴黎和会的哪一本质特点。 3逻辑要训练 辨析能力必须立足于分析与推论的基础之上,没有严谨的分析与合理的推论,辨析能力是不完整的。 案例:2013年第13题: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
21、的主要依据。 *司马迁的?史记?被冠以正史之名,它的记载是否一定就是确实的知识呢? *知识怎样才能得到证实呢? *历史研究强调“孤证不立,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掌握“读的真谛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梳理1读懂概念概念的解读是否到位 前提: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关注点 2010年浙江文综卷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以下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材料一:趁这大好的时光,好好地享受它一番。让我们就这样地生活下去。只要死神不来召唤我们。序 材料二
22、: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碰上一群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第四天序 材料三: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然驳斥:“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第四天第一个故事 材料四:一天夜里女修道院长接到报告,一位修女竟与情人在修道院里幽会。大堂之上,院长
23、气急败坏地痛骂不休。满面羞惭的小修女猛一抬头,却发现院长头上戴的不是头巾而是男人的短裤。第九天第二个故事批判封建等级,提倡人类平等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反对禁欲主义揭露教会虚伪,批判教会神权统治人文主义2挖掘内涵理解教材的观点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怎么理解? *罗斯福新政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怎么调整?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怎么解读其定语?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制局面下思想为何会活跃? *中国很早就出现民本思想,为何不能转化为人文主义思潮?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
24、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怎么理解?3.改进“教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1营造科学情境 理论阐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情境:促进思考; 激发高潮; 体会快乐;情境问题举例: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
25、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有效的试题讲练 要求:试题精选、问题呈现、举一反三,学会变式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使得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利益可言 变式: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
26、多。请回答:11950-1971年,中美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什么会访问中国?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4.形成“悟的习惯学习的立意 现状:走近历史深处,还原历史细节、关注社会生活、感悟历史真谛 1宽泛的视野 *关注学术界新史观、史论并在教学中有效引导与运用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真的走向衰朽了吗? 怎么理解封建专制,中国和欧洲的封建专制性质一样吗? 如何认识晚清新政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衰落从什么时候开始?2独立的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史实加以论证。 举例:李鸿章、赫德、伊东佑亨的话 材料一: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增一船。丁汝昌及各将领屡求添
27、购新式快船,臣仰体时艰款绌未敢奏咨渎请。臣当躬任其咎。倭人心计诡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近年添置,臣前于预筹战备折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既因快船不敌而言。李鸿章奏折 材料二: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支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又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赫德 材料三: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假设何等之心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
28、从更张。苟其遵之,那么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伊东佑亨致丁汝昌书 问:你更认同谁的观点?为什么?案例2: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1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 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 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
29、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 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 持反对意见那么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3理性的阐释 案例1: 新闻:抗战老兵得到国家的承认国家民政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重申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政策,将把居住在大陆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低保、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 新闻延伸: 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对战败的南军将士的承诺: 保障每一名降军个人和家庭的安全和尊严,无论是
30、一名普通士兵,还是一名军官,在南北战争以后,不能被逮捕和坐牢,不再受到追究和查处,都没有因为“叛徒问题而承受任何经济和政治的压力。 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馆里,有一段话: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将士,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为美国利益而战,交战的双方他们都是为了美利坚而英勇战斗的,他们都是美国英雄!案例2:康熙帝的评价之争 观点一:与汉文帝、唐太宗媲美的杰出帝王。 观点二:杰出但不仁爱:“沿海迁界十几年;大兴文字狱;平定三藩时屠杀平民等 观点三:是清代滑坡的始作俑者: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改革,使中国失去了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最正确时机,相对于同时的彼得大帝、路易十四,相差甚远。
31、结合历史的理解,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和全球史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地进行评价。案例3:如何强调理性的回归 阐释:理性思维是指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科学的审视;能够对历史的规律进行合理的总结;能够把所学历史知识转化为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举例:避免机械思维。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入超是否值得高兴?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们怎么分析他成为绝唱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相比是否一片黑暗? *袁世凯是否是窃国大盗? 解读:对历史应该保持一种温情与敬意,而不是简单的扬弃,这是一种历史的态度。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需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合理的推论以及
32、精心的思考才能得出。一、合理的知识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历史学科知识众多繁杂、历史学科思维科学严谨、历史学科规律影响深远,如果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建构的习惯与能力,历史学习就会成为知识碎片的积累、机械记忆的训练以及僵化思维的灌输,这与历史学习的真谛是背道而驰的 。三、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思考 1.搭建科学的框架 历史是按照自身的活动规律不断发展的,本身不可能有固定的框架。但历史事件的发生不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不同的历史时空发
33、生的类似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同的历史时空发生的不同事件,总是能让人从中得到许多的感悟,这也是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之所在。现今高中历史教材不管什么版本专题式的编排思路,不仅打乱了历史学习应该明了的时序感,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框架的搭建,这就给学生的历史学习设置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 2014年浙江卷第38题: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分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朝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主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
34、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
35、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表达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该题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知识框架:明朝中后期,中国政治上越来越黑暗,经济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对外关系上也不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统治者却仍然固守“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这必然与世界的潮流会背道而驰。这样的框架搭建,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这一历史节点中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诸方面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真正走入历史的深处,挖掘历史的内涵、分析历史的现象、得出有益的结论。当然,该题主要涉及明朝中后期的历史,虽然提及倭寇与葡萄牙,似乎有敷衍之嫌,
36、不够典型。实际上16世纪晚期,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世界的重大活动,如果试题能够与之结合得更紧密,学生的思维会进一步打开,知识框架的构建也就更完整了。 2.梳理清晰的线索历史非常强调时序感,时序感的外显形式之一就是要有清晰的线索。由于当前的教材是以模块化、专题式来呈现的,许多师生因此以为这样的教材设计,历史线索已经够清晰了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但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缺乏通史的概念,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仍时常碰到许多问题如史实不清、朝代错位、性质不明,甚至出现概念模糊等情况,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这个时期到底鼎盛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
37、表现?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无法理清。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基本上以主题方式呈现:以必修为主,综合选修,以近代为主,古今中外贯通。如思想解放、工业文明、制度文明以及国际关系等主题,这些主题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线索梳理的基础上。 2014年浙江文综卷第39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梳理的思路: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这一周年热点问题上有哪些线索可以进行梳理呢?试题提供了三个视角: 首先,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演变和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
38、中法建交于1964年,此时,中国仍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这一典型的西方大国与我们建交呢?它有怎样的深远意义呢?看似一个孤立、简单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许多的历史信息:中法建交不仅是我国上述外交原那么与政策的有效实施,更是表达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它使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震撼;它反映了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该问以点带面,很好地把生硬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灵动的认识,展现了历史学习的真实意味。当然,该问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显得比较难答,由于缺乏时空概念和历史时序感,学生可能还不会把两极格局和冷战坚
39、冰这些内容与中法建交联系在一起,更不能从中得出“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的结论,这更加说明了线索梳理的重要性。 其次,试题交代了中法都是文明大国这一事实,要求考生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并写出其代表作、归属流派和文学地位。严格意义来说,该问属于一种简单的列举和归类,识记的痕迹太过明显。高考题中出现一些识记性的内容本来未尝不可,但9分的分值基本上都考查识记,明显影响了试题的思维含量和能力要求。如果试题选取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考查考生对该代表作的解读,以及代表作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不是更能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养吗? 再次,试题选取了拿破仑这一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并通过材料
40、提供拿破仑的主要事迹和史学界对拿破仑的四种不同评价,要求考生回答:评价拿破仑,你更倾向于那种主张?请结合史实扼要表达。该问凸显开放性思维,较好表达了史论结合、以史带论史学研究思路。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教材的表述是比较抽象、艰涩的,学生如果能够把所学知识同现实问题、社会问题有效结合,我们的历史教学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这也是该题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3.定位精准的史实 路新生在?真实:美学与历史学的双重价值和意义?一书中这样描述:“真实与历史学骨肉相连。.其于历史学尤要如命脉。人们说到历史两个字时,潜意识中即以真实为根底,离开了真实,历史变成虚假丑恶的欺骗,失去了人们对他的期待
41、与信赖,历史学也就死亡了。因此,史家必须把求真实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讲弄虚作假作为最丑恶的恶习予以鞭挞和唾弃。 可见,史实的精准定位是一切历史学习的源点,没有精准的史实,一切分析、推理都会成为空谈。如2014年浙江卷第12题: 如何看待物质追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以下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A. B. C. D. 试题不是简单地考查思想家的思想,而是选取了“看待物质追求这一具体内容,这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精准度。学生对于朱熹和李贽的观点应该比较熟悉,比较难把握的
42、是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苏格拉底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是他哲学探索的指南。他强调人类的理性,反对绝对的权威,追求思想的自由,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但他在上述的具体内容中没有留下突出的成果,所以答案应该是非常清晰。 二、批判的思维习惯宋代史学家吴绅在?新唐书纠谬.序?中说:“夫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有是事而如是书,斯谓事实。因事实而寓惩劝,斯谓褒贬。事实、褒贬既得矣,必资文采以行之,夫然后成史。至于事得其实矣,而褒贬、文采那么阙焉,虽未能成书,犹不失为史之意。假设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那么是既不成书,又不失为史之
43、意矣。 所有的史书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意愿,都表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历史学习的真谛在于去伪存真、去芜存菁,通过真实史实的解读,得出历史的感悟,这就必须保持批判的思维习惯。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史学方法。 2015浙江武那么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以下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2014浙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
44、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的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使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这个问题是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且迄今未有定论。但正是这样的问题,却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我们知道,考古学的研究范畴不大可能涉及这一内容,要找到说服力的证据较为困难;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进行广泛调查,明显有“水中捞月之感。且历史事实的确定,是不可能通过广泛调查就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45、的,它需要史料的分析、科学的论证才能得出结论;同样,学术问题的争论,毕竟不同于选举、评比,可以通过民主方式进行表决。只有通过广泛查阅相关史料,了解最早使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该题来说,A、B、C三项还是有一定的迷惑性,不了解基本的史学方法与态度,比较容易出错。 其次,要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历史学习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形成僵化的思维,背诵唯一的结论。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教材的知识并不是也不应是“金科玉律,不可触碰的。只要在科学的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严谨的结论,就是学有所得的。2014年浙江卷第39题第3问,就很好表达了这一思路:材料三:拿破仑是
46、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区分不同活动区域,全方位评价。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那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翦伯赞先
47、生在?关于历史人物评论中的假设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当然不是要求我们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要严格地联系到这个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历史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上述的四种主张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他一生的经历如此复杂、身份如此多重、范围如此之广、功过如此交织,确实很难一言以概之。试题要求考生选准一种主张,提供史实依据,表达了开放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史学态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
48、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发现和相遇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请运用以下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那么历史短文。仅提供写作思路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写作思路例如: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交
49、流和发展 三、严谨的逻辑推论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第82章中说到:“未来尚未降临,过去已不复存在,因此,当我们合上史册的时候,过去了的事情都已是无法改变的了。然而,这不可改变的过去并不总会到处重复再现。处于不同的时空之中,它便会异彩纷呈,而我们所获知的信息的增减,也会改变其面貌。我们对过去事情的相互联系、对它们相应的重要性、对它们意义的看法,都因现实的瞬息万变而不断改变。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征,后人不可能亲身感受到已经发生的历史。人们只能通过已有的史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原和思考。也就是说,过去的历史史实,不是后人通过主观臆断就能够得出的,后人记载的历史也唯有通过科学严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桩基础概预算课程设计
- 音准节奏训练课程设计
- 音乐案例分析课程设计
- 死锁课程设计
- 遥感信息处理课程设计
- 透明塑料试管课程设计cad
- 蓄满产流课程设计
- 液压设计课课程设计书
- 造价管理课程设计的
- 江河湖海洋的课程设计
- 烹饪工艺美术教案
- 小学一年级英语1a期末学业评价方案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登记表-6
- 抢救制度试卷附有答案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3年药品注册专员年度总结及来年计划
- 易普拉格科研管理系统
- 最终版 古城文化修复监理大纲
- 拔罐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第3版 课件 第4-6章 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设计、软件无线电信号处理算法、信道编译码技术
- RB-T 099-2022 进口食品供应商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