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_第1页
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_第2页
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_第3页
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_第4页
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根据上级关于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为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XX医院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一、组织领导体系(一)疫情防控工作(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职责:1、组织和领导疫情事件的处理,使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接到疫情事件后,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工作,调配必要的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车辆等资源;2、教育员工学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知识,提高员工对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防止疫情的发生,积极参与应急处理;

2、3、定期评估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宣传上级机构的指令,并制定应急防范措施;4、收集、分析院内发生的疫情,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二)救援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1、在疫情防控工作(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应急救治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2、向疫情防控工作(救援)领导小组提供医疗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咨询;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救治方案;3、审查医院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协助医院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做好决策与指挥;4、指导并参与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5、参与医疗应急救援后的评价总结与奖惩工作;6、完成疫情

3、防控工作(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三)应急救援小分队成立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两支应急救援小分队。1、人员组成一分队成员:二分队成员:2、职责:(1)在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具体抢救工作落实。并及时汇总救治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2)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认真实施专家组制定的救治方案,并及时向专家组反馈救治情况;(3)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及时、认真、敏捷地进行救治;(4)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详细记录;(5)负责与病人家属或单位的联系;(6)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外

4、,还要做好登记和汇报工作;(7)平时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抢救规程和技术;(8)参与院内医疗救治的评估与总结;(9)完成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二、日常防控措施(一)坚持“四早”“四集中”机制。继续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到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处置,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继续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对确诊患者严格按照转运程序转运至定点医院,集中优势力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同质化、高质量的医疗救治。(二)完善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预检分诊处:在

5、急诊大厅、门诊一楼大厅南门入口处两处地点设置预检分诊处,值班人员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对所有进入人员查看电子健康通行码、是否戴口罩、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等,并登记相关信息。所有进入门急诊人员,如出现体温异常(37.3)、电子健康码非绿码、存在相关流行病学史者,符合其中任意一条者由预检分诊人员引导其至发热门诊。急诊科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条件下对急症患者负责紧急救治并请发热门诊会诊,经会诊排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送相应科室。不能完全排除者,经救治稳定后转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三)加强普通和发热门诊管理。1、就医人员及陪人管理。合理分流患者,各诊区预检分诊人员加强对就诊人员及陪人管理,门诊必须严格执行“一

6、人一诊一室”,患者就诊时保持1米以上间距,避免造成交叉感染。2、普通门诊。门诊接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等相关情况,对符合预检至发热门诊就诊条件者,通知预检分诊人员引导其至发热门诊。3、发热门诊。设置:按要求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管理,要求做好入境隔离人员和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就医管理,诊疗过程严格做到与其他诊疗人群出入口分离、诊区分离、人员分离、就诊路线分离。人员交接:二次分诊人员与分诊引导人员进行交接签字,并二次复测体温,查看电子健康码并做好登记后进行分诊,对于自行至发热门诊就诊人员,由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人员仔细询问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等相关情况并做好登记后分诊至相关诊

7、室就诊。所有来发热门诊就诊人员,接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等相关情况,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或确诊患者,医务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迅速报告和隔离,及时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不得擅自允许患者自行转院或隔离。4、普通和发热门诊院感防控。(四)疫情防控期间各科室严格管控医疗废物,规范分类收集、贮存交接、转移登记等工作,每日按要求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医务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五)做好预约诊疗工作。积极开展预约检查和预约诊疗服务,合理分配就诊时间,逐步实现分时段预约就诊。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等科室应对门诊和住院患者实行上、下午错峰预约检查,减少人群现场聚集。充

8、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医患沟通”线上诊疗,有效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门诊部及时整理预约就诊人员信息并及时报告就诊科室主任,接诊科室合理安排病人就诊时间。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情况。(六)强化住院患者管理。1、病区入口监测点。医院仅开放综合楼南门作为医院病区唯一入口,由安保科值班人员对进院人员进行电子健康通行码及陪人证、身份证、是否戴口罩等查看。符合条件者进入病区入口随后由体温检测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于办理住院或急症患者及陪人做好登记及体温测量后方可进入,发现

9、发热人员立即引导至发热门诊。2、强化住院患者及陪人管理。各临床科室对于新入院人员查看电子健康码并详细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等相关情况。护理人员及时为新入院人员办理陪人证,做好宣教及登记工作。各病区继续实行24小时限制性管理,特别要加强中午及夜间管理等关键节点的管理,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严格管控住院患者探视和陪护管理工作,各病区严禁探视,对陪护及探视人员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及活动范围。积极提倡电话慰问。患者住院期间不得离开病房,陪护人员一人一证,原则上不得更换陪人,无陪护证者禁入。3、实施每日体温检测。各病区每日对住院患者、陪人进行体温检测和查看健康状况以及信息登记工作,如陪人出现发热,由科室医护人

10、员护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如患者出现发热及时报科主任及护士长后将其转移至隔离单间并请发热门诊医生会诊;对不能排除的住院患者,及时将其送至医学观察病房进行隔离观察。(七)强化核酸检测。扩大重点人群检测范围,做到应检尽检。对四类人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上述人员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患者、入(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境外入境人员、疫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学生摸排重点人员、特殊场所(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等)人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教师、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口岸检疫排查人员以及医疗卫生和疫情防控机构建议排查的人员等12类人员实行“应检尽检”,对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母婴服务人员等重

11、点行业按规定适时抽检,全力排查疫情感染传播风险隐患。积极提供检测服务,做到愿检尽检。根据核酸检测能力和有关政策规定,对自愿检测的人员,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实行愿检尽检。(八)加强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1、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要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进入医院的各类人员均应当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正确进行手卫生。要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处置,做好环境通风管理,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坚持标准预防,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额外防护。2、抓好院区消毒防疫管理。对医院室内公共区域要进行

12、定期消杀,对门诊、病房、电梯、走廊、卫生间、门把手等重点部位要重点消毒循环消杀。3、抓好重点部门、重点场所管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透室、高压氧、放疗室等病人聚集场所,要严格消毒、监测。重症监护室新进病人时,要严格筛查,对不能排除者及时请专家组会诊后转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不能排除的各类手术病人,要使用隔离手术间。医院食堂取消集体就餐,对于所有进入食堂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筛查,查看电子健康码、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等,有可疑情况者(非绿码、体温37.3、存在流行病学史)立即将患者详细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现住址)报告公共卫生科并告知其至发热门诊就诊,公共卫生科将可疑患者信息上报

13、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原则上建议带回就餐,如不能带回,严格执行单人单桌就餐。食堂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送餐时不得进入病房。4、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管理。制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做好清洁消毒管理,加强就诊患者管理、医院感染暴发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妥善安排患者的外出检查,特别是CT、内镜等检查,实行预约制,提前与检查科室联系,尤其是发热患者CT要做好专机专用,避免造成患者聚集,减少交叉感染。全院职工(含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临时工、外包人员如保洁、保安、洗衣房、营养食堂、医疗废物专职处理人员、临床支持中心等)每日上班出示电子健康码并进行体温检测,存在发热

14、(体温37.3)、电子健康码非绿码、有可疑流行病学史者主动上报所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由科室负责将相关情况上报公共卫生科。不按上述要求者,按照医院奖惩办法处理。造成不良后果人员,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连带责任(外包人员由医院相关管理科室负责)。(九)做好发热师生的管理。对确有需要来院就诊的师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及时送至发热门诊,随车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其中有流行病学史、体温高于37.3的,由救护车转运至发热门诊就诊。对需要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师生进行指导、通过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及时救治。(十)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积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

15、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十一)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密接管理、个人防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十二)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检验科要做好实验室诊断方法建立和试剂、技术储备,随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开展各项实验室检测工作。三、应急处置(一)病例报告。各科室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应当立即在“感染监控与管理系统”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电话报医务部及公卫科,夜间及节假日报总值班,并提交传染病报告卡,医务部报院领导并组织专家会

16、诊,确诊后通知公卫科,公卫科专职人员审核报告卡按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并进行登记、分析、统计及督导检查并且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情进展及时对病例诊断类型、临床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订正。(二)病人处置。值班医师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公共卫生科及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上报医务部,医务部负责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明确诊断及转科转院情况,若确定转科或转院注意做好终末消毒。(三)隔离处置。对于需要隔离的患者值班医师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由发热门诊负责将病人及病人家属安置于医院指定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并注意做好终末消毒。(四)流行病学调査。公共卫生科及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准备疫情有关的材料等。就患者发病情况

17、、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接触人员情况等配合县疾控机构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疾控中心的指导,落实疫情控制措施。对患者实施有效隔离,积极救治患者;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和相应防护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五)标本采集与检测。釆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下呼吸道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4周的恢复期血清。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暂按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相关要求执行。(六)病例救治及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

18、用品等保障工作。重视和加强隔离、消毒和防护工作。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当进行单间隔离治疗。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空气消毒.在诊疗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七)密切接触者追踪及管理。各科室及值班医师及时将疑似或确诊病人陪人以及已了解的密切接触者信息统计上报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统一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四、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医院要根据疫情阶段性形势,紧紧围绕上级指令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细化具体任务和防控措施,组织协调全院落实防控工作,各职能部门严格按职责分工履职尽责,相关职能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