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作业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作业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作业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作业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作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1 PAGE 6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概念】1明朝建立:1368年,_称帝,定都应天府,今(_)国号大明。2明太祖彻底废除_制度,明成祖设立_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3_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4明朝时期,_经常骚扰东南沿海。出现的著名英雄的_。葡萄牙人占领_5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_。最远到达_其目的是_6元亡后,草原上蒙古人逐渐_形成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71644年,农民军首领_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进入_,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_,此后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练能

2、力】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丞相的废除B.实施八股取士C.内阁的设立D.军机处的设置2.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3.明朝时期,六部地位较前代有所提高,尤其吏部掌文官选授、考核,为六部之首,具有“赞天子之治”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3、因是( )A.内阁制的确立B.中枢机构的调整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科举制的发展4.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大力整顿吏治,改革税制,权倾朝野。死后被抄家,没收财产,削夺官秩。张居正身前和死后的命运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内阁拥有决策权D.皇权的弱化5.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6.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万历四十年,方从哲入阁,独相七年之久。天启朝,魏忠贤干政,凡内阁补用阁臣,大都取决于魏阉。这反映了明代( )A.宦官专权严重B.内阁职权失控C.中央机构调整D.君主专制加强7

4、.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远至波斯湾、东非。郑和的远航,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各国争遣使团来华。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实现了经济与文化交流B.导致丝绸之路贸易衰落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统治中心的南移8.他在东南沿海指挥抗击倭寇十余年,扫清了横行多年的倭患。后来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入侵十余年,保障了北方的安全。这一历史人物是( )A.文天祥B.郑成功C.袁崇焕D.戚继光9.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在我国广东澳门攫取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荷兰B.西

5、班牙C.葡萄牙D.日本10.顺治十八年,政府强行将福建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这体现出清初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C.抑制兼并政策D.“海禁”政策11.明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现固的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 )A.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B.设立奴儿干都司C.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府D.设立行都指挥使司12.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 )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

6、.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内阁阁臣的选拔方式大致有两种:特简和廷推。特简是指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阁臣,而不通过吏部。这种方式大致又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皇帝本人亲自选拔出阁臣;二是皇帝采纳大臣们的荐举,或由中官们的援引而任命;再有一种形式是由现任阁臣们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点用。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而万历以后,则多是廷推。廷推是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推举出的往往是一些威望素著的大臣。明代的廷推大典形式很严格,大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和言官们,所以,廷推能够采纳众议,较为公正。特简和廷推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喜欢

7、与否是能否入阁的决定因素。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材料二 明朝内阁相当于一个秘书处,这在法理上来说内阁是没有宰相之名,由此也就没有宰相之责,可又确有宰相之权。内阁行使相权缺乏律法依据,所以外廷同内阁之间会出现一些权力上的纷争,在责任上也会相互推脱。明朝的内阁,受到皇权和宦官势力的牵制,当年张居正任首辅,仍须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结好才能执掌大权。明朝内阁其本意是想要分担皇帝的政务压力,但是后来却因为内阁权力划分和律法等问题,使得内阁是一种不健全的存在,在皇权的压制下,内阁被夹在了皇权和外任官员之间,极其容易受到君主意志的影响。摘编自陶佳城浅谈明朝内阁制度的优缺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阁

8、臣选拔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4051433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声势最盛、影响最大的是永乐三年( 1405年)、永乐五年、永乐七年和永乐十一年。永乐三年六月,郑和与太监王景弘开始奉命出使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他率领一支有六十二艘船的船队,载有将士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和大量金、帛、货物。此次出航,所历之地远至印度西岸。南洋各邦国使者随郑和前来朝见者甚多,明成祖非常高兴,加赐爵位俸禄不等。永乐五年九月,郑和复奉命出使西洋。郑和每到一处,颁布明朝皇帝诏书,立碑文。在离开锡兰后,郑和船队满载着各国贡献的珍奇异宝返航,永乐

9、七年九月上旬回到南京。永乐七年九月下旬,郑和奉命第三次出航。永乐九年船队回京,随同前来朝贺者有十九国,当时的朝廷“万使云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郑和出使西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出使西洋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练概念】1.朱元璋 南京2.宰相 内阁3.内廷宦官机构 皇帝批红4.倭寇 戚继光 澳门5.印度洋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6.鞑靼、瓦剌7.李自成 山海关 北京【练能力】1.答案:A解析:A.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自己因此要直接承担繁重的行政事务,繁忙的政务需要从清晨处理到深夜,因此他发出了“不如江

10、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的感慨。所以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丞相制的废除,故A正确;B.八股取士的实施是用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C.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D.军机处设置于清朝,故D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材料中六部地位的提高与明太祖废相有关,B项正确。内阁制的确立

11、和科举制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C两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C项。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皇权强化的表现,首辅权力的大小与命运都由皇帝决定,故B正确,排除D。题干涉及的是君主专制,故排除A。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没有决策权,排除C。故选:B。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A.材料信息反映了内阁和宦官交替专权,故此项说法片面,故A错误;B.材料信息反映了内阁和宦官交替专权,故此项说法片面,故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央机构调整,故C错误;D

12、.根据材料可知,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和方从哲分别掌握大权,天启朝宦官魏忠贤掌了朝中大权,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和宦官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因此,材料中的现象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故D正确。7.答案:A解析:根据“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各国争遣使团来华”可知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实现了明朝和其他国家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故选A;据题意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外贸易,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明朝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没有体现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C;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导致统治中心的转移,排除D。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将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指挥抗击倭寇十余年,扫清了横行多年的倭患;后来

13、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入侵十余年,保障了北方的安全,故D正确;文天祥抗元,郑成功抗清并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袁崇焕抗清,故排除ABC。故选:D。9.答案:C解析: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请求上岸居住,逐渐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故C项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政府强行将福建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表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政府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B项正确;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14、排除A项;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的设立是在清朝,排除C项;行都指挥使司管理的是西藏军民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材料是雍正为了论证清朝统治的正统性,提出了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宣称清朝政权是上天赋予的,不应该以“华夷之辨”来否定,反映出清初依然存在民族文化冲突,D正确;满洲文明源自东北,A错误;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了雍正时期存在“华夷之辨”,故B错误。13.答案:(1)特点:皇帝主导,专制色彩浓厚;方式多样;形式趋于严格;具有一定的公正性。(2)问题:内阁的地位和权力缺乏法律保障;内阁与外廷之间存在权力之争和责任推诿;易导致结党营私。14.答案:(1)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出使的人员、船队、货物多;范围广,远至东南亚、印度洋;以政治交往为主。(2)影响:加强了明朝与南洋、西洋的交流与联系;扩大了明朝在南洋、西洋的影响;郑和所进行的朝贡贸易,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但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