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华版_第1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华版_第2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华版_第3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华版_第4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精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先生在 1947年写成的,根据当时给学生开的课 程乡村社会学的讲稿整理而成。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 描述和分析,虽然距离当代社会已有七十余年,当代中国的制度和经济早已发生 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层面上来看, 我发现当代中 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比如当代依旧存在 的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上的“差序格局”,家庭关系上的 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以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团体“家族”,还有制度设置与实际运行上的“名实分离”等等。总体而言,当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 是乡土中国。

2、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由此在接下来的十四篇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分析。前三篇总体上阐述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以及文字在乡土社会的不必要和不普 及。第四篇差序格局到第十二篇血缘与地缘, 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差序格局,中国 基层乡土社会的很多特点都由此生发。最后两篇谈到传统乡土社会发生的变迁造成了名实分离。一、乡土本色:生活所需来自土地,离不开土地,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从土里刨生活。 一生的重要时刻都和土地打交道。对土地神的敬畏:社祭(在一些地方保存完好, 客家)。农村很多的土地庙。“拜天地”。养成了民众安土重迁、保守、封闭的性格特征,出外读书,远离家

3、乡,他们 感觉非常重要的事情。挑选吉日出门;隆重送行;担心水土不服,提前准备家乡 的“土”。(济源土馍馍)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生活简单固定,熟悉。即使重名你也能分得清清 楚楚,突然闯入一个外人,立刻就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比如我们研究者,他们会 纳闷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目的?全村人都是按照辈分称呼的。但是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大,分工详细,社会复杂,每天见到很多陌生面孔,那就记不住就需要通讯 录,名片。“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 自古以来中国基层乡村人口就是依附这特定的一片土地成长的, “乡村社会在地 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4、。 ”人与人的 关系上,“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层上的,所以传统中国社会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这种 社会特征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发展。比如,中国人思想的保守和封闭,人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公共道德。对于公共 空间、公家资产缺乏爱护、随意浪费。公务员被称为国考也体现了中国人向往安 逸稳定生活(铁饭碗),规避一切风险的传统观念。因为走上了公务员队伍就意 味着安稳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其实能够得到晋升的还是少数,人们普遍追求考 公务员除了

5、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其根源还是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变迁非常缓慢的社会,人们从出生的那一 天就已经注定了其一生的轨迹,生活中任何遇到的问题都是长辈曾经遇到过的问 题,完全可以通过长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社会的生活是安稳的,人们习惯 了这种安稳的生活,显然当代的中国人还没有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 依旧在寻求 安稳的生活。二、三、文字下乡文字下乡普及缓慢是因为乡村社会是一个变迁缓慢的社会, 是一个生活很安 定的社会,并不会遇到时间和空间阻隔的状况, 所以文字没有使用的必要性,”语 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 。在城市社会则不同,文字既是交

6、流的重要工具 还是发布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我婆婆没上过学,认识很有限的字,自己的名 字还是后来进城工作后学会的。现在在城市生活,和亲戚朋友交流的渠道改变了。 不能够经常见面。所以要借助于手机,通过文字联系。生活圈子窄了,带孩子、 看电视、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方式,这些往往都要借助文字。当然当今社会总体来说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随着传媒通讯技术的日益 发达,不认字的人已经非常少,现在的交流媒介在改变着人们使用文字的情况。四、差序格局在社会结构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是“差序格局”。什么是“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在此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

7、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 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 及的就发生联系。”在这种社会格局中,亲属关系是最重要的,再往外推就是乡 里邻居以及朋友。而家的大小是可以伸缩的,圈子的大小也是可以伸缩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 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也是不同的。当代中国社会其实还是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在办事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找关系,找“自家人”,找同乡等等,总之都是先攀上关系再 办事。实在拉不上关系就请到饭桌上吃饭喝酒

8、, 一吃一喝感情就出来,就算是朋 友了,就算是“自己人” 了,以后办事就方便了。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导致 了许多“走后门”的现象。因为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的都以自 己作为中心”。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以“己”作 为中心的主义。”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国人的家里都装修漂 亮,私人空间。但是公共区域的卫生不敢恭维,虽然现在已经改善了很多。攀上 关系以后,我们已经是自己人了,所以你帮我谋利益便是合情合理的了, 这是乡 土中国的逻辑,但是这种思维逻辑在当代社会里依然顽固地扎根在人们的潜意识 里。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西方现代

9、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被归纳为一种 “团 体格局”,就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在同一个团体中,每个人与这个团体的 关系是相同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在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 就像是“柴束”中那一根根并排平行束在一起的柴枝一样,平等而简明。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道德是“克己复礼” ,不是依 靠外在的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依靠自己内在的修养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种“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评判标准也是由 差序的人伦而决定的。“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

10、象和自己的关 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中国人对于外人犯下的错要追究到底,严惩不贷。而自己亲人犯下的错则可 以原谅。比如对于贪污,很多人可谓痛骂贪官污吏,可是如果自己的亲人贪污, 被看做能干有本事。可见中国人的道德价值标准也是具有“差序格局”的。五、家族乡土社会是一个家族社会,”一方面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 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 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 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 ”在当代社会,依旧可以看到这个影子, 最明显的是家族式的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层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外

11、人永远只是 打工的。“中国的家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组织, 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 纵的。夫妇成了配轴。”夫妇关系不是第一位的,妻子如衣服。夫妇感情被家的事业的需要所排斥。因为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所以中国的家庭里就有家法, 夫妇间相敬如宾,女子有三从四德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而西方的家庭 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角,他们成人了就离开家庭这个团体。政治经济 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所以,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家庭 凝合的力量,西方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所以,中西方夫妇之间的关 系、感情表现很不一样。亲子关系也不一样。中国的父子关系理想的极端状态就 像贾政

12、和宝玉,而西方的父子关系更加平等随和。六、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一个强调“男女有别”的社会,“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 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 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一个安稳的社会。”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 是稳定,所以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 这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这种生活上的隔离非但是有形的,男女授受不亲。而且 还是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 就可以,不需要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默契融洽)。乡土社会的夫妇感情表 面是很冷淡的,白天看不到生活上的交集,各有各的工

13、作。男主外,女主内。闲 暇时间也是各自找同性伙伴度过, 而很少相伴而行。夫妇外出一前一后,距离很 远。乡村里如果有哪对夫妇很亲密的进出, 绝对是要招来异样的目光的。到现在 还觉得男的经常在外面应酬,似乎是能干的表现。男女有别很多方面,家族的祭祀,清明节的墓祭只有男性参加,或者每家的 男性必须参加。村子里的焙丧宴席,一般也是男的作为代表参加。家族重要事务 的商议,都由男性负责主持和参加。对待男性女性焙前的生活作风,男女蜡后出 轨、男女离蜡的截然不同态度。七、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的合乎规矩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 的,是合乎规范的意思。礼和法的不同是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靠传统来维

14、持的。 由于乡土社会的生活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 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些老祖宗的成规留下来便成了人们必须自觉遵守的“礼”0只要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大,这些“礼”用来处理矛盾总是能起作用,所以人们逐渐主动地服从于成规了。礼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人遵 守礼是主动的。逢年过节的祭祖,逝去父母每年祭日的祭奠,诞生、成人、焙丧 礼仪等,节日活动,都是按照一代一代形成的规矩在进行,如果谁有违反,那就 会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比如春节走亲戚,今年谁没有来,老人就开始争这个礼, 闹矛盾。父母的祭日(

15、周年),哪个女儿没有回来,也是要受谴责的。孩子出生 要报喜,三天要洗三喝喜面条。邻里之间建房要商量,不能这家比那家房屋高, 那样也是要起冲突的。建房上梁的时候要举行仪式。孩子小的时候挑食爱咬指甲, 老人就说有食气,要带孩子去割食气。受惊吓生病,要带孩子找民间的办法。在我看来,当代社会所强调的德治依旧是源于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需要靠个人的内在克制来遵守,于是很多应该遵守的规则便成 了 “礼虽然说当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礼治” 的影子,特别是在农村,一般遇到什么矛盾的时候都是请一些长者或者是一些权 威人士来评评理,实在调解不了才最后诉诸于法律手段。

16、 上法庭可以说是无奈之 举。八、无讼所以在“礼治”的社会,人们一般可以通过达成共识的礼仪来解决问题,长 期下来就形成了 “无讼”的社会。乡土社会靠对传统的遵守、规范来维系社会的 运转。打官司是对乡土传统的破坏。人们认为闹上法庭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即使 是在当代,跟别人打官司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见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在乡土社会 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没有规矩。什么是礼?克己复礼是为仁。 礼就是人伦,维持地方礼治秩序的是教化,而不是法律。在乡村社会,因为生活 各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每个人都自觉地遵守规矩,很 少有外在的监督。即使偶有违反者,“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

17、过。”相关 的人也要受到惩罚。儿子做了坏事,父亲也得受罚。中国原有的对打官司的观念 还是很坚固的存留于广大民间,现行的法律不太适合。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 现行法律是基于西方的个人平等主义。 直接拿过来用,很多时候不适合,会存在 法和礼的冲突的现象。以前看的节目中的案件有这方面的情况。九、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在几乎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 “无为政治”和“长 老统治”的现象,他们都是礼治社会的产物。即使是在当代人民具有选举权的民 主社会,人们依旧普遍不重视自己手中的权力, 消极对待各种选举,对政治也是 普遍不重视,抱着消极的态度。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寻求政治或 者

18、法律上的庇护。在乡土社会中,由于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的,所以确立了长老的权威, 在当代社会的很多农村里,依旧延续着“长老统治”的传统。长幼有序,中国人 形成了见面很喜欢问别人年龄的习惯。 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这种习惯的背后反映 我们社会彼此对待的态度往往是根据长幼之序。每个年长的人都掌握着教化年幼 的人的权力。“出则悌”,看见年长的人要恭敬、服从。十、血缘和地缘血缘和地缘关系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社会里,社 会继替的原则就是亲属体系。亲属体系仍然是建构在生育制度。所以,谁也不能 选择自己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因为社会已经规定好,社会就是按照你的血缘 关系来安排的。人与人

19、之间的关系亲疏,都是按照血缘远近划分的。“父死子继”, “子承父业”,上世纪后半叶“接班”这个词很生动形象。当代社会的“富二代”、 “官二代”现象就是乡土社会中血缘继替的一个延续的例子;当代社会中外地户口的人在本地享受不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的现象正是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 延续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在乡土社会,地缘上的关系很多时候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 映,区位是社会化的空间。比如村落的发展壮大就是基于血缘关系不断的开枝散 叶。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达到土地的最高承载临界时,其中一支就会迁徙到另 外一个地方。但还会和祖地发生联系,比如沿用村落的名称,参与远祖的大型祭 祀。董寨村。江姓客家分支过年时

20、共同组织迁到广西贺州的第一位先祖的祭祀活 动。我们的籍贯往往取自父亲,籍贯所在地并不一定是你的出生地或成长地,所以籍贯是继承自父亲的,是天然的血缘联系。外姓人在一个村子生活很长时间,“常常还得不得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这些都说明,在乡土社会,地缘还没有 独立成为一种能够构成团结力的关系。因为血缘关系都是亲戚,钱上往来最好不要牵涉亲戚。所以我们看到在村子 里经商的往往是外乡人,身份方便。“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 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清算,不必讲人情,没有 什么不好意思,”“亲兄弟,明算账”暗含着兄弟、亲友之间本来应该是不能清楚 算账的意思。“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 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用人情来维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