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在线考试(主观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TOC o 1-5 h z 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心:_合肥 姓名:_梁志超_ 学号:_082083_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 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一、题型1、简答题(5 道题,每题12 分,共60 分)2、论

2、述题(1 道题,每题40 分,共40 分)二、题目1、简答题(5 道题,每题12 分,共60 分)( 1)请回答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答: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 3)请说明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答:1.乘数指自发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一倍所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

3、倍数。ki = y/ i. 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投资增加量的若干倍。( 5)请介绍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以及形成的原因?答: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也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二是内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7)请举例说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答:

4、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与法定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等制度相关。因为活期存款就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 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 9)请举出几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以及形成的原因?答: 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

5、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2、论述题(1 道题,每题40 分,共 40 分)( 1)请结合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治理失业的对策。答:1

6、、国企的下岗人员及隐性失业问题严重由于我国失业率的统计是把失业与下岗分开,没有把下岗人员算入失业大军中去,使得城镇失业登记率所反映的数字不能说明当前社会真实的失业情况,据资料统计,2003 中国下岗工人的人数达600 多万, 而在 19982000 年的 3年间, 全国共增加下岗工人2032 万人, 据 2000 年的数字统计得出国企下岗职工是全部下岗职工的 72.1%,而且这些职工主要是集中在老工业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煤炭、纺织、机械、军工业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缓慢,经营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常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人员开工不足,以及由于历史的关系,企业本身有大量

7、编外工人,这些人就是国企内部的隐性失业人员。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国有企业中,富余人员达2200 多万人,由于大量富余人员的存在,且分流困难,使得企业经营机制转移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2、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严重而且转移困难据数字统计,我国农村人口达 8.59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70.91%,农村从业人员为4.50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2.20%。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2002 年,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7 亿。由此,我们不能看出,中国就业大头在农村。近两年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屡

8、屡闹“民工荒 ”。 “民工荒 ”形成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十分不畅。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缺乏身份认同,子女入学困难,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及歧视,而城市政策制定者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手段往往也是粗放式,粗暴式的,即管理管理再管理,没有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解决问题。3、 劳动力的供给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 据资料统计,在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人口为1000 多万人,比九五期间每年多出 200 多万人, 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出生率,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是由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达到劳动年龄。如

9、此大的劳动力资源供给,成为中国最为丰富的、最有竞争力的经济资源,但同时也给中国就业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从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与配置情况看,以 2000 年为例,城镇劳动力供给总数为1665 万人,而当年城镇劳动力配置总数为1000 万人 , 劳动力供给与配置缺口为656 万人, 而根据趋势分析,劳动力供求矛盾会进一步突出。4、 失业人员的结构据资料统计,我国下岗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 岁的年龄段,如果把样本中全部下岗职工的年龄分为5 个组, 25 岁以下,2635 岁, 3645 岁, 4655 岁及 55岁以上,那么它们的各自比例分别为5.79 %, 25.3%, 44 .04% ,21.0

10、6% , 2.58%。 而在所有下岗人员的性别中,男性占43.46%,女性占56.54%。而在 3645岁年龄段组中,女性人数比例占51.88%。这说明,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较易下岗。3645 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一旦失业,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他们还是社会最依赖的劳动力,不可能成为被赡养人另外, 他们已经度过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一旦去从事新的就业岗位,他们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年轻劳动力;此外, 他们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二) 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保持极高的经济发展态势,同时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但由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中人员配

11、置的不合理,使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的就业弹性减少。尽管如此,经济的发展还是每年增加500 多万的就业职位,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少的数字。2008 年奥运将在北京举行,按照中国经济增长就业总弹性 0.1 计算,单奥运会将每年新增178万个就业机会。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劳动力过剩经济的局面,在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较高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的同时,继续深化改革,是长期获得较高经济增长的保证,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从业人员合理流动及配置,使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深化国

12、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这样, 随着企业经济小于的好转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一些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提高,就会变得不在富余。3.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乃至民营经济作为为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重要去向,对吸纳劳动力,舒缓就业压力的帮助足不可估量的。如科技型的民营企业需要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则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对劳动力的水平要求不高。因此, 必须要大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的营商环境,简化成立企业的手续,继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4.农村就业市场的启动启动农村的就业市

13、场,吸引更多的人对农村及企业进行投资, 一方面使农村乃至农业资本不足的情况能够改善,另一方面,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在农村中和农业中就业的机会相应增加,这样, 就使大大减少因富余的饿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而给城市造成的压力。请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答: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 gnp ) 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1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2 )决定经济增长的

14、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二是劳动量。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 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 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 )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第一,

15、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

16、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 ) 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

17、长的重要来源。5)请根据我国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现状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介绍我国宏 观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答: 1、可以运用财政功能,制订财政政策。国家通过税种、税率的变动,调节积累和消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比例关系,并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其经济政策目标。制订诸如国家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政策,国家鼓励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2、可以运用货币功能,制订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国家运用货币功能适度配置资本资源,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制订合适的国际收支政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可以制定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

18、投资和制订适宜的产业政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以参股的形式,直接从事某些经济活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是国家经济主体,过去国家参与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实践证明了利少弊多。目前国有经济正逐步从某些竞争性的领域退出,国家也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投资于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使生产结构合理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可以提供量入为出、节俭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体现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指从事教育、文化、公共卫生、 交通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资建设,保障国内安全等;对外

19、主要是军队建设,外交活动,维护领土完整,确保维持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5、可以进行制度创新。政府有责任有能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政府倡导和组织制度创新更为重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传统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以政府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并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尽快使新的经济机制进入正常运转并占据支配地位。6、可以调节收入分配。我国一般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还通过直接的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调整社会贫困阶层的收入。有的国家还通过累进的财产所有权再分配,调整收入规模分配,即通过影

20、响收入分配额的大小来消除不平等的财产权的基础;通过累进的个人财产税减少财产分配规模等。7、可以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国家一般通过税收、立法或行政措施来控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掠夺性开采和环境破坏,防止过度消费。我国对资源的配置也利用税收或其它政策措施进行重新配置,以实现国家经济调控的目标。8、可以维护市场秩序,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国家通过法律来规范经济主体的所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如制订对农业产品价格实行保护性政策;必要时甚至采取物价、利率、工资等行政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六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包括五次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21、和一次通货紧缩,与此相对应,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从调控手段和做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体来看,随着宏观调控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宏观调控越来越成熟,初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不少值得认真总结的不足甚至教训。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构建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宏观调控体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7)请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有效管理房地产市场的对策。答:结构性供需矛盾加剧,房价较高。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是企业经营失败或发展受阻的重要症结。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开发中,高档房屋比重过高,低价位经济适用房屋

22、的开发量不足。一些大中城市在房地产开发中忽视了供需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热衷于高档商品房的开发,造成了高档商品房供过于求,价格虚高。 同时,市场上低价位房屋供不应求,导致出现了经济适用房销售违规操作和市场炒作现象。从市场的发展看,供给结构严重地背离需求结构,在供应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结构性泡沫。-投资增速较快,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经营风险加大。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相对其他行业是“暴利行业” ,加之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社会资金“逐利而来”。从房地产开发资金组成看:1998 年 2002 年, 总金额、 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年均增长21. 5%、19.8%、

23、23.8%和 25.8%,到2002 年已分别达到9541 亿、 2149 亿、 2720 亿和 4501 亿元,分别是 1997 年资金额的2.5、 2.4、 2.8 和 2.7 倍。 5 年累计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额26781.5亿元,年均增长21.1%,到 2002 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已达3.25 亿平方米,比商品房销售面积(2.49 亿平方米)多三成。1998 年 2002 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年均资产负债率约75%,远远高于国际上50%的警戒线。-市场监控力度不够,消费需求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小。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有关房地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房地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政策本身也不全

24、面和不完善,如经济适用房“价高质低”、 销售违规,土地出让出现“天价 ”等现象,就是问题表现的一个侧面。从市场销售看,一方面,商品房的存量增加,房屋空置率增高。另一方面,出现了部分楼盘开盘前就已售空或排队、摇号认购的情况,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期房销售火爆、炒楼花和市场冷热不均等现象。这说明,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市场消费需求对投资开发拉动没有发挥作用或作用很小。-房屋价格构成不透明,市场信息不对称。 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收费缺乏统一的管理,定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的销售管理监控工作也未跟上。当前房屋开发存在的十几项收费,出自不同部门,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追求高利润的开发商,把这些收费追加到房

25、价中,使房价居高不下。消费者只知道房价高,却不知房价的构成及价高的原因,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1 加强商品房结构规划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人均居住面积来征收税款,根据各地方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测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我国城镇人口标准居住面积,对超过标准的居民征收房地产征值税;二是通过调节高收入群体购买高档住房的市场调节价,实现高收入群体和低体收入群体的贫富之间的转移支付,以此来调节住房结构的矛盾。2 确定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房地产虽然在我国如火如荼, 但并非像某些开发商所说的那样,完全是来自市场需求因素,而在于一些更加诡秘的潜制度因素。其中, 最重要的便是

26、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形成的神圣联盟。这一神圣联盟即是, 你发财、我发展,成本社会掏?的畸形增长模式。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为房地产推波助澜。为此, 必须科学拟订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考核标准,减少经济指标,包括GDP 增长、财政收入增幅等,增加社会性指标,如人民群众社会幸福度、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和谐度等,以避免地方政府为单纯追求GDP 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而大批出卖土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等,以减缓政府政策对房地产业的推动力。3 引导房地产的理论管理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有房价天高、嘘声一片的状况,其真实原因是在于市场需求过高但不理性。政府对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公共政策

27、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说可以分为降低社会公众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的政策。首先, 政府应实施引导性政策,宣传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应有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不分年龄、收入段的盲目攀比、超前、超能力的商品房消费、投资理念,以降低社会公众的主观需求。其次,政府应实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卫生保障等减少客观差距的政策,帮助社会公众提高有购买力的住房需求,通过扩大有购买力的需求,使房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 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首先,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尊重经济规律,通过颁布产业发展政策和货币、税收等各种手段与措施,科学调节房地产发展的结构和速度,力求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均衡。如拟订不同时期、区域、开发规模与类型的房地产利润的核算标准,对价格成本比较高者征收累进税,在确保房地产开发商一定利润回报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其次,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销售等市场监管制度规章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行为的监管,制止房地产开发商与部分地方政府官商勾结、寻租等不法行为,确保房地产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