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讲记剖析_第1页
四圣心源讲记剖析_第2页
四圣心源讲记剖析_第3页
四圣心源讲记剖析_第4页
四圣心源讲记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根尘老师讲四圣心源讲记四圣心源讲记 01黄元御生平及四圣心源核心理论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越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这

2、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扌指正。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矢U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

3、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那么,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这本书,内容其实并不多,我讲的跟大家一块学习,咱们怎么去学。我就先把我讲的思路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也没打算照着这本书逐句逐句的去讲,因为这样也就有点形象化,有点走形式了,没有多大的意思。黄元御写书是一个形式,它的精髓是来阐述中医的核心理论,所以我想,咱们还是在原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黄元御写

4、书的顺序,讲它的主要精髓,它讲的什么意思,它讲的这个意思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去用。大概是想用按这个方式跟大家学习沟通,不会去讲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字什么意思,这种形式可能会比较少,尽量不会用这种形式来跟大家讲。如果大家看书的时候有一些不理解的字句,那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学全书,是麻瑞亭老师和孙洽熙老师,两位老前辈,精心校对出版的。里面对一些常见的字句、疑难的字句、里面的引文、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注解、阐述,都很好。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查一查。就是在这个字词的层面上,遇到一些困难呢,去看中医药出版社全书里面的注解就可以,基本上就可以解决问题,咱们不是领着单纯的念书,我们主

5、要的目的还是学以致用,所以,咱们主要是一起来学习四圣心源的理论精神,学习怎么去运用这个东西。今天正好有点事,时间也晚了点,所以,咱们今天就讲个概说,本来是想讲天人解后来我想先把四圣心源总体的情况,沟通一下,便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全书的内容,这样可能更好一些,所以咱们今天不是讲书的哪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就是把整本书做一个概述,简单的沟通一下。那么,今晚上我大概想跟大家交流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黄元御先生的生平简介,我们看黄元御先生的书,要对黄元御先生的生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尊师重道,这是起码的礼貌;其次,我们了解一下黄元御这本书是如何写成,写成之后版本沿革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们也了解一下。今晚的重点

6、内容是讲四圣心源的结构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什么样子的。黄元御把核心理念都放到四圣心源这本书里面来讲,它说的什么意思。那么今晚上把这三方面的内容作为主要的交流的内容来互相学习一下。首先,讲一下黄元御先生的生平,黄元御先生他老家是山东的,山东潍坊昌邑人,说起来和我是老乡,我也是潍坊人。那么黄元御先生他的家庭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是一个家境比较好的这么一家,而且他祖上一直有当官的,既是书香门第,又是达官贵人这种家庭。他的祖上有一位老先生叫黄福的,他这位老祖宗是明朝的一品官员,在明朝他从一个小官最后做到一品大员,做到太子少保,就是辅佐太子的老师,做到户部尚书,明朝户部尚书。户部是掌管财政、稅收,这

7、种有实权的大官,像现在国务院掌管经济的副总理一样,很高级的官员。黄元御的家族有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给他传承,一个很好的生长、学习的环境,相对比较优越一些。因为黄福老先生为官很清正,为国家尽心尽力,是明初的一个官员,辅佐了五任皇帝,历任五代皇帝。一个很有才能、又非常鞠躬尽瘁这么一个官员,他的这种为人做事的风气在他的家族一直流传下来,所以黄氏家族出了不少官员,那么到了黄元御这一代呢,黄元御是兄弟三人,弟兄三个。黄元御排行老三,老小,所以他的两个哥哥,家里取的名都是希望他们品德高尚,两个哥哥一个叫德淳,一个叫德润。黄元御的名字,实际上元御是他的字,他的名叫黄玉路,玉是玉石的玉,路是马路的路。黄家的家族

8、,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品质和晶莹透亮的玉一样;品德柔润、为人清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一些气质,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意思,他的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房间广播里面,黄元御名玉璐,带个王字旁是错的,他没有王字旁,就是马路的路,就是原名。黄元御在这么一个家庭里面面,有这个很好的书香门第的门风,他有很多书可以看,从小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那么这个号呢?是他自己取的号了,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为什么叫号研农?就是研天为农,就是希望自己在笔墨文章里去耕耘,是这个意思。就是实际还是文人报国啊,文化人的一些抱负,代表了他的胸怀。黄元御他很聪明,在他这个昌邑县志里面说

9、黄元御“少有奇才,世推为国器”就是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过目不忘,聪颖过人,说这孩子以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所以黄元御自己很有抱负,他也希望自己以后长大了可以报效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是也很有想法,希望走仕途。但是很不幸的是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一生,黄元御是1705年出生,到1734年他虚岁30,三十而立,这一年是改变黄元御一生方向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不小心染上了眼疾,眼睛生病了,有眼病,这就找大夫看,结果正好碰上了几个用他的话说就是庸医,庸医误人,眼睛不但没有治好,治瞎了,最后的结果导致左目失明,那么关于他这一段生病、治病,最后庸医误治导致失明的这段经历,他是痛心疾苦,他在他

10、的著作里面是经常可以看到,他是耿耿于怀,对这段经历是耿耿于怀,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素灵微蕴里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对于这个眼病误治导致他这个左目失明而且整个身体,因为用了很多寒凉药,身体中土的阳气也受到了比较重的打击,所以体质也远远不如以前,这样的话,他即使再想去走仕途这条路也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资格,五官不端正难以为官,仕途走不通,所以他这也是没办法,后来就放弃仕途转向医学,考究灵兰之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黄元御他这一生的事业是从他30岁左目失明开始的,真正的开始走向医学,是从这一年。我们很多人学医的时候、接受中医的时候是在30岁以前,比黄元御要早,黄元御

11、是30岁才被迫转向医学,都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我记得当年孙思邈学医的时候好像也是从30岁开始学的,也是成为一代大医,所以这个学医有时候不在早晚,而在于你是不是用心去学,是不是学对了,找对了方向。黄元御刚开始学医的时候啊,他有一个堂哥也是一个当大夫的,就指点他说你可以先看看伤寒论,先看伤寒所以他这个学医是从伤寒开始看起的,因为黄元御他本身的文化基础很好,诸子百家啊尤其这个历史,史书他看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厚,所以咱们有一句话说:传统文化基础好的话学医这个小菜一碟,很容易。所以他学习伤寒论很有心得,很快就能找出感觉来,他看了好多伤寒各家注释,感觉都说的辞不达意或者没有说透,没有说到这个真正

12、的问题上,那么后来他就自己去悟这个伤寒到底说的什么意思,那么看了三年之后,他把这个伤寒历代注家啊也看的差不多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他都不满意,觉得都没有把伤寒讲透,那么他自己去琢磨,这有一天晚上呢静夜沉思的时候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然后做了一个梦,一下子把伤寒给想通了,恍然解矣,一下子就理解了,通透了。所以他讲“三年忧思,一朝而解”学了三年伤寒论才明白伤寒到底说什么,说的什么意思,才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但是黄元御他这个人做学问很认真,他没有说浅尝辄止,一有小得就沾沾自喜,他没有这样,他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伤寒论已经领悟透了,但是他觉得这还不是根源,他觉得张仲景写出伤寒论来必然有他自己的学术根源,所以他就

13、追本溯源,又往上找,看这个伤寒是根据什么写出来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就是内经素问灵枢,难经这些,所以从伤寒呢,学了三年伤寒之后他又开始往源头学习,又去学习内经,学习素问、灵枢难经他又去研究这个源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来学习中医,实际上也是自己对伤寒的这个理解这种领悟,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他实际上是从源头去找一种认可,那么通过内经、通过难经这些经典著作的这个学习,最后他觉得可以对自己的领悟做一个肯定的这个评价了,那这个时候他才敢去著书留世。你看黄元御30岁开始学中医,学了三年,33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小有所成,已经把伤寒给学透了,他都没敢去著书立说啊而是继续学习,直到36岁的时候,到了他本命年,他又

14、把这个内经、难经这些中医经典又学了三年,对自己的这个学习心得有了一个肯定的评价,这个时候他才敢著书立说。这时候他写的第一本书,他一生当中的第本书是什么呢,就是素灵微蕴,咱们在这个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当中有这个素灵微蕴这本书,这本书也是一本小书,前面主要讲一些这个医学理论,后面是一些医案。这是黄元御的第一本著作,小试牛刀,把自己这个一些心得体会都和自己的案例,先简单的总结了一下。那么他这个素灵微蕴一成稿之后,流传出去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这个不得了,这一代大家出世了,评价很高;也有些人认为这是无所事事,现在这个写书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出去开个药铺挣点钱去。黄元御针对这个种种传言,他没有动摇,而是专

15、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杝元赋,记载这件事情,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我啊不会去做这些沽名钓誉的事,我只是做学问,不会为名利所动。大家想想,黄元御这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这个与他这个最初的发心,跟他的初衷是密切相关的。假设他学医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当然他也不需要靠行医养家糊。如果他靠行医来牟利来发财,那么我想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正因为最初的发心就是不为名利,只为学术,只是为了中医学术的传承,所以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全部都放在了对中医的体悟研究上。全部都放在了著书写作上,他这一生呕心沥血。刚才讲到黄元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发心很好,不为名利所动,所以他这短短一生能有这么多的著作留世。那么黄元

16、御在他的第一本书素灵微蕴成书之后,他就继续学习,继续去学习张仲景的金匮,学完了伤寒学金匮一一金匮要略,然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他是一边到江南到南方去游历,跟游学一样,去了很多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这几年的游学啊,黄元御自己研究伤寒,研究金匮,心得越来越成体系的时候,对中医这些经典著作,内经这些也有了比较好的领悟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以去注解伤寒和金匮了,他认为伤寒流传千载,没有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很好的注解,所以他想这个事情我应该把它讲清楚,流传下去,不能再一直这么稀里糊涂的传下去,所以他这个时候,从三十岁开始学医,三十六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一

17、直到四十四岁十几年的时间,他才开始写他的第二本医学著作,那么第二本他写的是伤寒悬解。伤寒悬解他三个月写成。伤寒悬解一本书很厚,大概有二十几万字,那个时候你想他既没有电脑,也没有钢笔圆珠笔,全是毛笔写,用买笔写字,三个月写二十几万字,大家想想,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所以这就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你这么来形容都不过分!这么一部巨著,几个月时间把它写成,如果没有前面十几年的沉淀啊,不可能一下子写成。所以黄元御讲自己写伤寒悬解序言,原文我既不清了,意思是“十年忧思,三月而定”就说我学习体会领悟了十几年,我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它写出来了,把它总结表达出来。写完伤寒悬解,接着就写金匮要略。这两本都是巨著,大部头的

18、书,都是在这一年写成。这就是厚积薄发,在把这个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悬解完毕,什么叫做悬解,悬解就是很独特的见解,或者说他这个见解,认为他自己的这个解释非常的高明,可以说是超出前人的水平,说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是这个解释,所以他的很多著作都是悬解,悬解就是把所有的疑问都去掉,把问题的实质给讲出来讲得很透彻,所以从这个书名上咱们可以看出,黄元御是很自负的。他不是说自大、自夸,他是有这个坚实的根基的,是有功力的,有本钱来自负的,那么黄兀御把伤寒、金匮,注解完毕之后,他感觉得医学的源头实际上是很圆融的、很完美的,单纯对伤寒和金匮的注解,不能很好的表达他领悟的这些东西,照着这个就像照猫画虎一样,还是解说前人

19、的东西。要受到伤寒、金匮的文字形式的约束,还是不能按照他的心意把医学理论很好地表达出来,第二年他四十五岁那年开始着手写四圣心源,目的是他想把自己领悟到的中医理论体系,这个源头,医学的源头是什么?他的核心是什么?是个什么结构?实质是什么?尽管内经、伤寒、金匮都已经做了很好的说明解释,但是文字都是解释的工具,它不是中医的实质。他认为这个还是不够简洁完美,他想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这就是他写四圣心源的动机,是他的一个方向。所以大家看,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里,称赞黄元御这个四圣心源是诸书之汇集,就是说四圣心源这本书在黄元御所有的著作里面是功力最高的、水平最高的一本书,这不是夸夸其谈,

20、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我们从黄元御写书的顺序也能体会出来,他先写素灵微蕴。素灵微蕴是他对医学一个初步的体会,是初稿,些东西已经成型了,但是表达的还不是很完美。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只是在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讲述他自己的见解,这种表达方式仍然不符合黄元御的心意,没有更直观更直接的表述出来。所以这个时候,他才打算写四圣心源,所以我们说四圣心源这本书不是黄元御自己拍拍脑袋自己想了想就写出来了,他不是这样的,他是黄元御在对这个经典中医理论有了十几年的深刻体会,有了自己非常真切的体悟,并且他认为对经典中医理论的核心体系,如何去表述、如何去表达,他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最简洁、最完美的理论体,连伤寒论、金匮甚至内经

21、,他认为都过于繁琐,所以他想把这些经典的东西,把他的核心简化、抽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想自己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人做这件事情,他是不得已而已,那么四圣心源这本书的著作这本著作不象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那样一气呵成,它很坎坷,好几年才写完。冈忻始写了个头,写了一个框架,后来有事就辍笔了,停写了,出去江南巡视了,跟着乾隆皇帝回驾侍医,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直到最后等他48岁的时候,已经三四年过去了,那么他把四圣心源杂病的部分都写完了,其他部分也都写得差不多了,觉得还不是很完美,最后写成了天人解这本书才算正式写完。所以我们看四圣心源的写书过程,我们看书的时候看的第一章是天人解,实际上他写书的时候天

22、人解是最后写成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黄元御感觉怎样才能把医学理论核心更好地表达出来,单纯靠一个一个的疾病来解释,还是流于泛泛,所以最后他把所有的东西又重新概括了一下,都概括在天人解中,就是把最基础的核心理论,总结成天人解,放在四圣心源的第一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黄元御本人对天人解这一章的重视,它是最后写成的,而放在书的第一部第一章,正中之正,这就是基础中的基础。那么我们前面把黄元御本人的生平,以及他著作的简要情况做了一个介绍。黄元御写完四圣心源之后后面还有一些书,后面的书其实有点勉为其难,因为他年龄慢慢也大了,精力也慢慢差了,以后有些书都是他学生帮着他写的。他述,学生代写,象他后面写的道德悬解、

23、对灵枢、素问的悬解、周易悬解,还有他最后的两本药解一一长沙药解、玉楸药解,这些都是为了求全,他希望自己的医学体系能够非常全面地传承下来,核心其实还是四圣心源。等他写他最后一本玉楸堂稿,玉楸堂稿主要是记述他的一些日常的文稿,包括医案,比较杂的一本书,现在没有正式流传、出版。昌邑本记据说现在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流传版本,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看到,黄元御他是中年之后才开始他主要著作的写作。他是有比较深的沉淀、有比较好的积累。黄元御他自己对四圣心源这本书也颇为得意,所以我们看四圣心源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不说指点江山,对历代名医都是指指点点,很不客气,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确实,以他的高度和水平,他觉得所谓

24、的很多名医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缺陷,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可能黄元御因为受庸医误治而有些偏激,用词是有些偏激,但是至少他敢这么说,在书里敢这么很不客气地指点前人的错误,说明他是有底气,有相当的资格,有这个功力,要不然你没有资格说。那么下面咱们把四圣心源这本书主要的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今天晚上交流的一个重点,大概地讲一下。刚才说了,四圣心源这本书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本,代表了他的顶峰之作,是他所有的医学体悟、理论体系的一个汇总,集大成者。那么四圣心源这本书,它的理论体系简单地讲就是一气周流。如果详细一点来说,就是黄元御一直强调本气为病,他在写伤寒悬解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写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25、,他就认为外邪和自身的正气这是相对而言,对于疾病来讲,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是助缘、诱因而已。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他的理论基础,就是他立论的根源。所以他讲所有的疾病,他阐述对疾病的认识,他的立方,他的方意,全都是站在本气为病的根基上,所有的论点都是从自身正气,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论述的,这是他个很重要的特点。那么本气,就是自身的正气,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模式呢?我们经常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气为枢纽,左升右降一转,转起来了,成为一气,这就是理论体系。那么他这个理论体系结构模型实际上来源于内经里面“天人合一”的这种观念。所以他为什么在四圣心源的第一章讲的是天人

26、解我们知道天人解是黄元御好几年之后最后写成的,为什么他放在第一章,就是来讲明白讲清楚四圣心源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阐述的。那么人主要是人自身的正气,所以他讲病、论病、治病都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出发,而对外在邪气的阐述相对少一些,不是没有,不以这个为重点。所以他所有的用药、观点都是偏于温阳,反对苦寒,所以也有人认为黄元御属于目前所讲的“火神派”实际上是不一样的。黄元御本身他是个很圆融的大家,他即不是推崇温阳,也不是推崇温病派的苦寒伤阳,他是讲究运转中土,流通一气,他是从这个角度讲的,只不过人体的一气只要在流通就是一股阳气,所以定要保护好这股阳气,不能过用苦寒。在保护好这股阳气的基础上

27、,这股阳气是有升有降的,所以他既有温通的药,也有凉降的药,滋阴助阳是并重的,并不单纯偏向哪一方面。所以他这个理论非常地圆融,或者你说他中庸也好,很完美,没有偏颇。很多人反映,说用四圣心源的方子治病,有时候效果还不错,有时候没有效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四圣心源这个理论体系了解地还不够透彻。因为黄元御主要是从本气为病、从自身正气这个角度来写的这本书,所以他的方子主要是调节自身正气的。但是有时候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有一些郁结比较重的病,邪气比较重,需要我们去邪气的时候,你单纯去扶正气,有时候病确实好得比较慢,或者你甚至看不到效果。这并不是说黄元御讲错了,而是我们对黄元御的东西没有理解

28、透。所以有些疾病我们临床上需要先去邪气但是去邪气的同时我们也始终要知道,他自身的正气还是在按黄元御的这个体系运转着,你时刻要保护好它。去邪气的前提是在正气能够支撑的基础上去邪气,一旦邪气去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转过来辅助正气,一旦辅助正气,那就是黄元御这一套东西,效果非常地好,立竿见影。讲到这里我顺便讲一个小案例。有一个老人,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一直便秘,这个老太太一直没有其他的病,就是年龄大了,经常是一个多星期排不出大便来,很痛苦。去医院检查,医院说你这个宿便,都在肠子里面,自己下不来了,说如果再不处理就成肠梗阻了,建议还是手术治疗比较好。因为这个老太太的子女都很孝顺,说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再做

29、手术的话,为这么个事做手术,很不值得呀,能不能下来手术台还不一定,太受罪了。所以呢,碰巧她这个儿子,买了我这个临证辨象这本书,他看到书里有一个小方子,就是我在讲中土为病的时候有一个调理中焦的一个小方子,是鲜姜、白寇、甘草,很简单的三味药。她儿子认为老太太就是年龄大了中土运转无力,这就是根源,所以无力排便,就说先试试,就用这个扶助正气的小方子先试试,结果买了几包药,因为药量很小,就只有两三味药,总共只花了几块钱。买回来就给老太太煮了让她慢慢喝,一天喝一付,量很小。这样喝了几天呢,这个老太太感觉这个肚子慢慢的动起来了,最后说是到厕所去,很快就拉出来了,就跟石头掉下来一样,声音很大呀,而且从此之后,

30、这个老太太慢慢的便秘这个毛病就好转了,不再有那么严重的便秘了。讲这个小案例,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在给大家讲证症辨象的时候,也没说这个小方子还能治便秘,我也不知道,读者自己灵活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从临床的一个角度,件小事,一个小小的案例,再一次证明了黄元御先生的本气为病,从自身正气的角度来阐述病机阐述医学理论是很高明的,直接讲述的是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临床治病,无非就是虚实正邪这两端。我们要知道,我们用的任何药物,不管是扶正的药物还是驱邪的药物,实际它取效的根本就在于你本身还有正气,如果本身正气不行了,用上扶正的药也吸收不了,用驱邪的药邪气也排不出来;只不过就是我们在正气尚可的情况下,本身

31、正气还可以,这个时候我们选择是先驱邪还是先扶正,这是有技巧的,我们临床的很多疗效,感觉疗效不好的时候,要去思考,是我们驱邪的药物选的不对还是次序搞错了?有的需要先驱邪,有的可能需要先扶正,可能次序不对,用的方向不对,但是任何时候都离不开黄元御老先生他讲的本气为病这个基础,这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这个根本都把握不住,所以我们说包括用驱邪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顺着一气周流的方向找一个最佳的契入点,用这个驱邪的药物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这样咱们在临床上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今天晚上事情耽误的比较多,只跟大家算是闲聊一样,先把四圣心源概论性的东西跟大家先交流一遍,主要是讲了讲四圣心源的理论体

32、系、它的特点,特点主要是从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讲来论述的,这是生命的根本也是我们治疗的一个根本。他的结构体系就是中土枢轴着升降运转,演化为左升的木气和右降的金气,左升右降回旋一周,形成气周流。这是他的结构体系,简单的讲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病人正气的虚实,或者先扶正或者先驱邪,都是围绕着这个体系结构来运用、来治疗。那么,所有的问题,基本上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医学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有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医学之外的问题,不是中医自身单纯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至少在医学这个范围之内的问题,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四圣心源讲的这个理论体系,应该会解决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问

33、题的办法。时间差不多了,今天晚上就跟大家交流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再沟通一下。我就先讲这么多。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呢,可能是大家最关心或是普遍感受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既然黄元御先生这个理论这么完美,应该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呀,为什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有时候用起来一点效果也没有?我觉得我的辨症没有什么大的差错呀?这甚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像经方,有时候看准了用上马上就好了立竿见影,很多人有这个疑问。所以,很多人这就算是一个门槛一样,一直没有迈过去。那我刚才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讲了,说黄元御写书的时候,主要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来阐述这个理论模型,讲天人合一这个体系。他对临床具体疾病的论述主要也

34、是从自身正气的角度去讲的。打个比方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受凉感冒咱们知道张仲景常用的方子一一麻黄汤。外感伤寒,麻黄汤解表发汗就好了,但是从黄元御的角度来讲,他认为外感伤寒是有根基的呀,如果你本身正气足够强,可能不会得这个伤寒,正因为你中阳比较虚,土气比较虚,正气比较弱,所以你才受凉了没有抵抗住寒气,得了风寒感冒。所以黄元御觉得治疗风寒感冒用他的理论来讲啊,他就认为不要忘了健中土,要把这个中土运转开,中土土气强了,自己能升发了,自己就好了,他是这个意思。那么要是按照他这个思路,外感风寒感冒不用麻黄汤治疗,用理中汤,用黄芽汤来治疗,有没有效果呢,从临床上去验证,应该是没有效果,是不是黄兀御说的就

35、是错的呢?不是这样的。打个比方说,如果是一个体质很弱的人,一旦受了风寒感冒,阳气很虚,直接用麻黄汤的话,可能把很虚的阳气全都散掉了,可能会引起阳脱,可能会出现阳脱危症,是治不好的。这个时候,黄元御讲的这一点,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顾及到他的中土。这时候你要运转中焦的药,把中土守住,慢慢转起来,这个感冒慢慢就好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这样的案例大家可能碰到的比较少,但是一旦真的碰到一个了,你就知道黄元御观点的重要性了。我们平常在治病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忽视了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就是我们用药的基础就是病人的这个正气,中焦这个土气,还能转得动。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什么药都是白搭。就像在石

36、头上用药一样,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当我们看到经方一剂已,一剂见效,经方奇效如神的时候,不要去迷信经方。要去想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并不单纯是这个药、这个经方好,而是病人本身这个体质还能够耐受这个经方的药力,他还能够支持经方在这里发挥作用,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想当然的认为任何一个病人来了之后,他的正气就能够支撑我的任何药物,病越重,我用的药就应该越多,这是错误的。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有一个肾病的患者,病情比较重,所以有个朋友给他治疗,给他用的药刚开始量还比较小,发现效果不明显,慢慢的把药量加大,药量越大,他得用这个化痰、利湿、温通,按说路子也是对的,药量越大最后发

37、现效果越差。后来我跟他讲,我说久病体虚这个患者身体比较差,你把所有的药量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再慢慢用,方子不变,结果这个人这个病慢慢就好了,慢慢就好转起来了。所以我们说黄元御这套理论体系,它的重要性,在于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本。生命的根本在于一气还在周流。治病的根本在于一气它在周流的时候还能够接受药物的引导,还能够承受药物的作用。所以黄元御讲的时候主要是讲了正气从正气的角度来讲,他没有讲过多的讲驱邪这一块,他主要是从扶正的角度讲的。要是从临床的效果来讲,四圣心源本身的原方,确实效果不好。我基本上不用四圣心源的原方,这是很客观的事情。但并不是说原方用了效果不好,他就是胡说八道,就没有意义,不是这样的,

38、他是讲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用经方的同时,要注重温其根本。所以,就像我刚才讲的麻黄汤,麻黄汤里面的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甘草这一味药算是固中焦的,按黄元御的理论来讲,这是固中焦的一味药。那么这一味药,如果碰到体质很壮的小伙子,风寒外感很重,这味甘草可以不用,他中土很盛,完全可以不用,直接麻黄、杏仁、桂枝可能也就好了。相反碰到一个体质比较弱的,那么麻黄的量就不能超过甘草的量,甘草必须得用。体质比较好的可用麻黄的量多一些,甘草的量少一些;体质再弱一些的,老弱病残的,麻黄都不能用了,麻黄可能改成苏叶,改成薄荷,改成荆介,甚至,中土可能光用甘草还不行,还需要加点人参,这就变了,千变万化,经方并不是说不

39、能变,经方也不是说拿到哪里都合适,经方也有它的适用范围。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在哪里呢?在正气这里,你的正气是强是弱,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在那里。就这个问题,我可能罗嗦的比较多,就是跟大家讲,不要因为黄元御四圣心源里面这个方子好像用着没效果,不如经方的效果好,就有所怀疑,不要这么去想。当我们把黄元御讲的这一套理论理解透了的时候,把这个正气的重要性理解透了,再去用经方,用伤寒论的经方,用张仲景的经方,你就会更加的圆融,所有的经方都可以灵活的变通,而不仅仅是机械的加减。我这样的解释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的了,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02黄元御生平补充及四圣心源版本沿革整理:希望土匪进村月射寒江江南猫熊校对:山

40、上月上一次讲课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讲全,今天做一个补充。就是四圣心源的流传及演革,今天在这里说一说。上次讲的是对黄元御先生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知道黄元御先生写四圣心源这本书费了很大的心血,是学医学了十几年以后,30岁开始学医,45岁开始写四圣心源,一直到四十八九岁才最后成稿成书,写得非常亲苦、非常慎重,所以说是倾尽自己的心血写出了这么一本书。抛弃了自己所有的名利,只为了把医学传承下来,这是上次讲的黄元御先生他写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过程,以及他当时的这个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谈了四圣心源这本书,它的主要的学术特点和理论体系,它主要是从本气为病,人体自身的正气。相当于从现在医学上来讲,这是从生理的角

41、度来写的,从本气为病的角度来讲,他的理论结构模式就是一气周流,他讲的土枢四象这么一个结构体系。关于四圣心源这个版本演革这个补上。我们知道黄元御先生本身寿命不是很长,五十多岁就已经去世了,不是说他不会调理自己的身体,而是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全部用来写书了。在他36岁,写第一本书素灵微蕴开始,一直到44岁,这么长的时间,八、九年他一直在把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对中医的思考,一直在默默的去构思、去深化、去完善他的这个结构体系。当他觉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一年之内,他写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都是几个月就写出来了,长篇巨著。如果不是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也不可能会一蹴而就。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都写完之后,然后才开

42、始着手把这个传承的、经典的东西完变成自己的语言、变成自己的体会,以四圣心源这本书写出来。从四圣心源成书时间来看,这本书在黄元御45岁到49见之间这段时间写出来的。黄元御这一生当中著作很多,后面有药解,有长沙药解、玉揪药解,对内经的素问沢灵枢的悬解,对难经的悬解,还有周易、道德经,他都有自己的著作,还有他平时的玉揪堂稿,其它的书都是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写完的。大家想一想,几年的时间写成这么多大部头型的著作,那时是用毛笔小楷在纸上写,这个工作量比起我们现在电脑上打字要辛苦得多。所以说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的精力都是放在写作上,把自己的东西,把对中医的认识、理解全部流传下来。可以这么说,他不光是忘我地写

43、作,他是不要命地写作,这也就是为什么黄元御先生为什么这么早早的过世,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仅仅是受了一场惊吓,然后大病不起。实际上是他把自己的生命都融进他的著作当中去了。所以有时候看黄元御先生的序,他的很多著作,后人给他书作的序,我们能感受大家对黄元御先生的敬重。拿四圣心源来讲,黄元御先生在他48岁的时候才把最后天人解这一篇写完,四圣心源算是成书了。当然他的序写得更晚,49岁才写的序,49岁这年是1754年。他这个书写完之后,都是他的手稿,没有正式印刷出版,只能是他的学生,或者喜欢的人传抄一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年之后,黄元御就过世了,四圣心源这本书,他的手稿,传抄的人越来越少,就接近失传了。好

44、在有一位对四圣心源功不可没位先生,他的名字就叫阳湖张琦。阳湖是哪里,没有具体的考证,大致查了一下,大概就是在江苏省常州一带(没有具体的考证)因为黄元御先生写书的时候,写四圣心源的时候几次南下,所以他的书稿留在南方应该是很正常的。张琦先生感慨:学医的人古往今来,这么多,真正能够明彻医理,能够把经典中医的精髓领悟传承下来的,他认为只有黄元御一人而已。他对黄元御先生的评价非常高,所以他认为黄元御先生的著作不能失传了,必须要好好刻印流通,帮助黄元御先生把他这个学术发扬光大。张琦先生就认真地校对,校刻了他所能够收藏、见到的黄元御先生的所有著作,他刻了好几本。像伤寒金匮全都刻了下来,包括素灵微蕴,素灵微蕴

45、是他第一本著作,伤寒悬解、长沙药解,没有金匮。四圣心源呢,张琦认为黄元御先生四圣心源,有一句是这样评价的: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张仲景之后,唯一的传人,能够能解经典中医能够理解伤寒精髓思想的,只有黄元御一个人。虽然说得可能是有点过誉,因为后代医家,经典中医学得很好的也有很多,但是像黄元御先生这样高屋建瓴,从源头,从一个很高的理论高度,来理解得非常明彻,阐述得非常清晰,确实也不多。黄元御确实也很清高,认为自己前无古人,张琦说黄元御不是自尊,人家确实有这个水平,确实是难得的医学著作。尤其是四圣心源,是诸书之汇集,黄元御几本书里面,四圣心源是学术顶峰,最好的一本,是极大成者。所以张琦把四圣心

46、源用木板雕刻了下来,应该是本板雕刻,木板印刷,很辛苦的,这也是四圣心源第一次流通。目前存世的版本,我们目前能见到的版本,张琦用木板刻的四圣心源已经失传了。只有他这个序在后人翻刻的这个版本里留了下来,我们才矢U道是张琦先生第一次把黄兀御先生的四圣心源刻录、流通,这是在四圣心源传播流通中的第一位功臣一一阳湖张琦。阳湖张琦是什么时候刻的呢?他是1832年,黄元御这本书成本时间是1754年。大家想想这中间隔了将近80年时间,快一个世纪了。隔了这么多年,如果再不刻的话,真的有可能就失传了,所以如果没有张琦先生的刻录流通,我们今天就有可能看不到四圣心源了。所以张琦的这一次刻印,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刻印流通,对

47、黄元御先生学术思想的保留、流传,功德太大了。张琦刻印的四圣心源流通之后,看得人就多了,其中有兄弟两人,丹徒人赵克宣、赵克宜,赵家兄弟俩是怎么看到这本书的呢?是因为他们的老父亲年龄大了,突然病情加重,群医束手,没有办法了,后来一朋友送一本书,一看就是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认为四圣心源讲得这个医理非常通透、圆融。如果按照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来给他老爸治病的话,应该还有一线希望,所以这兄弟两人是现学现卖,抓紧时间,一边看着四圣心源,一边按着黄元御书中的方法,按照黄元御先生的理论给他老爸治病。但还是晚了一步,这本书来得还是晚了一步,来得太晚了,老父亲没有来得及治煎就去世了。这件事情对这两个兄弟的打击非常大

48、,赵家兄弟都很孝顺,至孝之子。所以,为人子女,对父母不但是要养老,父母有疾病要能为父母解决问题,为父母诊疾去痛,结果自己没有做好,所以这兄弟俩很后悔自己没有把中医学好。这兄弟俩感概到,知道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这本书是济世良书,如果这本书翻版、刻印、流通,传播得更广些,那么就有可能让天下更多的父母可能是免遭失去治疗机会这样的痛苦。他们是从一个子女孝敬父母的角度,给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一个非常肯定非常高的评价,兄弟两人决定把四圣心源再次刻印流通。这是张琦刻印四圣心源10年之后了,是1842年。张琦先生的书一刻出来,马上就流传开了,有了比较好的效果。赵克宣赵克宜议兄弟俩再次翻版,那么,这一次呢,翻板

49、的量,印的量可能就比较多了。目前,我们能看到四圣心源最早的版本,就是丹徒赵克宜和赵克宣兄弟俩刻的这个四圣心源的版本。那么丹徒是哪呢?丹徒是江苏晋江,一个地区。刚才我们知道张琦是江苏阳湖常州一带,都在江苏省内,常州和镇江离得不是很远。所以,赵克宜和赵克宣呢,有可能很方便地拿到张琦最初刻印的四圣心源的版本。我们知道四圣心源的流传,从黄元御手稿的完成,过了80年,然后张琦第次刻印流通,从此开始四圣心源慢慢地传播开。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最好的版本,流传在世的就是康熙之后十年赵克宜和赵克宣兄弟俩,他们刻的叫赵本,四圣心源最好的版本就是赵本。我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书,它的底本就是赵本;我们人民军医出版社

50、、我们民间中医网友自己校对的呢,我们没有赵本,赵本太珍稀,珍贵了,我们没有这个赵本,所以我们是拿着清末的一个集成本做的校对,以赵本,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四圣心源做了一个校对的版本做了一个认真的校对。那从赵本之后,赵克宜和赵克宣之后呢,四圣心源慢慢地就流通开了,量很大。以后陆陆续续就有很多的版本。今天的四圣心源,大家一看都很喜欢。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很直接,又非常的有效。所以翻印,流通的版式很多,有很多的版本。在清末的时候就有黄氏医书八种黄元御先生的书大家收集得就越来越全了。康乾的时候只收集了四本,后来清末较流通的就有八本,就是黄氏医书八本石印本,石印的话,流通量就更广了。我们到九十年代,上个世纪九

51、十年代,西安的麻瑞亭老先生、孙洽熙老先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个统一的古籍整理的课题,就是把比较有价值的古代医书整理出来。这个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比较好的版本,原版。加上比较认真的校对,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我们才把黄元御先生的书,目前能够找到的书,一共11种全部集中在一块出版,就是我们能够买到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书大全一共十一种。一开始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按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名字出的繁体竖排版本,后来中医药出版社又出了简体横排的版本。流通就更广了,所以黄元御先生从版本传承来看呢,应该不会再失传了。因为这个大部头,全书个头太大。大家学习黄元御的热情提高,大家都希望有单行本,我们现在也

52、能买到两本单行本,都是2010年出版的。一个是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圣心源单行本,是孙洽熙老师主校的;另一个是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四圣心源是我和民间中医的很多网友一块集体校对。我们也是做了很多认真校对的工作,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底本。当然,现在我们军医的这部四圣心源还是有一些错误,其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在四圣心源序言里面,黄元御先生的自序,其中有一句话是黄元御先生自序里面第一段里面其中最后一句,前半部分其中有一句话是“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瘟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有这么一句话,是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自序里面的一句话“八月修瘟疫痘疹”瘟疫的“瘟”我们校对的时候是我疏忽了

53、,目前印刷的这个字是错的。这个瘟疫的“瘟”这个字是病字旁,里面是温暖的温一半,这个字是错的,正确的字就是温暖的“温“,三点水的“温”而不是病字旁的“瘟”温疫痘疹四种病的一种,温病、疫病,痘病,疹病。当时,正文我校对的比较认真,校对了好几遍。序呢,就看了两遍,就疏忽了,就没有校对出来,所以现在这个字是错的,其他的还没有发现明显的错误。如果大家买的是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四圣心源就把四圣心源自序里面前半部分的一句话“八月修瘟疫痘疹”的“瘟”改成温暖的“温”就对了。这是一个错误,跟大家说一下。那我们今天把四圣心源的传承说了一下,我们能看到四圣心源也是很不容易。包括我们的书,百分之百没有错误也是很难。我们当

54、时校对四圣心源的时候。老实跟大家讲,我校对四圣心源我校对了大概十遍左右吧,实际不止十遍,有记载的应该是十遍。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一些小的错误。中医药出版社里面,他刚开始的版本也是有一些细细碎碎的错误,后来他也是重新改版,又重新印的。后来我就没再细看,大家现在看到的两本四圣心源单行本,错误应该不多了,校书是个很累人的一件事情。就说我们光看到书,只是一个最基础的资料、最原始的资料,关键是我们要去学,学书的内容,要去学以致用。大家如果都把书学好了,这本书就可以不要,不需要再去看书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正式讲四圣心源这本书的内容,前面是把传承讲了一下。今天讲四圣心源卷一,第一部分天人解从我们讲四圣心源

55、的成书写作过程的时候就说过了,黄元御当时写四圣心源呢,是先写的杂病,写内外百病。最后才写的天人解。大家如果有四圣心源这本书,不管你是买的书,还是电子版的书,可以先打到目录这部分,看下目录。看目录的话,四圣心源一共分十卷,这十卷其中,前四卷就是属于基础理论的部分。后六卷,属于具体的疾病:其中,五六七卷这三卷是杂病;上中下,他分成了三部分;从第八卷呢,它讲的是七窍,五官;第九卷讲的是中医外科,疮疡;第十卷妇人解,女性的经、带、胎、产讲这个,基本上是讲内外妇科,以内科杂病为主。前面的四卷理论部分是什么呢?第一卷是天人解,是最重要的,全书的精华、理论,是基础的基础。第二卷是六气解,讲五运六气的。第三卷

56、是脉法解,讲脉法,临床诊病,第四卷讲的是劳伤解,劳伤解实际上就是所有疾病的病理基础。如果天人解是生理基础的话,劳伤解就是病理基础,都是基础性的东西。所以四圣心源整体的内容结构是这样的。那么当年黄元御把杂病,包括后面的七窍,疮疡,妇人,这些内外妇科的疾病都解释完了,都写完了;然后又把运气、脉法、劳伤等基础性的东西也写完了。他觉得还意犹未尽,这本书还没有完工。所以最后又加了一个天人解,以成全书,他认为现在这本书终于可以成书了,算是写完了。所以他最后写成的天人解放到书的最前面,作为一本书的统领,这本书的灵魂就在天人解这里。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天人解,可以这么讲,你把天人解领会透了,再把劳伤解领会透了。

57、天人解相当于讲生理,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讲一气周流,劳伤解是从人体自身的小的范围里讲一气周流,范围小,或者说一个生理,一个病理,把这两件如果能完全理解透了的话,后面的具体疾病的讲解,你不看都没有问题。我们讲解的重点我想也都放在天人解和劳伤解,后面具体的杂病我们讲的可能相对粗略一些。学医,咱们读书、做学问主要是学他的精髓,不是单纯的研究他的文字,那只是一方面。如果大家看四圣心源这本书,关于文字上面的注解,文字上的一些问题呢,今天我不去讲这些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前辈麻瑞亭老师、孙洽熙老师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书里面都已经做了一些必要的也比较详细的注解。需要大家去查阅的东西他都提前给你查好了,都给你

58、注解出来了。大家如果手头有这本书,只要你碰见不理解的字词,一般他都有注解,看一下就可以。基础的文字方面的东西,就不作为重点来讲。主要是讲医理和学术思想。黄元御写四圣心源,他每一卷之前都有一个简短的引文或者小小的序也好。打个比方说,天人解,打开书看到,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刚开始他有一段,不是正文,有段引文。他讲,我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写,写这一点有什么意义。这么一段小小说明性的文字,咱暂且把它叫做引文吧,正文前面一段小小的引文,那么四圣心源天人解的引文,大家可以看一下前面这几句:“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

59、,焉知人理!”那么你看,通过这简短的引文啊,咱就知道,黄元御先生天人解的主体,主要想说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讲天人合一,通过这一篇,让大家来学习天人合一的精髓,所以这一篇是从天讲到人,天人合一,他的模式,他怎么合的啊,合在一起是什么形的啊,什么结构啊?主要是讲这个,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这也是四圣心源这本书他的灵魂所在,我们知道内经里面它讲究天人合一。所以黄元御他这四圣心源并不是说自己杜撰的一个理论,他在写第一本书:素灵微蕴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四圣心源的影子在里面,只是没有四圣心源里面写的这么详细,结构体系这么清晰、这么有条理,已经有这个意思了。当时他读伤寒,三年就悟透了,当时为什么没有写四圣心源呢。

60、他就是想,我虽然悟透了,但到底符合不符合天道,符不符合古圣经典,所以他要去求证。拿出那么多年的时间来去学习内经,学习这些经典,去到源头上去求证,最后发现自己的理解跟古人,跟经典是完全样的,是合于天道的。所以他才敢著书留说,所以说四圣心源,天人解他这个高度是很高的,跟中医的经典:内经,伤寒,难经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为什么叫四圣心源啊,四圣就是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位先圣。四圣心源就是把他们的心血继承流传下来了,我这四圣心源就是源于古圣先贤啊,不是我自己闭门造车自己创造出来的,黄元御他讲了自己理论的源头,是有传承的,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只不过他变了一个说法,把非常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医学理论,用一个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