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_第1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_第2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_第3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一、概述玻璃技术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直到20世纪玻璃才成为一种工业材料而得到迅速发展。1908年美国人发明平拉法,1910年比利时人发明了有槽垂直上引法,使平板玻璃生产摆脱了依赖于繁重手工劳动的吹制法(见文献1,530页)。1924年美国匹茨堡平板玻璃公司(现PRG公司)发明垂直引上法,大大提高了玻璃生产效率,其影响不亚于流水生产线对汽车工业的影响。1959年英国Pilkington公司发明浮发玻璃生产工艺,成为高质量平板玻璃制造的通用工艺。随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玻璃的组分和特性逐步得到认识,为玻璃的研究开发和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今天,人们不仅能够用

2、优质的硅沙生产光学玻璃、特种玻璃、晶质玻璃,用中等质量的硅沙生产平板玻璃,用次沙生产有色玻璃,还能够根据国防、经济建设需要,研究开发、生产各类专用玻璃。中国是玻璃生产大国,玻璃产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玻璃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922年成立于秦皇岛的耀华玻璃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前身)。1971年洛阳玻璃厂(今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发明了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开创了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新纪元。目前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造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和其他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己经发展成为产品较为齐全的工业部门。全国日用玻璃产量约躬

3、6万门1999年),重点企业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亿重量箱(2000年),平板玻璃产量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为428.29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7.9,2000年年均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5.8。,比1998年减少了9.1,初步显示出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迸作用。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本结构中,国家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所占比例为51.8,21.0和27.2,显示出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玻璃及玻璃制

4、品业中的重要地位。与1998年相比,国家资本增加了2.2,港澳台和外商资本份额分别减少了2.0和0.2。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竞争实力从价格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格优势。2000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玻璃及其制品贸易的35种商品中,23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1,有16种小于026,6种小于0.1。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且贸易额超过百万美元的有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其他未加工的玻璃棒、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其他未加工玻璃管、已镶框玻璃镜。前两种产品贸易为逆差(竞争指数小于0.8),显示出较弱的竞争力;后两种为顺差(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3),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价格指数大

5、于1的5种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均小于0.83,其中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光导纤维预制棒、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进口额超过干万美元,说明中国生产的这类商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很弱。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产业装蚤水乎、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出口销售率等指标。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是从仿制国外技术和产品逐步发展起来的,创新产品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以及推广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产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著名企业仍存在巨大差距。例如。日本NGS公司(板硝子)公司2001年固定资产(产权、工厂和设蚤)原值为30亿美元(净值

6、为12.7亿美元),其中机器设备原值17.8亿美元。20002001财政年度投资约1.3亿美元用于微透镜制造设施和其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设备改造。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只有530.4亿元(净值366.4亿元),约64亿美元。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还集中体现在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效率等方面。英国Pilkington公司的技术可以保证一个浮法玻璃工厂连续生产1115年,年生产各类玻璃6000km(厚度为0.425mm,宽度可以达到3m)。该技术已经特许用在30个国家的40多个生产线上,为Pilkington公司带来了6亿英镑的技术许可收人。2000年日本NSG公司信息电子材料和器

7、件事业部销售收人增加19.7,销售利润率为20.5,大大高于其平板玻璃、安全玻璃和建筑材料”事业部的8.7%和4.4%。大多数中国玻璃生产企业(合资企业除外)只能够生产建筑用玻璃,不能生产汽车用、制镜用玻璃。目前中国企业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竞争上,如信息电子材料和器件,参与度很小。综合上述对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产业技术能力的评价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实力较弱并有进一步减弱趋势。虽然部分产品(如安全玻璃等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但由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玻璃产品开发乏力,生产设备落后和产能集中于中、低档产品,使得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的玻璃及其制品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

8、特别是对日、美、韩、德等国进口的依赖。三、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竞争潜力竞争潜力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技术投入、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等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背活动的能力。总体上讲,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61.85,比199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处于较好运行状态。小行业中,2000年玻璃仪器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31和50.72,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业为70左右(见表1)。技术投入体现在研究与开发(R&D)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强度、技术开发经费比例和技术引进经费中消化吸收比例等方面。

9、研究开发(R&D)人员和经费投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R&D投入强度较小,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足1%。1999年行业标杆企业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0.8%,虽然高于同期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60%),但是与国外著名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世界著名玻璃制造商十分重视R&D投入通常在销售收入中保持一定比例用于R&D。2000年英国Pilkingtonn公司R&D投入约为3300万英镑(约4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27%;美国PPG公司R&D投入为3.01亿美

10、元(约25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3.49%;日本NSG公司拥有英国Pilkington公司20.6%的股份,在技术开发方面不仅与Pilkington有良好的合作,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技术中心,依靠自己的技术支撑,提供高质量、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明显,约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工资水乎的1/401/30。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建筑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正在成为玻璃及玻璃制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无疑会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玻璃工业的资源

11、依赖、环境污染、附加值低和能耗高等特点决定了未来玻璃工业必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事实上,跨国公司早就开始了其玻璃生产加工基地的转移,如日本NSG公司经营区域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专利是衡量企业产品、工艺创新程度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19902000年10月中国国家专利局累计授权玻璃领域发明专利445件,其中国外机构和个人获得专利占66.7%o1997年以后玻璃领域发明专利有较大增加,而国外机构和个人获得专利比例去I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78.3%,下降到1999年的60.2%,显示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创新能力渐强,但仍然较弱的现实。综合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在运行状态、

12、技术投入、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表现,我们认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潜力较弱,难以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四、竞争环境竞争环境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技术环境等方面。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有3个特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国内竞争迅速一体化并且日趋激烈;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投资步伐,新建生产设施或收购中国企业加以改造,逐步占据利润丰厚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玻璃及其制品的市场;发达国家放弃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生产,其生产能力将加速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昧着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市场的全面开

13、放,不仅中国出口商品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地区)享受更加优惠的关税政策,国内许多企业也可以从全球采购中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带来新的机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意昧着中国企业对技术的有效需求增加。由于市场开放,中国企业为应对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不得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寻求广泛的技术支持,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长期来看,源于竞争压力的对技术的内在需求将有助于中国产业的技术能力的提高。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根本性改善,有利于中国玻璃及其制品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有利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系统集成与模仿创新,从而促进国

14、外先进技术在国内企业的扩散与外溢以及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迅速捷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工作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关税减让承诺意眯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而调整外资政策则意昧着中国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引进战略失效。取消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国产化、外汇平衡、产品出口比例等限制条件之后,直接降低中国企业引进技术的谈判地位,削弱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扩大知识产权包括范围将使中国的技术引进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跨国公司将会利用其拨术垄断地位索取高额技术转让费,从而提高中国技术引进的成本;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将会利用其技术垄断地位,加紧对引进其技术的中国企业的控制。这不

15、仪对中国的技术追赶战略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就业和产品市场竞争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受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约束,旨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府对企业R&D的补贴范围、方式和强度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对目前尚不具各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玻璃及其制品业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许多技术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不得不走合资、依附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的道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坚定了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的信心,近年来国外著名玻璃制造商纷纷加快、加大其对华投资,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在中国新建生产设施或收购中国企业加以改造,逐步占据利润丰厚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玻璃及其制品市场。例如,Pilkington

16、公司先后在中国大陆投资了5家企业,包括.长春Pilkington安全玻璃公司、武汉耀华Pilkington.安全玻璃公司、桂林Pilkington安全玻璃公司、上海耀华Pilkington汽车玻璃公司和上海耀华Pilkington.玻璃公司。日本NSG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了5家企业,包括:天津NSG安全玻璃公司、天津NSG浮法玻璃公司、天淖NSG玻璃纤维公司、苏州NSG电子公司和苏州NSG-AFC薄膜电子公司。玻璃工业的资源依赖、环境污染、附加值低和能耗高等特点决定了发达国家必然放弃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生产,而其体积大、易碎等特点又决定其生产能力必然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转移。中国作为市场发展潜

17、力大,劳动力价格便宜且技术熟练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必然成为中低档玻璃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转移的首选地之一。这为中国玻璃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技术水平带来机遇。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加快投资、兼并进程,促进强-强联合。目前主要跨国公司在不断改进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设各的同时,研究拓展玻璃在信息电子领域的新用途,如IT产业超薄超乎TN、STN、TFT玻璃(最薄可以达0.35mm,并可在线镀二氧化硅膜)和PDP用玻璃,进一步拉大了与中国玻璃制造企业的技术差距。日本NSG公司目前己经收购了中欧最大的平板玻璃制造商GLAVMIN,取得进军捷克市场的优势,收购了美国、加

18、拿大市场的AFG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玻璃制造商,拥有欧洲老牌玻璃制造商比利时的格拉威伯尔公司的53%股权和英国Pilkington公司20.6的股权。跨国公司结盟将有助于发挥其营销网络的优势,加速提高其新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五、结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总体上讲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以平板玻璃为最),许多高档产品属于空白或缺乏竞争力。尽管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制止重复建设,但低水平

19、重复建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许多中低档产品如平板玻璃等出现结构性过剩。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企业创新能力弱。尽管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大大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出口竞争力,如安全玻璃生产,但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不仅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生产工艺也普遍较落后,难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生产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国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资产总额41.3亿元人民币,拥有6条浮法生产线,年产219mm各种规格品种的优质浮法玻璃1300万重量箱,占全国浮法玻璃总量的12%。而Pilkington公司年销售收人高达26亿英镑,在13个国家拥有25家浮法玻璃工厂,另在10个浮法玻璃工厂占有股份。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