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高中衔接资料_第1页
历史初高中衔接资料_第2页
历史初高中衔接资料_第3页
历史初高中衔接资料_第4页
历史初高中衔接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历史初高中衔接之一原创2017-07-13相信未来 序言树有根,水有源,世间万物都有来龙去脉,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无法在身边的生活中找到任何没有历史的事物,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同学们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中,了解了人类文明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到今天的大致过程。但是,同学们只是看到了一个梗概,只是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奥秘、历史战争产生兴趣,尚未形成宽阔的历史视野、自觉的历史意识、科学的历史评判标准。 于是在高中阶段,同学们再次迈进历史时空。同学们在已有的宏观

2、历史背景下,分别深入思考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关注的视野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奥秘、历史战争转向历史上的重要制度、古今中外文明进程及其之间的关系、历史先人留下的经验。对于历史上改革、民主思想、人物、战争与和平、文化遗产和历史奥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学选修课程,拓展历史视野,深化对于历史的理解。因为历史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它与初中历史学习相比,要求掌握的知识与能力都大大增加,学习的侧重点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如何顺利的实现初高中衔接,成为同学们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道难题。历史初高中衔接教材编写的目的是通过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初步感知高中教材的知

3、识内容,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顺利实现学习升级。读史使人明志,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历史现象,帮助人们更加理性的把握历史规律,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同学们深入历史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中时,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迈上认识历史的新台阶吧。第一章走近历史第1课 历史的由来说起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清朝文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先人也告诫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学们,既然学习历史有如此大的价值,那你能说清楚“历史是什么吗”? 一、口传的历史最早的历史

4、,是通过口述的形式传承的。许多民族的祖先传说,虽然有经过历代加工渲染以至神化的特征,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历史根据,并非随意编造。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撰写五帝本纪时注意选择民间传说中符合“雅”的规范的内容,而对传说中不能确定的内容,取谨慎态度。今人对于含有历史因素的传说,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探寻神话中包含的历史事实的基础。在文字记录的历史已经相当成熟之后,许多历史学者依然肯定口传历史的意义。人们在抢救民间口传的史诗。有些人的历史记忆以“口述史学”的形式受到重视。二、结绳记事在文字出现以前,远古时代的人们还注意到用绳上系结的方式记事。中国古代的庄子和周易等书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中国

5、古代一些少数民族都经历过“刻木结绳”和“结绳齿木”的阶段。“结绳刻木”是远古人类用来增强事后记忆的另一种原始形式。秘鲁考古人员发现的古印加人的记事绳,对揭示古印加人的神秘历史具有很大作用。古印加人通过记事绳上打结的形状和大小、结与结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结在绳上所处的位置,记录生活中各种重要的事情。当时的统治者通过传递记事绳来了解各地的收成、税收、账目情况以及敌情等。三、历史画像岩画既是艺术作品,也是历史记录。旧石器时代岩画画面主题是作为狩猎对象的动物。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岩画分布广泛,逐渐出现了结构复杂的狩猎、战争和各种仪式的场面。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岩画,又出现了反映农耕生活和宗教

6、仪式的内容。用图画记录历史,是一种生动的形式,并一直得到继承。汉画像石、一些王朝在确定的宫殿中描画和陈列功臣的画像就是证明。四、史官和史学中国古代很早就设有史官,老子就是著名的史官,而司马迁则是汉武帝时代的专职史官“太史令”。左传记载的“董弧直笔”的故事,再现了古代史家记录历史时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精神。专职史官的出现,标志着专门的史学逐渐成熟并且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作用。五、历史问题注释辞海对“历史”的解释是: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一门研究人

7、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泛。从宏观方面看,有自然史和人类史,而自然史和人类史又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有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研究历史学发展的学科,称作史学史。反映中国史学发展史的叫做中国史学史,反映西方史学发展史的叫做西方史学史。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任何一个研究、解释历史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种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属于世界观的一部分。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官府档案、公私文书、实物资料、遗址、墓葬、社会调查、口述资料等等。这些历史资料,是人们研究、认识历史的依据。确凿而又丰富的

8、历史资料,是历史学的存在及其价值的基石。史学方法即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是基本方法。对史实进行分类和比较,是必要的方法。结构分析与阶级分析是重要的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结合,是深层次的方法。此外还有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等。任何方法,都直接、间接地受到历史观的支配和影响。历史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是历史编纂学。历史编纂学的主要任务,是把各种经过整理、考订的历史资料,按照一定的撰述内容、撰述宗旨和规范的体裁、体例编辑起来,成为有系统的历史著作。古代中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史著。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具有下列特征:1、治史是重要的国家行为。2、治史的目

9、的,是维护和强化国家的统治秩序。3、修史所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关系王朝兴亡盛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4、修史所使用的方法,一直倡导“据事直书”,反对“曲笔”。学习总结【学习思考】1、司马迁对于口传的历史为什么用“雅”的标准进行选择?2、什么是“口述史学”?你知道哪些被称作“口述史学”的例子?【自我测评】早期的历史记录有哪些形式?历史初高中衔接之二原创2017-07-14相信未来第2课 历史的积累 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孔子曾说过,他已发现史书的阙文。但是,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皇家提出来的。公元319年,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勒在朝廷设立史学祭酒等职。这是中国

10、历史上,“史学”立为官学的较早记载。一、孔子作春秋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五经是史;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相传由孔子编定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这部史书文字简练,儒学人士认为每个字都寓含有褒贬之意。所谓“春秋笔法”,成为中国古代不少史学家追慕和仿效的一种风格。二、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他所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的历史,其内容之完整,结构之周密,在历史上空前的。史记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创造了史书的纪传体新体裁,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司马迁在记述政治史的同时,对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

11、会生活史等也有生动的记载。在司马迁的笔下,有成就的学者、商贾、医生、游侠和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事迹,与帝王将相等政治活动家同样受到重视。他热情赞美游侠的侠义精神,大胆揭露酷吏的残暴行径。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历史功绩的同时,又敢于指责他放纵自己的私欲。史记文字生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二十四史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确定以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为正史。正史在史书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意义可以与儒家经典相匹敌。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通常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和之后的二十部重要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国传统史

12、学往往以帝王将相作为历史的主角,以政治斗争作为历史的主体,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全貌。四、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资治通鉴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通过历代政治史的演变,评价各种政治理论的优劣,比较历代政治实践的得失,为统治阶级服务。五、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以时间记录史实,对于研究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非常的不方便,南宋袁枢由此编纂通鉴纪事本末。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通鉴纪事本末

13、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学习总结【学习思考】1、孟子滕文公下写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对春秋一书的评价,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念?2、资治通鉴为什么用“资治”定名?【自我测评】1、我国古代史书有哪些体裁?2、简要说明史记的基本特点。初高中历史衔接之三原创2017-07-15相信未来第3课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作“史诗”。“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除了指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杜甫的以“诗史”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

14、国史官文化的体现,又是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小说里的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小说,有反映历史的特点,其中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毛泽东就把聊斋志异当做清朝史料看,还把红楼梦当做历史读。历史学家顾颉刚曾经说,红楼梦是一部有价值的史书。小说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宋代以来,已经有讲史的高手。三国故事就是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深入人心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历史小说与历史不同,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二、历史剧古代戏剧是反映丰富的历史迹象的文化形式。中国传统戏剧有大量的剧目直接取材于历史故事。如申包胥哭秦廷的故事、韩信的故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等。自元代起,人们熟知的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和曲名,

15、已经有近20种。中国戏剧的取材,多数跳不出历史故事的范围。这对于戏剧的发展造成了局限,但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历史剧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册的自序中写道,他的历史思索竟然受到戏剧的启示。三、史诗和诗史许多民族都有叙述英雄传说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人们通常称这种诗作为“史诗”。而对于能够反映重大社会变迁的有历史意义的诗作,人们称之为“诗史”。比如,杜甫的诗,在唐代已经被称作“诗史”。唐人孟郊有“下笔证兴亡”的诗句,说明有的诗人已经有以诗歌记录历史的自觉。古代有一种专门咏叹史事的诗歌门类,就是咏史诗。其实咏史诗可看作是诗化的历史评论。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的咏

16、史诗,可能是现存最早的以“咏史”命题的诗作。晋人左思的咏史八首在诗歌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唐诗,形成了咏史诗发生和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高峰。陈子昂的燕昭王、王维的李陵咏、西施咏、夷门歌,都借咏史表达了深刻的历史感知。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著名诗人,都是咏史名家。唐代后期出现了一批以撰写咏史诗为主的诗人。全唐诗中,汪遵有咏史诗61首,胡曾有152首,周昙有193首。宋代以后,咏叹古人古事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更成为诗坛的时尚。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词还被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借用为开篇词,影响很大。读古人的咏史诗,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历史,也可以体味诗作者的历史情感。一些史学

17、家注重在古人的诗作中发现历史信息,作为研究历史的资料。有的学者在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中探索当时的历史痕迹,有了新的发现。有的学者利用唐诗资料考证唐代驿馆的设置和驿路的走向,有了显著的成就。学习总结【学习思考】民间“说古话”、“说三国事”的情形,反映了文学和史学怎样的关系?【自我测评】背诵一首咏史诗,简要介绍诗作的主题和诗人的历史意识。初高中历史衔接之四原创2017-07-16相信未来第4课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

18、皆可以极大。”同学们想一想,史学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有多么重要。一、复原历史的真实历史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历史的记述,很难避免主观的局限。历史的偏见,常会影响历史记述的可靠性。中国历朝正史,许多都是由新的王朝编纂的,因此胜利者难免自我美化。如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记录中就含有扭曲历史真实的现象。因此,我们读史时,需要用心分析、去伪存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尽可能地复原历史的实际面貌。要复原历史的真实,考据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考据学者“实事求是”的学风,其实与现代科学方法极其相近。读许多考据学者成果中的精品,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智慧闪耀,妙趣横生。二、文物和历史考察考古收获和文物资料,对于说明历史

19、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描绘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较为具体、清晰的画面。在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大大弥补文献记录的不足。如通过考古学的发现,我们知道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开始逐步在实践中普及,从而能够为说明当时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提供条件。考古资料能为研究人类精神文化的存在和流传提供丰富的物证。如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卜骨,有助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神秘主义成分的初源。原始居住遗址的布局结构以及墓葬的形制,有助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影响的宗族制度与宗族观念的由来。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中的内容,有助于我们认识汉代人

20、的鬼神观念、生活意识以及对于冥世的假想等。考古学所得到的古文字资料,对于历史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如简帛资料的大量发现,为汉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中国学者罗振玉和王国维于1914年完成的震惊国内外学术界的名著流沙坠简以及此后发表的一系列论文,都是在对这批简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表的。王国维提出的以地下实物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互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对近代史学的进步有重要的影响。流沙坠简这部书,就是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践成果之一。后来相继出土的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以及马王堆帛书、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张家山汉简、郭店楚简、走马楼吴简等,也都分别为历史研究的深入提供了重要条件。古代遗存包

21、括遗物和遗迹两类,后者如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都市、城堡、坟墓等,也保留有诸多文化信息。此外,与人类物质文化创造有关的动植物遗存,也是不容忽视的。三、环境的历史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活动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类历史发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上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如古代人们对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淤高了河床,下游往往决口改道,从而导致地貌的变化。农耕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垦荒事业的兴起,不断扩大的滥垦,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等。生态史和环境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崭新课题,有数不尽的历史之谜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四、古人是怎样生活的衣、食、住、行

22、以及其他相关的物质生活形式的演变,是历史进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现。近年来,生活史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社会生活史、社会风俗史、以及更为具体的饮食史、服饰史、行旅生活史等论著纷纷面世。生活史研究方面的许多空白得到填补。我们只有对古代人们生活形式如衣服、饮食、住居、出行、妆饰、盥洗、游艺、竞技等各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形成对历史比较具体、真切的认识。学习总结【学习思考】1.陈寅恪曾经写道:“后世往往以成败论人,而国史复经胜利者之修改,故不易见当时真相。”你怎样认识这一情形?历史记录中还有哪些影响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因素?2.能够深化历史认识的“地下之实物”有哪些类别?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历史

23、遗存?【自我测评】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初高中历史衔接之五原创2017-07-17相信未来第二章学习历史学科第1课 关于时间问题时间、空间、史实、史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素,把时间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学们,你知道历史学科关于时间的表述有哪几种方法?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诸如“共和元年”、“贞观之治”、“辛亥革命”、“公元年”等等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呢?一、纪年法帝王纪年法。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中国历史上有

24、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特殊,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在列国中,则以诸侯纪年,如周平王三十一年和楚武王元年都是指公元前740年。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

25、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

26、。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X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从推算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年代则正好相反,数字越大,则距今越近。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新中国政府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二、历史纪年中的几个概念世纪:历史纪年中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如公元1

27、-99年为公元1世纪;100-199年为公元2世纪,依此类推;公元前1年-公元前99年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99年为公元前2世纪,依此类推。年代:历史纪年中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如60年代指60-69年;80年代指80-89年。又如358年是公元4世纪50年代;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20年代;1976年是公元20世纪70年代。早期、中期、晚期:如果把每一个世纪分成三等份时间段,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一般10-30年代为早期,40-60年代为中期,70-90年代为晚期。如1988年是20世纪晚期。初期和末期:每个世纪的最初一、二十年往往称为初期,最后一、

28、二十年称为末期。如1905年是20世纪初;1898年是19世纪末。学习总结【学习思考】1.掌握历史史实的时间对于研究历史有哪些价值?如果弄混了时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2.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国际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自我测评】请写出下列时间的世纪、年代和早、中、晚期:公元前485年、公元前960年、605年、1608年、1821年、1973年。初高中历史衔接之六原创2017-07-18相信未来第2课 关于空间问题时间、空间、史实、史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素,把空间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同学们,你知道历史学科关于空间的表述有哪几种方法?历史教材中经常

29、出现诸如“六合”、“九州”、“远东”等等空间地域表述,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呢?一、中国的别称:神州、中华、华夏、九州、海内、中原、四海、中土、天朝、赤县。外国人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因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地理山川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以山水之名加“阳”或“阴”而得地名不少,如衡阳、汉阳、华阴、江阴等。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关东、关西、关外:“关”指古代的函谷关

30、,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又把泾河和渭河流域为关中地区。明清以后,“关”主要指山海关,今东北三省称为关东、关外。江南:“江”指长江。由于长江流到今九江后折向东北,因此古代以这段江为界,来区分东西或左右。古代的江东或江左,指长江下游江苏南部一带;江西或江右,指长江下游现在安徽省中部地区。江南现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岭南:岭指五岭,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塞北:塞北即长城以北地区,其自然条件比较差。塞北亦称塞外、口北、口外等。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六合

31、: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例如有秦王扫六合之说。学习总结【学习思考】中国古代王朝,因为中央势力的强弱国家版图不断改变着。同学们,请查阅初中教材、地图册,或者到互联网上去查阅中国古代王朝疆域图,并试着分析中国古代的疆域大体有着怎样的变化趋势?【自我测评】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之间逐渐形成了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你能在中国古代的地区分划示意图上画出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吗?初高中历史衔接之七原创2017-07-20相信未来第3课 关于史观问题时间、空间、史实、史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来就是在一定史观的指导下,对于发生于特定时间、空间的历史史实进行研究,得出历史结论。可

32、见,研究历史的核心问题是史观问题,即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几种史观呢?你知道我们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是受到哪些史观指导编写的吗?一、马克思主义史观近代中国,随着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潮流。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史观也进入中国史学工作者的视野。新中国的史学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的史观理念传入中国,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史观受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史观仍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核心指导思想,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社会基本结构:社

33、会的经济结构,广义是生产方式的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压迫的工具。社会意识结构,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上并受到社会政治结构制约。2、社会形态的划分:社会形态即社会制度,其典型的划分方法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足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指的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包括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

34、会。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它体现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考古学上依据人类使用工具的性质不同,把人类文化发展阶段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生产关系指的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所形成的相互间的客观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

35、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应,周而复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所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之间的斗争。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与上层建筑相对应。上层建筑指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

36、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文明史观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

37、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文明史观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

38、、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文明史观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文明史观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岳麓版教材,显然是在文明史观的指导下编写的。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着重反映人类

39、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从“文明的角度”审视历史,更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三、现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

40、、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