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案例53中杨永清)_第1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案例53中杨永清)_第2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案例53中杨永清)_第3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案例53中杨永清)_第4页
《祭十二郎文》(教学案例53中杨永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案例杨永清(兰州五十三中)教学目标: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教学时数:2教学工具:ppt课件。第一教时明确目标:介绍作者及文体。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初步感知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1.作者简介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

2、,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梳理字句。听读。放古典音乐,教师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诵读。学生齐读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准确性。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自由发问,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思考:本文通篇使用了怎样的口吻?明确:通篇以你我(汝吾)相称,好像同死者进行家常对话一样,读来特别亲切感人。如:开篇“告汝十二郎之灵”,作者不像一般祭文用“祭”字,而是用“告”字,意思是说:我

3、在对你说话,你听着啊。这就使读者先留下一个印象:下面的话都是作者对十二郎的倾诉。本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什么字?明确:“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是结尾的一句话,表明它是因情而写,所写皆情,整篇文章都是作者用感情所写成的。第二教时明确目标:体味作者对亲人强烈的感人肺腑的真情。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课文分析导入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

4、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请思考:作者对十二郎的不幸早逝是怎样的心情?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作者的心情:有怀念,有悔恨,有哀愤,有内疚,有期望具体表现在:悲家事不幸悔“旅食京师”叹未老先衰恨小病丧命哀后辈孤苦疚丧葬难周。讨论交流古文观止评论本文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相信大家读了这篇祭文,一定会被韩愈叔侄至真至深的情感所濡染。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叩击你的心弦?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叩击你心弦的语句(语段),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示例:1)抒情段落第5段虚词运用:这段文字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也”字

5、(“信也”“梦也”“何为而在吾侧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字,则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第11段作者对侄子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子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令人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并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2)叙事段落以第3、4段为例:悔“旅食京师”自己宦海沉浮,叔侄数次匆匆离合,虽欲共居而不可得,竟成生死离别,铸成千古遗恨,追悔之情,显而易见。小结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

6、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被称为“至情”之文。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不加修饰,不作渲染,完全从肺腑中流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四、探讨艺术特色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五、探究性学习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7、1.学生推荐两个小组作为辩论双方。正方观点: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反方观点: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2.双方稍作准备后辩论开始。六、全文总结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

8、之中,写得如泣如诉。苏轼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教学设计评析: 执教了多年的文言文教学,面对学生上课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就是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做教师的究竟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收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这些年来,我反复思考,觉得有这么几点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师必须考虑的,现就以祭十二郎文为例,做一些说明,期望得到方家指教。 1、文言文的教学,应把处理好知识点的讲解归纳与内容分析之间的关系摆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位。曾经一段时间,我在上课时,针对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过繁琐的分析,自己感觉上很得意,但学生似乎听的寡然所味,现在想来,

9、自己这样做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立足点,使他们愿学,在此基础上,使他们会学并且学会。因此,处理好知识点的讲解归纳与内容分析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篇幅很长,如果单纯就文言语法现象进行讲解归纳,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以文带义”,在文义的疏通中教给学生推断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对文言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从这学期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是比较理想的。 2、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文本与课外资料之间的关系。韩愈是唐代散文大家,祭十二郎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历来评家对它的评价颇高,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也很多。

10、是否把这些资料都讲给学生,我认为要看教学是否需要,学生是否需要。教材是人编的,我们亦可自主选择、舍弃。学生的课外时间已被高考挤压殆尽,利用课堂多让学生了解一些未尝不可。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只要让学生感觉到文言文的美,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排斥心理我们就应大胆去尝试。所以,我在第二课时的讨论环节,就把古文观止评论本文的观点引出来让学生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品味赏析语言。通过品味欣赏语言,使学生读到的不再是几千年前的死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和我们进行的对话。祭十二郎文情感深沉,含义隽永,我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核心即是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并把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第5段、第11段单独抽出,通过对文言虚词:三个“邪”字,三个“也”字,三个“乎”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