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_第1页
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_第2页
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_第3页
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_第4页
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物中毒医疗应急处理与救援一食物中毒的概念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年批准的国家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那么?1493894界定了食物中毒的概念:“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目前法定的食物中毒解释。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但凡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其中的中毒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世界卫生组织的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明显提示“食源性疾病比食物中毒范围宽,包含了因摄食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已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的

2、需要,食物中毒的概念已经向食源性疾病的概念转移。新修订的?食品卫生事件报告卡?增加了许多因摄食而引起的传染病工程。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3基于以上概念,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个别人因吃了某种食品(如鱼、虾、牛奶、鸡等)引起的变态反响性疾病等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投毒、自杀行为引起中毒不被列入食物中毒范围。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1中毒食品: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中毒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 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2 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3 动物性中毒食品: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局部

3、当作食品。在一定条件下,动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而被食用。如 鲐巴鱼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2中毒食品: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4 植物性中毒食品: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产品作为食品食用。如桐油、蓖麻油、蓖麻籽、大麻油 天然的植物食品在加工制作时其有毒成分未被有效破坏或除去而食用。如 苦杏仁、木薯 一定条件下,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如发芽马铃薯5化学性中毒食品: 食品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而被食用。 添加非食用级,或制止使用,或伪造,或超量使用或误用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加工食品被食用。如亚硝酸盐 食品在储存或被加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食品

4、被食用。如酸败油脂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3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韦氏梭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结肠炎耶儿森氏菌食物中毒;链球菌食物中毒;志贺氏菌属食物中毒。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4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因中毒机理不同分为两个类型:感染型外毒素:病原菌污染食品并在其

5、中大量繁殖,随同食品进入机体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等;毒素型内毒素:分为食物内毒素型和机体内毒素型。食物内毒素型:病原菌污染食品繁殖并在食品中产生毒素,该毒素被食入引起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等。机体内毒素型: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机体肠道,在肠道环境产生的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夹膜梭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5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2真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的中毒食品含有真菌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有 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6、变质银耳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因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有) 河豚鱼食物中毒; 有毒鱼贝类食物中毒; 动物甲状腺、鱼胆、野生动物肝脏等。二中毒食品和食物中毒的分类6食物中毒分类:按病原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4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有) 毒蕈食物中毒; 四季豆食物中毒; 发芽马铃薯食物中毒; 桐油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含有化学性中毒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砷中毒; 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锌中毒; 鼠药毒鼠强中毒等;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

7、 大多数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集体爆发性食物中毒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在短时间内到达顶峰;2 病人都有大致一样的临床表现;3 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有在同地点,食用过同样食物的经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中毒食物的人群,停顿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顿;4 人与人之间不具有传染性;5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尾端余波。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 病因及其构成特点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证明,在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发、常见。发病起数占到食物中毒总数的50-70%,中毒人数占到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80%。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近年来,鼠

8、药中毒毒鼠强发生占有非常高的数量和比例,中毒人数少但死亡率高。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到达50%以上,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在20%以上。报告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所占比例到20%以上。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工作都应加强,降低致病物质不明食物中毒比例。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以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为主,上述三种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80%,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以鼠药,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等引发食物中毒为主。 1954-2021年食物中毒统计分析资料食物中毒病因分析 1956、1960、1986、1988四个年度食物中毒发生均以微生物性

9、病因最多68.55%,其次为化学毒物(13.47%).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2中毒食品种类及其构成特点 在引起食物中毒的各类食品中,由于被污染的,有毒有害的动物性食品肉与肉制品、变质肉禽、病死牲畜肉食入造成食物中毒占60%以上,中毒总人数占到70%以上。 1954-2021年食物中毒资料分析中毒食品分析 1979-1995年(17年)期间发生食物中毒由于动物性食品引起中毒最多,高达2125起,植物性食品原因558起,其他类食品318起。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3发生的季节性和地区性特点 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由于气候的原因,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病原微生物在污染食品中大量繁殖,每年第二、三季度

10、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发病有地区性差异。例如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以新疆、青海最为高发。我省散在发生在有自制臭豆腐食用习惯地区;河豚鱼中毒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冬季春节前后;酵米面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北方有食用发酵玉米面习惯地区。分析1979年到1995年17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食物中毒在每年的第二、三季度多发,重点在6、7、8、9四个月,发生地点多在县及乡以下农村,提示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应在县以下农村,预防控制关键时间在第二、三季度。城市发生重大集体食物中毒由于中毒人数多,尤其在学校、幼儿园,如发生死亡那么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集体性食物中毒近年来

11、有上升的趋势,应给以高度重视。 1954-2021年食物中毒分析资料食物中毒发生季节分析19791995年(17年)期间报告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每年均以第2、3季度为高发季度。其四个季度分别为:356起,1301起,1173起,318起。 1954-2003年食物中毒资料分析食物中毒发生行业分析 1979-1995年(17年期间)食物中毒发生在家庭及散居户1813起,个体摊贩引起821起,集体食堂454起,公共饮食业(饭馆)229起. 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4发生行业 食物中毒发生以婚丧、嫁娶家庭聚餐,集体食堂,餐饮业饭店和个体摊贩销售直接入口食品为主。个体摊贩引起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明显高于公共

12、饮食业。 (五)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那么(1) 1预防原那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对“食物中毒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以便有效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和扩大,减少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发生。(五)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那么(2)2处理原那么: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是保障公众身体安康与生命平安,防止事态扩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必须做到:1、统一指挥,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果断决策,快速反响;2、严格执行“预案,减少盲目性,主动出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3、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多部门、多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五)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原那么(2)4、尊重科学

13、、依靠科学,各有关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实现资源共享;5、依法办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六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程序 1及时报告;2疫情初步调查;3抢救病人和中毒患者;4保护和控制现场;5控制和消除致病及中毒因素;6核实确诊;7深入流行病学调查;8对安康人群进展预防;9写出书面报告。七调查注意的环节1对中毒病人的调查 摄食史调查:病前72小时食谱重点是前24小时,调查,必要时还要延长。要注意比照在此期间内病人与非病人共同的和不同的餐次和食物;七调查注意的环节2对中毒病人的调查 临床病症调查,要尽可能多的调查中毒病人,了解其临床病症和体征。调查重点是:就餐时间、发病时

14、间、一般体症,神经系统病症,胃肠道 病症,胃肠道病症等。要尽可能多的调查病人。七调查注意的环节5对中毒病人的调查4通过调查综合提出以下信息:发病人数;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及去向;共同进食的食品;进食食品的差异;临床表现及共同点。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5调查时应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以排除或确定非食源性疾病。对可疑刑事中毒案件应将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八提出初步诊断1 根据以上全面调查情况进展综合分析,依据本次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病症、体征、中毒潜伏期综合分析。八提出初步诊断2一般说来,从临床病症分析:细菌性感染型中毒,病人有发

15、热,急性胃肠道病症明显,潜伏期较长些;细菌性毒素型中毒发烧不明显或伴低热,多以恶心、呕吐为重,潜伏期较细菌感染型短;肉毒毒素中毒有典型的神经系统肌肉麻痹病症;食物天然有毒物质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更短些,剧烈呕吐,不发热,病死率高毒蘑菇中毒等;金属中毒时上消化道有烧灼感,米汤汁泔样便;亚硝酸盐中毒出现紫绀缺氧的典型体征。八提出初步诊断4食物中毒种类 临床特殊表现 中毒食品沙门氏菌属中毒: 发烧明显 病死牲畜肉、内脏、散装肉葡萄球菌中毒: 以呕吐为主 含淀粉多的食品,剩米饭付溶血性弧菌中毒: 以腹痛、腹泻血水样便较重 海产品肉毒中毒: 以神经麻痹表现为主 厌氧菌、臭豆腐、肉罐头、豆酱苦杏仁

16、、亚硝酸盐中毒:缺氧病症明显砷三氧化二砷中毒:有喉头烧灼感,剧烈腹痛,粘膜组织广泛出血等有机磷农药中毒: 流涎、多汗、瞳孔缩小、肌肉震颤、痉挛等敌鼠钠盐中毒: 以出血为主,凝血差。 九诊断标准总那么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那么总那么: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展。 九诊断标准总那么2中毒特点及判断: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顿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顿。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根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确实

17、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展评定。 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 1中毒病人抢救处置原那么 对中毒病人的急救治疗原那么: 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物,阻滞毒物的吸收和降低其毒性,给与特殊解毒药物,根据不同的病症以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时催吐、洗胃、导泻。彻底地排除胃肠内的食物。采用催吐、洗胃方法。食物通过胃后进展导泻、灌肠。 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2排出毒物 催吐 催吐可排出残留在胃内的毒物,多在中毒后不久,毒物尚未吸收时。患者胃内有大量食物或固体毒物时,催吐比洗胃更适

18、宜。因为食物及固体毒物可能被吐出,而不易洗出。催吐时患者必须清醒,昏迷病人不宜催吐。剧烈呕吐病人可不必催吐。常用催吐方法有:用压舌板等机械性刺激咽喉部;口服催吐剂:温盐水、有报告使用吐根糖浆,统计88%可在服用后30分钟内引吐,使用2个剂量的吐根糖浆几乎引起100%患者呕吐。一般催吐越早、效果越好。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3 洗胃 洗胃是对中毒病减少毒物吸收最好的措施,药物催吐和机械刺激咽部引吐均达不到洗胃的效果药物催吐仅能去除20-30%胃内容物。经口摄入中毒食物6小时以内均应洗胃,尤其在1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有报告6小时后洗胃仍然有效果。洗胃以先出后入,快人快出,出入量大致相近,反复洗胃的原

19、那么。洗 胃后给以硫酸镁等泻药促进肠内容物排泄。病人已有剧烈呕吐的情况不易用上述方法。洗胃可以去除胃内含毒食物。最好在发病后4-6小时内洗出一切胃内容物,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洗胃越早越彻底越好,洗胃的早晚、是否彻底和预后关系甚大。某些食物中毒即使超过6小时胃内仍可能有毒物存在,因为毒物的作用使胃排空作用减缓,排空时间延长。因此,特别要重视洗胃的作用,有中毒24小时后洗胃仍洗出食物毒物病例。经大量反复洗胃后可以用中毒物质的拮抗剂解毒保护胃粘膜方法,可以口服蛋清、牛奶、豆浆等阻止毒物吸收。给以大量输液亦是促进毒物排泄的方法。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4导泻 常用硫酸镁50%液40-50口服或洗胃后灌入

20、。 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5灌肠 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 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6毒物排泄 大量饮用水或糖盐水回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葡萄糖水或10%葡萄糖等。促进利尿,加速毒物排出。十食物中毒病人应急处理7对症治疗 对于中毒病人其他病症,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对食物中毒病人非特异性病症给以对症治疗,对感染型中毒病人要给以抗菌毒,对金属中毒要给以特殊解毒剂如二巯基丙醇,有机磷中毒给以解磷定等治疗。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处理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指食入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的中毒报告。 (1)中毒原因及预防:中毒原因可包括几方面:贮存过久的

21、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原来菜内的硝酸盐在硝酸盐复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那么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复原为亚硝酸盐;食用蔬菜(特别是叶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假设肠道消化功能欠佳,那么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复原为亚硝酸盐;腌肉制品参加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参加食品;奶制品中含有枯草杆菌,可使硝酸盐复原为亚硝酸盐。抢救措施:1迅速灌肠、洗胃、导泻,让中毒者大量饮水。2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应将患者置于

22、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坏境中。给予氧气吸入,并输入新鲜血液300500毫升。 3使用特异性解毒剂。用25葡萄糖液加1美蓝溶液,静脉注射,剂量按l2毫克公斤计算;也可口服,但剂量加倍。 4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复原为血红蛋白。四季豆中毒四季豆中含有一种叫皂素的生物碱,这种物质对消化道 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引起胃肠道局部充血、肿胀及出血性炎症。此外,皂素还能破坏红钿胞,引起溶血病症。皂素主要在四季豆的外皮内,只要加热至100以上,使四季豆彻底煮熟,就能破坏其毒性。 四季豆中毒的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中毒病症主要为胃肠炎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污、排无脓血的水样便。呕吐

23、少那么数次,多者可过10余次。多数中毒者有四肢麻木,胃烧灼感、心慌和背疼等感觉。此外还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和畏寒等神经系统病症。四季豆中毒的病程较短,一般在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就可恢复安康。 四季豆中毒的处理方法如下:1轻症中毒者,只须静卧休息,口服补液,必要时可服镇静剂如安定等。 2中毒严重者,假设呕吐不止,造成脱水,或有溶血表现,进展输血,补液,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野生菌中毒的处理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对食毒蕈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刺激其舌根部催吐;而对呕吐明显者那么不必催吐。然后用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活性炭混悬液等反复洗胃。无腹泻者,于洗胃后

24、用硫酸镁2030克或蓖麻油3060毫升导泻。 应急处理与救援详细询问病史,对疑诊中毒或不明原因的中毒应尽早选择性采集标本进展毒物分析,如呕吐物、胃内容物、血、尿、便、唾液及剩余的可疑食品、物品等。注意:送检标本尽量不加防腐剂。分析中毒的严重程度:(1)病人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态。(2)有无严重的并发症。(3)毒物的种类、剂量及接触毒物的时间去除体内毒物1强化利尿 许多毒物经肾脏排泄,强化利尿是加速毒物排泄的重要方法。(1)补液 补液一方面可稀释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另一方面可增加尿量而促进毒物从肾脏排泄。常选用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尿量、电解质、心肺功能等。(2

25、)利尿 在补液的根底上给予利尿剂更能加快毒物的排泄。常用速尿2040 静脉推注,也可用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5m1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注意补充电解质。(3)调节尿液的酸碱度 碱化尿液可促使酸性毒物从尿中排出,如巴比妥酸盐、水杨酸中毒等,常选用碳酸氢钠;用大剂量维生素C等酸化尿液,也可促进苯丙胺等毒物的排出。监护原那么(1)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神经反射、眼底改变。(3)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的色泽、温度、湿度等。(4)注意观察尿量、出人量。(5)反复检测肝肾功能、血液分析、尿液分析、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机制检查。总结急救人员的调配 :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抢救指挥小组,将抢救成员分成假设干抢救小组,为方便抢救和观察,腾出病房集中使用,备好用物,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