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6三、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guchng)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两种极端(jdun)的理论主张教师和学生是教育(jioy)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与教师的地位相对而言的,它反映的是一种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对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极端的情况: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1教师中心论近代的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他形象地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一只大船,教师好比舵手,大船要经得起风浪变化的考验,有目的地达到彼岸,只能靠舵手把握航向,决定航程,不可能由
2、大船自由航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正确成长的舵手。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全依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设计和定位。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和权威,忽视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2.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学生中心论,虽然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但却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消失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这是显而易见的缺陷。(二)科学理解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上述两种观点截然相反,那么该怎样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呢?1.教育活动的双重结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变革学生的身心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活动,其目的性就在于教师要以学生为变革对象。所以,教育实践活动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主体客体”的关系结构。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启动者、调控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因而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或客体。教育过程虽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但教师的引导只是外因,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不可能把教育内容灌注到学生的头脑中,只能通过学生的自我生成、自主建构。教育活动是
4、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对教学内容的主动选择、吸收和内化的活动。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教育的客体;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2师生关系及其对学生(xu sheng)的影响师生关系通常是指教师(jiosh)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按照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可分为友好型、对立型和一般型三种。师生关系对学生有着重要(zhngyo)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对于学生,尤其在校学生而言,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日本教育社会心理学家调查了702名学生,将它们分为喜欢教师
5、的(490人)和不喜欢老师的(212人)两类。再调查他们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好恶程度,结果发现,在喜欢这些教师的学生中,也喜欢教师所教科目的有42%,不喜欢的仅有9%;而在不喜欢教师的学生中,喜欢教师所教科目的只有4%,不喜欢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生达42%。国内关于“教师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喜爱的教师与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的不喜欢程度的相关也达80%。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情感上的泛化而实现的。爱屋及乌。(2)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真实(zhnsh)的谎
6、言-“罗森塔尔效应(xioyng)”。这表明(biomng),当教师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时,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大大地提高。 (3)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效率的影响。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集体气氛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把被试者分成三组,每组各派一名成年人,分别行使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的领导。结果,在民主型的领导下,成员之间的友好性和参与集体的程度高,活动的组织程度高,效率也高;在专制型的领导下,则以集体为中心行动和有组织的行动为主,对领导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在放任型的领导下,有组织的行动和以集体为中心的行动少,对领导的满意度也低。(4)师生关系对学
7、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了安定、愉快、轻松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相反,师生之间疏远和敌对的关系将带来紧张不安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处于紧张的环境中,不利于健康个性的发展。见师生关系怎么了、教师“语言暴力”、 “一人顶嘴,全班罚跪” 总之,师生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的个性是由个体在其中进行着活动的社会关系所创造出来的。学生正是通过与教师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全方位的交往中,逐渐成为交往的主体,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一般特点与教育一、学生年龄特征的内涵从前面学习内容我们知道,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8、,也有质的。量的累积使人的身心发展呈现出连续性,量变引起质变,使人的身心的发展又呈现出阶段性,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综合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的程度,通常把人的身心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托儿期)(13岁)、幼儿期(幼儿园阶段)(36、7岁)、儿童期(小学阶段)(6、711、12岁)、少年期(初中阶段)(11、1214、15岁)、青年初期(高中阶段)(14、1517、18 岁)、青年中后期(18、1925、30岁)、成年期(25、3055、60岁)、老年期(60岁生命的终结)。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相比其他阶段都具有显著的不同,显示着该阶段独有
9、的特征,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考察年龄特征,需要双重的维度:一个维度是该年龄阶段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区别,显示(xinsh)着该年龄阶段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另一个维度是该年龄阶段内个体共有的特征。在一个年龄阶段中,个体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一个年龄阶段的个体身心发展还具有共同性。年龄特征就是指该阶段内个体共同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这一特征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和社会性,是人的发展的综合体现。 所以(suy),年龄特征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guchng)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年龄特征是一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区别于另一个阶段的根
10、本所在。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下一阶段教育的前提。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有的放矢,提出适合该年龄阶段的教育方略。这里着重论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教育任务和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小学阶段从6、7岁到11、12岁,这是人生发展的童年期。小学儿童与学前儿童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他们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成为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生”,从此,他们就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一)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相对于1、2岁的婴儿来说比较平缓。身高和体重增长都比较慢,骨骼比学
11、前儿童变的更加坚实,但仍有许多软骨组织,骨骼富有弹性,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记得小时候我经常掉胳膊。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避免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小学生心肌纤维细,心肌收缩力弱,血压低,心率快,脉搏每分钟跳85次至90次。同时,他们(t men)胸廓狭小,肺容积小,呼吸肌力弱。教师应注意不要让儿童做过于剧烈的体力活动,防止(fngzh)心脏和肺过度疲劳。见长(jinchng)清一幼儿跳舞死亡。但但安排适当的体力活动,又能促进儿童内脏机能的发展。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9岁儿童的脑重为1350克,12岁儿童的脑重为1400克,已接近成人
12、,成人为1450克。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注意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小学生的发展主要在心理方面。与幼儿相比,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不断发展,幼儿的活动多是自然情景下的游戏,但到了小学阶段这种自然情景下的学习,被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创设的专门的学习活动所代替,这就要求学生为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必须使自己集中注意,克服认识活动中的困难,增强活动的有意性。小学生的有意主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三到五年级可保持注意三十到四十分钟。因此教师在
13、教学中应注意变换教学方式,运用适当的教具和令儿童感兴趣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学习毕竟不是游戏,是艰苦的劳动,教师也要培养儿童去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所谓的完全快乐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还有一点教师应注意,就是所谓的玩具文具。儿童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教师应限制“玩具文具”进入课堂。小学生的思维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成分居多,他需要用“具体实例”的形式理解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抽象概括水平有较大的发展,其转折点发生在四年级,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成分居多,但这种抽象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常常通过“实际功用”这种非直观的认识,掌握概念
14、。在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和深刻。幼儿的情绪,主要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生理需要的满足有关,而小学生的情感主要产生在与学习相联系的理智活动中,他会因学习结果的成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为老师、同学所重视,教师是否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小学教师更应该注意用积极的语言和举动,引起儿童快乐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情绪比较单纯,易外露,易激动,缺少深沉,也缺少理解沟通,他们可能因为一时不理解老师的约束而对老师感到不满,比如我邻居家一个孩子他就对他班的安老师不满,说我讨厌她,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他用手拽她前面女孩的头发时,总会被他的
15、安老师发现,安老师也总要拍他的头,尽管拍得不疼但他也很烦。但随着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情感的深刻性会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就消失了。另外,儿童的情感相对不稳定,它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可能因某件事情和某个同学闹情绪,但过不多长时间,又会和好如初,没有常气。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相比,对他们的意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遵守纪律等,不少低年级儿童因为缺少意志,而发生课堂分心、违反纪律等情况,但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付出意志努力,从维持注意到按时完成作业,从遵守纪律到克服学习困难,从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到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从“我行我素”的个人活
16、动到“有规则、有约束”的集体活动。这一切都会促使儿童意志品质得到迅速的发展,小学阶段是锻炼学生意志的最佳阶段。但相比成人来讲小学生的一些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果断性还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品质,如自我意识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最初是与他人的评价相连的,他们还不会独立地评价自己,教师、家长的评价,对他们树立自信心影响很大。就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来说,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据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二三年级的学生是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最初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后来就能自己独立地做出评价。在整个小学阶段
17、,儿童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对别人评价相对准确,对自己评价比较模糊。在人生发展中,小学生如同刚刚萌发的幼芽,身心的一切发展都处在一个“强势期”。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明确的是,小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教育就是适应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发展,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只有(zhyu)基础打好了,才能预示着希望,预示着未来。所以小学阶段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发展初步的抽象和
18、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良好态度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小学生的教育(jioy)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避免过重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护学生的身心(shnxn)不受摧残。小学生的身心尽管都处在上升阶段,但离成熟还有较大的差距,布置较多的作业,不仅减少了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的自由发展,而且容易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畏惧感,甚至抵制。一旦小学阶段学生就产生厌学情绪,这会为他们后天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作为教师、家长,要适度布置作业,不是说学的越多越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2、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的一切行为都用老师的言语来衡量
19、,他们热爱老师,但又害怕老师,他们的一切作为都寄托于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他们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爱抚,他们就会受到鼓舞,产生自信。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就会产生自卑情绪。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进步的关心和鼓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教师关爱学生必须走进儿童的世界,以一颗童心理解儿童的所作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儿童,而不是以强者的姿态压制或包办代替。3、小学处于基础阶段,因此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所说的学习习惯不再是以前推崇的“守纪律”、“听话”和如同“木偶”的呆板行为,而是强调创新人才的核心品质:自主性和独特的个性。课堂纪律是必要的,但它不应该以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为目的,过分强调纪
20、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见课堂纪律那么重要吗?。我们需要的不是“鸦雀无声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我们需要一个“充满争议、讨论的、有勃勃生机”的课堂,我们需要的不是唯命是听的学生,而是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学生。见潍坊冻死学生4、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挥班集体在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小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概括性和抽象程度都不高,所以,一些抽象的“道理”不一定为他们所理解。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情感都要通过生活中的活动来产生,即便是进行理想教育也应该有具体的、生动的榜样。因此,为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性,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学
21、会交往,学会为集体的利益而自我控制,学会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经受意志品质的锻炼,使其个性得到完善的发展。5、要协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响。小学生主要的生活、活动场所是家庭和学校,二者几乎占用了他们全部的活动时间。所以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注意家庭和学校影响的一致性。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一些要求可能与学校的要求发生冲突,如学校“减负”,父母却购买更多的练习材料,请家教,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学校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父母却过度保护;学校要求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而父母却过分溺爱。如此等等,这种冲突不解决,必然妨碍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必须抱有正确的心态,配合学校的
22、工作,形成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合力,共同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见夏令营中的较量 三、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jioy)初中生的年龄(ninlng)一般(ybn)在12、1315、16岁之间,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来看呢,属少年期,它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进入这一时期的少年,身心发展迅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虽不成熟,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试图摆脱童年期时成人的照顾,这常常使得他们的想法与他们所能做的难以统一,身心发展处于矛盾之中。因此,有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既想摆脱成人保护,但又不得不依靠成人的帮助。正是由于这个矛盾,所以,少年期更需要
23、引导教育,否则,这个阶段极易成为“事故多发期”,成为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一)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少年(shonin)进入(jnr)青春发育期后,他们的身体(shnt)发育非常显著。身高、体重、胸围、肩宽、上下肢体的长短、粗细等都迅速增长,肌肉的力量也加强了,出现了第二个人生发育的高峰。身高平均每年增长6至8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至4公斤,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4厘米。这个时期的少年,四肢比躯干长得快,造成他们身体形态不够匀称,行动不灵活、不协调。骨骼、肌肉也处于迅速增长阶段,骨骼比肌肉长得快。脊柱、胸廓、骨盆、四肢的骨化远未完成。教育上仍要注意他们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带背背佳),
24、并防止超负荷的锻炼。这个时期,心脏增大有限,而血液循环的路线却大幅度延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头晕和疲劳现象。所以,教师和家长不宜让学生运动时间过长或用脑时间过长。见减肥训练营累死。并注意增加他们的饮食营养。在神经系统方面,少年期大脑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已经不如童年期那样明显,12岁少年脑重平均140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1450克,但内部的结构变化比较大,主要是各部分的树突逐渐增加,神经联系的网络也更加复杂,并日臻完善。有研究表明,少年期是脑神经成熟的关键期。这就为他们从事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打下了基础。因此,初中阶段课程难度增大,学习的内容抽象和概括程度更高。 少年期生理上的另一个显著变化
25、是性成熟和性意识的萌生。女孩十一二岁,男孩十四五岁进入性成熟期,身体发育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生声音变得粗而低沉,喉结开始增大,出现胡须;女生乳房开始发育,增大并逐渐突起,骨盆变宽,月经初潮。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使他们意识到两性的差别,男孩和女孩已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天真相处了。这时教师既要注意及时关怀,进行科学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又要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ioy)见如何挽救滑向泥潭(ntn)的孩子随着生理上的成熟,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初中生的心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他们不仅个子(g zi)高了,人结实了,而
26、且也更懂事了。心理的变化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有体现。在注意方面,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有意注意的发展极为显著,不仅注意的时间长,而且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也加强了,他们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所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但由于他们有意注意还不十分成熟,加之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也往往出现注意分散的情况。所以,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爱护他们良好的兴趣和注意力,又要防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分散现象。在记忆方面,初中生的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记忆的目的性增强,不再只依靠机械记忆,也依靠意义识记,识记更多的是基于对内容的理解。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颖的、直观的材料记
27、得会更好。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促使他们积极发展意义识记。在思维方面,初中生已经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进入中学后,不但课程增多,开设了物理、化学、几何等课程,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抽象程度也增大,这就要求初中生发展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这些课程的学习也促使他们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比如老师在讲立方体的时候,为帮助学生理解,经常会举课本、粉笔盒等例子。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在心理上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独立性增强。童年期的小学生,一般都听家长和教师的话,按照他们的要
28、求去做,把教师的话当作无可怀疑的、永远正确的。但到了初中,初中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开始“闹独立”,对教师和家长不再百依百顺,教师也不再是心中的“上帝”,他们开始审视家长和教师,要求家长和老师给他们更大的自由,把他们当大人看待,让他们独立地做事。他们讨厌别人的干预。甚至教师和家长善意的劝解和必要的指导,他们也视为罗嗦和管束。但这个时期的初中生一方面由于知识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他们的独立性不完全是理性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和生活方面不能独立,需要成人的帮助,这又给他们的独立意识以打击,有的成人甚至以此来打击或压制他们的独立性
29、, 常常导致他们因尊严被侵犯而产生的恼怒式反应。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主要培养其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切忌繁琐的说教,过多的督促和帮助。在情感方面,初中生开始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情感变得丰富,但不稳定,具有很大的两极性,而且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为一点的成功、失败,为教师或家长的一句话,可能会充满激情和信心,也可能悲观和失望。但不同于小学生情感的开放性,初中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隐闭性和伪饰性。对别人的评价,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似乎别人怎么评论都无所谓,但内心却有很多想法。见14岁女神童之死。初中生男女之间的情感与友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男女同学互相回避、态度冷淡,但这只是表面疏远,内心却很在意异
30、性对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了吸引异性,偶尔也会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对自己的情感体验总是秘而不宣,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好朋友都不谈。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尽量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而学生中即使出现了早恋现象,教师也不能简单地批评,甚至粗暴地干涉,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而要根据青春期的特点,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教育。 在意志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还是很不完善。他们(t men)有理想,有计划,对自己的情绪也有所控制,但他们的理想又频繁变动,就是(jish)人们常说的“少年(shonin)多志”;他们的计划“朝令夕改”,有始无终;他们的情绪易受外部影响,喜怒无常,
31、常常有失控的现象发生。见冲动学生捅死同学。少年期的意志不坚强,极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不良影响时,很容易误入歧途,染上恶习或走上犯罪的道路,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在社会性方面,随着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活动的范围扩大,他们的交往能力随着交往人群的扩大和增多而提高。不过,他们的交往范围不限于学校,交往的对象也不限于教师和同学。与小学生相比,学校教育的影响力相对减弱,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开始加大。他们甚至排斥教师,寻找自己的“小哥们”、“小集团”,在他们内部形成“亲密”的友谊。他们虽然排斥来自教师、家长的指导,但他们极易接受亲密团伙的束缚,使他们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幼稚性。总之,初中
32、生所处的少年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发展的时间短(3年)、变化快(身心发展处于巨变状态)、矛盾多(闭锁性与开放性、依附性与独立性)、影响大(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初中生的特点,做好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渡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和困难期,顺利实现人生的“起飞”。1、 针对生理发生的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表明,对性问题的关注,恰好就在初中时期。性的发育成熟往往使个体的心理产生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如羞涩、不安、好奇、恐惧等。进行青春期教育,一方面要讲授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使他们破除对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及早进行性伦理、性道德的教育,
33、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现在的心理发展,更关系到他们成人之后的行为。一些书和电影只要写着儿童不宜,很多儿童就会偷偷摸摸去看,以了好奇心。记得以前有个同事因为放暑假就请两个学生看房子,回来后发现他家的儿童不宜的书被这两个学生偷看了。见禁果效应。2、 给他们一些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同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被承认是一个成人。另一方面,他们还是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需要依赖成人。所以,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存在,使他们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对待初中生的教育,成人的强制和唠叨都不会有成效,反而适得其反,
34、制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待他们,既要“放权”,又不是“放任”,而要加强必要的指导。 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渴望独立的要求,给他们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在独立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但同时又要不失时机地注意他们的动向,及时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他们更有目的性地发挥自己的独立行动的能力,以防他们因经验和判断是非能力不足,莽撞行事,使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锻炼中走向心理的成熟。3、为他们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处在少年期的初中生,有着丰富的精神体验和独特的内心
35、世界,他们精力充沛,渴望知识,乐于交往;他们开始勾画人生,有自己朦胧的理想和崇拜的偶像。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他们积极向上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食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探索当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他们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为他们发展个性、展示特长提供舞台。少年期还是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期,初中生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有限,易受不良刺激的诱惑,所以,我们要创造一块精神的净土,给他们提供模范和榜样,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既是他们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教育要把“学会学习”和“学
36、会做人”一齐抓。见同学投票竟逼死女生,教育应反省4、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少年期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起始阶段。上了初中 随着知识的增多,思维的理性化,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也都开始增强。初中生最初对自己的评价,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的,其中成人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另外他们还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将自己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从而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初中生自我评价的发展中,日记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写在日记中,评价自己。教育者在这段时期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们,争取和他们的沟通;要让他们阅读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要让他们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来经常反思自我。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少年的自我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 专题报告-成都-严森-蓝光雍锦系产品研究
- 糖果行业的价格竞争与波动分析
- DB4107T 502-2024 专利申请快速预审服务规范
- 口腔科利用PDCA循环降低颌面外科患者胃管自拔率品管圈QCC活动书面报告
- 2023年变速箱齿轮资金筹措计划书
- 强化复合地板浸渍纸生产工艺设计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眩栅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有意义的研讨会主持词(3篇)
- 消防月活动总结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二7类选择题技法专项训练技法3含答案
- (零模)徐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护理
- 四川公安基础知识模拟5
- 英语KET官方样题Test1- Test 2
- 财务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课件】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新版教材单元分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
- 5.1平行与垂直(进阶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8《安全记心上》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