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解析课件_第1页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解析课件_第2页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解析课件_第3页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解析课件_第4页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过程与策略 主要内容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过程概述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的策略运用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的交往分析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教学手段目的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它由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组成,是多种教学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展开的负责性动态运行过程。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过程概述33个世界经验世界 语言文字世界虚拟现实世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4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过程概述学习理论的发展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技

2、术对教学过程的支持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征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本质、过程、机制、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学说。它旨在阐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以及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学习等。5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的职能: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6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语言词汇、概念、定义、定理的确立。例如背诵下面的单词:panacea万能药 ominous 预兆的mar 损坏 毁坏 grumpy 脾

3、气坏的 fictitious 假想的 erode 侵蚀craggy 多峭壁的 bizarre 奇异的 astute 机敏的 amass 收集, 积聚 或者记忆数学或物理定义定理。 数学运算、证明推导、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管理 计算机维护、文字输入、实验操作 通过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结构中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 学习动机的改变、对自己知识、能力的评价。价值观的改变。7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桑代克 打破了机能心理学(功能心理学)纯理论、纯思辨性质的约束。它要预测和控制人类的活动。J.B Watson

4、19198观点:“观察优于想像”-实证主义 动物实验:猫、狗、猴子、老鼠、鸽子或人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结果相同;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无关紧要;“直接呈现”-新实在论 认识的内容与认识的对象的同一性。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9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和我所选择的特殊环境,那么我想把他们培养成什么人就培养成什么人医生、艺术家、教师,甚至可以培养成乞丐和盗贼,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才能和爱好、禀赋。” 斯金纳教会了鸽子在玩具钢琴上用嘴啄出简单的曲子和模仿打乒乓球。刺激Stimulate-反映Response10对教学的影响:积极的自我强化

5、小步子渐进原则及时反馈原则频因率与消退现象间歇性强化和分化性强化强化动机效果 B.F Skinner学习者能够见到自己学习的后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目标分化,逐步诱导,打开程序教学的阀门。对行为后果的强化越及时,重复的可能性越大。(定时强化)强化频率与重复成正比,否则将消退。形成行为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再予以强化。 (定比强化)正常心态的行为后果得到强化。11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任务分析: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目标参照式评价: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行为效果

6、。行为主义的适应性言语信息类知识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1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始人:皮亚杰主要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皮亚杰布鲁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加涅的信息加工论。13观点: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的分阶段的加工过程 一种由同化和顺应交替发生作用而导致生理、心理从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的循环过程,提出“同化一调节一平衡”多次反复的认知模型; 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发挥着同化作用,这种同化包括下位学习、总括学习和联合学习三种,同化的过程是认知结构改

7、变、分化、重组的过程; 对信息进行感受、组织、编码、贮存、呈现、提取等复杂的加工处理,而这种加工处理是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发生作用的动态过程。实质就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4研究主题:有意义的学习探索式学习记忆方法 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活动15认知主义的适应性: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策略类知识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始人:让.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Dewey)主要人物: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

8、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乔纳森(Jonassen) 杜威17观点: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构造的内容。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18建构主义在教学应用上的特色: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 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重视错误概念对学习的贡献 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能从各种角度去了解各种概念原则,进而发展问题解决、决策以及创

9、新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以激发学习时所必须的心理状态和先前知识。 情境认知将目的、过程及方法视为一体,因此,即使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概念,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也有正面的贡献。19建构主义的适应性: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策略类知识态度20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创建时间: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21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

10、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22观点: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各个从属方面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

11、即: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行为。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23对教学的影响:人们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生活中作出有意义选择的潜能;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不是了解或劝告当事人做什么,而只是起一种促进者的作用,让人们去发现自己能做什么。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24人本主义的适应性:智慧技能类知识动作技能类知识认知策略类知识态度25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知识的客观性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客观主义 主观

12、主义26(二) 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 1. 有效学习的特征建构性定向性协作性积累性自控性情境性有效学习建构性定向性协作性积累性自控性情境性有效学习271. 有效学习的特征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先前知识对当前知识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现代认知学习观认为建构主义强调在积极的建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积累性。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那么如何积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就需要对这一积累过程进行适时的调节和控制。自我调节性。学习者需要不断对其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包括:有准备的学习、采取必要的学习步骤、调节学习、自我反馈和评价学习成绩,能够保持注意并具有高

13、涨的学习动机。这种自我调节活动较少依赖于教学的支持。28目标定向性。有效学习本身是一个有目的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一旦学生决定或陈述了自己的目标,学习一般都能够成功;如果教师或课本上对预先学习对象有一个界定,学生采纳了这种界定,那么学习一般也会成功。情境性。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包括思维和学习)是发生于一定的物理和社会背景中的。认知过程包括个人与情境之间的交互,并非单独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协作性。有效学习的协作性要求教学能够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与协作,形成对知识更加丰富的理解,以便学习广泛迁移。292. 信息技术对有效学习的促进作用从信息加工理论的

14、角度看 信息输入阶段学习 信息加工、整合、建构的阶段信息输入阶段信息加工、整合、建构阶段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有效的信息输入有效的知识建构强调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媒体)、以某种表征形式(符号、直观及其组织)引起学生的注意,经感官进入到信息加工系统中;强调学习不仅是简单的记忆痕迹,有效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达成理解、达成建构。30教育技术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刺激开放环境认知工具学习资源可视化情境互动反馈 互动的新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以及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识的环境。 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

15、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许多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技术技术可以把课堂和社区、校内和校外联系在一起。 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31作

16、业在十余年的学习活动中,你自己总结和归纳出了哪些借助于教育技术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个人完成)分析你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提出如何借助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请写出具体措施。(个人完成)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要素3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17、,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1、积极的学习。学习者必须保持积极的学习心向、主动地观察、探究。“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杜威)2、建构性的学习。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加工,并将其与其它的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3、累积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35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4、目标指引

18、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学习目标不是由外部、他人定的,目标形成与实现目标的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的。5、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学习者必须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诊断与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的评价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较多使用学习者的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36建构性学习和教学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他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

19、放之各种情景皆准的教条;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它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地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37 1、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这意味着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这意味着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是灵活的知识,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学习者所建构的是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不是别人的知识。对知识深刻的、真正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

20、维和探究能力。38如何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392、学习的内部过程:高水平思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是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实时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即与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403、学习的控制:学习的自我监控建构性学习是一种

21、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学习者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和调节部分地需要学习者去单独完成,同时也需要学习者小组来共同设计和控制。41学习的社会情境: 充分沟通、合作和支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在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教师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

22、的沟通互动,学习者要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42高水平沟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有相当多的沟通是围绕学习者对每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学习者就所探索的内容而展开交流,在对话中可以体现出他们的高级思维活动。2、随着交流的进行能自然地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共识。学习者要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能自由地对其他发言者进行评价。教师应鼓励学习者的讨论,是他们心理上能有安全感,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对话始终能以参与者的想法为基础,最终能促进学习者对某一主题

23、的共同理解。435、学习情境: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与 有力的建构工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信息更为多样化,更具有情景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教师不是预先设计好信息序列,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超越教室界限。建构主义者反对过于简单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习能够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建构主义重视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让学习者直接对各种现象进行实验探索。教师在学生的实验中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44学习类型 观察性学习 符号性学习 活动性学习453个世界经验世界 语言文字世界虚拟现实世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24、)46数字化学习 就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因特网进行的学习。 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理解1理解247教学手段目的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它由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组成,是多种教学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展开的负责性动态运行过程。教学活动与学习过程48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49技术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技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工具,主要发挥四种功能,学习管理工具: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电子学档、计算机辅助测验、适

25、应性学习系统等信息资源媒体:包括课件、教学资源库、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材、电子书刊、学生自建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虚拟科技馆等 信息处理工具: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与网页著作工具,模拟、建模与知识可视化工具,各种认知工具,及各种智能教育代理等社群互动工具:如网上聊天室、视频会议、共享白板、MOO/MUD等 50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表征学习者的观点、理解和信仰帮助学习者制造结构化的多媒体知识库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支撑学习者在建构中学习:访取需要的信息比较观点、信仰和世界观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 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呈现他人的信仰、观点、意见和故事定义

26、一个安全的、可控的问题空间给学生思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在共同体的成员中讨论、辩论、达成协商一致意见支撑知识建构共同体之间对话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反思中学习帮助学习者清楚地表达并呈现他们所知道的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是怎样学会的支撑学习者对意义的个人表述支撑用心的思考 5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合作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评价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管理的工具52信息化教学过程

27、的特征 信息化学习过程是在技术化环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传统的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低层次的理解深层理解教学内容 严格忠实于固定的教材 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 教学资源 材料主要来源于课本和手册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 学习控制 主要依赖教师的监控注重学习者的自我监控社会情境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和支持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教学方法 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教师角色 指示者、专家和权威发问、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商者、谈判者学生角色 学生主要是独立学习注重合作学习教学评价 通过测验、正确答案来评价学生,强调结果;定量分析的方法 既通过测验也

28、通过学生的作品、试验报告,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知识状态 知识是静态的 知识是动态的,注重学生的发现与体验 53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征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54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的策略运用教学策略概述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教学过程的行为策略信息收集与评价策略信息展示与交流策略信息问题解决策略55一、教学策略概述概念: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对特定教学情境中使用的媒体、信息、方法、形式和活动序列等教学问题进行

29、的设计规划。包括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教学策略通常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境的操作性技能和规则性框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等教学策略一般具有目标指向性、技术操作性和动态过程性等特点56基本的教学策略生成性策略鼓励或允许学生通过自我提供的许多学习活动,“控制”学习中的信息加工的优势,建构自己的意义。替代性策略倾向于通过提供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序和强调、理解与检验、以及迁移的建议,较多地代为学生加工信息。指导性策略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共包括四个阶段:导入阶段主体阶段结尾阶段评价阶段57组织策略:主要

30、涉及对教学内容编排和呈现的决策,如教学内容的序列及其结构、知识呈现的类型和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等。传递策略:对教学信息如何传递的决策,涉及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管理策略:是对学习者与学习活动的互动方式的决策,涉及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资源配置等。58 替代性策略 supplantive strategies 教师 指明教学目标 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 提供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注意 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 构建教学环境59优 点: 信息加工强度大 短期内使学生学习较多材料 可带来更集中、有效、可预 测的学习结果 适用先决知识、技能或学习 策略有限的学习者60缺点: 学习者

31、投入智力活动少 信息加工不够深入 缺乏挑战性、刺激性 缺乏个性、独立性和动力61生成性策略Generative Stratagies 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 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 自行决定活动 自己控制信息加工 构建自己的学习环境 形成教学目标学习者62优 点: 信息加工深入,学习效果好 激发兴趣、动机 学习策略得到使用、练习与修正 学习结果因人而异、高度个性化63缺 点: 对学生记忆力有较高的要求 成功依赖于学习者拥有策略的宽广度 易导致认知超荷、情绪受挫折64两种教学策略的平衡 替代性策略减轻认知负荷时间、能力、动机任务紧迫性认知策略进一步学习要求先前知识 生成性策略提高加工效果65

32、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过程的确定 学习方式的设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66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作为理论支撑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师实施和控制的,具有指向性,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策略具有动态性,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等有关,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调整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情境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设计规划,既有总体的设计规划,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法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对教学方法、媒体、形式以及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设计,具有技术性的可操作特点Back6

33、7二、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可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两个层次,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序列结构和编排组织的策略教学组织的宏策略精细加工理论 :提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七种策略成分,即: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学科结构);学习的先决条件序列(课时结构);总结;综合;类比;认知策略激发 ;学习者控制方式等教学组织的微策略成分显示理论:对微观教学内容的编排问题,它主要关注如何针对概念或原理等个别知识点来组织教学 68三、教学过程的行为策略动机激发策略 信息呈示策略 教学会话和指导策略 69(一)动机激发策略 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学习要求 以激发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及时提供对学习结果的反馈 恰当运用竞赛

34、、评价与奖励等措施70(二)信息呈示策略按照教学手段不同,教学过程的信息呈示可分为语言呈示、文字呈示、教具呈示、动作呈示和视听音像呈示等基本类型P89:符号表征的多媒体效应和结合效应常用的视听呈示方式主要有:讲述以前呈现,用于引发兴趣或分析任务;教学难点呈示,用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讲解之后呈示,用于知识总结或综合归纳;使用交互式媒体如计算机等进行人机对话学习或个别学习指导等。71(三)教学会话和指导策略 教学会话是师生之间通过语言方式共同进行的学习交流活动,如课堂提问、作业答疑、组织讨论、通讯交流等,提问和讨论则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会话方式72四、信息收集与评价策略 信息收集策略信息评价策略:

35、评价网络信息的四个基本维度Credibility-可信度Accuracy 准确度Reasonable-合理度Support-支持性73有效的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即:确定搜索主题、制定搜索计划、选择搜索工具、实施搜索过程、评价信息质量、存储搜索结果。网络信息搜索策略 :选择恰当的关键词 句子检索法 文件检索法 利用“同类链接”快速查找相关信息 中西结合检索法 信息收集策略74信息评价策略可信度作者可信度质量保证的依据元信息准确度时效性全面性针对性合理度公正性客观性一致性支持性出处确证外部一致性75五、信息信息展示与交流策略描述信息加工与交流过程的DEAPR模型:设计(Design)

36、编码(Encode)组合(Assemble)发布(Publish)修改(Revise)76六、信息问题解决策略美国学者艾森博格(Mike Eisenberg)和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提出了一个旨在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的Big6信息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的流程一般包括6个步骤,即:任务分析寻找方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表达信息学习评价。P9477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的交往分析信息化教学交往的类型 信息化教学的交往设计 信息化教学的交往管理 78一、信息化教学交往的类型 现实主体之间的交往:指现实世界中的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生群体间及群体内部成员间的交往。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的交往:现实主体(学生或教师)与虚拟的学习者、教师或进行的交往虚拟主体之间的交往:在虚拟交流学习环境中,虚拟学习者之间、虚拟学习者和虚拟教师之间进行交往。79二、信息化教学的交往设计 选择交往主题,明确交往目标 提供相关的信息内容和资源 创设交往环境 设计交往策略创建学习共同体 80三、信息化教学的交往管理 激发交往动机 组织、监控交往过程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成果展示、交流和评价 81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内涵信息化课堂管理策略计算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