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1页
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2页
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3页
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4页
高度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高度的测量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综合数学或其它学科知识形成高度的测量方案.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 数学上册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 章末“综合与实践”.这一章是学生在充分学习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基 础上,从测量入手,创设学习情景,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在本节课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构造相似三角形、借助平行投影、运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测量问题.通过本节课高度测量方案的探究,渗透着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能极大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

2、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本节课先用2016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引入,再用学生所熟知的学 校旗杆为具体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和课堂德育的功 能;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和其它学科知识设计解决问题方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鼓励学生展示、讲解自 己的高度测量方案,合作交流、反思质疑;再设情境河对岸铁塔高度的测量这一 具体情境,合作交流,应用探究,质疑解惑;最后课堂小结,肯定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扬学生们学以致用,大胆创新的表现,更要引导学生体 会学科知识融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分

3、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三角 函数等数学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设计高度的测量的方案.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科学态度 的形成。(2)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设计高度的测量方案,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3)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4)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尝试评价和反思。2.目标解析(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设计,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过程中,激发学 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数学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设计 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小组

4、讨论、方案展示过程中发表自 己想法、勇敢创新,在大胆质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建立数学 模型,合理利用物理、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设计紧贴实际情境的旗杆高 度的测量方法,进一步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3)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设计高度测量方案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 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测量方案,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 本思想和思维方式.(4)探索、分析、设计高度的测量方案的有效方法,增强应用意识、提高 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合

5、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解释自己的 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小组间交流成果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 多样性,尝试评价和反思.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各科课程,本节课给出情景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需要 学生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另外本节课方法众多,使用同一方法设计 测量方案,不同学生思路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使用三角函数 综合数学学科知识设计的测量方案, 方法有难度,应用很广泛,因此在本节课的 学习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有:.课堂预设的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案顺序与课堂实际中学生展示顺 序的不可控之间的矛盾.实际测量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建立的方

6、案往往能紧贴实际, 选用最 易操作的方法,不会考虑较复杂的实际测量情境 .在学习勾股定理、相似三角、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学生已经尝试过不同的 方法测量高度,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想到多种不同的方法设计 测量方案,本节课着重于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经验的积累,可不拘泥于由易到难, 由特殊到一般的展示顺序.本节学生对于旗杆高度的测量不会刻意去选择综合学 科知识的测量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构造直角三 角形,利用三角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 让小组代表通过实物展台展示

7、方案, 再用ppt动画演示,设计必要的板书让学生 的思维与教学过程同步,让学生更好地的把握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情景,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方案, 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问题(播放2016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同学们,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奏响,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中 无比骄傲与自豪.在升国旗中,升旗手恰好在48秒国歌声中将国旗升至最高点, 升旗手需要根据旗杆的高度来确定升旗的速度,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你会测量旗杆的高度吗?就

8、让我们以校园旗杆为例,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来研究高 度的测量?(板书标题:高度的测量.幻灯片展示升旗广场图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设计出高度测量方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导学案中设计出具体的测量方案.高度的测量茜杀司自分工;蛆长: 方案执苇:, 运篁接国: 小明发百人! -、用什也电厘方法?一,I二【设计意图:以生动的2016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视频引入课题,创 设探索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熟知的升国旗为具体情境, 提 出问题,即发挥了课堂的德育功能,又仅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活动,提高学习热情.结合提出的

9、问题,在学案中制定了五个探究步骤,目的是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活动,怎样形成解决问题的报告 .1(二)、小组合作探究,形成测量方案(以组问同质、组内异质的的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间分工协作交流探 究.我们是这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一号组长负责组织组内讨论、确定方案;2、二号副组长负责方案书写;3、三号、四号复习协助方案计算、绘图,准备发言 .老师积极参与到小组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表扬学生独到见解,了解 不同小组的方案设计,及时帮助引导.)【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内明确责 任分工的前提下,小组成员间分工协彳,调动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通过小组活

10、动让学生自主的由知识到实践展开丰富的想象, 再利用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 功的感受,同时又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并借助学生的成果有重点地提炼出数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学生中间, 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也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闪光点,明确下一环节交流思路.】(三)、交流成果,小组代表使用多媒体展示方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也是完成数学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维目标的需要为此,在本环节中,首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通过多媒体展示 本组

11、制定的方案,介绍工具、原理、测量方法、所需数据等.(学生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方案,如后附“预设方案”,点评不作演示) 预设方案一:利用平行投影测量高度 一、用什么测量方法?如上图所示:平行投影下,同一时刻,所有物体的影子朝同BED F一方向,且物体与影长之比皆相等.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标杆、卷尺.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上图所示标杆CD的长度,影长DR B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AB CD = BE DF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测量标杆CD的长度;将标杆垂直立于地面,测量出影长 DF;测量出旗杆的影长BE.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预设方案二构造相似三角形测量高度、用

12、什么测量方法?ACIBE GF D如上图所示:镜子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构造A AB丹ACDG. 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镜子、卷尺.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上图所示线段BG GD CD的长度.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测量员垂直于地面站立,测量出测量员眼睛与地面的高度,即CD的长;将镜子放置在水平的篮球场上;测量员在直线BE上移动,直到通过镜子观测到旗杆顶端停止;在镜子上标记出反射点G测量出线段GD BG的长.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学科知识融合方案、用什么测量方法?BDC如右图所示,我校标准化篮球场,南北长度是28米(即上图中线段CD的 长).用测角仪测量出/ ADB和

13、/ACB 的度数.tan/ADB=ADBD=ABtan/ADB.tan/ ACB=1BDBC=ABtan/ACBBC BD CD =28ABtan/ACBABtan/ADB28则AB281tan/ACB tan Z ADB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测角仪,计算机excel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ADBffi / ACB的度数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用测角仪,在篮球场最南端地面测量出旗杆顶端仰角/ ACB 的度数;用测角仪,在篮球场最南端地面测量出旗杆顶端仰角/ ADB 的度数;使用Excel ,设计计算公式,输入测量数据进行计算.预设方案四: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利用勾

14、股定理测量高度、用什么测量方法?AABCBC意星的翼6520-1七 ariiB2.0.躺绳子垂下后,超过旗杆的长度(线段 BC的长),右图纯子拉 直后纯端C与旗杆底部白距离(线段 BC的长度).在 RtABC中,A寸+BC2=ACAB2+ BC 2=(AB+BC) 2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卷尺.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线段BC BC的长度.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将绳子垂下后在旗杆底端固定;将多余纯子拉直,如左图,测出线段 BC的长;拉紧绳子一端,沿水平面将绳子拉直,如右图,测出旗杆底端与纯端C的距离,即图中线段BC的长度. 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预设方案五:利用三角

15、函数一、用什么测量方法?在RtCEB中BECE=an / 2在RtAEC中AE=CE tan/ 1BE=tan / 2 tan / 1=BE-tan / 1tan / 2 .AB=AE+BE=BE-tan / 1tan / 2+BEtan / 1=tan/2+1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高度为1米的测角仪.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仰角/ 1,俯角/ 2.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将高度为1米的测角仪CD垂直放置在旗杆底端B的同一水平面上;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 1;测得旗杆底端B的俯角/2;.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预设方案六:数学学科知识综合方案一、用什么测量方法?在 Rt

16、ABD和 RtABC中BD=BC=AB tanAB tani卜 BC BD CDAB tanABtanCD则ABCD11tantan二、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测角仪、卷尺.三、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数据?仰角/a,仰角/B .四、测量过程主要分哪些步骤完成?用测角仪在点D测得旗杆顶端仰角a ;用测角仪在点C测得旗杆顶端仰角B 五、如何计算测量的结果?其它预设: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提出其它方案,比如,使用氢气球、借助旁边教学楼等.【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探究之后,运用日常生活经验和以前所学知 识使问题得以解决.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讲解自己设计的方案,锻炼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使学生了解

17、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尝试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1(四)、再设情境,拓展探究下面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住在河边一幢大楼里.假期,小明在楼前运动场锻炼身体,他观察到 河对岸新建了一座铁塔.小明想测量铁塔的高度,特意作了现场考察.他发现:1、在楼前广场不同地方都可以看到塔的顶部.2、在平坦的楼顶不同地方也可以观测到塔的顶部 .3、在楼顶边缘处能同时看到塔的顶部和底部.4、在小明家阳台也能同时看到塔的顶部和底部.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帮助小明设计出测量塔高的方法.在导学案后面画出 草图,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吧.ACr r t T; i TOC o 1-5 h z 1Bi

18、|shi* iB-D【设计意图:通过实景图片抽象后引入问题情境,结合引导语指引学生快速认识 具体的问题,也是给学生思考探究适当点拨,使学生你能够迅速想到用刚刚学过 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多侧面、多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板书 静态体现知识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将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五)、总结反思、提升认识刚才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我们得到了很多测量物体 高度的方法,我相信还会有其它一些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整 理,继续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同学们能根据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情境,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认 真思考、积极发言,灵活运用基本方法,设计了很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综合运 用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方程思想;更可喜的是遇到复杂问题,同学们能创 造条件,转化为基本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