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解精析练习题18_第1页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解精析练习题18_第2页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解精析练习题18_第3页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解精析练习题18_第4页
高二地理下册知识点精解精析练习题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上海卷)(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1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以丘陵、平原为主 中部高,西南、东北低以平原、盆地为主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B.C.D.15.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答案】14.C 15.D【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学以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为中部高,西南、东北低。.图中甲,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即可知两条虚线所在的地 形部位都是山谷。【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值线。(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

2、的基本形态。.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B.D.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答案】7.C 8.A【解析】.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形成洋脊。.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切入大陆板块的下方,大陆板 块隆起抬升,可能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 沟。【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板块运动。(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图例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目沉积岩I沉积岩itE花岗岩Q侵蚀面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3、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褶皱形成后沉积岩层II出现了侵 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又出现了沉积岩层I,最后岩浆侵入 沉积岩层n和沉积岩层I,故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岩浆侵入。【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构造。(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 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 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200、同一沉冷W也:坤我*度找.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B . C .D.

4、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 .断裂上升【答案】9.D 10.C【解析】.从剖面线上看: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 谷地都应为背斜背斜谷。.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处岩层断裂下降。【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相关知识(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13题。2.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 .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 .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答案】D【解析】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

5、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 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 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 含沙量小。【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 的水文特征。(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读图回答 1-2题。S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

6、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答案】1.A 2.B【解析】1.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2.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 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 C错;桑园位于平原 区,D错。【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2012安徽卷)35. (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F歹!J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从内外力作用 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

7、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2分)【答案】(1)断块山 洪积一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 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 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 侵蚀产物搬运到 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 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 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断块、洪积一冲积 平原,从图中断层陡坡范围可知 A地、B地分别为断层的两侧,A侧

8、 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 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一冲 积平原。(2)根据材料二中提示“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 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则这些将被破坏,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 影响主要从湿地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环境质 量下降等方面来回答。【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作用、地貌和大规模建设住宅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2011年高考题】(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

9、完成911题。叱: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 .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总各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 . P箭头指示北方【答案】B【解析】本组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 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 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C 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 其是选D的多。题干中“从拉萨向北” “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 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有点文 字游戏的意思),C D不正确。M 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 B .河流

10、C .沟 D .原地【答案】C【解析】M 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 物堆积而成,C正确。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答案】B【解析】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 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 T设施相当于个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 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 C不正确。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校研究性

11、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 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图3.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坡度最陡C.地分布有茶园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答案】C【解析】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地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 30 N,可知该地有茶园。.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 . 450 米B . 500 米C . 550米D. 600米【解析】该考察线路起点海拔最低点,海拔为(100, 200),最高点 为地附近,海拔为(500,600),即该

1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 500),结合选项可知 A正确。(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 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 GP牖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 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新记录的位置分布 图。据此回答1112题。图5图6 TOC o 1-5 h z .图5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答案】C【解析】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 图B.b 图C.c 图D.

13、d图【答案】D【解析】图6是GP新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 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 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 即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2011年高考全国卷)读图1,完成1-2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答案】D【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 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 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 C .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C【解析】山体岩石

14、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1题。图I1.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 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 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答案】A【解析】以景观图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易试题。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或调动旅游景点知识即可作答。(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6为地处北纬50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8-9题。国6.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经历了先

15、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底层由下到上市连续的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答案】D【解析】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 成的影响(本题有人教版痕迹),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推理、判断能力。 第8题现实的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 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 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 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 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 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由于距今 2300万年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 流形成于后,排除A;根据地质过程推断,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 排除B;处地

16、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为三层, 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 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 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答案】C【解析】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 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 Do根据 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 C(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 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图例五用杷“- 元科告,爱岩 室1.号 图1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

17、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 B C D【答案】A【解析】从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北方,沟壑纵横,植被稀疏, 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甲地缓坡可平整土地开垦农田,乙地山麓出口处 河流泥沙淤积应疏通河道防止洪涝灾害,丙地陡坡山脊应发展林牧 业,丁地冲沟出口处可打坝淤地防止水土流失。4、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II B III 、IV C I、III D II、IV【答案】D【解析】从图可看出I、m处是沉积岩层,是外力作用的结构,II处 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IV处侵入岩是内力作用的岩浆侵入活动造

18、 成的。(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8-9题。图4S 5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C. 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答案】B【解析】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 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突发地震可以引起滑坡,连降暴雨也可以引 起滑坡,地表堆积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选B。 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四处房屋,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

19、,同时位于山 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 坡、泥石流威胁,所以b处符合要求(2011年高考广东卷)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丙:1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情况,可知乙处是背斜,丙处是向斜, 甲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位移,即为断层,所以选B。(2011年高考广东卷)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 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 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答案】D【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 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 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 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 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 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3-4 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