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共40页)_第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共40页)_第2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共40页)_第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共40页)_第4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共4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sxing)与科技【单元(dnyun)概说】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zhli)思想的演变:从春秋战国儒家学说的创立到汉代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再到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最后是明清之际对正统儒学的批判。学习本单元内容,要注意:1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把各种思想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3要与现

2、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第1课 孔子与老子 预习案【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解读:重点应放在孔子的思想方面。掌握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和现代),分析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于老子的思想,简单阐释其思想内容和影响即可。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问题导学】1、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何影响?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其主要内涵各是什么?你如何评价?3.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受到太多

3、重视?4老子 “道”的思想以及其辩证法思想的内涵各是什么?【重难点突破(tp)】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sxing)的背景孔子(kn z)之所以创立儒家学派是与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的。春秋时期,简称春秋。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属于 HYPERLINK /view/26914.htm t _blank 东周的一个时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经济上,铁农具、牛耕得到广泛使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逐步趋向瓦解。政治上,周王室权威衰落,分封制、宗

4、法制日趋崩溃,诸侯势力崛起,兼并战争日益频繁,社会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到破坏。文化上,国家设置的官学日渐衰落,知识分子开办的私学兴起,脱离生产的游说之士奔走列国,阐述自己的治世主张。各国诸侯:为争雄竞相招揽人才.。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2、“道”的含义: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道的原始含义指道路、坦途,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上升到哲学范畴是在春秋时期。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当作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有人认为,老

5、子所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的最高原理。有人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是物质的。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被各家学说所接受,虽有不同理解,但已成为宇宙本原、普遍规律的代名词。3、孔子与老子思想上的主要区别(1)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老子主张“无为而治”。(2)在哲学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并且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研究重心不同: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

6、的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典型例题】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解析: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处理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体现其价值,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其它几项B、D是荀子的观点,C是孟子的观点。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yuw),便愤

7、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rn zh)爱人B忠恕(zhn sh)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解析:C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不能够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不符合周礼。 【我的疑问】教学案【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

8、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合作探究二】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上材料均出自(ch z)论语孔子(kn z)追求的“礼”是什么(shn me)?他主张如何实现“礼”?【当堂检测】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力” B“仁

9、”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无为而治”3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师4.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5语出淮南子 人间训的“塞翁失马”的

10、典故,是为阐述 “祸福倚伏观”服务的,它反映了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A孔子 “仁爱”思想 B老子“辩证法思想” C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D孔子“为政以德”思想6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7.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为无为,则无不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法道,道法自然A B C D课后总结(zngji)1、【知识(zh shi)体系(tx)】2、【课外拓展】孔子

11、的身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子姓,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四世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其后代开始以孔为氏。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到鲁国,卿位丧失,下降为士。孔子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老二。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概念解析

12、1司空、司寇:司空也叫司工,是管理生产和建筑的官员。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据尚书左传记载,在周武王、周公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春秋时,周王室和鲁、宋、晋、齐等诸侯国都设置这一官职,其职责是驱捕盗贼和诛戮不法大臣等。 子、夫子:商周时,“子”原为天子所属卿的尊称。春秋时,诸侯所属卿也称子;后来,大夫一级也互称“子”。春秋战国之际,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的学者和教师,被学生尊称为“子”。战国时期,“子”就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子”还是古代男子的美称,同时,先秦诸子的著作也称“子”。 “夫子”西周时是用来(yn li)称呼军官的。春秋时成为卿大夫的尊称。春秋战国之际,“夫子”也演变成了对学者、教师的

13、尊称。3、道、道家(Doji)、道教:“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其原始含义指道路(dol)、坦途,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上升到哲学范畴是在春秋时期。“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派别,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继承,有时为官方儒学所吸取,如宋明理学。道家思想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如汉初的黄老之学和魏晋玄学。此外,道家哲学还深深影响了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两大宗教思想的发展。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的基本

14、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用老庄哲学来构建道教的神学,建立道教的哲学体系。【当堂检测】BCBBBBB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预习案【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 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道家思想;韩;非的法家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难点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问题导学】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概括儒、墨、道、法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3战国时期墨家思想为何成为显学,而到战国后期却不再受人们重视?4.诸子百家中对当时(dngsh)统治者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为什么?5春秋战

15、国时期百家争鸣(bi ji zhng mng)局面出现的意义如何? 【重难点突破(tp)】 一、百家争鸣局面(思想异常活跃)出现的社会原因(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历史背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大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迅

16、速发展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政治前提: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宽松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阶级和文化条件: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特点(1)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2

17、)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重典,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3)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典型例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B c D解析:A 原因可以(ky)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政治上是由于“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hu dng)中的

18、活跃和诸侯(zhhu)争霸兼并战争,经济上是由于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文化是由于私学兴起。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 B “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两者都强调“秩序”。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

19、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解析:B 儒家强调“礼”,重视长幼尊卑,就像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典故一样。教 学 案【探究案】探究一 诸子百家的主张和影响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20、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哪种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yunyn)是什么?(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yngxing)最大?原因是什么?探究二 比较孔子(kn z)、孟子、荀子的思想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治国理念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历史观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伦理观性相近【当堂

21、检测】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佛教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3、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

22、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以此比喻 ( )A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 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已的规律C 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5、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者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6、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讨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兼相爱,交相利”、“天与人不相胜”、“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

23、厚不足以止乱”。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A、 B、 C、 D、7、“朝三暮四”这一成语反映了庄子( )A、“齐物(q w)”的观点(gundin) B、“逍遥(xioyo)”的人生态度 C、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 D、对社会不公平鄙视的态度8、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

24、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9、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10、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 墨家思想成为显

25、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课后总结【知识体系】 【课外(kwi)拓展】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sn zhn)主要观点: 儒家(Rji)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的概念截然不同,现代的“法治”是根据依照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

26、义。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人民,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总之,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3、 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

27、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参考答案探究案一(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 主张尚贤;材料三: 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的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因为“德”“礼”思想可以抑制统治者暴政、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探究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治国理念“仁”,“为政以德”“仁政”礼法并施民本思想“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君舟

28、民水”历史观“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伦理观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当堂(dn tn)检测】1、C 2、D 3、D 4、C 5、B 6、D 7、A 8、B 9、A 10、D第3课 汉代的思想(sxing)大一统预习(yx)案【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标解读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问题导学】1、西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背景是什么(shn me)?在当时的地位是怎样的?衰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罢黜百家,独尊(d zn)儒术”提出的背景(bijng)是什么?提出者是谁?3、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

29、影响?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5、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提示:一种思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2)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3)统治者的需要。【重难点突破】一、司马迁说孟子的学说“迁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时期地 位原 因战国备受冷落当时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时期,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秦朝遭受压制当时

30、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汉朝获得独尊董仲舒的新儒学增添了大一统、君权神授等思想内容,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要求。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如果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古代社会里,思想文化必须适应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二、董仲舒新儒学(r xu)“新”的表现(bioxin)1、新来源: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又吸收(xshu)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体系。2、新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和发扬儒学仁政

31、、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3、新地位:董仲舒新儒学一改儒学不受重视的局面,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典型例题】1、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根本着眼点是(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促进儒家文化的发展 C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D加强思想的控制【答案】A2、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

32、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答案】D【我的疑问】教学案【合作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针对了西汉哪些问题,有哪些主张,分析认识其思想?面临问题解决之道新儒学边境不宁诸侯割据 阶级矛盾(1)材料(cilio)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tind)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ywi),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

33、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3)材料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34、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当堂检测】1西汉初年,黄老之学为统治者尊崇的根本原因是( )A 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政治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敬仰黄老之学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2、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3、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chngwi)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 )A、发展经济(jngj)的需要B、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C、巩固统一的需要 D、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4、儒家(Rj

35、i)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5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8、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36、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9、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课后总结【知识体系】【课外拓展】1、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景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

37、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2、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过程,为封建统治(tngzh)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期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3、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巩固中央政权(zhngqun)的特殊意义:从西周到秦朝

38、,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但汉高祖刘邦,是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把书经里“王者(wn zh)受命于天”的思想,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指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提供合法的根据。因此普天下所有人,包括诸侯王都要绝对服从于皇帝。成为汉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依据。【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 面临问题解决之道新儒学边境不宁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侯割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阶级矛盾缓和矛盾,制定规范三纲五常观点:“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加强中央

39、集权的需要。实质:思想文化专制。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观点:“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核心)目的:为了加强君权。思想来源:体现儒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评价:有利于加强君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的。(3)观点: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评价: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统治秩序的稳定 ;但为维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当堂检测】1.A 2.D 3.C 4.C 5.C 6.D

40、7.D 8.D 9.D第4课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dibio)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难点(ndin)】教学(jio xu)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问题导学】1.儒学发展出现危机的时间?原因?儒学者们是如何应对的?2.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的思想来源有何不同?3.什么是天理?理学的实质(目的)是什么?4.程朱理学被官学化得原因是什么?5.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6.如何评价宋明理学?【重难点突破】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思想文化方面: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及唐代赤裸裸的

41、恐吓已经已无法控制人心;自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发展出现了危机;唐宋以来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儒学的更新与发展;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2.政治方面:国家分裂和战乱频繁、农民起义等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北宋时期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3.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二、比较(bjio)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

42、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2)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3)影响:维护专制;压抑人性;塑造民族性格 不同点(1)世界本原: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2)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注意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认识论上的不同)(3)哲学范畴: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三、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r xu)相比有何特点?(1)来源(liyun):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2)内容:

43、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把自然社会和个人贯通起来。(3)作用: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4)地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使儒学发展到理论化和思辨化阶段。【典题分析】【例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争论的双方是理学的两大派别,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甲方指陆王心学,认为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注重对具体事物的探索,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支离破碎;乙方指程朱理学,批评陆王心学只注重内心世界,“太简”

44、。 甲方,即陆王心学,其主要观点是发明本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例2】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ji x)】材料(cilio)的观点认为“心”是“万化(wn hu)”之源,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与王阳明的“心学”观点相符,“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实际上是心学学派批判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例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

45、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我的疑问】教学案【合作探究一】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在哪些方面?【合作探究二】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

46、r chn)遗书材料二:一事(ysh)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思考(sko):“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合作探究三】材料1朱熹又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材料2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3: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思考:朱熹所说的“理”是什么?他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程朱思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堂检

47、测】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3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

48、卷409)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4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5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 D6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是大家熟知的英雄,当他抗元被俘后,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他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是A道学 B理学

49、C佛学 D心学7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gu j mn shng)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ynji),努力用功8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zhxi)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C D9(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

50、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C D10“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安,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程颐这段话旨在说明应A实行严刑峻法 B罢黜百家C回复良知 D推行儒经义理课后总结【知识体系】【课外拓展】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当时,河南人

51、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xuzh)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

52、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b n)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jibi)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世界的本

53、原是理。方面: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2: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最终达到贯通明“理”即通过实践明理。3、三纲五常即封建伦理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反映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当堂检测】A B D D D B C A C D背景(三教合一)【知识体系】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陆王心学消极影响积极作用 理学的影响第5课 明清(mn qn)之际的进步思潮预习(yx)案【课程标准】列举

54、(lij)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难点:评价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问题导学】1.明末清初四大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3.这些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重难点突破】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人身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

55、,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为思想批判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2.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为什么没有形成一场声势浩大(shng sh ho d)的启蒙运动,推动(tu dng)实现社会转型? 1)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zbnzhy)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使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未能

56、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群众基础: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易错易混点。 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本质是近代主权在民的思想。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正统的民本思想。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

57、的新儒学。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4)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 【典型例题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

58、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的,依据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的选出正确答案。答案 A2、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这里的“某人”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子解析:李贽的著作是藏书、焚书,其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批判被视为异端学说。答案:A3、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

59、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解析: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强调理(或心)是万物的本原,不是后天实践的产物,因而做学问时与实际相背离。B项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D项是阳明心学的主张。A、C都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A项是针对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而提出的,C项指的是求学问要注重时务。答案:C4、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受

60、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解析:从材料中“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等信息中可知是赞成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故D错误。答案:D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他们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我的疑问(ywn)】教学(jio xu)案【课堂(ktng)探究】材料一:世儒不察(b ch),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