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单元骨干教师备课(共46页)_第1页
五单元骨干教师备课(共46页)_第2页
五单元骨干教师备课(共46页)_第3页
五单元骨干教师备课(共46页)_第4页
五单元骨干教师备课(共4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d w)单元 智慧(zhhu)与力量单元(dnyun)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流芳百世的故事和人物,他们高超的武艺、顽强的毅志、过人的智慧是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素材。武松打虎主要写了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水浒英雄高超的武艺。精卫填海这则神话讲述了精卫鸟填海的故事,赞美了精卫鸟坚忍不拔的意志。跳水一文记叙了在帆船上发生的故事: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危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脱离了危险,表现了船长在危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赤壁之战记叙了周瑜利

2、用曹军轻敌,以黄盖诈降和火攻,击溃曹军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律师林肯主要写了美国历史上以为比较又影响的总统林肯 ,在早年当律师期间,为被诬告的阿姆斯特朗出庭辩护,并获得成功的事,赞扬了林肯渊博的知识。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以“学习一的变调、巩固人物特点、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复述课文、积累名言、学写钢笔字”为主要内容。编排时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在拓展阅读、积累名言中激发学生习得智慧,获得勇气。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背诵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2、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5次,要求意思清楚,相像合理(hl),语句通顺。 3

3、、继续练习复述课文。从复述段落到复述全文,可按提示、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xin su)等详细复述。 4、了解本单元的主要任务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古诗 ,直到要以自己的智慧(zhhu)合勇气ituo困境。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的方法训练。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归纳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的。而理解课文已经在第一、二单元进行了重点训练。归纳课文内容也在第三、四单元中作了重点的训练。经常开展复述课文训练,不仅能促使我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四、单元教学时

4、间安排序号类型内容教时1课文武松打虎2精卫填海1跳水1赤壁之战2律师林肯22作文如果我是23综合练习14单元梳理1五、关于复述的建议。课文复述就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课文复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摆脱死记硬背的弊端,它能真真实实地在学生中形成知识、能力同步发展,抓基础重能力。一、教学时以学生(xu sheng)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复述的潜在能力。指导学生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如武松打虎情节生动有趣,文字浅显易

5、懂。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上课时让学生复述,一个学生讲,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只在旁边作指点。这样处理,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复述能力。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复述的要领,教师需作些必要的示范,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围绕中心选择词语,组织材料,对课文内容有目的取舍,然后再增加一些创造性的复述训练,如改变人称、改变文章的结构、加进自己的想象或边述边议、述议结合等。二、重视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j s gung y)。要善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做到多样化。如律师林肯一课选择“林肯的三个问题(wnt)”作突破点,复述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林

6、肯的智慧为揭穿福尔逊的假证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天文知识,使学生复述课文时像林肯一样表达严谨。三、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强调了要学到真正的本领,必须勤于实践。复述也是如此,既不能整堂课都安排复述,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而要把复述当作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从效果出发,严格要求;要复述学生需要牢固掌握而还没有确切掌握的东西;要复述那些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素质的东西;要复述那些今后在实践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东西。记忆、思考、复述三个环节都要抓实,对于规定的训练目的不能为了迁就时间而草草收场,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做到复述准确、生动、流畅。四、设法给学生多创造符

7、合教学目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不断更新复述方式。这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训练,不是放任自流随随便便的复述,也不是束缚手脚不越雷池的复述。例如赤壁之战,可以让学生在复述本次战役之后,再创造性地复述曹操大败后的故事,这样使学生感到趣味横生,常练常新,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断提高。五、面对全体,关心差生。复述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启发思维、交流感情、提高认识都需要全体同学的努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大多数,特别要关心差生、鼓励差生站起来复述课文。尽管一开始(kish)他们可能复述得不好,但如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保证复述质

8、量,这样,学生和老师配合(pih)得好,复述计划可以顺利完成。本资料(zlio)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 21武松打虎【教材分析】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课文以武松打虎为线索,可以分成(fn chn)3个部分:喝酒打虎下冈。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尤其是打虎部分的描写(mioxi)惊心动魄,充分展示出武松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这段也是进行复述训练重点段落。【学情分析(fnx)】 【教学目标】1、能

9、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3 、能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复述重点段落,尝试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4、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学习复述课文。2、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jio xu)准备】多媒体课件

10、【教学(jio xu)时间】2课时(ksh)【预习设计】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晌(shn)、毡笠儿(zhn l er)、冈(n)爪(zho)2、理解词语“晌午、怠慢、半歇等”的意思,写在书上。3、理清脉络,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 。4、填空:武松真是一个 的人,因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欣赏歌曲,揭示揭题。1、播放好汉歌,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2、出示媒体,简单介绍: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将领的故事。3、 师:在水浒传第23

11、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出示课题:21、武松打虎【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影视作品对水浒传已经有所了解。课一开始即通过一曲耳熟能详的好汉歌引入对水浒传的介绍,再用分步出示课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xngq)。】二 、初读课文(kwn),理清脉络。检查(jinch)自学情况读准字音:晌(shn)、毡笠儿(zhn l er)、冈(n)爪(zho)理解词语 :晌午、怠慢、半歇等(2)根据“喝酒、打虎、下冈”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

12、然段)武松上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3)填空:武松真是一个 的人,因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部分以检查学生预习为主,通过纠正字音、理解词语扫清了学习课文的障碍。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小节较多,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份情节性的分段依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至于学生整体感知后谈对武松的印象,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说,如通过武松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可以看出他是个豪爽的人;通过与猛虎的搏斗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猛等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过渡:是啊,最能反映武松机智勇敢特点的莫过于他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部分,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精彩片断。三、研读重

13、点,进行复述。1、 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研读,直奔主题,体现了长文短教的特点。】2 、学习“防”的部分:(15-21节)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板书(bnsh):扑 掀 剪 指导学生(xu sheng)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dngzu),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2) 老虎是凶猛的,可武松更是技高一筹,他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交流并板书:跳 闪 躲这些动词的位置能不能交换,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准确,可以看出

14、武松的勇敢、机智。)板书:机智勇敢3)把两部分内容串在一起讲一讲、演一演。(同桌合作准备、指名交流、点评)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3、学习“攻”的部分(22-24节)1)交流并板书:劈 揪 摁 踢 打2)重点指导朗读,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边读边做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设计意图:将武松打虎的过程分成两部分来学,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机智和勇敢:面对来势汹汹的猛虎,武松首先以“防”为主,待到老虎招数用尽,体力消耗后再转入“猛攻”。而在具体学习中通过先找句子再抓动词的方法来体会猛虎的凶猛和武松的机智勇敢,在学习动词时,让学生通过演示动作、比较

15、顺序等方法进一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4、出示媒体,复述课文:老师找到了武松打虎的连环画,你能为这些画配上生动的故事吗?可以根据板书,借助连环画,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轻声准备、大组交流、生生互评)【设计意图: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通过找句子、圈动词、有感情朗读等步骤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再借助板书,通过为连环画配故事的方式来复述,既降低了难度(nd),又激发了兴趣。】四、小结课文,布置(bzh)作业。 1、小结(xioji):施耐庵运用自己手中的笔,让我们认识了武松这个机智、勇敢的英雄好汉,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准确运用动词

16、,更能突出人物特点。其实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个性格非常丰满的人物,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武松喝酒这段,体会武松的其他性格特点。抄写词语两遍,选择最难写的两个多写两遍。把武松和老虎打斗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21 武 松 打 虎跳 闪 躲 扑 掀 剪抡 揪 摁 踢 打第二课时感悟武松的倔强、豪爽上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抓住武松的动作,充分领略到了打虎英雄勇敢机智的一面,可是你知道吗,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他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请你读读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画出有关描写武松的句子,细细体会武松还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板书 :机智勇敢 豪爽 倔强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到的呢?学生交

17、流,出示相关句子:武松端起酒碗,脖子一仰,咕嘟咕嘟,便把三大碗酒喝得精光。嘴巴一抹,啧啧嗔道:“好酒!”脖子一仰:喝酒的姿,豪爽;嘴巴一抹:不拘小节;啧啧称道是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猪猪武松的动作语言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fngf)。下面,我们再用这个方法,看看其他句子又是怎样(znyng)表现武松的性格的。武松(w sn)哈哈大笑说:“原来是这样,可是我喝了三碗怎么一点也不醉呢?”(倔强 )武松不信,催他快上酒。(倔强)武松一口气又喝了十五碗,随后,笑眯眯醉醺醺地走出酒店。(豪爽)武松听了毫不在乎,敞开胸怀,迎着凉风,大摇大摆地走上景阳冈.勇敢武松想:好汉

18、不怕虎,怕虎非好汉。走!(豪爽)作者运用这些个性化的动作、语言表现了武松豪爽、倔强、勇敢的特点。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重点指导:脖子一仰 咕嘟咕嘟 嘴巴一抹 啧啧嗔道 醉醺醺 大摇大摆【设计意图: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体验的磁场,使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喝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喝体验,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个性朗读,鼓励学生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运用方法,迁移训练。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来体会水浒传中另以个人物的特点。媒体出示:李逵吃辣鱼汤的片段宋江拿起箸来,相劝戴宗、李逵吃,自己也吃了些鱼,呷了几口汤汁。李逵

19、也不使箸,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连这骨头都嚼吃了。宋江看见,忍不住笑,呷了两口汤汁,便放下箸不吃了。李逵嚼了自己碗里的鱼,便道:“两位哥哥都不吃我替你们吃了。”便伸手去宋江碗里捞鱼过来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捞过劳吃了,滴滴点点,淋了一桌子汁水。学生交流馋吃了自己的,还吃别人的。急吃鱼不用筷子,不吐骨头。粗鲁憨直初见仰慕已久的宋江,也不知道要客气。【设计(shj)意图: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t men)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p sh)一定的 “台阶”,在教师的辅助呷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性格特点的方法,共铺设了三层“台阶”:1、读武松打虎前描

20、写武松动作语言的句子;2、体会抓住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3、课外拓展,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写话练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资料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教学反思与重构*22、精卫填海【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中国的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全文一共4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精练,读来琅琅上口。【学情分析】 【教学(jio xu)目标】1、能在老师的带领(dilng)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借助注释了解(lioji)精卫填海这个神

21、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2、能借助注释,在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设计】借助字典和后面的注释,读准字音,读熟课文。写出下列字的意思:其( ) 如( ) 名( ) 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神话故事?2、师:神话故事是在人类原始时期产生的,讲述的是关于神仙或像神仙一样有本领的古代英雄

22、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名字叫精卫填海。【设计(shj)意图:也许有些同学了解一些神话故事(shn hu sh),但到底什么才是神话,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对神话(shnhu)这一概念有界定,“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区别。”但这样的表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神话”有一个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3、 出示课题:精卫填海,生读课题。板书:精卫填海学生就课题质疑。4、这个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介绍山海经,请学生看课后注释。【设

23、计意图: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的注释,对此有所了解,也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注释的习惯。】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些不同,它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请大家轻声读读这则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设计意图: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因为平时接触不多,所以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圈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在无形中教授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2、交流。出示:发鸠(ji) 柘(zh)木 喙(hu) 詨(xio) 溺(n) 堙(yn) 指名读,齐读。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

24、奏。4、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带着学生朗读,直到读通顺为止,只有读得有语感了才容易了解(lioji)课文的内容。朗读的形式要多样(du yn),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三、研读(yn d)课文,理解感悟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

25、呢?学生质疑。出示句子: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指名读。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其:它的;乌:乌鸦;赤:红色;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轻声自己试一试,指名交流。(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所以在句子的理解上尽可能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自学。但教师通过学生质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要进行点拨。课文共4句话,第二句话最长,句子中有几个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学生可能不理解,课后的注释中又没有标注,这样对

26、学生理解句子造成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突破难点。】 (3)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师:先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tin si)东海。)(4)同桌轮流逐句(zh j)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5)朗读全文(qun wn),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轻声准备,交流。(6)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查阅字典自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课文共四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

27、;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同学们能不能不看课文,根据四句话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指名交流。【设计意图: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先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解释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流畅。】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

28、?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板书:坚韧不拔(5)感情朗读句子。3、齐读全文。【设计(shj)意图:文言文言简意赅,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xu sheng)想象精卫(jn wi)与大海之间的对话,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想象,精卫的形象便生动起来,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也渗入了主体生命的活力。】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1、教师

29、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交流。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设计意图:将精卫填海的故事回归到中国古代神话这一大背景中,加深理解,并拓展延伸,把课前收集的神话故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时间上不允许,这一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 五、布置作业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焉( )文( ) 首( ) 喙( )詨( )溺( ) 堙( ) 赤( )2、把精

30、卫填海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22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本资料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教学反思与重构23、跳水(tioshu) 【教材(jioci)分析】本文是19世纪(shj)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介绍事情发生的环境和起因大家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第二部分(第2-3节),是事情的发展,

31、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赶猴子爬上了桅杆;第三部分(第4-5节),是事情的高潮,些孩子被猴子激怒,走上了横木,处于危险的境地;第四部分(第6-7节)是事情的结局,写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文章以“取乐”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动事情发展。叙事环环相扣,语言准确、生动,加上情节跌宕起伏,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联系(linx)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2、能正确(zhngqu)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thu)当时情况的危急。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3、

32、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2、能根据人物动作对部分内容进行复述。【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设计】1、读熟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吓唬、胳臂、扎。2、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放肆、龇牙咧嘴、心惊胆战”的意思。3、按照“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船长救孩子”找到相应的小节。4、用关联词造句:只要就: 即使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3、跳水,指名学生朗读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出示课题后,组织学生

33、围绕课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之后有思考地读课文做准备。在这一过程(guchng)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shl)并板书,如“谁跳水(tioshu)?”“在哪里跳”“为什么要跳水?”】整体感知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接龙读课文。交流: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理清文章脉络。【设计意图:课文中的字学生基本上都认识,但要注意回生,在学生接龙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本文较难读准的词有“龇牙咧嘴”“放肆”“桅杆”教师要尤其关注。在交流 “在哪里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看帆船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孩子在哪里跳水,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做好准备。】三、研读课文1

34、、当时除了跳水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吗?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中边读边思考。先来看看课文的哪几小节,令你感到最惊险?我们就从这几小节入手来学习。2、学习课文4、5小节。(1)出示自学建议,组织小组学习。自学建议:读读课文第4、5小节,圈出令你感到惊险的词句,小组交流。挑选其中一小节,尝试读出惊险的感觉。(2)交流。(以下步骤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抓住水手们的表情体会:“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出示帆船的示意图,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理解句子:“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

35、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你能用一个(y )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wi zi dn x))(3)指导(zhdo)朗读。3、再读3-5小节,找出孩子的动作。 集体交流,即时板书。 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孩子追猴子的过程。5、小结;因为孩子已经在上面摇摇晃晃,稍一犹豫,就有可能摔在甲板上。所以叫孩子立即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6、指导朗读课文第6小节。出示说话练习:父亲命令孩子跳下去,是因为他知道,在如此紧要关头,如果 就 。只有 才 。重点指导:孩子的父亲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然我就开枪了!”船长又喊:“向海

36、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7、学习课文7小节。想象说话:孩子感激地对父亲说:“ 。” 水手佩服地对船长说:“ 。” 船长意味深长地对孩子 。” 【设计意图:通过先前的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了解,所以研读课文环节,直入本文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惊险和紧急,从而感受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办法的绝妙,体会船长用枪“逼”孩子的胆略和智慧。在引导学生复述“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危险的地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及时板书关键词,适当降低复述难度,帮助学生说好。】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回忆复述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复述

37、孩子追猴子一段;按线索,加上时间、地点等其他(qt)要素复述全文。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chunzhng)、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xi li)。板书设计:23、跳水 放开、张开、走 冷静 机智 追赶 喊 果断 脱、爬、追、攀 逗 逗 (救)人们 猴子 孩子 船长(父亲) 追 本资料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教学反思与重构24.赤壁之战【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三国时期(shq)的一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东吴周瑜指挥的三万人马和北方曹操带领的八十万大军。周瑜利用曹军轻敌,以黄盖(hun i)诈降和火攻,击溃曹军。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一。课文可以分成五

38、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节,交待了交战双方的形势。第二部分为第2、3节,写黄盖向周瑜献计,利用曹军铁索连船的特点,进行火攻。第三部分为第4、5节写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第四部分为第68节,写黄盖趁着东南风,在船上放上容易燃烧的物品(wpn),向曹操的船队驶去。最后一部分为第9节到最后。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分法,比如把第25节合起来,写交战前双方的准备;把第610节合成一个部分,写这一天交战的过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积累并简单运用课文中的成语。2、了解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3、懂得在赤壁

39、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4、产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能有目的地进行拓展阅读,积累语言。(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让学生(xu sheng)充分理解并复述(fsh)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zhu y)的军队。【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1、读熟课文。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调兵( )将 自不( )力 波浪( )天 ( )不防备迎风( )望 丢( )弃( ) 无心( )战 不( )其数3、从上面的词语中

40、选择几个,说一句或几句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4、完成表格交战双方交战地点交战兵力交战目的交战结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题:赤壁之战,齐读。同学们,历史的脚步匆匆,而长江的水依然滔滔,那远去的硝烟,那逝去的火花,已随风而逝,但800年后曾经有一位大文豪来到长江边上,深深地怀念、深深地赞叹这段历史,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2、出示并感情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h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dusho)豪杰。3、那个时代汇集(huj)了多少英雄豪杰呢?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请同学们来

41、交流一下。4、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调兵( )将 自不( )力 波浪( )天 ( )不防备 迎风( )望 丢( )弃( ) 无心( )战 不( )其数*调兵遣将:调:调动。谴:派遣。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毫不防备:毫:一点儿。一点儿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设计意图:这一设计的主要体现:一是引发学生阅读的强烈兴趣;

42、二是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二、提出问题,再读课文。1、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吗?2、学生提问,归纳:根本问题是3万东吴士兵究竟是如何打败80万曹军的?这中间谁是关键人物呢?按兴趣分成三类学习小组(“周瑜研究小组”、“黄盖研究小组”、“曹操研究小组”),细细地读全文,理清赤壁之战中周瑜、黄盖、曹操的做法和表现。3、交流并板书:周瑜(zhu y)黄盖曹操调兵遣将提出(t ch)火攻想夺东吴隔江相对写信(xi xn)诈降铁索连船借东南风准备船只接信欢喜带兵在后点火烧营没有防备追击曹军 上船撤回 无心应战【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

43、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适当引导学生纠偏。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三、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两遍,选择最难写的两个多写两遍。2、积累描写战争的词语和句子。板书设计: 周瑜黄盖曹操调兵遣将提出火攻想夺东吴隔江相对写信诈降铁索连船借东南风准备船只接信欢喜带兵在后点火烧营没有防备追击曹军 上船撤回 无心应战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赤壁之战中周瑜、黄盖、曹操的做法和表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典范(dinfn)之一的战例(zhnl)。二、重点突破(tp),精思细读。1、(指板书) 火

44、攻这一战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引导学生将精彩点与精彩段结合起来,使理解和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黄盖诈降 引导学生读黄盖的信,体会曹操的盲目乐观和自信知人(2)乘风攻敌要讨论风的作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出示示意图:曹操北周瑜 南东南指名划出风向。你觉得风重要吗?划出书上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朗读,并找出其中词语说说理由。知天(3)火烧曹营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处描写曹军把船连起来的句子,体会火攻的妙处扬长避短2、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招,试着说一说。3、学生精彩片断复述交流

45、。4、小结:火攻这几招环环相扣,一步步将战争的全过程描述下来,使得文章非常有条理。它告诉我们“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原因。【设计意图: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是有据可依的,课文的语言已为复述者提供了一个榜样(bngyng),或者说一种模式。所以可以说复述课文就成了提高学生特别是基础(jch)较差的学生说话能力的阶梯(jit)。在这里,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文,言之有理,是学生能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三、总结归纳,课外拓展。1、齐读最后一节。 曹操大败后,会对他的部下说些

46、什么?2、学生想像发言。3、激发豪情,出示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用各种方法诵读。【设计意图:在课内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作业设计能诱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课内与课外相沟通,现代与古代相融合,多方面地收集、处理相关信息,才能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全,并引发学生阅读的强烈兴趣。】五、布置作业:2、一记: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3、一讲:根据提纲讲赤壁之战的故事。4、一读:历史

47、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本资料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教学反思与重构25.律师林肯【教材分析】课文主要写美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影响(yngxing)的总统林肯,在他早年当律师期间,为被诬告的阿姆斯特朗出庭辩护,并获得成功的事。整个事情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课文第一节先介绍文章的主人公林肯是一位美国总统,早年曾当过律师。第二六节写阿姆斯特朗被诬告,林肯决定担任他的辩护律师,他通过了解事实,分析案情,决定从证人福尔逊身上打开(d ki)缺口。第七十七节写林肯在法庭上用事实和自己渊博的知识揭穿(jichun)了证人福尔逊的谎言。最后一节写林肯辩护成功,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名的律师。【学情分析】【

48、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理解“诬告”的意思,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冤受屈”的意思。辨别“判决、断定、判断”的差异,并能用其中的两个词造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林肯在法庭上通过提问让福尔逊陷入被动、露出马脚的智慧,感受到他的睿智与正义。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法庭上的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林肯在法庭上用事实和自己渊博的知识揭穿了证人福尔逊的谎言,感受林肯的智慧。2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或者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jio xu)

49、时间】2 课时(ksh)【预习(yx)设计】1、读熟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 蒙冤受屈 图财害命 发誓赌咒 诬告 辩护 揭穿 宣布2、了解律师的工作。3、理解“诬告、蒙冤受屈、辩护、揭穿”的意思,并用这些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自己对林肯的了解。师:这个人名字叫林肯。你了解他吗,能不能简单地说说看? (出示句子: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总统,他早年当过律师。)2引读: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总统,他早年当过律师。3揭示课题。师:作为总统,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总统,他年轻时又是一位怎样的律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

50、律师林肯(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简单了解一下林肯。然后教师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文中主人公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律师这一职业。(1)反馈:课前,老师已让大家作了了解,现在,谁来说说律师是做什么的?(2)归纳:律师的工作就是受人委托,替人辩护的。 师引:律师的工作就是受原告或被告的委托,替他们辩护。(3)(出示:辩护 随机提醒“辩”字的书写。) 师:因为“辩护”要用语言,所以“辩”字的中间是言字旁。2、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被告(bigo)和证人的名字,并指导读好人名。师:法院开庭审理案件(njin),还应有法官和证人。师:请你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告诉大家

51、这个(zh ge)案件中的被告和证人各叫什么名字?(随机出示:阿姆斯特朗、福尔逊)(指导读好这2个人名)3、理解“蒙冤受屈”、“诬告”。(1)借助字典,理解“诬告”。师:那么,被告阿姆斯特朗是否真的有罪呢?(不是,而是被“诬告”。)(出示:诬告 随机指导“诬”右半边的书写)(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蒙冤受屈”。 师:原告无中生有地冤枉阿姆斯特朗,从而使他蒙冤受屈。 理解“蒙冤受屈”的意思。师:在这个事件中,阿姆斯特朗蒙受的冤屈是什么呢? 4、借助板书的提示,简要概括26节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判定”与“断定”的原因。师:那么法庭是根据什么来“判定”被告图财害命,林肯又是根据什么来

52、“断定”被告是蒙冤受屈的呢?请同学自由地读读课文26小节,划出文中能概括说明原因的语句。(2)交流:原告收买证人,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在十月十八日的月光下,他在一个草垛后面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开枪把人打死了。师引导:是啊,法官根据证人的证词判定了被告有罪。律师林肯则查阅案卷,到现场调查,掌握了全部事实,从而断定阿姆斯特朗是蒙冤受屈。(3)借助板书,简要概括事件的过程。附板书: 收买 诬告原告(yungo)证人(zhng ren)(福尔逊)被告(bigo)(阿姆斯特朗) 判定有罪 断定无罪法官 律师林肯【设计意图:理清原告、被告和证人之间的关系,并以简洁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学

53、生简要概括事件的过程,同时也为理解下文作好铺垫。】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一)默读课文714节,了解“证词”内容。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法官是根据福尔逊一口咬定的证词判定阿姆斯特朗图财害命。那么证词上究竟写了些什么?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1、默读课文714节,边读边想:福尔逊要让法官相信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他的证词中应该有哪些内容,请你圈划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2、学生交流。3、师:老师根据这些要点是这样来表达的。福尔逊在他的证词中写道:出示:十月十八日晚上十一点,月光很亮。我在草垛后面清楚地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面开枪杀人。虽然我和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54、所以我看清了他的脸。(二)研读第16节,了解林肯掌握的事实依据以及掌握事实的过程。过渡: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目睹阿姆斯特朗开枪杀人,林肯要帮助姆斯特朗洗清冤屈,就必须用事实证明福尔逊的证词是谎言。静心地读读第16节林肯的辩护词,想一想,林肯掌握了哪些事实?请你用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2、交流:(1)出示:十月十八日晚十一点,月亮已经落下去了,根本没有什么月光。再退一步说,月亮还没有落下去,还在西天,月亮也应该从西往东照。而遮挡着福尔逊的草垛在东边,下面站着阿姆斯特朗的大树在西边,如果阿姆斯特朗面向东边的草垛,脸上是不可能有月光的;如果不面向草垛,证人(zhng ren)又怎么能从二、三十米外的

55、草垛那里看清被告人的脸呢?(2)看媒体,了解(lioji)事实。师:这段话你读懂了吗?让我们(w men)一起来看看媒体,读读句子。师:现在你读懂了吗?林肯掌握的事实是什么?你能简要地说说吗?4、师生对读“证词”与“辩词”。师:让我们再来配合着读读福尔逊的证词和林肯的辩护词。福尔逊在他的证词中说而林肯凭借着扎实的天文知识所掌握的事实是福尔逊还在他的证词中说:虽然我与他相隔二三十米,但因为,所以。而林肯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到,遮挡福尔逊的根据他们所站的位置,林肯掌握的事实就是即使有月光,福尔逊也。6、小结。师:难怪林肯说阿姆斯特朗是蒙冤受屈,福尔逊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设计意图:理解第16小节中林肯

56、的辩护词是难点,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借助草图或媒体,让学生先搞清他们相互之间的位置,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感受,在读的过程中释疑解难,明白福尔逊所说的是谎言。】(三)通过朗读法庭上对质的片断,感悟林肯的睿智:过渡:既然这样,林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在法庭上将他掌握的事实公布于众,揭穿福尔逊的谎言,而是一连质问了他这样三个问题呢?1、指名读这三个问题。(出示林肯问的三个问题)2、分角色直接朗读714小节的对话。(同桌读指名读)3、引读715节。4、指名读第16节。 师:此时此刻,面对人们的质问,林肯早已是胸有成竹。谁来读好这段精彩的辩护词?5、谁能不看书再来复述一下林肯精彩的辩护词?(指名复述)6、以

57、小组合作的形式,演一演法庭上的那幕戏,其中林肯的语言要注意(zh y)严谨、有力,步步紧逼。7、听了林肯这段精彩(jn ci)的辩护(binh),人们的内心都被震惊了。法庭内的气氛发生了变化,请大家读17节,用圈圈出表示气氛变化的词语想想,为什么?人们又在想什么?阿姆斯特朗想:证人福尔逊想:听众席上的人想:我想:师:林肯说到这里,整个法庭内一片静寂,人们在静静地思考。的确,福尔逊在证词中说得太肯定了,描述得又是那么清晰,以至于人们都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而林肯却用被人们忽视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福尔逊的的确确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于是法庭上骚动起来,当人们明白了真相,终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在这

58、掌声是在)【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法庭上的对话、复述林肯精彩的辩护词,进一步体会林肯的智慧,并让学生合情合理地想像当时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师:读到这里,林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2小结:年轻的律师林肯正是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强烈的正义感,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这也使他在后来的政坛崭露头角,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设计意图:借助讨论、交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来谈谈林肯这一人物的特点、品质,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本资料由合兴小学陈妹凤老师提供教学反思与重构综合(zngh)

59、练习5【教材(jioci)分析】综合(zngh)练习5共有七个练习:1了解“一”字声调的变化。2 能根据本单元人物填上恰当的词。3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4能在阅读理解词语,回答问题。5学着给人物写小传。6熟记规定的名言。7学习能用钢笔在横线上抄写句子。其中第1、2、3、7题为基础训练,第4题为阅读理解训练,第5题为语言实践活动,第6题为语言积累。【教学目标】1 了解“一”字声调的变化。2 能对本单元的任务有一个概括性认识。3 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4 能阅读短文长不大的红杉树,并完成练习。5 学着给人物写小传。6 熟记名言3句。7 能用钢笔在横线上抄写句子。(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

60、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教学(jio xu)重点和难点】1 指导(zhdo)学生了解(lioji)“一”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变化。2 指导学生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3指导学生能对本单元有概括性认识,给人物写小传。4指导学生写人物小传。【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你了解的有名人物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学习了一单元的知识,又到了我们“挑战直通车”的时候了,今天我们不仅要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还要在综合练习中进行阅读、语言实践训练,看看谁是学习的小能手,让我们乘上“挑战直通车”出发吧!第一站:基础加油站1拼拼读读,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1)“一”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