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_第1页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_第2页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_第3页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_第4页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研究的兴起和繁荣(1960s1980s) 第一节 城市研究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一、古典时期的城市研究:帕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帕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与资本积累理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被称为城市社会学最伟大和最早的杰作之一。建立了城市物质空间条件尤其是基础实施与城市穷人的生活条件及社会组织等的关系。共产党宣言三、Weber的合理性与官僚体系理论 目标:组织结构的理性化理想型的官僚组织模式所具有的特点:组织中的人员有固定的和正式职掌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的结构是以层层节制的体系;人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选用与保障专业

2、分工与技术训练;人员薪给与升迁。四、Simmel的城市研究 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他认为:“大城市型的个性心理学基础由神经刺激的强化而形成,这种刺激产生于外部和内部刺激快速而不停顿的变化”。过度刺激会导致多种疾病,为了应付这种状况,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减少刺激。这些方法主要是次属角色关系。次属角色是那些非个人的、特殊的和不包含感情的交往方式。在次属角色关系中,一个人对某一境况作出的反应并非是个体的。为了支持次属角色对刺激的减少,城市中工作地点和生活区彼此分离,这样,通过在另一个区中工作时可以忽视生活区中的要求这样的方式,将生活分割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以避

3、免不同的角色行为和角色期望在同一时间内互相重叠。分割功能通过划分成阶段并允许个体忽视那些不平等的条件而简化生活。减少刺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对理性(rationality)和货币的强调。在大多数社会状况下,人们期望逻辑地而不是感情地交往,同样,货币把所有商品的价值减少成单一的共同属性,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可以货币来客观表示。在这样的状况下,人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被割裂开来,个人之间的交往绝大部分是对象化了的次属角色关系。 第二节 现代早期的城市研究:芝加哥学派 一、人文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人文生态学“论述人类和机构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s)的空间方面”。

4、就整体而言,人文生态学主要关心的是检验在社会中特定角色和功能(现在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以人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描述人群与他们的物质环境(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 二、人文生态学的城市社会理论 Park感兴趣的是社会行为怎样形成物质和空间结构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 在生态区位(ecological location)的意义上,空间对于经济优势的追求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生态区位是一个人在相互作用着的人或机构的空间群体(spatial grouping)中的位置。这个区位对于追求经济优势的能力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与空间相关的还有一个距离概念。距离不仅仅只是两点之

5、间的长度,相反,它是一种时间/成本现象(time/cost phenomona)。 在城市空间形成上,人文生态学家认为人类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共生关系,另一种是竞争关系。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城市)空间关系形成和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McKenzie认为,导致空间使用变化的现实条件都可以归入到生态过程。对于生态学家而言,有三个概念是重要的,它们是隔离(segragation)、侵入(invasion)和接替(succession)。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及其发展 Burgess的同心圆理论Homer Hoyt的扇形理论Chauncy Harris与Edward Ullman多核心理 论

6、四、Wirth的城市生活方式研究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1938)城市化和它的主要成分规模(size)、密度(density)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决定城市性(urbanism)的独立变量。它们的关系是线性相关的,城市越大,密度就越高,异质性也越强,那么,作为城市社会方式的城市性则越普遍。 城市社会方式的一些主要特征如下:广泛而复杂的劳动力分工,取代了参与所有生产过程的手工业工人;成功、成就和社会变动(social mobility)被认为是在道德上值得称颂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的(rational)、功利的(utilitarian)和目标导向的

7、(goal-oriented);家庭衰退(离婚增加),亲属关系的结合减弱,同时,以前的家庭功能转化为由专门化的外部机构来承担(学校、卫生和福利机构,商业娱乐场所);首属的(primary)团体和联系(邻里)崩溃了,而大规模的正式的次属(secondary)团体控制的机构(警察、法庭)建了起来。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和组织的传统基础被削弱,导致了社会的无组织;与别人相联系是作为割裂开的角色的充当者(公共汽车驾驶员、商店雇员等)而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也就是有高度的角色专门化。与其他人的关系是功利性的而不是情感的(affective)。表面上的世故(superficial

8、 sophistication)作为有意义交往的替代导致了异化;文化同质性(homogenerity)衰退,价值观、意见和观点多样化。次文化(subculture)(种族的、犯罪的、性别的)都与大社会不相符合。更多的自由和忍耐力,而且在公共社区感上的衰落;空间分离成在收入、地位、人种、民族、宗教等方面无法比较的地区。第三节 城市发展理论一、经济基础理论(Economic Base Theory)H. Hoyt 1939年提出基础产业(basic industry)、服务性产业(service industry)的划分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其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二、增长极理论F. Pe

9、rroux1950年提出。城市区域的相互作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与周围区域的相互作用是不平衡的,也不是同时进行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三、核心边缘理论J. Friedmann1960年提出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与空间经济增长的过程相一致的。四、可达性(accessibility)理论A. Z. Guttenberg1960年提出的。可达性:就是交通通达的方便程度,也可以理解为“用来调整个人或机构克服空间分隔的能力和需求,而在某一地点进行活动空间分配的度量手段”,是克服距离的一种社区努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时间距离相关的可达性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五、通讯理论(A Communi

10、cations Theory of Urban Growth)B.L. Meier1962年提出由通讯替代交通后,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的发展取决于通讯率的提高。第四节 区位理论区位: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区位理论就是要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一、农业区位理论Thunen的农业区位 P = V-(E+T) 即:P+T=V-E P: 利润 V:产品市场价格 T:产品运输成本 E:产品生产成本二、工业区位理论Thunen的工业区位Weber的工业区位 区域因素运输成本与劳动力成本 聚集因素人口密度、工业复杂性程度等。 方法:区位三角形Lo

11、sch的工业区位 引入需求作为空间变量三、市场区位理论四、中心地理论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城市与规划研究 六十年后期的“城市革命”城市规划工作必须“研究塑造社会过程以及个人行为与社会过程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结构性趋势”(Healey,1985)。 一、从阶级斗争出发的城市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更大形态的各个方面是无法相脱离的。 城市空间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更大形态的各个方面是无法相脱离的。如:过去的理论认为城市形态的确立是技术革新不可避免的结果,由此可以导出在汽车交通普及的条件下改变现在城市不断蔓延的模式是不大可能的。 Gordon提出,通过对18801920年期间发生

12、的罢工的统计分析,认为,由于资本家关注于通过工厂的生产过程来获得积累,他们需要在劳工的动乱中保护好他们的工厂和生产制度,因此,导致了早期工业分散的基本动因是将工人与动乱和集体鼓动隔离开来。也就是说,资本家将他们的工厂从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迁移到邻近地区的集体决定,是由他们对劳动力实行更强的社会控制的需求所导致的。当城市发展扩张到周围的卫星城镇和城市郊区的工业区时,就创造了支持大城市开始分散化的基础条件。这种发展得到了铁路建设的极大推进。 二、从资本积累出发的城市与规划研究 说:“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推动力。它的根本性质是,资本积累迫使生产方式的扩张,工资劳动力(the wag

13、e labor force)的规模的扩张,当更多产品成为商品时的流通活动的扩张,以及资产阶级的控制领域的扩张”。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资本积累理论将城市发展或城市化过程解释为积累过程的空间表现形式。Hill:“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城市化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根植于生产、再生产、流通和资本积累过程的整体组织中”。 1、财政资本和国家干预的作用 David Harvey:城市是空间经济中的一个交叉点,是来自于大量剩余价值的转移、提取和在空间上集中的建成环境。资本主义首先依赖于这种剩余产品的集中,然后依赖于它的流通,城市是由这些过程的空间模式所形成的,城市形态所担当的角色是社会、经济、技术、机构的可能性的功能,

14、这些可能性控制了对集中于城市之中的剩余价值的处置。劳动者“使用建成环境是作为一种消费形式和一种他自身的再生产的方式”。 就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城市形态依赖于在空间上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一种适当功能,并且有必要将城市空间经济(urban-space economy)建构为一个创造、提取和集中剩余价值的装置。 Harvey :“财政超级机构(superstructure)在地方住房市场的组织和许多城市问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财政资本连接起城市化过程和由美国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动力所支配的必然性所采取的步骤,在建成环境中所经历的主要矛盾被不断地再生产。1981年,Harvey发表了The Urban P

15、rocess under Capitalism: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的文章,在空间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上建立了一个总的理论分析的框架。城市分析的中心是建成环境的生产与再生产,而且,这个过程已成为资本投资动态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Harvey就是要详细解释这个过程与社会整体的资本积累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通过分辨资本积累的三类独立的循环来详细测定这种关系。第一循环是基于马克思的资本分析中的关于生产过程本身的组织,诸如运用工资劳动力和机器来为利润而生产商品。第二循环包括为生产而对建成环境的投资,或固定资产和消费品,或者消费基金。第三循环涉及对科学和技术的投资,以及“广泛

16、的社会开支的序列,这些开支基本上与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相联系”。其投资一段时间后会导致更大量剩余价值的创造。第二循环的投资通过设置更多的固定资产,也通过对为消费社会的商品生产来刺激消费,以此强化资本生产更多的能力。那么,建成环境的生产与资本积累过程的关系又是如何呢?Harvey指出,工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导致了过度积累(over-accumulation),这就要求改变资本流而进入其它循环。当这发生在第二循环时,就形成了建成环境的生产。尽管对将来生产时期有利,但是单个资本家情愿尽量少地投资于建成环境,因此,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两种结构上的帮助来保证过度积累的资本能投资于第二循环

17、。一方面,资本要求有一个自由运行的财政网络和市场,另一方面,资本要求国家对长期建设项目提供支持。财政网络和国家干预就成为资本第一、二循环之间的积累关系的中间过程。因此,在这样的框架之中,国家被认为是各资本循环之间的投资协调者(investment coordinator)。 2、城市土地关系理论 Allen J. Scott提出的“城市土地关系”(urban land nexus)理论,把租金、工资、价格和价值等概念归纳为“附带状况”(epiphenomenal status),这些概念通过说明所有的市场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再生产的深层关系的具体现象而与建成环境联系了起来。他强调城市土地

18、价格的矛盾性质:城市土地的使用价值一方面依赖于“无数个人、社会和经济行为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又依赖于国家的社会干预,它们提供了城市整体得以维持的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公共服务设施。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城市发展面临着的主要矛盾在于:第一方面,“作为整体是无计划的,并且在最初是社会所无法决定的,在另一方面,土地使用的结果是国家政治预谋(political calculation)的结果,国家对公共设施在质量上、位置上和时间上施加了直接的控制”。由于城市开发的总过程是由第一阶段(即私人控制阶段)所推动的,所以国家干预并不能从私人征用的外部性中挽回空间的使用价值。然而,国家干预以各种方法、以不同程度

19、的无效性来管理这个过程。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开发的第二个特征是其不协调的性质。正如Scott所述:“根据这一点,必然导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是无政府主义的,而且不断地引导着既不是所预期的也不是社会决定的产出”。Scott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任何地方性的问题及其社会关系,实质上都是由国家机器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管理的结果,因此,城市空间形成和发展本身,都是由集体的政治决定所控制。由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工业区发展、地区矛盾、住宅、社区发展等问题,当这些问题威胁到社会整体的机能和活力时,国家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予以矫正,但由于国家本身功能上的不完备和行

20、为逻辑上的缺陷,这种干预只能是就事论事的、反应式(reactive form)的,而且也必然是滞后的补救性的控制,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群的出现。 一、后现代思潮的形成“后工业”、“后现代”或者信息社会“后现代文化”思潮:从社会学角度对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 (1973,1978)R. Rorty从新实用主义的立场对现代哲学的批判和重建M. Foucault以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方法对理性、现代性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权力空间的描述从哲学角度所从事的批判和对理性概念的重新考察 J. Derrida的解构理论的阐述F. Jameson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揭示 J.F.Lyo

21、tard(1979)的知识状态研究P.K.Feyerabend(1975)对科学方法论的攻击与重建等等后现代思想的核心:“后现代的目标不在于提出一组替代性假说,而在于表明任何一种诸如此类的知识基础之不可能,在于消解所有占统治地位的法典的合法性”, “后现代个体小心翼翼地提防着思想的一般性准则、综合性规范和指导性体系”。 二、后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表现城市规划多元论思想始自于建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又得到社会思潮的强化,同时,也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必然后果。可以说,建筑学领域的“后现代”理论和设计为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的改造提供了依据,社会思潮的多元论则全面革新了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思想,而这些思想和方法

22、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全面展现的舞台。 M.Dear 的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2000)直接研究当今的城市及城市地区的内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即:作为风格,方法和变革的时代。作者提出,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西方的城市化过程是由资本主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国家对由资本主义的内在不平等所导致的矛盾和危机的回应所推动的。而现代城市规划就是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的土地和房产开发的无效率和不公正进行纠正的需要,并在此同时成为对健康城市的实践性追求并建立了乌托邦社会秩序的话语。作者认为,Chicago是现代城市的典型,而Los Angeles则是后现代城市

23、的典型,而从Chicago到Los Angeles发展模式的变化正好反映了城市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特征。后现代城市过程的特点是在全球化资本主义的背景下,在城市边缘组织中心,强调片段化和特定化。后现代城市主义的重要主题包括了世界城市(World City)、双元城市(Dual City)、杂交城市(Hybrid City)和赛博城市(Cybercity),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对当今的城市状况作出充分的解释,而是所有这些内容的集合。在城市的形态方面:“传统的城市形态观念认为城市是围绕着中心核而组织的,而后现代的城市主义则正将城市边缘组织成中心”。后现代城市的形式越来越由场景和消费的需求所决定,在

24、城市空间的创造中,形式往往追随想象,因此,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当这种模糊性不断地积累和集聚,后现代城市主义就从现实生活发展到了虚拟现实。后现代主义关系到现实生活和学术世界中的标准、选择和权力的运用,它将意义的建设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其中的关键是权威的应用、解构与重组,而多元主义、少数化、杂交化则确定了后现代的城市状况。 1、对城市土地使用的处置功能分区和土地使用的均质性,割裂了城市生活的连续性,歪曲了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社会区(social area),强调城市空间的划分和组织要以人的活动领域范围和社会组织结构的网络来进行 在美国许多城市的区划法规里,增加进“混合使用区”(mi

25、xed use district)的条款。八十年代末,美国Texas州的乔治城编制的总体规划,发展了以基础设施容量为基础的“开发强度系统”(development intensity system)的方法。整个规划不再进行土地使用的分类,不具体确定任何地块的土地使用内容以及开发方向,它允许符合基础设施容量的任何开发需求和申请,也就是说,只要有充足的土地和适宜的设计,就可以在特定的地块上进行任何种类的开发。乔治城的该项规划获得了美国规划协会(APA)Texas州分会1990年度的总体规划奖。 2、 城市设计是实践多元论思想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城市设计更多地关注城市空间的形式、建筑环境和视觉质量,因此

26、受建筑学的影响更为明显,多元思想是后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城市设计接受了多元的思想,结合旧城改造(redevelopment)、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以及社会对内城绅士化(gentrification)的要求,追求城市空间的雅致(quaintification)和环境连续的文脉(context),讲究不同风格和历史文化的协调,注重为步行者设计,营造具有生气和有趣味的环境质量。3、城市规划机制的多元化城市规划历来的过程基本上是奠基于以规划师为主体和由政府决策来确立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规划师及决策者对未来状态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判断,并通过这一过程将这些思想和判断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

27、。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活动主体的广大民众,无法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价值观以及实际的行为方式,他们的愿望只能由规划师所洞察才有可能得到体现,但他们必须听从、执行和贯彻城市规划。Davidoff的“规划选择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从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提出规划选择的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这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提供技术帮助,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倡导性规划”。六十年代末开始形成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自下而上的方法将城市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价值判断和愿望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充分的协商,为今后各自的活动进行预先协调,最后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形成规范他们今后活动的“契约”

28、。这样,城市规划既成为各类群体意志的表达,又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规章。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批判James Holston在The Modernist City(1989)中,总结了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发展的核心内容:(1)现代城市规划是以反资本主义和平等主义为基础的;(2)强调以机器为原型以及以机器为隐喻的总体化的理性;(3)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组织的社会功能进行再定义;(4)把建筑类型和规划惯例(conventions)看成是社会变化核心机制,而且通过推动建筑类型和规划惯例的改进而达到社会的进步;(5)在进行特定地区空间营造时是与环境尤其是环境的文脉是无关的(decontextualization),但在思想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