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董瑞霞_第1页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董瑞霞_第2页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董瑞霞_第3页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董瑞霞_第4页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教案董瑞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 本 教 材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二年级 科目:古诗文 备课教师:董瑞霞二一四年九月小学二年级古诗文诵读计划一、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二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我年级的实际,特拟定二年级小学古诗文诵读计划。二、教学分析我年级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我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

2、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作了统一要求,对不同学生本学期完成十六首古诗的诵读。三、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四、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各班级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班主任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2.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十分钟时间充分

3、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十分钟。3.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各班要利用每周每天的读诗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4.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各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5.评比“班级诵读能手。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等。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

4、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二一四年度秋学期二年级古诗文课时安排计划周次日期课 题教时执行情况18.278.31开学报到 29.3-9.7元日139.10-9.14别董大149.17-9.21如梦令159.24-9.28示儿1610.110.5春江晚景1710.810.12“ 十一”放假810.1510.19题临安邸1910.2210.26绝句11010.2911.2吟11111.511.9飞来峰11211.1211.16所见11311.1911.23道中114

5、11.2611.30乌衣巷11512.3-12.7杂诗(一)11612.10-12.14杂诗(二)11712.1712.21春夜喜雨11812.2412.28乐。村居11912.311.4复习201.7-1.11期末考试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元 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情感态度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重 难 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6、学 活 动 过 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2)把自学中不能

7、解决的问题标出来。2合作小组交流。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

8、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8指导背诵。(1)分组接背诗句。(2)指定学生背诵。(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4)同桌互相背。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六、布置作业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2课时 总第2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别董大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

9、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情感态度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体会积累古诗文的情趣。重 难 点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句中所展现的意境。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这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的一首送别之词。(板书:别)从这这首词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古代不比现在有汽车、飞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真

10、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他们只能把这种别离的愁思深深地蕴藏心底,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古代写送别的诗词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叫什么吗?(板书古诗别董大)请大家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有什么疑惑也好,感受也罢,随手写在旁边。并且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齐读。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点出“曛”等重点词,并追问:你是如何理解诗句意思的,简要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请教别人等。师生交流,补充介绍这是高

11、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王维的好友元二也是因为在家排行老二而得名。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房琯的赏识与宠信。据说董大善古琴,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受到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他的好朋友高适给他送行。)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品读前两句。(1)指名读前两句诗。(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指导抓住如下重点: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

12、怎么是黄云?(点拨,当时他们分别地点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啊,我看到了一片黄云悠闲地向我飘来。谁能再读一下?这一回我看到了两片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千里”)。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好一派黄云蔽空、天地间一片昏黄的情景!在你们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我感觉到的是微风,好舒服啊!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两句连起来读。(个别读,小组读)同学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3)小结:是啊,已近黄

13、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雁阵迁移,大雪纷纷,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2在我们这位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品读后两句。(1)指名读。(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生谈感受,同时让他们再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假如此刻你也在场,你又会如何鼓励即将离别的董大,你会说些什

14、么?(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又如何体会他的苦衷阿!董大落魄,高适当时情况又是如何?(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他在另一首别董大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他在鼓励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面

15、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4过渡: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似乎只有诗人高适,才能以如此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的赠言说得如此激昂慷慨,鼓舞人心。5再读整首古诗。6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你会怎么劝慰他们呢?7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要对别人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读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

16、落魄时,我们会对自己说:生再读三、对比参读,积累感悟。过渡: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任意选上一首,跟今天学的别董大比一比,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生自己比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2指名汇报。(这里让学生各抒己见,感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

17、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4你还积累了哪些送别诗词,给大家介绍介绍。5指导诵读送别名句。四、实践尝试,拓展延伸。1尝试整理送别诗词名句专辑。同学们,下课铃响,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请你们也用一句话送送今天听课的老师,好吗?附:送别诗词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送李

18、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3课时 总第3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如梦令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掌握自主鉴赏的技巧。情感态度 3.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重 难 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法诵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课件出示图片。师:咱们先来欣赏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最擅长作词。你们知道词吗?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

19、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如梦令这首词吗?迫不及待了吧,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1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不明白的地

20、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开始吧!2师:咱们先来说一说。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3师:老师在这儿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4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书:读胖)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师:但是你看这首词,才用了多少字就把这一次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21、你数一数。师:是啊,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

22、。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师: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师:这个“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师: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

23、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2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 词人她们笑啊叫啊,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那场面壮观吗?!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师:词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师:为什么这么开心?4一幅流动的画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这

24、幅活动的画。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1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2如梦令 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老师把两首词放一块儿,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师: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放音乐)师:有味道吗?它是用昆曲来演唱的。有兴趣可找一找别的谱成曲的词来听一听。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4课时 总第4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示 儿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

25、感情,陶冶爱美情趣。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情感态度 激发学古诗的兴趣。重 难 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1读题质疑。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26、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3连。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4疑。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引导讨论解答

27、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2想。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学生边读边想。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3画。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学生自由读,读出

28、画画时的感受;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 )。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

29、一首诗(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5课时 总第5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春江晚景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情感态度 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重 难 点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

30、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

31、开丰富想象。 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

32、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6课时 总第6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题临安邸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情感态度 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重 难 点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教法 朗读、研讨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比照:生成情感。1同学

33、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

34、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板书诗题)生齐读二、品悟:走进诗文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

35、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

36、想象说话)(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

37、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

38、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出示课件)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你着急什么?(

39、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

40、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交流。六、感情读诗、背诗。(配乐)板书:题临安邸权贵醉生梦死林升忧国忧民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7课时 总第7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夏日绝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重 难 点1.识字、朗读、背诵古诗。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教法 朗读、研

41、讨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2我会认(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2)考考同桌(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交流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2、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8课时 总第8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暮江吟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

43、确回答课后问题。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 难 点1.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法 朗读、研讨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谈话导入、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

44、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吟”是什么意思?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范读 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

45、“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习后两句诗。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

46、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

47、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9课时 总第9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飞 来 峰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情感态度 体会积累古诗文的情趣。重 难 点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1.朗读 教师范读

48、 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品味全诗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

49、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活动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竞赛抢答活动 1王安石_(朝代)杰出的_家,_家,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千寻塔( )(指应天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里是“听

50、到”的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 )(怕)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可多写一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分小组进行比赛。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10课时 总第10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所 见

5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情感态度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体会积累古诗文的情趣。重 难 点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句中所展现的意境。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2揭题,释题。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

52、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二、初读课文。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3学习生字。(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3)同桌对读,检查。三、精读课文。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

53、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1)出示课文插图。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C齐读诗句。(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心想捕捉鸣

54、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四、读诗想画面。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五、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55、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范写黄、童六、编故事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七、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11课时 总第11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道 中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的意境美。情感态度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的意境美。重 难 点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56、过 程一、教师朗读古诗道中 (宋)曾畿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二、作者介绍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三、理解词意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

57、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四、理解诗意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小溪泛尽却山行。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山路上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添得黄鹂四五声。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五、古诗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

58、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二年级上册古诗文 第12课时 总第12课时 备课人:董瑞霞内 容乌 衣 巷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

59、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情感态度 激发学古诗事的兴趣。重 难 点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法 理解诵读教具 课件课型 新 授学具 古诗教 学 活 动 过 程一、看图背诗,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二、初读

60、古诗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看课件)读生字词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三、讲述诗意,深入探究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