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结构施工图学习必备_第1页
画结构施工图学习必备_第2页
画结构施工图学习必备_第3页
画结构施工图学习必备_第4页
画结构施工图学习必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局部构造施工图审核意见交流稿2021年3月初,总师室对去年构造施工审核时重复比拟多的常见问题与局部构造人员进展了交流,旨在进一步提高今年的构造施工图质量,现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计算书与总说明:1、计算书不完整,常缺项: 1、常缺手工导荷计算,大跨度梁板构件、悬臂构件挠度及裂缝复核验算,楼梯计算,地下室外墙计算,水箱水池计算等。 2、采用标准图集,未结合工程实际进展必要的核算。如:锚桩的抗拉计算、裂缝计算、抗拔桩配筋核算等。 编制计算书时,应根据“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进展。机算结果宜归纳成表,表中应反映周期、振型、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上下层侧向刚度比、框剪构造中框架局部承当

2、的总倾覆力矩的比例、超筋超限信息等内容。便于自查,也便于审查。2 、嵌固部位设定不妥。认为有地下室的建筑即可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构造的嵌固端。 作为嵌固端时的地下室顶板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条规定。其主要控制条件为: 、,地下室周边宜有与顶板相连的抗震墙;、顶板不可开大洞,地下室在地上构造相关20m范围内的顶板采用现浇梁板构造;、顶板板厚、配筋应满足标准要求,地下一层柱墙配筋满足标准要求。一般的框架、框剪构造尚容易满足上述条件。对于剪力墙构造,虽然地下墙体可能比上部厚,但总刚度不一定能到达上部构造的二倍,所以对于剪力墙构造,如有一层地下室,嵌固端可设在根底底板上皮,如有二层地下室,嵌固端可

3、设在二层顶板上皮。无论何种情况,室外地坪至的距离,皆应小于第一层地下室层高的1/3,否那么嵌固端应向下增加一层。 3、根底拉梁配筋计算不合理。 1、多层框架无地下室,当柱下独基埋置深度较深时,为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和底层位移,在以下适当位置设根底拉梁。此时仅将嵌固端设在拉梁处不尽合理,还应补充计算一次,计算时将拉梁设为一层,嵌固端设在根底顶面。拉梁层楼板定义为全部开洞,并采用弹性楼板总刚分析。取二次计算的最大值进展构件配筋,拉梁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框架梁的要求,如有墙体荷载不可遗漏。 2、多层框架无地下室,当柱下独基埋置较浅而设置拉梁时,一般应设在根底顶面。拉梁的配筋计算:a、取所拉结柱中轴力

4、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拉压力,按轴心受拉压构件计算。此时柱下根底按偏压考虑,土质较好时此方法比拟经济;b、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根底按轴压考虑。如果梁上有竖向荷载,应将荷载产生的弯矩与上述二种方法之一的内力进展组合,按拉压弯,或受弯构件计算拉梁配筋。4、框架构造设计中设少量剪力墙时的计算:为了减少构造侧移,一般在楼梯、电梯间或其他部位设少量剪力墙,承当的底部总倾覆力矩不大于20%。此条虽符合?高规?要求,但抗震审查时难以通过。 首先,含有少量剪力墙的框架构造中,框架局部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10%时,均应按框架-剪力墙构造进展设计。按其所承受地震倾覆力矩比值不同确定该构造的相应的适用高度和

5、抗震构造措施。计算模型及分析均应按框剪构造进展实际输入和计算分析。当框架局部承受的倾覆力矩大于80%时,意味着剪力墙过少,此时框架局部抗震等级、轴压比、适用高度均应按框架构造进展。但对于过少剪力墙的框剪构造,由于其抗震性能差,容易过早破坏,以致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平安。因此不主张采用,抗震审查时难以通过,应使剪力墙承受的总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等于20%。5、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计算书不吻合,新老标准取值不同,这在计算书中常常疏忽。材料选用、耐久性要求也常不符合新标准要求。 新?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从砼的碳化、钢筋的锈蚀等构造耐久性因素考虑,将原以受力钢筋外边缘起算的保护层厚度改为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

6、筋起算。一般情况下钢筋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那么增幅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新标准按平面构件板、墙、壳及杆件梁、柱分二类确定保护层厚度。不再计入砼强度等级影响,以C30以上统一取值,C25及以下增加5mm。新标准对按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到达抗震标准要求的强屈比、超强比及均匀伸长率。为此,有专门为此生产的轧制外表带E的钢筋即HRB335E、HRB400E等,设计时需注意。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中环境类别,根本要求新老标准差异也较大,设计说明及标注必须注意。6、构造设计总说明普遍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7、1、当工程较简单时,可将总说明内容分散在相关局部图纸中,不需要编制总说明。审图时往往发现工程图纸很少,总说明却有好几张的情况,且内容相悖,毫无价值。 2、使用的标准、标准已过期抗规、砼标准、高规均为2021年版,地基标准、砌体标准均为2021年版,建立标准的完整体系包括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GJ-、地方标准DGJ-、协会标准CECS、企业标准等。在说明中不可只注“根据现行标准、规程和标准,必须注明相关标准的名称、编号及版本。其次,总说明只须注明“主要设计标准,而次要标准规程可省略。施工验收标准应放在最后“施工须特别注意的问题中,不可编入设计依据内。 3、设计总说明应按设计文件深度规定编制,

8、应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图纸说明、建筑分类等级、主要荷载、计算程序、构造材料、根底及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钢构造工程、砌体工程、工程质量检测要求及施工须特别注意的问题共13项。送审图的设计总说明往往是拷贝以往其他单位、其他工程总说明,甚至工程名称、高程系统都未作改动。罗列了大量的与本工程无关的内容,错漏谬误甚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今年开场,总师室将结合工程进展逐步推出统一格式的设计总说明,首先完成“框架构造设计总说明,然后依次完成“剪力墙构造设计总说明、“框架-剪力墙构造设计总说明。如有可能再逐步细化完成“框架-核心筒构造、“筒中筒构造、“板柱构造、“异形柱构造、“钢构造、“砌体构造等

9、的设计总说明的编制工作。二、地下局部1、高层主楼与裙房地下室之间未设沉降缝,也未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沉降,未采取有效措施。 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变厚度筏形根底,后浇带设置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一、二跨内;2、高层采用整体筏基,低层裙房采用独基加防水板或穿插地基梁;3、高层及低层均采用桩基,通过调整二者桩径、桩长控制差异沉降;4、高层与低层之间自上而下设沉降后浇带,但需验算后浇之前,低层构件的强度及稳定。 2、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地下车库长度超GB50010?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第条在工程中很普遍,施工图对采取的措施阐述简单,缺少节点构造详图。 目前对长度超限的地下室工程一般均采用补偿收缩混凝

10、土技术,但在施工图中对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要求、浇筑养护等要求未作完整阐述。比方,水泥不能使用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及高铝水泥;粉煤灰不能使用高钙粉煤灰等;外加剂掺量不能用百分比来控制,应以“限制膨胀率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掺量;图纸中应分别注明墙段及筏板段的膨胀加强带及后浇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后浇带应有防水做法,按新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要求,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45d后浇筑收缩大约完成60%。后浇带不强求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采用后浇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墙可控制在L60m,顶底板可控制在L120m板厚时,60mL120m。3、某工程根

11、底底板上有300厚排水沟,构造采用将整个底板下降300再填砼的做法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根底底板上的电梯井坑、集水坑、排水沟等应按下凹式底板设计,下凹式底板与筏板等厚。凹坑两侧扩展距离:当60时0.7h,45时0.5h。不少施工图中电梯井、集水井剖面仅以板中部为例示意,未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剖面中表示井坑与根底梁、上部墙或坑坑相连的关系及配筋详图。采用下凹式底板设计时应注意,当坑底土比筏底土坚硬时,应设软褥层。4、高层地下室与单独地下车库连接通道斜向连接设计方案不妥。任何二单体之间通道相连均应有外突500mm1000mm的平直段,便于二次施工及防水措施的实施。特别是斜向平面连接时,二端必须有与主体构

12、造一起浇筑的异形接口,中间为直线段。所有狭长管沟与建筑物主体或设备根底主体相连的接口均应按上述要求设计。5、地下室构造设计,底板构造图往往仅注“双层双向配筋,外墙仅剖一个断面示意,配筋不交代层面关系、搭接要求。 1、筏板根底有梁板式、平板式之分,梁板式按倒梁法计算时,梁按连续梁分析计算;平板式筏基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进展内力分析,配筋构造应按?地基根底设计标准?、8.4.12条规定进展,结合平法图集选用相关节点,施工图中应交代钢筋层面关系、搭接要求等。 2、外墙配筋普遍不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外墙顶端铰接,底端固接,外墙计算可单向可双向,双向计算时扶壁柱应有足够的刚度。水平钢筋未考虑墙体竖向收缩

13、裂缝的构造要求,水平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0.25%,对于掺有膨胀剂的墙体,按GBJ50119标准要求水平钢筋配筋率宜在0.4%0.6%水平,钢筋间距150mm,墙体中部或顶部根据工程情况可设一道暗梁,地下室超长时,外墙顶设220钢筋。 3、外墙图中普遍无搭接位置,外墙外侧竖筋宜在距板1/31/4层高处连接,内侧竖筋可在楼板处搭接。外侧水平筋宜在柱或隔墙中部搭接,内侧水平筋宜在柱或隔墙处搭接。当外侧竖向筋伸入底板锚固长度缺乏时,需弯折且弯折长度15d。审图中甚至发现外侧竖向筋在底板处均切断的做法 4、保护层:有垫层的底板40mm ,迎水面外墙按防水标准要求保护层50mm,并应设抗裂构造钢筋,施工图

14、中常常忽略; 5、地基根底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验算根底顶面与柱交界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特别柱与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上大下小、柱荷载较大的情况下不可忽略。此局部验算容易缺失。6、建筑物有二层地下室时,首层地下室外墙内移后忽略了构造措施: 地下室有二层或三层时,首层地下室常因建筑或人防要求,局部外墙内移,此时内移墙下部二侧的楼板相当于上侧外墙的根底板,为防止内移墙下梁板过分扭转,需将二侧楼板加厚,配双层双向钢筋予以加强。此情况也容易被无视。7、柱下独立桩基承台钢筋锚固长度不够。 在独立桩基承台设计中,此问题最容易被忽略。根据?建筑桩基技术标准?条第1款规定:承台钢筋锚固长度自桩边内侧起算,不应小于

15、35d管桩乘0.8系数等效为方桩,锚固长度不满足时钢筋应上弯,上弯长度10d,但水平段长度应25d。 注意两点:1)、当承台配筋较大时需验算25d是否满足;2、钢筋上弯长度需10d。 另外:关于桩距,布桩时要复核地勘报告,桩主体范围内是否有“饱和粘性土存在。当存在饱和粘性土时对局部挤土桩在“其他情况下最小桩距为3.5d。桩的挤土效应各地各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施工误差,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首选3.5d,不一定选“最小间距。关于拉梁或根底梁与承台底标高一样时,梁纵筋在桩顶处难以通过,影响梁的计算高度,可提高梁底标高来解决。8、地下局部图纸的设计深度不满足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首张

16、根底平面图的右上方应绘制指北针。普遍缺 2、按建筑轴线、方位注明根底构件外墙、条基、独基、桩基与轴线的定位关系普遍缺。并标出竖向构件柱、墙、抗震构造柱等的编号及定位尺寸。普遍缺抗震构造柱或窗间柱、门框柱等 3、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的根底平面图中应标明其位置和做法,并注明施工要求。普遍无剖面,无详图,施工要求不详细 4、标明地沟、基坑及设备根底,水池等平面定位、尺寸及标高。有缺漏 5、地下室外墙应标注水、风、电预留孔、预埋件或预埋套管,注明定位尺寸及标高,不同专业预留孔、预埋件可用文字说明或字母代号表示。普遍缺漏或无标注 6、有避雷要求的建筑,应在平面图中注明避雷引下线位置,并在附注中注明做法

17、出处。普遍缺漏 7、桩基除绘出平面定位、尺寸、编号,还应确定桩数。图纸右侧宜有地质剖面示意图,可见各土层概况、桩顶标高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普遍缺桩的数量、缺地质剖面示意图 8、人工复合地基应有地基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图、桩位、桩距等,附注中应注明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沉降量、差异沉降量的要求及控制要求。普遍不完全 9、地下室局部如局部有人防,局部无人防,应有具体的平面分界示意图。普遍缺 10、地下室应根据平面图中的剖面、索引编号分别绘出外墙、内墙剖面配筋,并注明水平施工缝位置及做法。在绘制墙体时,应绘出墙体与轴线定位关系,并注齐三标高顶、底、底板面的标高,尺寸标注要齐全。普

18、遍不注尺寸标高,不注外墙或基坑与轴线关系,仅有示意性文字“墙厚、底板厚、底板标高等,不同剖面不作交代,普遍不满足深度要求 11、设备根底、排水沟、集水坑、电梯地坑、车道出入口、根底梁板高差处,内容简单时可直接在模板图中剖切断面普遍未用此法,否那么应单独索引编号绘制详图。详图普遍不够 12、根底梁板可参照现浇梁板用“平法表示。一般尚可三、地上局部1、构件布置中有梁柱中心不重合,偏心距大于柱截面方向尺寸的1/4情况,或不加处理,或仅采用梁加宽的方法。 梁柱中心线偏心距大于柱截面方向宽度的1/4墙平面位置偏移,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节点核心区不仅出现斜裂缝,在梁下方柱内还会产生竖向劈裂裂缝,出现上述情

19、况有的不加处理,有的一味采用加宽梁的方法。当偏心较大时用加大梁宽的方法很不经济,常用的方法是框架梁加水平腋,加腋厚与梁等高,加腋尺寸要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条规定。2、楼板开大洞后构造未采取有效措施。 楼面板开大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主要有:1、加厚洞口周边楼板,比方板厚150,根据具体工程而定配置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0.25%;2、洞口边缘设暗梁或边梁或栏板边梁,暗梁宽可取板厚二倍,纵向配筋率1.0%;3、在洞口角部集中配置斜向配筋,并满足技术措施的构造要求。 3、刀把板配筋有误,施工图中普遍无详图,无施工要求,或仅在大小板交接处设加强筋。 刀把板即L形板或称手枪板,大小板

20、交接处建筑不允许设梁而形成,设计时应将小板作为大板支座,小板除了承受自身荷载外还须承受大板传来的荷载,内力计算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展。构造上根据板跨及荷载大小确定是否需交界处设加强筋或暗梁,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大板受力筋置于小板受力筋之上,应有节点详图。 4、高层建筑剪力墙构造转角开窗,普遍未采取加强措施。 高层建筑剪力墙墙角部是构造的关键部位,开设转角窗即取消了转角墙肢,代之以角部曲梁,不仅削弱了构造的整体刚度和抗侧力刚度,而且临近洞口的墙肢及梁内力增大,扭转效应明显,因此8度及以下抗震设计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1、洞口应上下对齐,洞口不宜过大,连梁高不宜过小;2、洞口二侧应尽量防止用短肢墙和一字

21、墙,墙厚应1/15层高且200mm,并沿墙肢全高设约束边缘构件;3、提高洞口二侧墙肢的抗震等级,按提高后的抗震等级检查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4、加强转角窗上转角梁的配筋构造,构造计算时,转角梁的负弯矩调整系数,扭转折减系数均应取1.0;5、转角处楼板局部加厚150mm,增大配筋双层双向,必要时可在板内设连接二侧洞口的暗梁; 5、楼面主梁搁在连梁上。楼面主梁应防止支撑在连梁上,连梁没有足够抗扭刚度,对主梁端部达不到固接要求,抵抗不了平面外弯矩扭矩,其次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加上主梁传来的内力,易产生过大裂缝破坏,主梁也随之破坏。如果个别楼层主梁无法防止支承在连梁上时,可将主梁端部设为铰接,并加大连

22、梁的配筋及构造措施。 6、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面楼面主梁按固接设计而未采取加强措施。剪力墙平面外刚度小,抗弯能力弱。墙与梁固接特别是仅一侧有梁时,使剪力墙平面外产生的弯矩超过墙平面外抗弯能力时,墙体会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按?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要求须采取以下措施:1、沿梁轴线方向设与梁相连的剪力墙,以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设扶壁柱,截面宽度不小于梁宽,按计算配筋;3、在墙内设暗柱,暗柱截面宽度取梁宽加二倍墙厚,按计算确定配筋或型钢规格,构造配筋率满足标准要求;4、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在墙连接处可设为铰接,并在相应的位置设构造暗柱;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必须保证梁的纵筋伸入墙内可靠锚

23、固。 7、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容易忽略以下问题: 1、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筋的比值,标准作为强条规定:一级抗震0.5;二、三级抗震0.3。因为地震力的随机性,梁端可能出现较大的正弯矩,下部筋有一定的比例可防止下部过早屈服破坏。在施工图中往往有上部筋很多,下部筋很少的情况。 2、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2%时,为了更好的从构造上对框架梁塑性铰区的受压混凝土提供约束,保证梁端有足够的塑性铰转动能力,加密区的箍筋直径应增大2mm,此条在?建筑抗震设计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中皆为强制性条文,施工图中容易无视。 3、框架梁纵向受力筋在框架节点区内的锚固不满

24、足标准要求也常被无视。框架中间层的中间节点,为防止钢筋粘结退化与滑移加剧而导致刚度和耗能性能的退化,标准要求一、二、三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穿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对于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圆柱截面为弦长的1/209度地震区要求更严,为1/25。中间层端节点,标准规定水平直线段锚固长度,向下弯折15d。 此要求在梁上部筋的取值较大,柱截面较小或柱菱形放置,或圆柱截面时常不满足标准要求。据此,除了调整柱截面尺寸,梁配筋大小,还可以将梁柱节点局部放大,按宽扁梁构造设计。 8、框架边梁的抗扭配筋构造不被重视。 楼面梁支承在框架边梁上,支承点弯曲转动,使边梁受扭。支座弯矩即

25、边梁扭矩。为简化框架边梁协调扭转的设计方法,可假设支承点为简支,在边梁内配置附加抗扭构造纵向钢筋和箍筋,以满足边梁的延性和限制裂缝宽度的要求。楼面梁与边梁的连接构造除了边梁二侧配置足够的附加箍筋以外,同时还应在楼面梁端部配置附加箍筋,以抵抗斜裂缝开展后施加在纵筋上的压力。此构造要求普遍缺漏 9、大开间剪力墙构造,外墙与楼板之间设计假定不合理。 大开间剪力墙外墙较薄,大开间的现浇楼板较厚,配筋较大比方16,设计为固接时,板受力钢筋深入墙内达不到、然后下弯15d的要求,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抗拉强度值,板的设计存在隐患。此种情况,设计时,楼板宜按简支假定计算,但必须按标准要求设上部构造钢筋,截面积应大

26、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筋面积的1/3,且8,间距200。 10、剪跨比2的框架柱,忽略验算轴压比限值及体积配箍率的要求。 框架柱一般要求剪跨比2,此时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呈现延性较好的大偏心受压破坏,如果剪跨比2.0的柱轴压比限值应减少5%,体积配筋率应1.2%。如果剪跨比1.5那么需在柱中采取设芯柱、型钢,取更严的轴压比限值、提高体积配箍率、采用外包钢板箍等特殊构造措施。 11、框架外墙柱是否会形成短柱也常被无视。 建筑外立面设计成带形窗时,往往在框架中部无填充墙,而在窗台下设置刚性填充墙,此时框架柱实际受力时易形成短柱。台湾大地震中,许多中小学校框架柱都出现剪切破坏特征。因此,有上述情况的框架柱

27、应全长加密箍筋,按短柱处理。 12、关于楼梯的三个问题。 1、?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条第一款要求构造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根据楼梯构件对整体构造计算的影响很大或不大,进展区别对待。楼梯构件自身应计算抗震,但并不要求一律参与整体构造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对剪力墙构造影响较小,对框架构造影响较大。框架构造应按实际情况建模输入,如果楼梯布置对主体构造造成不利刚度影响,可按11G101-02图集采用“滑动支座。 2、楼梯设计无论水平投影跨度大小一律采用板式楼梯是不妥的,当跨度4m时做板式楼梯就不经济,宜采用梁式楼梯业主要求除外。审图中,发现板厚取值过大或过小,钢筋配置不当,存在平安隐患或浪费的问题。

28、 3、关于楼梯间抗震构造要求填充墙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予以加强的问题,在“框架构造设计总说明中统一有详图给出,各施工图中不需要再绘制详图。 13、关于框架构造填充墙的问题。 原抗震标准规定拉结筋伸入墙内1/5墙长,且700mm,8度、9度抗震时宜全长拉通。新标准要求6度、7度宜拉通.3条,8度、9度时必须要全长拉通。当墙长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二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穿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审图公司对上述“宜条件往往都要求按“应处理。特别是对伸出屋面的楼梯间,机房水箱间等的框架填充墙的拉结筋那么应全长拉通。 14、关于框架构造窗间

29、墙及雨蓬的设计。 1、框架构造窗间墙细部设计,构造往往不重视,建筑窗间小墙肢有时仅200400、200600,用砖砌,两个方向均无拉结,具有平安隐患。应按建筑要求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构件,与上下框架梁连接。 2、有时框架梁边梁需按建筑要求外挑横向小牛腿或悬挑板,构造往往也容易遗漏。也常缺漏建筑幕墙竖挺支承梁等构件及装饰线条的构造详图。 3、雨篷梁板设计交代模糊不详细,只绘制一个剖面。应按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 、当雨篷梁板与框架梁标高接近时。二者应整体浇筑; 、雨篷梁无法与框架梁整体浇筑时,假设雨篷所在的柱跨度不大,雨篷梁可伸入二侧框架柱,雨篷梁按弯剪扭构件设计,框架柱要承受雨篷传来的弯矩和集中力,

30、当因设置雨篷梁使框架柱形成短柱时,柱箍筋需要全高加密;、雨篷梁所在柱跨度较大,可在雨篷梁二端设小门樘,小门樘上端应伸入框架梁内,下端与根底相连,小门樘按偏压构件设计。 15、地上局部设计深度不满足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构造平面图模板图中,应按建筑专业轴线编号、方位给出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的位置、定位尺寸、梁截面尺寸及上述构件的编号,应注明每层楼面的构造标高。施工图普遍不标注“抗震构造柱的位置及定位尺寸;不标注梁的编号及截面尺寸,平面图名仅标注“二层楼面、“三层楼面,应在图名前加注楼面构造标高。 2、现浇板应注明板厚、配筋、标高及板厚变化处定位,标高可直接在平面图上剖切板厚变化处

31、的局部剖面,表示板的高差及各自的标高,模板图及配筋图可根据其复杂程度分开绘制或合并绘制。施工图普遍不用“在平面图上剖切断面的简捷方法。复杂的模板图还应从平面图中索引详图号另外绘制详图。比方建筑立面凹凸挑板、与构造楼层相关的纵横线条支承装饰材料的牛腿等。在板的配筋中,施工图常注的“双层双向不妥,应注明上下层钢筋网、长短向层面位置关系。 3、屋面构造找坡时,应在屋面平面图上绘制局部剖面并标出坡度、坡向及起始点标高。屋面如有上翻梁、上翻管井、人孔洞口、设备根底、水箱等抬高部位,也应在平面图中绘制局部剖面,并标注翻高尺寸及标高。上述有翻高洞口要求的屋面平面图设计深度往往不够,也缺少必要的详图。除此之外,如有避雷塔座、建筑构架、幕墙用上翻梁等,应注明其平面位置、尺寸并有详图。至于女儿墙宽度线条及构造柱位置,屋面避雷引下线的节点埋件或避雷引下线的伸出长度,屋面落水孔位置大小那么普遍缺漏。 4、在楼层构造平面图模板图中也常遗漏预留孔、预埋件、设备根底的定位尺寸及大小。施工图普遍不标注小的预留孔300以下,甚至较大的排烟道、排水孔、管井等也会漏掉。预留洞边加强钢筋应在配筋图中表示,并注明加强筋位置如:板底,对于钢筋照常通过,待管道安装完毕后补浇的预留孔应有专门的符号表示,比方: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