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_第1页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_第2页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_第3页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_第4页
就业与失业保险-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就业与失业保险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 鲍亚明就业与失业保险一、就业促进法 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三、外国人就业四、台、港、澳人员就业五、失业保险一、就业促进法 2019年8月30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政府的职责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

2、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劳动者、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享受的劳动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

3、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履行的劳动义务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政策支持 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公平就业 1、各级人民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

4、员给予扶持和援助。 2、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3、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4、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5、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6、用人单位

5、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7、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职业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 初级工(五级) 中级工(四级) 高级工(三级) 技师(二级) 高级技师 (一级)法律责任 1、违反本法

6、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违反本法规定,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罚。 3、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服务,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就业服务活

7、动,适用本规定。 招用人员 1、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用人的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 2、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自主招用人员: (一)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 (二)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 (三)委托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招聘信息; (四)利用本企业场所、企业网站等自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 3、用人单位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或者参加招聘洽谈会时,应当提供招用人员简章,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和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 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

8、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4、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依法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5、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要求,及时向其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 6、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公开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信息和使用劳动者的技术、智力成果,须经劳动者本人书面同意。 7、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 (2)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3)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9、; (4)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招用的其他人员; (5)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 (6)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8、用人单位不得以诋毁其他用人单位信誉、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聘人员。 9、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10、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11、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12、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

10、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1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14、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15、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应当依法招用持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招用未持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须组织其在上岗前参加专门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16、用人单位招用台

11、港澳人员后,应当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并为其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17、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在外国人入境前,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就业许可,经批准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招用。 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的岗位必须是有特殊技能要求、国内暂无适当人选的岗位,并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就业与失业管理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应当于15日内办理登记手续。 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

12、范围包括下列失业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 (二)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七)各地确定的其他失业人员。 注销失业登记 登记失业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13、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九)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十)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或各地规定的其他情形。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 850元/月,7.20元/小时 750元/月,6.40元/小时 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 不计入的内容: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 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三、外国人就业 1、用人单位聘

14、用外国人规定 高端劳动力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 就业许可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办理就业证 外国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办理职业签证,入境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非法就业 下列人员不得在中国就业:(1)未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居留证的外国人(2)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3)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四高一特”

15、人员);(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5)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3、聘用外国人的程序 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用人单位应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被授权单位的通知书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 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 用人单位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4、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

16、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被解除后,该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劳动保障、公安部门,交还该外国人的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并到公安机关办理出境手续。 5、外国人就业发生变更应办理变更手续 单位名称一致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单位变化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地域变化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

17、重新办理就业证。 6、外国人就业证的年检 劳动保障部门对外国人就业证实行年检,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1年,应在期满前30日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动失效。 7、处罚四、台、港、澳人员就业 1、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实行就业许可制度 用人单位拟聘雇或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的应为其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 香港澳门人员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应当由本人申请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2、用人单位应当与聘雇的台、港、澳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费 3、用人单位变更的,应重新办理就业证 4、就业证的注销 5、处罚五、失业保险1、功

18、能: 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促进其再就业 2、失业保险参保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雇工,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 国家机关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合同制职工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失业保险。 3、失业保险费征缴 登记 用人单位向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登记。用人单位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向地方税务部门办理失业保险缴费登记手续。用人单位的失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按照规定到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失业保险缴费费率 2%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

19、个体工商户,按照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国家机关按照本单位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 1% 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其中农民合同制职工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征缴 1)用人单位必须按月向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部门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经经办机构会同地方税务部门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失业保险费。 2)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为扣缴。 3)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列入管理费用。 4)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5)失业保险费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

20、纳,不得减免,不得以实物或者其他形式抵缴。6)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的,由分立、合并后的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失业保险费。7)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清算组织或者主管机关应当通知用人单位所在地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部门。用人单位欠缴的失业保险费及其利息、滞纳金,按照第一顺序清偿。 8)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向职工公布本单位及职工个人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并向职工本人出具缴费证明,接受职工查询和监督。 9)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同时向职工出具单位及本人缴费证明。10)职工有权到经办机构查询用人单位及本人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4、失业保险待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

21、件:(一)用人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依法定程序办理失业登记的;(四)有求职要求,愿意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的确定: (1)缴费时间不满一年的,不领取失业保险金;(2)缴费时间满一年的,领取二个月失业保险金;(3)缴费时间一年以上的,一年以上的部分,每满八个月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余数超过四个月不满八个月的,按照八个月计算,但享受待遇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合并计算 失业人员再次就业后,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失业人员前次失业的享受待遇期限有剩余的,与重新就业、缴费后的享受待遇期限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享受待遇

22、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四个月。 可以累计 失业人员失业前三年内,在同一统筹地区有二次以上短期就业,每次就业缴费时间不满一年,但累计后满一年的,应当予以累计,并根据累计后的缴费时间享受待遇期限。 其他待遇: (1)医疗补助金 享受待遇期限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大病医疗保险的,按失业保险金的百分之十享受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补助金随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 享受待遇期限内,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大病医疗保险的,按失业保险金的百分之五享受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补助金随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失业人员因患病住院,给予一次性的医疗费补助,补助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其医疗费的百分之五十, (2)生育补助 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在享受待

23、遇期限内或者享受待遇期满后的失业期间生育子女的,可以一次性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的补助 (3)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享受待遇期限内死亡的,参照当地在职职工丧葬补助抚恤标准,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4)享受免费服务 享受待遇期限内,免费享受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提供的求职登记、职业咨询、职业介绍、档案保管等服务,并可以按规定参加减免费的职业培训。 农民合同制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其用人单位已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经办机构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一次性生活补助按失业保险金总额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失业人员在享受待遇期限内,

24、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一)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二)重新就业的;(三)应征服兵役的;(四)移居境外的;(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6、失业登记用人单位应做的事情: 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整理档案 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将失业人员的名单、档案等资料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七日内报送当地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 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六十日内,持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11)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档案的转移转递到新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10日内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劳动者或新用人单位应及时告知原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转递到新用人单位。转递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 劳动者未重新就业或被用人单位录用后未告知原用人单位的,原用人单位应将劳动者档案转递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就业管理服务机构。7、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向职工出具单位及本人缴费证明的;(二)未按照规定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的;(三)拒绝职工查询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用人单位因前款规定情形,造成失业人员失业保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