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_第1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_第2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_第3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_第4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评价2014年4月案例讲解2项目概述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地下水污染预防及监测管理汇报内容结论及建议3一、项目概述根据地下水功能区划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批复,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 1、地下水评价执行标准2、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工程属于I类建设项目:按照地下水评价等级表,按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本工程建设场地的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属于三级.但考虑到拟建项目运营过程中存有危险废渣及酸性废水,对场地地下水有潜在的泄漏污染风

2、险,因此综合考虑将此次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4一、项目概述3、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特点以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本次评价范围分新厂址和原厂址两部分。 (1)原厂区位于石盖塘镇,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厂区及其下游相关区域。具体边界北至仙岭水库,西至桐木冲,南边以曹家湾、曾家为边界,东部至斗元冲。控制面积约7.91 km2。5一、项目概述3、评价范围 (2)新厂区调查范围:北至龙桥村、五爱村北面的小江,东至璜溪村、长美山村,西至上西冲,南面以十字村为边界。为本项目区域性的背景条件调查的重点范围,控制面积约50 km2;其次是重点勘察与评价区,以新厂区厂址范围为界,控制面积约1.09km2。 6二、区

3、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二、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含水地下水类型分布范围主要特征水化性质泥盆系锡矿山组灰岩风化裂隙水(研究区主要含水岩层)区内分布范围广泛,项目建设区下伏即为该含水层含水性弱至中等,水位主要受地形起伏影响,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变化小于1m,水位变幅小地下水的矿化度低,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PH值6.57.0石炭系灰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出露于调查区域中部和东部,西部亦有少量分布含水性弱至中等二叠系下统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中北部桂阳地区、东部郴县太和圩、和平圩、华塘铺及骑田岭南边含水性弱至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赋存于调查区锡矿

4、山组上段(D3x1)灰岩之上的第四系残坡积物中地层岩性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因此尽管有一定的孔隙水,但地层渗透性差,无法构成有意义的含水层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8二、区域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2)隔水岩组特征隔水岩组主要特征锡矿山组隔水岩层(微风化层之下基岩)泥盆系上统的锡矿山组上段(D3x1)岩性在调查区域西部主要为深灰色及黄灰色泥质灰岩,东部为黄灰及黄绿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页岩;下段(D3x2)为灰及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泥灰岩局部相变为白云岩与灰岩互层。该层厚度巨大,两套地层的区域厚度达到432m以上。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逐渐消失,构造裂隙逐渐闭合,

5、岩层的含水透水能力变差,整体地层进而表现出良好的隔水性能,成为区内稳定可靠的隔水层。二叠系上统相对隔水层主要岩性如钙质页岩、硅质岩、含铁锰质硅质岩、黑色灰质页岩等,该套地层中的页岩、粉砂岩、泥岩等在区域上起到了相对的隔水作用。(3)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含水地下水类型补径排条件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其径流途径受地形地貌控制,水位埋深变化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在东部及北部沟谷中,第四系地层分布不连续,孔隙水或在坡脚渗出进入溪沟,或下渗补给风化裂隙水;西部及南部的冲积孔隙含水层连续性相对较好,主要顺地势向地表水系排泄,少量下渗补给风化裂隙水或通过民井开采排泄。锡矿山组风化裂隙水(研究区主要

6、含水岩层)主要接受降雨入渗补给;受地形控制,地下水也主要顺地势向下游径流,整体径流方向呈自东向西;偶遇沟谷则以下降泉形式出露或向溪沟排泄;零散的民井取水也是锡矿山组风化裂隙水的一个重要排泄途径。9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区域含水地下水类型主要特征渗透系数含水岩组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厂区内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第四系残坡积物广泛覆盖于锡矿山组灰岩之上。岩性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少量含砂粉质粘土,地层渗透性差,防污能力有限。10-6cm/s锡矿山组下段中风化灰岩风化裂隙水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厂区及其邻近周边所在范围均为该组岩层,溶蚀现象微弱,属裂隙含水层;

7、厂区内锡矿山组灰岩风化程度不一,中风化层在整个场地局部有分布。10-4cm/s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好,该地层将是地下水污染后主要的扩散层隔水岩组锡矿山组微风化灰岩层以下隔水层随深度增加,风化裂隙逐渐消失,岩层的含水透水能力变差,整体地层表现出良好的隔水性能,成为场区内稳定可靠的隔水层。10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原厂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0(1)地下水利用现状原厂区所在地位于郴州市西南约18km处,属于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石盖塘村地域。区内为低山地貌,地势总体西南高、北东低。根据本次对湖南郴州宇腾铅冶炼厂原厂区的调查取样工作中取得的水质分析结果(主要为井水样及泉水样),评价区内自

8、然条件较好,人类活动对本地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2)地下水环境监测方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本次调查对原厂区下游及周边区域的与原厂区地下水属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原厂区下游包气带土壤。对水样进行了丰水期、枯水期2个时期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原厂区取样点分布示意图11(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丰水期 2012年8月5处水样中除部分水样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铁超标外,其它监测项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范围内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与长期的农业施肥、农田粪便灌溉和生活垃圾排放相关。铁含量超标的2处水样均

9、取自当地居民家的压水井,可能与此有关。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枯水期 2012年12月的5个水样的监测项目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范围内。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两期水样结果分析,超标的污染元素主要集中在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铁。其中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与农业施肥及生活垃圾排放有关;铁超标与取水井类型有关。所测水样结果并未发现与原厂区生产过程相关的重金属离子超标,说明石盖塘厂区11年的生产运营对厂区及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未造成破坏。12 (4)原厂区包气带土壤现状评价土壤浸出实验结果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样品编号取样深度总铅(Pb)总锌(Zn)总砷(As

10、)总镉(Cd)总汞(Hg)mmg/Lmg/Lmg /Lmg /Lmg /LYYT-01表层土0.270.280.00020.006200.00011YYT-02表层土4.533.250.02300.099880.0001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mg/L5100510.1测试结果评价 室内土壤浸出实验结果表可以看出,所取岩土样中所测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范围之内,表明石盖塘厂区11年的生产运营并未对厂区及其下游包气带土壤造成污染。13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拟建厂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3(1)区域水文及地形地貌条件

11、;(2)区域第四系地层类型及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地貌关系;(3)主要基岩地层的岩性、产状、裂隙发育及主要地质构造空间展布与地貌关系;(4)区域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含水性、渗透性等;(5)地下水露头调查,包括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井的深度、结构、监测层位、水位、水质等;(6)地下水取样及水位测量;(7)地下水利用调查;(1)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厚度、成因及含水与透水能力;(2)拟建场区位置地下水与区域地下水关系,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3)拟建场区范围地下水开采利用的历史与现状;(4)场区附近井、

12、泉详细调查,掌握开采井类型、结构、深度、水位埋深等,掌握泉点出露高程、泉点性质等,并选择代表性的井泉布设地下水动态观测点;(5)是否存在其他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及对地下水污染方式与途径等。(6)选择开展环境水文地质试验地段,布置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区域现状调查()拟建厂区及其周边大比例尺调查(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注水试验、包气带饱和入渗试验()水文地质勘察14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目的设备结果抽注水试验获取含水层渗透性能参数厂区中心55#钻孔 风化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10-4 cm/s 表层土壤渗透系数:10-610-7cm/s包气带饱和渗透试验测试包气带渗透

13、性加拿大 Guelph 渗透仪地下水水位监测将13处水文地质钻孔保留为长期监测孔;利用民井获取目标含水层水位变化情况。(详见报告表4.9、4.10 )地下水水质监测对调查区及场区枯水期及丰水期水质取样分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类型详见报告表 4.11) 野外水文试验结果15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实物工作量工作内容单位数量调查范围面积调查评价区km250重点勘查区km21.09野外调查水文地质钻探m/孔265.6/13采集土样扰动样组2原状样组9采集岩样组0采集水样组42岩性观测点个10高程控制点个38水位控制点偶测点个14长期观测点个13注水试验组1饱和入渗试验组8室内测试土样常规

14、组20浸出试验组5水样组42完成图件报告区域实际材料图幅/比例尺1/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图幅/比例尺1/1:2.5万调查报告份116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厂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未发现周边大型工农业污染源的存在,地下水水质至今未受到明显影响。2012年8月29日9月5日,本次在评价区内共布设了12个地下水监测点。(新厂区水质结果评价总表详见附表十四。新厂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结果对比表详见附表十六) 地下水水质分析项目为水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As、Ba、Be、Ca、Cd、Co、Cr6+、Cu、Fe、K、Mg、Mn、Mo、Na、Ni、Zn、F-、

15、Cl-、NO2-、NO3-、SO42-、HCO3-。在所分析的项目中,本次环评主要评价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中的相关项目。其中水温、pH为现场测定,其它阴阳离子为实验室测定。17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下水环境背景及现状监测(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8丰水期与枯水期取样点分布图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9()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A、丰水期(1)新厂区范围内:仅有XYT-20(厂区56号钻孔)的Mn出现超标,且超标倍数较小,原因可能是成孔后钻孔井壁部分段锈蚀从而导致管内地下水Mn元素超标,属工程干扰; (2)区域范围内:66.67%水样的NO2-出现超

16、标,超标点均集中在居民区,由于农药残留及生活污水所致。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枯水期(1)新厂区范围内:仅有XYT-20(厂区56号钻孔)的Mn出现超标,且超标倍数较小,原因可能是成孔后钻孔井壁部分段锈蚀从而导致管内地下水Mn元素超标,属工程干扰;(2)区域范围内:枯水期水样各监测指标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范围内。C、丰、枯水期水质对比(1)新厂区范围内:枯水期的超标倍数比丰水期的小,可能是地下水对Mn存在运移、稀释作用,随着地下水的径流,Mn在地下水中不断扩散、稀释,其浓度有所降低; (2)区域范围内:对比丰、枯水期水样,丰水期的NO2-和PH出现超标,

17、而在枯水期未见超标,这是由于地下水对污染物存在运移、稀释作用,随着地下水的径流,污染物在地下水中不断扩散、稀释其浓度会不断降低。20 ()场地包气带特征岩性结构特征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下伏锡矿山组(D3x1)灰岩,潜水面埋深则主要位于第四系与其下伏基岩交界面附近。第四系残坡积层广泛分布于拟建厂区地表,岩性主要是粘土、粉质粘土,少量含砂粉质粘土,粘土层结构紧密,透水性较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平均厚度约11.75m。渗透性厂区包气带主要由第四系粘土及粉质粘土构成,其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约为10-610-7cm/s。土壤浸出实验结果 室内土壤浸出实验结果表可以看出,钻孔所取岩土样中所测的重金属

18、含量均在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范围之内。表明拟建厂区范围内包气带土层未受到历史污染,同时在将来地表水的下渗补给过程中不会对其下伏潜水含水层构成污染威胁。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渗透性差,且地下水分布不连续,无法构成有意义含水层。 锡矿山组基岩裂隙水,局部少量接受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基岩裸露区则直接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受地形控制,该含水层地下水也主要顺地势向下游径流,整体径流方向自西向东为主。主要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锡矿山组灰岩风化裂隙水埋藏条件赋存介质类型 整体看来,第四系孔隙水与下伏锡矿山组基岩裂隙水之间水

19、力联系较弱。数值模拟预测评价范围及边界示意图22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步骤设计了天然条件和人工防渗两种工况,并将评价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包气带(第四系残坡积物孔隙含水层)和饱和带(锡矿山组灰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两个空间层次依次来完成。 预测评价的总体思路是:两种工况下,首先分别针对模拟区包气带进行污染物溶质运移预测,分析如果发生泄漏事故后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情况;在模拟期内,若污染物穿过包气带并下渗进入饱水带,则再对饱水带进行污染物溶质运移规律的预测与评价。以期对两种工况下,污染物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对其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作出客观的预测评价。23四、地下水

20、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研究区第四系残坡积物空间分布连续,场地表层岩性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残坡积成因。由于研究区包气带地层岩性单一,污染物的弥散、吸附和降解作用所产生的侧向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垂向迁移距离,最终确定对研究区包气带进行一维数值模拟,且污染物泄漏模拟区包气带厚度定为10m。(1)包气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24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土壤水流模型(2)数学模型及方程求解: 土壤水流运动的控制方程为一维垂向饱和非饱和土壤水中水分运动方程(Richards方程),即 其中:-土壤体积含水率;h-压力水头L,饱和带大于零,非饱和带小于零

21、;z、t-分别为垂直方向坐标变量L、时间变量T;k-垂直方向的水力传导度LT-1;s-作物根系吸水率T-1。初始条件:(z,0) = 0(z) Zz0 边界条件:上边界: z0下边界:h(Z,t)hb(t)其中:0(z)为剖面初始土壤含水率;Z:(地表至下边界距离)L;qs为地表水分通量LT-1,蒸散取正值,灌溉和降水入渗取负值;hb(t)为下边界压力水头L。25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土壤溶质运移模型(2)数学模型及方程求解: 根据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考虑土壤吸收的饱和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为:控制方程: 其中:c-土壤水中污染物浓度ML-3;-土壤

22、容重ML-3;s-为单位质量土壤溶质吸附量MM-1;D-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L2T-1;Q-Z方向达西流速LT-1;A-一般取1。初始条件: Zz0 边界条件:上边界: z0 下边界:其中:c0(z)为剖面初始土层污染物浓度ML-3;qz为蒸发强度LT-1;qs污水下渗水量LT-1;cs污水中污染物浓度;cb(t)为下边界污染物浓度ML-3。26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数值模型建立将模拟区概化为一层厚度为10m的粘土层,场地平整后,不考虑植物根系吸水等因素,将模型剖分成100个单元,间隔为1cm,101个节点。在模型中布设5个浓度观测点,分别位于2m、

23、4m、6m、8m和10m深处,模型运行18250天(50年)。模型结构如左图A所示:图A. 厂区岩性概化及观测点分布图(N为观测点)图B. 厂区铺设防渗层后岩性概化及观测点分布图(N为观测点)场地铺设防渗层后,由于人工防渗层渗透系数与原厂地粘土层渗透系数不同,因此,人工防渗层在岩性上单独分层。模型重新剖分为115个单元,间隔1cm,116个节点。在模型中布设6个浓度观测点,分别位于1.5m、3.5m、5.5m、7.5m、9.5m和11.5m深处,模型运行18250天。模型结构如右图B所示:27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数值模型建立边界、初始条件及水文地

24、质参数上边界:流量边界,设定上边界压强为大气压,并设置降雨,降雨量按桂阳县多年平均降雨量取值为1466.5mm,即0.402cm/d确定。下边界:自由边界初始条件:本次预测赋给包气带含水率或压力水头经验值,对模型进行365天计算,以365天后的稳定计算结果作为本次模拟与预测的初始值。土壤岩性降雨入渗系数残余含水率(g/g)饱和含水率(g/g)渗透系数(cm/s)粘土0.10.070.365.0E-6人工防渗层0.10.070.361.0E-10包气带水文地质初始参数取值表28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情景一:天然条件下污染工况情景二:采取人

25、工防渗措施条件下污染工况模拟工况 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模拟选择As作为污染因子进行影响预测。 本次预测评价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在模拟污染物扩散时并不考虑吸附、化学反应等降解作用,仅考虑典型污染物因对流、弥散作用下的扩散过程及规律。29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情景1、天然条件下污染情景预测在无防渗措施的天然条件下,假设污酸处理站内污酸发生泄漏,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初始浓度2.80g/L。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年存水时间按365天计算。泄漏点:污酸处理站泄漏面积:参考污酸处理站部分基础占地面积,设定500m2泄漏时间:5天泄漏量:与泄漏污染物直接接触部分按第一层天然土体渗透系数取1.010-6cm/s

26、,则渗漏量为50010-610-252436002.16m3泄漏浓度: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泄漏初始浓度2.8g/L 泄漏事故后各观测点As浓度变化图 模拟结果 包气带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当酸库发生泄漏后,厂区包气带是良好的天然防渗层,包气带粘土对其起到了极大的截留作用。但污染物仍能够极缓慢的穿过包气带运移到潜水含水层,并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T1:1825,T2:3650,T3:5475,T4:7300,T5:9125,T6:10950,T7:12775,T8:14600,T9:16425 T10:18250(单位:天)泄漏事故后不同时间段纵向浓度分布图30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

27、价 泄漏事故后各观测点As浓度变化图 模拟结果 当酸库发生意外泄露后,人工防渗层能够对污染物起到更为明显的截留作用,并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的下渗速度和浓度。情景2、采取防渗措施条件下污染工况设计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并参考同类项目防渗设计,拟定人工防渗层:厚度1.5m、整体防渗系数按10-10 cm/s设计。同样假设污酸处理站内污酸发生泄漏,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初始浓度2.80g/L。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年存水时间按365天计算。泄漏点:污酸处理站泄漏面积:参考污酸处理站部分基础占地面积,设定500m2泄漏时间:5天泄漏量:与泄漏污染物直接接触部分按人工防渗层

28、渗透系数取1.010-10cm/s,则渗漏量为50010-1010-252436000.000216m3泄漏浓度: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泄漏初始浓度2.8g/LT1:1825,T2:3650,T3:5475,T4:7300,T5:9125,T6:10950,T7:12775,T8:14600,T9:16425 T10:18250(单位:天)泄漏事故后不同时间段纵向浓度分布图31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饱和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拟建场地地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粘土、中风化灰岩和微风化灰岩等。粘土层结构紧密,分布较为均匀,透水性极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径流主要存在于中-微风化的灰岩裂隙中

29、,地下水类型表现为潜水。因此,将模拟区概化成非均质、水平方向各向同性、三维非稳定流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1)饱和带水文地质概念模型:32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饱和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地下水渗流模型的建立:、网格剖分及地质模型 评价区二维网格剖分图 评价区三维网格剖分图 评价区二维剖分结果如图 所示,其中结点数43700个,有限单元数86891个。 地质概化模型分三层(layer)四片(slice):三层:第一层为第四系,第二层为锡矿山组风化裂隙含水层,第三层为未风化基岩隔水层。四片:地面高程、板岩风化含水层顶板、微风化相对隔水层顶板和底板。33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

30、地下水渗流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及水文地质参数边界条件:四周边界:由于东、南、西和北侧的地表水系切割深度已达到主要模拟含水层,因此将其概化为第一类边界(定水头边界);其间无地表水系的地方,根据地下水流场分析,取与等水位线相垂交的方向(也即地下水流线的切线方向)作为零通量边界(流量边界)。上边界:降水补给、蒸发和井排泄边界。下边界:相对隔水边界。 评价模拟区范围及边界参数 第四系灰岩风化裂隙出露区未风化基岩隔水层Kxx(cm/s)4.68E-074.32E-041.00E-08Kyy(cm/s)4.68E-074.32E-041.00E-08Kzz(cm/s)3.39E-064.32E-041.

31、00E-09给水度0.030.180.01储水系数1.0E-40.181.0E-40.011.0E-4降雨入渗系数0.150.15评价区水文地质初始参数取值表34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饱和带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饱和带环境影响预测情景一:天然条件下污染工况情景二:采取人工防渗措施条件下污染工况模拟工况 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模拟选择As作为污染因子进行影响预测。 本次预测评价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在模拟污染物扩散时并不考虑吸附、化学反应等降解作用,仅考虑典型污染物因对流、弥散作用下的扩散过程及规律。35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情景2、采取防渗措施条件下污染工况设计根据上述拟定人工防渗层:

32、厚度1.5m、整体防渗系数按10-10 cm/s设计。同样假设污酸处理站内污酸发生泄漏,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初始浓度2.80g/L。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年存水时间按365天计算。泄漏点:污酸处理站泄漏面积:参考污酸处理站部分基础占地面积,设定500m2泄漏时间:5天泄漏量:包气带下渗量泄漏浓度:包气带下渗浓度情景1、天然条件下污染情景预测在无防渗措施的天然条件下,假设污酸处理站内污酸发生泄漏,设定As为特征污染物,初始浓度2.80g/L。本着风险最大原则,年存水时间按365天计算。泄漏点:污酸处理站泄漏面积:参考污酸处理站部分基础占地面积,设定500m2泄漏时间:5天泄漏量:包气带下渗量泄漏浓

33、度:包气带下渗浓度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天然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情景预测评价区泄露示意图天然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事故后裂隙水中As污染晕平面分布图36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天然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情景预测天然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事故后裂隙水中As污染晕剖面分布图结果:天然条件下泄漏发生后,厂区粘土层及中-微风化层均具有较好的天然防渗效果,污染物在包气带及饱水带中的迁移极为缓慢,虽然污染物对厂区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污染晕并未扩散出厂区,且垂向影响深度有限,整体上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有限。37四、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防渗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情景预测防渗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事故后裂隙水As污染晕剖面分布图防渗条件下污酸处理站泄漏事故后裂隙水As污染晕平面分布图结果:防渗条件下泄漏发生后,厂区人工防渗层、粘土层及中-微风化层均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污染物在包气带及饱水带中的迁移极为缓慢,虽然污染物对厂区地下水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