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_第1页
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_第2页
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_第3页
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_第4页
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掬非遗之水,润语文之花引入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语文学习资源论文摘要语文学习与生活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语文教 HYPERLINK /G4.aspx 学与语文学习应该最大限度灵活地利用生活中的语文综合资源。依托语文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也可以使课堂“活”起来了,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而且这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又渗透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能力 素养从概念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

2、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具体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DNA。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已经没有多少是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甚至是我们使用的汉语词汇中,也已经融合了很多外来的词汇。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或失传的危险。比如在2005年,韩国竟然把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

3、保护遗产。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了。目前,我国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正在起步,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也要肩负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将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搜集、整理、阅读、习作等过程中逐渐了解、吸收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做既是弘扬本民族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这样做也正是实践了新课标的理念,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几千年来,勤劳的嘉兴人民不仅创造了大

4、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其中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等民间艺术品类繁多,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其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两年前,许多人还不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意味着什么,两年后的今天,对嘉兴人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为本就来自民间的它又逐渐融进了大众的生活,和嘉兴的社会、经济一起蓬勃发展。从近年来的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中获息,古老的皮影戏、灯彩、田歌、滚灯、骚子、钹子书、三跳等等丰富多彩的众多民族民间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一些民间艺术的传人纷纷走进学校传教,还经常在充满新时代活力的舞台上亮相,很受大众

5、欢迎。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很有必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1、引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了。从内容上看,教材开放了。传统课堂教学过份强调教本材料的重要性,认为毫无遗漏地把教本材料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根本和唯一的目的。而事实上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教本材料中来,既开放了教本材料,又充实了教本材料,更是超越了教本材料,使教本材料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过程中,针对云南的歌会,我就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内容,用嘉兴方言所唱的歌谣乱说和孟姜女;针对端午的鸭

6、蛋加入了“踏白船”的内容;针对俗世奇人就补充了民间手工技艺里的“圆木工艺”的内容。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与课堂探讨内容相关的其它材料,既拓宽了学习视野,又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从形式上看,教学过程开放了。封闭的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的过程则是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比如在学习冯骥才的泥人张,提到民间手工艺人都有精湛的技艺时,就有学生就提到他家烟雨小区里有位老爷爷扎的风

7、筝特别有名,还常拿到外面去比赛呢。以前只知道山东潍坊的风筝很有名,但是不知道我们本地也有这样的奇人。于是在课堂上我让这个学生对善扎风筝的老爷爷作了大致的介绍。更没料到,居然是有好些学生都曾看过这位老爷爷的放风筝表演。原来是小学里曾经邀请他去表演过,自然这节课原本安排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相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因为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所以我就鼓励家住烟雨小区的同学去采访那位老爷爷。在采访之前,先联系好老人,查找有关风筝制作的资料,然后进行采访。采访结束后学生在这周随笔里进行了总结。不仅有具体的风筝制作过程,还有不少放风筝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把采

8、访的结果和拍摄的照片展示出来,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完全开放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自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引入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2、引入本土非遗文化,让综合实践活动“动”起来。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语文中来,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仅靠几册语文课本,靠在教室里每天上一两堂语文课,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的有利支撑下,创造出一个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气候,

9、才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到民间采风去。我就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非遗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访问,有“做鞋底”“织土布”“酿酒”等项目。虽然没有正规的培训,但是经过指导,学生们的活动也是进行的有模有样。不仅仅有采访笔记

10、,摄影作品,还有图文并貌的民俗介绍。“课外小组的创造性活动使一些少年学会了思考。”通过走访调查,学生的发问技能、倾听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表达与交流的技能以及写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在这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既能拓宽学习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又积累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内蕴,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3、引入本土非遗文化,让文化的根“扎”下来。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既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自己的家乡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例如收集爷爷奶奶讲的神话、故事、传说,并加以记录;或者了解一些

11、地名的来历、传说等。我们城南街道红旗村原来有座“开禧桥”,历史悠久,有着美丽的传说故事。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知道这座桥不仅坚固耐用,是原九里江上的交通要道,而且桥上石板的凹洞洞也有着多种历史传说,一说是八仙的铁拐李走过时拐杖留下的印迹,另一说是七仙女下凡时走路留下的脚印。这样的调查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提升对家乡的热爱。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不是爱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爱那些具体的文化内容。无论是课堂延伸的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的活动,这些都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体验的过程就是感受民间文化、传承民族记忆的过程。这种体验对于培养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操是非常有益的。由此可见,

12、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引入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对于开阔师生视野,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呢?首先对于已经整理成材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纳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作为课堂内容必要的补充。嘉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从2007年6月开始,到2008年7月完成。我们学校有五位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经济开发区这片的普查工作。目前全市的非遗项目普查材料还没有整理出来。但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经整理有“织土绸”“打篾席”“踏白船”等十二个项目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完全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穿插运

13、用。比如“打篾席”的这项民间手工艺不仅有成品展示,而且有完整的制作过程。在学习俗世奇人中可以补充进书本教材,让学生真实体验手工艺人们高超的工艺技巧。其次对于还没有整理成材料,仅仅是有非遗线索的项目,可以根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选择可操作性的项目去走访调查或搜集材料。下面就具体谈谈活动的步骤。第一步,准备阶段。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活动。当然教师首先要提供给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索表,供学生讨论和选择。然后把学生按他们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分组,每个项目组推荐一名组长。如果出现项目过多的情况,教师可结合语文教科书上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作适当调整,尽量把一个班的项目控制在五个以内,以免项目过

14、多,每人分到的任务太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确定好项目后就明确小组内部分工。有同学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与这个项目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印等资料;有同学联系采访对象(最好是能找到该项目的传承人进行采访),确定采访时间和地点;有同学拟订采访问题。比如“做风筝”这一项目,学生就拟订了这样一些采访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做风筝的,跟谁学的,你有没有收过徒弟?”“风筝种类有哪些,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做多少个风筝,到现在一共做了多少个风筝?” “做风筝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呢?”“参加过哪些风筝活动,你认为感到自豪是什么?” “你能给我们讲讲是怎么做风筝的吗?(最好能当场做一个给我们演示一遍)”学生讨论时老师也参

15、加了:“听说风筝只能在过年到三月之间才能放,其他时间是不能放风筝的。如果其他时间放风筝,风筝掉到别人家的屋顶上,那户人家是要倒霉的。不知你们听说过吗?”学生有的说听到过,有的则没有。于是他们把问题“做风筝或者放风筝时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也列在了采访内容中。每个小组自己拟订调查表格。根据不同的项目,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拟订了本小组的调查表。讨论的比较简单的小组,纯粹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和感受,属于体验式的小组,所拟订的表格如下:小组名称组长组员采访时间采访对象采访内容记录也有的小组不仅仅停留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感受上,而且还带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研究所调查走访的项目,这是属于探究式的小组。

16、经过讨论他们拟订了如下表格:项目名称采访目的采访时间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查阅到的相关文字资料被采访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现场采访记录采访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这个项目的认识第二步,调查走访阶段这一步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最重要的环节。在第一步准备的基础上,各小组按照事先联系的采访对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活动进程,指导学生做好采访记录。采访不但有文字记录,还要有拍摄的照片,甚至是有拍摄的录象(针对能演示项目过程的)。虽然学生们兴趣较浓,都乐意参与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对信息的敏锐性和捕捉能力不够强,老师要及时起指导作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

17、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走访原先确定的采访对象时,所得到的材料不够丰富,这时就要调整采访对象。或者是被采访人并不是该项目的传承人时,要多方打听真正的传承人。有些项目在调查中发现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比如“祀蚕神”这个项目中,经采访学生了解到:在养春蚕和秋蚕前,蚕农会带上一对蜡烛、香和纸做的元宝来到庙中请蚕花菩萨。蜡烛在庙里烧掉小半支后带回家插在蚕架上,香在庙里烧完,纸做的元宝也同样在庙里烧掉。同时请回蚕花(用红绸做成,可以是一朵也可以是一束)绑在蚕架上。回家时再采些老的野菜花插在蚕架上。学生在尊重事实的

18、基础上,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所搜集的材料。他们知道了蚕农所做的这些都为祈求蚕事丰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其中也包含着烧纸钱的迷信色彩。第三步,材料整理阶段。调查走访结束后把现场走访调查得到的资料与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来的资料与进行整合。如果出现矛盾的,以走访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准。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加工,配以文字说明,对拍摄的录象配以过程解说。同时每个小组都要完成本小组所拟订的调查表格,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撰写调查报告。第四步,交流展示阶段。可以采用口头汇报和书面总结、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首先给学生搭建口头交流的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交流各自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交

19、流他们活动的成果。然后引导学生写活动的感受文章,促使学生思考自己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在不断地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接着给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给学生创设表现才华和感受成功的机会。可把学生的调查报告和配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展览在校宣传橱窗里;也可以每个小组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所整理的非遗项目材料。把学生活动过程中所整理出来的材料以电子稿的形式保存起来,并装订成册。这些材料在语文课堂学习时可以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材料,在编撰校本教材时也可作为内容之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要与家长沟通好,取得协助与支持。同时要及时给予指导、监督,不能完全放任自由,出现意外。老师应重视实践过程中的学生的表现,而不单单只是注重调查走访的结果。把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评价记录在个人学习“档案袋”里。把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