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页 共13页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这篇小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学情分析p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

2、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看注释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图片学生)猜一猜这个故事,学生简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二揭示课题,认识复姓。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司马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介绍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它最有名的著作是资治通鉴。3.认识复

3、姓“司马”。“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像这样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你听过哪些有这样姓氏的名字。(学生说)4.了解宋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说一说读古文的感受。指导多音字“没”(mo)的读音。指导用“没”组词,“沉没、淹没”,体会“足跌没水中”在这里的意思。指点:文言文中没有轻声,“儿”读二声。(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儿得活”)齐读句子。说一说“儿”在句中的意思,小孩子。(板书:群儿 一儿)2.学生自读,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3.指名展示读。(逐步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逻辑停顿。)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足跌没水中

4、”“光持石击瓮破之”方法提示: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4.齐读课文。四.课文解读。师: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看注释、等)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呢?我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读课文。1.理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于水中。”(1).默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提示;可以先把句中每个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群儿,戏,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教师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是“庭院”。“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2

5、)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3)指名读。齐读。小结:刚才理解这句话,你都了哪些方法?2.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一儿“足跌没于水中”,危险至极,群儿是怎么做的?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第二句话。众,指的是谁?边板书“众”,边指导书写。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板书:弃)指导书写“弃”。(2).司马光怎么做的?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用动作演示一下。理解“持”,用手拿,所以是提手旁。(板书:持石击瓮)(3)、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下文和图片,理解“迸”的意思。(4)齐读。师:

6、在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预设:机智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善于动脑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梳理课文。文章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在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上会更准确,更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意韵。)五.课后习题。游戏:两个同学分别讲这个故事,一个用白话文,一个用文言文。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2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六.积累拓展。24 司马光一儿 得活 光 持石击瓮 群儿 众

7、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p :这篇小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学情分析p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

8、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司、跃”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看注释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积累,初识文言文。我们在以前积累过一些句子,下面老师说前半句,同学们说后半句。师:有志者学生接:事竟成。师:人之初学生:性本善师:玉不琢学生:不成器。师:人不学学生:不知义二、揭示课题,认

9、识复姓。1、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司马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指导书写“司”。 说说书写司字时要注意什么?笔顺:先外后里,先写横折钩,再写横,横起笔要略往外一点。最后写口。教师犯些3、认识复姓“司马”。(课件出示百家姓节选)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像这样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你听过哪些有这样姓氏的名字。(学生说)4、介绍司马光,复姓司马,名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它最有名的著作是资治通鉴。5、(出示图片学生)猜一猜这个故事,学生简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师范读课文,

10、学生跟读。说一说读古文的感受。指导多音字“没”(mo)的读音。指导用“没”组词,“沉没、淹没”,体会“足跌没水中”在这里的意思。指点:文言文中没有轻声,“儿”读二声。(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儿得活”)齐读句子。说一说“儿”在句中的意思,小孩子。(板书:群儿 一儿)2、学生自读,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3、指名展示读。(逐步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逻辑停顿。)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方法提示: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4、齐读课文。四、研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师: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

11、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看注释、等)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呢?我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读课文。1、理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于水中。”(1)、默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提示;可以先把句中每个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群儿,戏,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教师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是“庭院”。“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2)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3)指名读。齐读。小结:刚才理解这句话,你都了哪些方法?2、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一儿“足跌没于水中”,危险至极

12、,群儿是怎么做的?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第二句话。众,指的是谁?边板书“众”,边指导书写。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板书:弃)指导书写“弃”。(2)、司马光怎么做的?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用动作演示一下。理解“持”,用手拿,所以是提手旁。(板书:持石击瓮)(3)、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下文和图片,理解“迸”的意思。(4)齐读。师:在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预设:机智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善于动脑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朗读全

13、文。文章大意我们都知道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篇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在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上会更准确,更能体会到文言文的意韵。)五、整体感知,熟读成诵。游戏:两个同学分别讲这个故事,一个用白话文,一个用文言文。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2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善于思考,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背诵的技巧熟读成诵。1、齐读,试背。 2、指名读或背。3、比赛背诵。第二课时一、指名背诵课文。二、感受司马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1、学生交流。2、提供拓展资料司马光山中斩杀蟒蛇。边读边思考,你对司马光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结:这样的司马光着实令人敬佩,让我们通过表演再来重现当时的情景,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和机智。三、角色表演。建议小组分工: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司马光,一人饰演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