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修身在正其心_第1页
大学修身在正其心_第2页
大学修身在正其心_第3页
大学修身在正其心_第4页
大学修身在正其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修身在正其心”章精读二0一五年一月六日内容提要:一、“心不在焉”的涵义二、如何理解“正心”三、“正心”与修齐治平的关系“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身有所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程子:“身有所忿懥”,身,当作心。 中庸首章: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心不在焉”的涵义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子: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思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是身不得其修的表现吗?礼记正义 孔颖达: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者,此言修身之本,必在正心。若心之不正,身亦不修。若心之不在,视听与食,不觉知也。是心为身本,修身必在于正心也。思考:“心不在焉”,是“心之不正”吗?语义不连贯(与他章进行横向比较)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此谓心不正,不可以修其身) 思考:如果无“心不在焉”一句,能否承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

3、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前面均是阐述“身不修”)3.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二、如何理解“正心” (阳明)王阳明论“正心”“修身” 大学古本序:“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 “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传习录119条 守衡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先生曰:“此要

4、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守衡再三请。 曰:“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心不在焉”是“正心”功夫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省略一个“心”字, “身有所忿懥,则(心)不得其正”。 那么,正心就是无“所”与“能”的对立。 一般,视则有所视,听则有所听,此为“在”,著相。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无所视、无所听,其实是化“所”为

5、“能”,此谓“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是“正心”功夫,所谓“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心不在焉”之“在”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不是“心”自身不存在,而是心不著在视听等感觉上,正如“正心”不是动词+宾语)反之与性之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立心之大体,舍耳目之小体。 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反之) 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性之) 孟子曰:“尧舜,性之

6、也;汤武,身之也”; “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正心”不是“动词+宾语”的结构 “正心”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从“不正”到“正”的过程,决不像把将要倾倒的物体扶正那么简单 。(否则,何必说“意诚而后心正”?) 从始位上说,如果心不正,正心之功夫从不正之心体发出,又如何能正心?从终位上说,如果不把将要实现的“正”先给立起来,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如何能让心归于正?“正心”是孟子所谓“反身而诚”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阳明:“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 “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 总结:正心功夫实现“万物一体之仁”,这才是“复其体”

7、,修齐治平等以下条目,均是此“体”之发用,不是离开心体向外去修、齐、治、平。“正”与“中” 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与“中”相对的是“倚”;与“正”相对的是“辟”。 大学“齐家在修其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三、“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大学与中庸 大学“修身”章强调不能有“所”,如同 中庸全篇反复强调“不显”:“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於乎

8、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性)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离性即非道,同样,大学之修、齐、治、平都不能离开心体而向外。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有“所”即有对,“能”与“所”之间不是“德”而是“力”(视力、听力) “正心”正是要化“所”为“能”,使得内外通透合一,从而保证修齐治平均是心“体”的不断扩充。 正心是 “反”,也是向“外”扩充(阳明所谓格物) 孟子:“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

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不是“动词+宾语”的结构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如“修身”是明明德于身,“齐家”是明明德于家,“平天下”是“明明德于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朱子: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 阳明:“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黄宗羲:“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反之,则是“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有外”则有“所”。 故身、家、国、天下均是“心”,是“主”而不是“客”。功夫与效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不是功夫,而是效验。他们之间的差别如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