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618古代汉语_第1页
郑大考研618古代汉语_第2页
郑大考研618古代汉语_第3页
郑大考研618古代汉语_第4页
郑大考研618古代汉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字词1 小学 中国传统的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源来展开研究没形成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2 文字学 传统“小学”的一个部门,一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等,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文字学在中国特别的发达,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3 汉语字典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按照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 。按部首和笔 画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

2、,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为点(、)、横(一)、 直(I)、撇(J)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以此排列。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确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 角的形式共十种,用 0 至 9 代表,角的 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都得四码。4 汉语字典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三种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反切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 “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来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5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来组成,其中一

3、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副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作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 “缓急” 指的是“有急” , “缓”字无意义。6 引申义从本意“引申”出来的,即从本意发展出来的意义,本意就是词本来的意义, “向”本 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是“朝着对着”直线引申义是从本意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意为间接关系。7 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 ,与本义不相关,如“解”通“邂” , “解逅” 即“邂逅” , “解”字本无“邂”之意,是假借来表达这个意思的。8 古今字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古今字分为两类,古字与今字在字形

4、结构上无 关,如罪人的“罪” ,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 ,现在后一个字已经不使用了,今字是古字的演变,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列如“债”字,本写作“责” , “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 “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与“返” , “反”是古字, “返”是今字。 理解 不同时期用来记录同一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称为古今字。9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 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者更多的字来代表它, 形成结构相 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 睹 貌。理解 读音(包括古

5、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 都可以互换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10 、词义变化的类型词义的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中。如“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词义的扩义: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焚”古义是放火烧山进行围猎, 今义泛指一切焚烧。 词义的转移: 词义是由甲事物变为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封”指积土成对,今义指封闭。11、同义词间的差别范围广狭不同,如“人”和“民”,“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性情状态不同,如: “坐、路”程度深浅轻重不同,如: “

6、饥”是一般的饿, “饿” 是严重的饿, 指长时间未进食, 受到死亡的威胁。 侧重的方面不同,如:“恭、敬”,“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感情色彩不同,如“诛”“弑”,“诛”表示杀死有罪者, 含罪有应得的意味, “弑” 用于下杀上, 含犯上违礼, 应予贬责的意味。语法功能不同,如“耻辱”中“耻”是意动用法“以之为耻”,“辱”是使动用法“使之蒙受羞耻”12. 、六书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词序象形:许慎“画成某物,随体诘讪”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事物的外在形体特征具体的勾画来,如,日、月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增添某些笔画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

7、见指挥”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臂相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另一部分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转注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字来表示他的含义。13.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 “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

8、,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乎规范。14.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是我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同时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 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 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整理的重要阶梯, 说文解字 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 通过分析小篆的字形,解释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现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分为 540 个部首。15.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写, 对后代字典辞书的编纂有重要影响, 这部字典按照部首排列, 分成214 部,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 每义引古书为证, 释义则罗列旧说, 排列古注, 分别义项,引例

9、为证,有重要的参与价值,但该书也有缺陷,一是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二是经考证疏漏和错误实多。16. 词源1915 年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 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17. 经籍暮诂清代阮元编, 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书, 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典籍很有

10、帮助,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18.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 清代王引之撰, 全书共解释虚词160 个, 按照古声母的次序排列,该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得出许多精彩的结论, 纠正了前人的失误,但在虚词的通常用法上却谈之很少。19. 词诠近人杨树达所著, 是一部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著作, 所讲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 引例丰富比较通俗易懂, 编排体例是按照当时通行的注音字母的词序,不采用经传释词的办法。20. 诗词曲语词汇释近人张相著, 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书中一般是解释

11、单词或词组的意义, 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词源的探究和语法的分析, 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 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二)语法1 .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一种类型, 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作谓语, 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说明主语是什么,不是什么,表示主语属于哪一类,不属于哪一类。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 “是 ”,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 “也”来帮助判断,如 “董狐,古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 ”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 “是”。2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如 : 此王业也 如 : 陈胜者,阳城人也 如 : 兵者,凶器 如 : 兵,凶

12、器: 身非木石 如 : 余为伯倏 主+谓+也 主+者 +谓+也 主+者 +谓 主+谓 主+副+谓+(也)如 主+为+宾3 . “也 ”字的用法 “ 也 ”字只作语气词用,但用法有很多,而且常和其他语气词连用。“ 也 ”字助提示,可以在一个词下,也可以在一个短语或分句下,其作用在加强语势语态。“ 也”字用在疑问句末,或者句中另有疑问词,或者 “也 ”作 “邪 ”用。“也者”可以连用,一可以表示提示,比单用“也 ”或 “者 ”语气更强,一可作复合句下的复合语气词。“也耶”“也邪”连用,表疑问,加强语气。“ 也已 ”“也已矣 ”连用,表肯定。“也哉”连用,有时表疑问,有时表反问,有时也可表感叹。“

13、也与 ”有时表疑问, 有时偶尔用来表停顿, “也与哉 ”既带有疑问语气, 实无疑问, 感慨重。“ 也乎 ”有时表疑问,猜测,感慨, “也乎哉 ”表反问。“ 也夫 ”既表肯定,兼表感叹, “夫 ”表感叹的语气词。4 .被动句是叙述句的一种, 与主动句相对而言, 主动句的主语是动词谓语的施事者, 被动句的主语是动词谓语的受事者。5 .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 ”。可以是动词 “无 ”,可以是代词 “莫 ”6 .词类活用指某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在特定的条件下, 临时代替另一类词, 具备另一个词的语法特点,取得了另一类

14、词的语法功能,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叫 “词类活用 ”。如 :秦师遂东。东本来是方位名词,临时用作向东。7 .使动用法即本来不是使动动词的其他词,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代行使动动词的职能, 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 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动词用法, 要辨别一个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 一个主要的标准是看这个动作是由主语发出来的还是由宾语发出来的,要联系上下文。8 .意动用法指意动动词以外的其他词, 在特定条件下, 临时代行意动动词职能, 与宾语构成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既有认定宾语什么样或是什么,表示主观主语意念的一种用法。9 .代词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吾,我,女

15、,若,乃,尔,而等。指示代词:是,此,斯,兹,彼,者,所等。10 . 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论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援引: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隐喻:没有比喻词。 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隐晦的说出。 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代称 :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替b. 以部分代全部c.以原料代成品d.词具体代抽象e.以地代人f.以官代人,表尊重g.专名用作通名h.割裂式的代称二毛 风雅 鱼网 丝竹 彭泽 王右军 扁鹊 吞舟(三

16、)音韵学1. 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 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押韵押韵分为三种 : 句句押韵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韵部: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属于同一韵部。3. 叶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同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变读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协韵 ” ,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后人读先秦韵文,有些地方便会感到

17、不押韵,于是就临时改变其中某一字的读音, 使之协合, 这种叶音法, 跟后世科学的归纳古韵, 构拟古音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没有根据应该否定的读音法。4. 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齿,舌,牙,喉五类,称为五音,后来又细分出来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合称七音。5. 清音浊音传统音韵学依照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不颤动的为清, 颤动的为浊, 分为全清音,次清音,全浊音,次浊音。6. 阴,阳,入声韵根据韵尾不同而对古韵进行的分类, 阴声韵没有韵尾或以元音结尾; 阳声韵, 鼻音韵尾的韵,入声韵,以清塞音结尾的韵。7. 对转古音中阴阳入声韵之间相互转变。8. 旁转古音中阴

18、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转变。9. 双声叠韵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光芒10. 三十六字母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 音韵学家用来指称汉字声母的代表字, 古代没有拼音字母, 只好找出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 三十六字母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六个声母代表字, 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 这三十六个字母实际上是宋人根据唐末三十六字母增补而得,反映的是宋朝时候的语音系统。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11. 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意

19、而不能分割的词 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 或没有,如蜈蚣,妯娌 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连绵字大都用来描绘声色情状,古书注解常用貌来解释。12. 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假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 或本无其字, 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13. 古无轻唇音是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来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轻唇音”是说秦汉时期声母系统中没有轻唇音,唐末出现轻唇音在上古属于重唇音,即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 “帮 ”组重唇音,没有 “非 ”组轻唇音。古无轻唇音的发表,不只对上古音研究构成了重大突破,亦解释了部分字词假借的原因,后

20、世音韵学研究者普遍接受此看法。14. 古无舌上音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来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舌上音”认为中古汉语中属于舌上的知,彻,澄三个声母在上古汉语中不存在,是后来才从属于舌头音的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这是上古研究的重大突破。15. 娘日归泥说“娘日归泥说”是清末明初学者章太炎提出的声母韵母演变规律, 他的提出完善了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说,意思是说中古汉语中的 “娘 ”母和 “日 ”母在上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它们在上古归入 “泥 ”母,钱大昕 “古无舌上音”中已指出中古前期开始出现的 “知彻澄 ”上古为 “端透定 ” ,但却没有提及 “娘 ”与

21、“泥 ”的关系,因此只提出 “知彻澄 ”上古为 “端透定 ”的见解,章太炎则能找出证据,证明 “娘”古亦当 “泥 ”16.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由曾运乾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古的 “喻”母在上古一分为二, “喻”母三等归入 “匣 ”母,“喻”母四等归入 “定 ”母,从谐音材料分析,上古时期 “喻”四与 “定 ”母等舌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音值应该是舌尖中音的某个音, 肯定不是中古的半舌音。 “喻三归匣 ”已经获得学术界的认定,但是 “喻四归定 ”说仍有争议,还需要进一步论证。17.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 是现存可考的最早的韵书,书成隋文帝时期, 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 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

22、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地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咆刊谬补缺切韵 ,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 ,原书(传写本)的片段和一些增订本。共193 韵。18. 广韵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年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 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广韵是切韵的最重要的增订本,它使已经亡佚的切韵的古音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成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19. 平水韵“平水韵 ” 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

23、而得名,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 206 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 韵,后来演变为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 “诗韵 ”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20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曲韵的专著, 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曲韵韵谱 ”“正语作词起例 ”和 “作词十法 ”。中原音韵 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1 音韵阐微清李光地等撰, 清初,因旧的反切方法繁而取音难,故康熙年间命李光地, 王兰生等儒臣编撰新的韵书

24、,至雍和四年编成。名曰音韵阐微是书运用等韵学理论划分音类,改革了韵书的体例。有以下特点 : 全书按读音收汉字16000 余个,将这些字分别隶于平水韵 106 个韵部。 每字首释音又释义,释音先注广韵 集韵反切,后注本书的反切。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只注第一个字的读音,释义一般皆引其他韵书,简单明了。 本书的反切是新的反切方法,即合声切法 各韵部的字,皆用 36 字母依次区分排列,每一声母之字又标开口,合口的四等。(四)训诂1 . 训诂学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 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小学的一个分支, 训诂学也在释解古代词义的同时, 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 修辞现象, 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

25、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2 .古书注解的类型一、传注体: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 诂训 :侧重字词名物的解释,故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之人也。 传 : 传述的意义,传述经文的文义,古人把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也叫传。 注: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古代经注分离,东汉以来就经下注,经注合载。 笺: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标注在原文一侧的文字,是注释的一种,一般对经传简略不明的地方加以补充发挥,对不同见解的地方加以订正。郑笺 :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

26、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对毛传隐晦简略的地方,郑玄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示有别与己的注释,标作笺, 后人多称为郑笺。二、章句 :指既解释字句,也解释全章大意的注解方式,往往在篇章后面附上 “章 ”指通释文章大意,如 赵岐注,孙奭疏的孟子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辩句的意思,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说明了句意和文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的结构,东汉赵岐孟子章句 。三、疏:由于时代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释,称为“疏” ,也叫“正义” , 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

27、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传的意思。四、集解:分为两类,一类又称集注,集说,集释等,汇集各家之说,加以选择加上自己的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一类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五、补注:又称补,补正,补义,补释,补疏等。对前人的注释作补充订正。如宋洪光祖楚辞补注。六、 音义: 注音释义的著作, 兴起于魏晋,又称音训, 音注, 音解, 音证。陆德明经典释义。3 .常见的古注术语释义术语曰,为,谓之,叫做释义,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差别。谓,指的是被释词放于其前,常用来解释说明词义的范围或映射的事物,以具体释抽象,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貌,的样子,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28、,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犹,犹言,等于,等于说,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或引申义关系。声训术语(声训:释者与被释者声音想通或相近,意义想通)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 ,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关系。之犹言,作用同之言,之为言。注音术语读为,读日,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如字:注明异读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有不同的读法。校勘学术语衍文:简称“衍”,“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

29、”字衍。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欣然而 长” “孔”下脱“子”字倒文:简称“倒”用来指称古籍中文字前后错乱的现象,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籍中的讹 字。4 .直音与反切直音:用同音字来注音,如:跟,音根。反切:是用两个字来给一个字注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5 .析言混言训诂学用语,析言指区别的说,分开来说,辨析词义的精微区别,混言是指统一的说,笼统 的说,即从同义词的角度来考虑词义。6 .异读古书中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

30、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如:雨,读上声是名词, 去声是动词。7 .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其中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成就最高,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过分 自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说文作任意改动,过分相信许慎的说解,拘泥于小篆 形体而强作解释。8 .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是清代训诂学的经典,对古书的词句诠释和文字校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常有精辟的见解。9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魏

31、王弼、晋韩康伯汗,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范土注、唐杨士勋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禺疏尔雅汴疏晋郭璞注、宋邢禺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禺疏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孙子疏10重要的古籍注疏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杰史记正义唐代李善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南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西晋郭象和唐成玄英注庄子,清王先谦庄

32、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解 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 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11 .读书杂志清代王念孙著,校勘,训诂学著作,该书校勘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诸书中文字,考释其中的部分词语,将校勘与训诂结合,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文献知识,用丰富的材料校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与句读错乱, 考辩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反映原意,校释精审,是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重要参 考书。12 .经义述闻清代王引之著,王引之其学力主通核, 不善墨守,以文字训诂最为专精, 与其父王念孙其名, 并称“高邮二王”经义述闻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刊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

33、经典著作, 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可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纵观经义 述闻全书,其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历来学著对经义述闻评价甚高,该书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他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3 .古书疑义举例清逾越著,古书疑义举例 在中国训诂学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传统的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举例一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举凡文字,音韵,语法,修辞,词汇,校勘,句读,句段,篇章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所论及,包括 了训诂学的方方面面,以现代语言学的眼光看来,举例一书固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举例中一些独到精辟的见解以及该书中所运用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 发意义。(五)诗词1 .唐后诗歌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2 .近体诗在永明体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的诗,也叫格律诗,隋末唐初形成成为诗体正宗,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要求是有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究对仗。3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 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