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眸)、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本科专业建设,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拟开展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特制订本评估方案。一、评估理念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旨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将重点考察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支撑,对专业建设各方面的考察,均以其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贡献为依据。根据专业建设情况,在全面分析各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引导各本科专业开展“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一致性建设。1 .
2、以学生为中心。本次专业建设评估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评估的核心是对各专业全体学生表现和是否获取相应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各专业的培养标准应围绕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为导向,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旨在推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满足从事相应职业的要求。2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就是要求评估工作的各方面都要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依据,由传统的考查“教育投入”(教师教什么)转为考查“学生产出”(学生学到了什么),即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和产出。这就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建设中,包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课程体系
3、的安排、师资队伍的配备、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每个教师的职责等都要围绕学生的培养来设计。3强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旨在完善各专业质量保障机制,包括传统的校内教学评价机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外部评价机制。其中,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是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次评估工作特别强调各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并反馈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二、评估实施1 .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近三年建设情况。评估工作每年开展,采取自愿申报和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每年评估的专业。原则上全校所有专业5年内必须完成一轮评估。新建专业在已有两届毕业生后应接受评估。2 .本科专
4、业建设评估采取各专业自评和学校组织专家现场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各专业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各教学环节的安排与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等),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自评期间,各专业要认真完成自评报告,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佐证材料,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3 .在自评基础上,学校将组织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教育专家及企业界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并在审查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考查工作。现场考
5、查的目的在于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了解自评报告中未能反映的有关情况。结合自评报告和现场考查的情况,专家组将完成评估报告,给出评估结论,指出专业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措施。专家组现场考查的主要形式包括:访谈评估专业及所在教学院(系)负责人、责任教授;访谈专业教师及学生;考查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审阅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考试试卷等在内的教学档案;考查学生学生成果等。4,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附件: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理工,试行)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文管,试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2014年4月17日附件1北京石油
6、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理工,试行)指标通用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学生1.1招生1.2学生指导1.3就业2.专业目标2.1专业设置2.2目标3.培养标准3.1标准设置3.2标准达成4.持续改进4.1质量监控4.2跟踪反馈5.课程体系5.1课程设置5.2实践环节5.3毕业设计或论文6.师资队伍6.1师资情况6.2教学投入6.3教师发展7.支持条件7.1教学设施7.2实习基地专业补充标准理工科各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理工,试行)一级怛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标准操作建议及说明AC1.学生1.1招生生源数量及生源数量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
7、取率逐年上升;对本专业生源变化情况有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吸引优秀生源的招生宣传措施并实施有效;具有完善的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每年学生净转入;生源数量相对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稳定;制定了招生宣传措施并予以实施;具有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转入与转出持平;1 .近三年生源数量、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统计;2 .生源及招生情况变化分析是否深入,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招生宣传措施;3 .是否有转学、转专业学生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及近三年转专业情况;1.2学生指导导学措施及实施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
8、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科学、全面、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学习行程式评价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标准,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行程式评价并记录完整、详细;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措施和计戈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记录;1 .是否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开展科学、有效的跟踪与评估(保证培养标准的实现),教师对评价方法和措施是否理解和掌握;2 .学生学习状况的行程式评价措施和记录是否完整、详细(包括学生表现评估、学生进步监测及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1.3就业就业去向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高;毕业
9、生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相吻合;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基本一致;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佐证材料;2专业目标2.1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与发展建设规划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明确本专业当前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具有明确的一定时期内专业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有清晰的专业综合改革思路;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比较明确;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较明确,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1 .专业设置的依据及论证是否充分(专业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关系,需求分析等);2 .专业服务面向的相关论证材料;3 .专业建设及改
10、革、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服务面向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向向,服务囿向科学、合理;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2.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类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层次、类型比较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基本得到实施;1.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是否契合,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合理;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清晰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明
11、确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掌握培养目标,能准确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培养目标基本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包含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基本了解培养目标,基本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较高的认可度;1 .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是否匹配,是否清晰的描述了学生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2 .培养目标对合格毕业生5年成长预期的依据和可信度(毕业生调查分析,企业反馈信息等);3 .培养目标的公开渠道,师生知晓度和理解度;修订机制具有完善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定期评价机制,积极对
12、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积极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汇总和分析;主动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效果显著;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具有评价机制,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评价;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能够依据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并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1 .是否有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和渠道,并定期开展;2 .是否根据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达成度分析;3 .是否根据达成度的分析结果,修订培养目标;4 .历史记录
13、是否能够证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3.培养标准3.1标准设置制定与修订培养标准完全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完全匹配;培养标准基本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基本相符;1 .培养标准能否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 .是否对毕业生进行了评价(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佐证材料),评价结果是否能证明全部毕业生达到了培养标准;3 .是否根据毕业生评价结果,修订培养标准;4 .历史记录是否能够证明培养标准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3.2标准达成素质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
14、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1 .是否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支撑此项标准的达成,教学环节是否覆盖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是否
15、有明确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并有记录;2 .本专业教师是否明确相应课程及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达到各项培养标准等方面的任务和责任;知识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
16、展现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1 .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考试要求能否支撑培养标准的达成;2 .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否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实践经历,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教学效果评价是否科学合理;3 .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要求,是否有教学环节能明确体现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予以评价;能力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达成,包括: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项目、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
17、等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后止确认识,具后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达成,包括: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项目、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终身学习后止确认识,具后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1 .课程
18、设置中是否具有相关能力培养的环节,任课教师能否理解所承担的责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体现相关要求,对每个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中是否有明确体现;2 .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适当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发展态势;4.持续改进4.1质量监控质里要求及监控机制建有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明确的质量监控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和过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健全,并能严格执行;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建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质量监控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和过程;建有课程
19、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1 .各主要教学环节是否建有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是否对应吻合,质量标准是否在教学大纲中予以体现并遵照执行;2 .是否建立针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并有效执行;3 .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否科学、有效;4.2跟踪反馈社会评价及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建有完善的毕业生跟踪机制及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美各方面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定期评价;建有毕业生跟踪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定期评价;1 .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并有效执行;2 .社会评价的内容
20、、手段是否有针对性,覆盖面是否足够;3 .评价结果是否用于定期评估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效果显著(实例说明);5.课程体系5.1课程设置培养力泵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遵循构建学科专业群平台课的原则,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合理;执行严格、规范;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执行情况良好;1 .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2 .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实现;3 .各课程
21、或教学环节是否明确其对培养标准的支撑;4 .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是否发挥了作用,效果如何;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其中工科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5.2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其中工科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符
22、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要求;1 .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内容是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2 .师生能否理解实践教学目的,认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更新及时,其中工科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相关措施,运行规范,教学效果良好,师生认可度高;实践教学内容较丰富,运行良好,教学效果较好;5.3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选题科学、合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结合科研、生产或社会经济实际,其中工科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
23、的要求;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有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指导;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1 .察看近三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批单、题目汇总表(包括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等材料;2 .察看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管理规定、成绩评定方法及相关佐证材料;3 .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具有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环节,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4 .是否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评价并充分发挥作用;内容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措施得当,效果良
24、好;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措施,并有T成效;考核成绩考核科学、合理,有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并有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考核;成绩考核科学、合理,有导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6.师资队伍6.1师资情况数量、结构及水平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与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开展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参与学术交流,其中工科各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基本合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开展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参与学木
25、交流;1 .考察专业师资状况及结构是否合理;2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及水平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6.2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教学改革及学生指导本专业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戈ij、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明确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教师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能够基本保证本科教学质量;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戈|J、职业从业教育有T的指导;在教学工作中有改进措施;
26、1 .教师承担的与本科教学相关的工作量及教学质量能否支撑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包括总体投入和具体教学任务两个方面;2 .学术水平较高及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否参与本科教学,专业主干课程是否由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3 .专业教师是否明确本人在教学质量提升和培养目标达成中承担的责任;6.3教师发展师资培养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有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效果明显;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规划和师资培养、引进情况;2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方案及执行情况;7.支持条件7.1教学设施设施、管理与维护实验室及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数量充足、功能齐全,有良好的
27、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其中工科专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开放时间长、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良好;实验室及相关教学设施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管理、维护和更新正常,对学生开放;1.实验室相关教学设施设备及开放情况能否满足培养目标的达成;2.设备运行和维护状态是否正常,学生能否方便的使用;7.2实习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充足,设施完善;有明确的实习、实训教学目的和内容及健全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基地共建机制,运行正常,效果良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相关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运行正常,效果较好;1 .有关实习、实训基地及其
28、利用情况说明;2 .是否具备稳定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指导教师,实习、实训相关管理制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3 .师生能否理解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目的,认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附件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文管,试行)指标通用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学生1.1招生1.2学生指导1.3就业2.专业目标2.1专业设置2.2目标3.培养标准3.1标准设置3.2标准达成4.持续改进4.1质量监控4.2跟踪反馈5.课程体系5.1课程设置5.2实践环节5.3毕业设计或论文6.师资队伍6.1师资情况6.2教学投入6.3教师发展7.支持条件7.1教学设施7.2实习基地
29、专业补充标准文管类各专业教学规范作为补充标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文管,试行)一级怛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标准操作建议及说明AC1.学生1.1招生生源数量及生源数量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上升;对本专业生源变化情况有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吸引优秀生源的招生宣传措施并实施有效;具有完善的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每年学生净转入;生源数量相对充足,近三年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稳定;制定了招生宣传措施并予以实施;具有接受转学、转专业的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近三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稳定,转入与转出持平;1 .近三年生源数量、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
30、率统计;2 .生源及招生情况变化分析是否深入,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招生宣传措施;3 .是否有转学、转专业学生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制度及近三年转专业情况;1.2学生指导导学措施及实施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科学、全面、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具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学生学习行程式评价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标准,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行程式评价并记录完整、详细;具有对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措施和计戈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记录;1 .是否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开展科学、有效的跟踪与评价(保证培养标准的实现),教师对评价方法
31、和措施是否理解和掌握;2 .学生学习状况的行程式评价措施和记录是否完整、详细(包括学生表现评估、学生进步监测及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1.3就业就业去向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的相吻合;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培养目标基本一致;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佐证材料;2专业目标2.1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与发展建设规划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明确充分,明确本专业当前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具有明确的一定时期内专业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有清晰的专业综合改革思
32、路;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比较明确;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较明确,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1 .专业设置的依据及论证是否充分(专业设置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关系,需求分析等);2 .专业服务面向的相关论证材料;3 .专业建设及改革、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服务面向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向向,服务囿向科学、合理;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2.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类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层次
33、、类型比较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基本得到实施;1.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是否契合,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合理;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清晰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明确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掌握培养目标,能准确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培养目标基本阐述本专业合格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包含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本专业师生基本了解培养目标,基本理解培养目标所表达的含义并对培养目标有较高的认可度;1 .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是否匹配,是否清晰的描述了
34、学生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2 .培养目标对合格毕业生5年成长预期的依据和可信度(毕业生调查分析,企业反馈信息等);3 .培养目标的公开渠道,师生知晓度和理解度;修订机制具有完善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定期评价机制,积极对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积极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汇总和分析;主动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效果显著;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具有评价机制,并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进行评价;定期收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数据;能够依据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并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期评价的结果用于培养目标的
35、修订以促进本专业建设;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1 .是否有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和渠道,并定期开展;2 .是否根据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达成度分析;3 .是否根据达成度的分析结果,修订培养目标;4 .历史记录是否能够证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3.培养标准3.1标准设置制定与修订培养标准完全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完全匹配;培养标准基本符合本专业内涵,并与培养目标基本相符;1 .培养标准能否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 .是否对毕业生进行了评价(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佐证材料),评价结果是否能证明全部毕业生达到了培养标准;3 .是否根据毕业生评价结果,修订培养标准;
36、4 .历史记录是否能够证明培养标准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3.2标准达成素质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达成,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国际惯例和规则,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素质标准的的达成,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
37、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国际惯例和规则,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1 .是否有明确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支撑此项标准的达成,教学环节是否覆盖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并有记录;2 .本专业教师是否明确相应课程及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达到各项培养标准等方面的任务和责任;知识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达成,包括: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及时自我更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
38、沿发展现状和行业需求;掌握义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知识标准的的达成,包括: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及时自我更新;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行业需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知识;1 .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考试要求能否支撑培养标准的达成;2 .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否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实践经历,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教学效
39、果评价科学合理;3 .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要求,是否有教学环节能明确体现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予以评价;能力标准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达成,包括:具备清晰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f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能力;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培养过程基本支撑培养目标中能力标准的的达成,包括:具备清晰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人际交往和
40、沟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克争与合作能力;1 .课程设置中是否具有相关能力培养的环节,任课教师能否理解所承担的责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体现相关要求,对每个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中是否有明确体现;2 .是否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适当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发展态势;4.持续改进4.1质量监控质里要求及监控机制建有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明确的质量监控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和过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健
41、全,并能严格执行;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建有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有质量监控内容和要求、控制活动和过程;建有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1 .各主要教学环节是否建有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是否对应吻合,质量标准是否在教学大纲中予以体现并遵照执行;2 .是否建立针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并有效执行;3 .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是否科学、有效;4.2跟踪反馈社会评价及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建有完善的毕业生跟踪机制及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美各方面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
42、目标是否达成定期评价;建有毕业生跟踪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定期评价;1 .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并有效执行;2 .社会评价的内容、手段是否有针对性,覆盖面是否足够;3 .评价结果是否用于定期评估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效果显著(实例说明);5.课程体系5.1课程设置培养力泵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遵循构建学科专业群平台课的原则,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合理;执行严格、规范;培养方案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
43、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执行情况良好;1 .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2 .课程体系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实现;3 .各课程或教学环节是否明确其对培养标准的支撑;4 .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是否发挥了作用,效果如何;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其中文管类专业符合本专业规范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相
44、关要求;5.2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其中文管类专业符合本专业规范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符合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要求;1 .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内容是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2 .师生能否理解实践基地的教学目的,认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其中文管类专业符合本专业规范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要求;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相关措施,运行规范,教学效果良好,师生认可度局;实践教学内容较丰富,运行良好,教学效果较好;5.3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选题科学、合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结合科研、生产或社会经济实际,其中文管类专业符合本专业规范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要求;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有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指导;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1 .察看近三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批单、题目汇总表(包括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等材料;2 .察看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管理规定、成绩评定方法及相关佐证材料;3 .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具有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环节,是否支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专业实习日记集合7篇
- 书本《背影》读后感
- DB12T 444.1-201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第1部分:清洗
- 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
- 个人打印收入证明(6篇)
- 高等数学教程 上册 第4版 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一-答案
- 黔西南州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模拟试卷(三)(1-4单元)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继承工龄用工协议书(2篇)
- 幼儿园故事绘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件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操实训报告2600字(论文)】
-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主播薪资核算方案
- 机电仪运维中心巡检工作提升方案
- 10以内口算题每页50道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校园禁烟承诺书(12篇)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