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定义为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获得的优势,即费用的节约。(教材P37,课件CH02 P13)(2)、回波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受收益差异吸引而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造成落后地区的衰退,区域差距扩大。(课件CH601P33)(3)、货物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即为货物的供给范围。货物供给范围上限: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货物供给范围下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教材

2、P94,课件CH0302 P7)(4)、内部范围经济:价值链的内部整合使垂直整合或多元化企业得以在企业内部实现不同价值创造环节的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资源在不同价值链的相同环节上实现共享,带来成本的节约。(教材P115,课件CH401 P14)(5)、范围经济:由于企业经济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益或基于价值活动的可分割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实行分工与协作,价值链各环节在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间实现整合带来的成本节约。(教材P115,课件CH401 P14)(6)、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或基于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及价值活动的不可分割性,成本在产品或不同企业间的分摊,从而

3、获得的效益。(教材P115,课件CH401 P12)(7)、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课件CH603 P15)(8)、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集合体。(教材P208课件CH601 P21)(9)、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课件CH0302 P6)(10)、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

4、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教材P199,课件CH503 P40)(11)、需求收入弹性: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某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 = 该产业产品需求增加率/人均GDP增加率。一般,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1,则意味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在下降,该产业产品的市场处于相对萎缩状态,该产业在经济发展总量中的比重也会下降。反之,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教材P178,课件CH501 P63)

5、(12)、战略外包:是企业将价值链活动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职能)交给一家或多家在技能和知识上只专注于某一项活动的独立的专业化企业,而外包企业只保留其核心职能的一种公司层战略。(课件CH401 P32)问答题(1)、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教材P175)答: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并在区域产业系统中处支配地位的产业。(CH0501 P17)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CH0501 P22)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因为,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

6、病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备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2)、胡佛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教材P79,课件CH0303 P58)答:对韦伯区位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将运费分成站场作业费和线路运输费两部分。根据对运费结构分析,提出了运输费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强调在区位布局中,运输要避免多次中转;并根据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法,结论表明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三角形顶点出现的可能性较大。(3)、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教材P186,课件CH502

7、P20)答: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河)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举例略。(4)、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课件CH8 P70)答:加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夸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5)、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课件CH302 P24)答:消费市场状况:人口规模、消费者收入;购物空间的接近性(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距离中心越远,交通费增加越多,购买价格增加,购买量减少。(图4-4)

8、 交通条件好,空间费用降低,零售的销售范围扩大,商业规模等级也会扩大。零售业间竞争状况:两种趋势,一是相互排斥区域分散,一是在竞争中产生联合。地价:零售业趋于追求最高地价区位。不同经济活动对地价支付能力不同。(6)、主导产业的选择的依据?(教材P176,CH0501 P27)答:高比较优势系数,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产业关联度,主导产业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发展;高需求收入弹性,主导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增长;高生产率上升率,主导产业是综合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高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

9、成为主导产业。(7)、简述双核结构模式的内涵,并列举出我国至少5个包含该模式的区域(用城市模式)?答: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在双核结构中。一方是区域中心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体,以省会城市为主;另一方是重要港口城市,承担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门户功能。该结构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从而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举例:沿江双核:成都-重庆 长沙-岳阳 南昌-九江;沿海双核: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 济南-青岛 杭州-宁波 广州-深圳。(教材P185186,课件CH502 P14)(8)、简述经济全球化的

10、载体?(课件CH8 P16)答: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9)、简述区域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课件CH701 P1112)答: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只有超过当地需求量的生产规模,才有产品输往区外,参加区际交换。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大于因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专业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与运往消费地区运费之和,必须小于在消费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

11、定的梯度存在。如果在运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单位产品的差价愈大,对区域分工的实现和发展愈有利。(10)、简述外包价值活动的主要类型并举例说明?(课件CH401 P40)答:制造外包( 最常见的职能外包,NIKE,美特斯邦威 );研发外包 ( 大连打造中国最大、面向全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印度国家层次的全球软件外包与服务基地 );管理外包( 美州银行外包其15万员工的人事事务,接受外包企业为Exult公司,合约期10年,价值11亿美元 );销售外包( 美特斯邦威);客服外包( 微软、戴尔)。(11)、跨国公司总部或其区域总部在全球化区位特征是什么?(教材P145148,课件CH402 P30

12、)答: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a便利的交通运输;b及时的信息获取;c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主要大都市区,即“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a随着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国家表现有所不同。b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部的一部分迁往它国。c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时有发生,使得总部区位区域分散。d在都市内,存

13、在着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的现象,主要是为了避免市中心的过分拥挤现象。(12)、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教材P145)答:便利的交通;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相应的职能机构要非常密集。(13)、论述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课件CH601 P4344)答:地理集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集聚经济的基础,也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地理集中是一个相对的尺度。生产弹性精专: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专业化的分工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企业网络: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常常通过生产系统形成本地网络。网络中的各

14、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企业间的关系网络是集群的一个主要特征。 学习和创新性。 分工协作与竞争并存。根植性:这是集群的社会文化特征。根植性的概念来源于经济社会学,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嵌入社会关系中。集群内的行为主体具有很强的地方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经济的,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方面,集群与当地的社会网络密切联系在一起。企业发展需要根植在本地,因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国家环境,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它所在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的根植性

15、更加重要(王缉慈等,2001)。自组织:亦称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外部经济的正反馈机制。(14)、论述跨国公司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及其原理?(教材P138,课件CH402 P23)答: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区位选择原因:a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在投资国的经济中心区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b受资国的经济中心,交通、信息通畅,基础设施良好,经济活动集中。区位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区位变化相对迟缓。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非发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有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时间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区位扩散也应出现相应滞后期。集中于边界地区:a边

16、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邻国投资者的区位选择。b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区”、“出口加工区”等,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a亲属联系,对外资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b密切的社会和亲属联系,对外资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c由于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投资原理:弗农的产品周期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拉格曼的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衷理论。(15)、论述各种公

17、司层战略并对其进行评价?(教材P117118,课件CH401 P15)答:水平整合单一产业的增长战略。水平整合指收购产业竞争对手或者与产业竞争对手合并的过程,旨在获取来自大规模或者大范围的竞争优势。优势:a企业在经营中可以将全部的管理、财务、技术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该单一产业以实现成功地竞争。对于快速成长和变革的产业,这一点非常重要;b企业可以专注于它最擅长的和最了解的业务。缺陷与局限:a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价值破坏(尤其是在恶意收购的情况下);b市场垄断带来的违法可能。垂直整合扩展产业链长度以加强“核心”竞争优势的增长战略。向前进入产品的原料或零部件供应环节,向前进入使用产品环节或分销环节。

18、方法:自行建立运营体系和价值链,通过兼并和收购产业链中已有的企业。分为完全整合和追星整合。评价略。多元化超越单一产业(链)的增长战略(相关多元化,不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进入另一个(几个)同企业现有业务相关的产业的战略,不同产业间在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有共同点;不相关多元化:各业务间在价值链个环节上没有或几乎没有共同点,只能通过向新业务转移基本组织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评价:a最难成功的公司层战略;b多元化在战略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在长期盈利能力上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的企业组织竞争力的高低及其转移和运用的能力;c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产业里会有不同的表现,而

19、且几乎是所有情况,多元化企业进入的新产业都已经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d企业基本组织竞争力的开发更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实际上,这种基本组织竞争力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e即使是像UTC这样的成功多元化巨型企业,也只是在一个相对宽泛的大的产业门类里面拓展其业务种类。战略外包、战略联盟与虚拟企业。是企业将价值链活动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职能)交给一家或多家在技能和知识上只专注于某一项活动的独立的专业化企业,而外包企业只保留其核心职能的一种公司层战略。企业外包的价值活动是非核心的、非战略性的,即:不构成企业独特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活动评价:外包的经济利益:降低成本结构(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加强产品

20、的差异化;通过外包是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外包的风险:受到挟制;价格挟制;技术挟制;信息阻隔。(16)、论述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周期划分与各阶段区位的国家选择?(课件CH402 P9)答:新产品阶段:该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条件,主要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后受市场需求驱动,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成熟产品阶段:该阶段已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如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高于目标国直接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直接投资

21、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该阶段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产品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此时,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母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17)、中国产业集群的特点?(课件CH602 P58)答: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且集中在浙江与广东省;产业集群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居民消费品;产业集群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而兴起;产业集群基本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组成的,且主要是中小企业。(18)、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课件CH702 P18)答: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

22、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可达性主要取决于: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干扰机会,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的干扰。(19)、区域分工的经济性?(课件CH701 P1617)答:分工是一种组织结构,它以专业化为基础。以某种地域优势提供生产和交易,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分工经济性表现为:分工能够直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将复杂劳动分解为简单的甚至机械式的劳动;分工所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但分工产生了异化

23、。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强调了地区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具有以下特点:a区域分工使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增加区域经济福利;b区域分工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c区域分工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d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与外部性。(20)、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教材P242,课件CH701 P2529)答: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他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21)、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课件CH701 P23)答: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一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另一国,处于绝对

24、优势,而另一国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都低于该国,处于绝对劣势。两国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该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商品,而只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提高生产率,共同获得福利的增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产布局条件 2、我国区域平衡发展原则 3、城市职能分类 4、距离衰减原理 5、土地 6、地域性 二、阐述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内容(20分

25、) 三、分析东北农业基地的特点和形成条件(25分) 四、论述我国城市空间作用理论及产生条件。(25分) 五、简述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特点与成就。(20分) 六、论述中国旅游业发展布局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战略对策。(30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5年经济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1、区划 2、生态城市3、后工业社会 4、过度城市化5、经济全球化 6、粘性空间7、绿色GDP 8、物流二、简答题(共50分)1、循环经济的三种类型。(10分)2、简述我国农村工业化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0分)3、简述点轴发展理论。(15分)4、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有

26、哪些?(15分)三、问答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三题)1、城市和区域空间管制的内容及意义。2、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资源、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试利用二元经济理论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4、试述技术、信息、知识等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27、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国发2007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按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要求,现就做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编辑本段一、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意义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促进区域协

28、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粮食生产规划、交通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同时,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以上述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为支撑,并

29、在政策、法规和实施管理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二、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在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基础上,前瞻性、全局性地谋划好未来全国人口和经济的基本格局,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二)主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均衡分布,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和城乡人民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坚持集约开发,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其他城镇点状分

30、布的城镇化格局,提高土地、水、气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尊重自然,开发必须以保护好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城乡统筹,防止城镇化地区对农村地区的过度侵蚀,同时,也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提供必要的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意识,充分考虑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到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相协调。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妥善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开发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有序适度开发的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编制实施全国主体功能

31、区规划,就是要在大规模开发过程中,既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政府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设计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图,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和区域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三是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从全局利益出发,谋求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要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兼顾局部。四是处理好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主体功能区要突出主

32、要功能和主导作用,同时不排斥其他辅助或附属功能。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是集聚经济和人口,但其中也要有生态区、农业区、旅游休闲区等;限制开发区域的主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但在生态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也可以发展特色产业,适度开发矿产资源。五是处理好行政区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打破行政区界限,改变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方法,同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也需要依托一定层级的行政区。六是处理好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要分工协作,相互促进。优化开发区域要通过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产业,减轻人口、资源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重点开发

33、区域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超载人口的能力;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要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屏障和自然文化保护区域。七是处理好保持稳定与动态调整的关系。主体功能区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禁止开发区域要严格依法保护;限制开发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逐步扩大范围;重点开发区域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适时调整为优化开发区域。三、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任务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组成,分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编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

34、领导小组)会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编制,规划期至2020年,并通过中期评估实行滚动调整;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县级人民政府编制,规划期至2020年。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评价国土空间的基础上,确定各级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和范围,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开发方向、管制原则、区域政策等。 编辑本段(一)分析评价。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先要对国土空间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对全国或本地区的所有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作为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分析评价采用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统筹考虑

35、以下因素: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即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主要包括:水、土地等资源的丰裕程度,水和大气等的环境容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的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的生态重要性,地质、地震、气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等。二是现有开发密度。主要指特定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程度,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强度等。三是发展潜力。即基于一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定区域的潜在发展能力,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技教育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和民族等地缘因素,以及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取向等。 编辑本段(二)确定主体功能区。在分析

36、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居住、交通和产业发展等对空间需求的预测以及对未来国土空间变动趋势的分析,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和范围后,要根据各个主体功能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各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管制原则等。国家层面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不覆盖全部国土,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按照法定范围或自然边界确定;要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阐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开发战略等,明确确定省级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原

37、则,以及市、县级行政区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中的主要职责。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行政区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确定为相同类型的区域,保证数量、位置和范围的一致性。对行政区国家主体功能区以外的国土空间,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确定省级主体功能区,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位于省级行政区边界、均质性较强的区域应确定为同一类型的主体功能区;沿海省区陆地主体功能区与海洋主体功能区要相互衔接,主体功能定位要相互协调;对重点开发区域要区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开发时序;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区域,可以适度开发矿产

38、资源,但原则上应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省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要确定为禁止开发区域。 编辑本段(三)完善区域政策。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主体功能区定位,关键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主要有:1财政政策。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2投资政策。逐步实行按主体功能区与领域相结合的投资政策,政府投资重点支持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3产业政策。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及措施,引导优化开发区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增强吸纳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4土地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确保18亿亩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