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日常学习常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达到了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加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活动的经验。我们班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其解决,但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例如学习方位,学生

2、在作业及考试中都能准确辨认方向,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就不能准确进行判断。学生课堂作业整体质量可以,但部分学生的书写不够规范,有粗心和慌张的问题。 1.从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出发,多采用活动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意识,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课堂教学中,多增添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实际,便于对问题的理解。 3.课后练习注重增添与学习内容为主的相关实践练习,将我们的教学生活化、实际化,少一些呆板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4.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和家长多沟通。5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

3、学生写作业时的方法习惯,比如思想集中,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写字时如何书写,怎样做到字迹干净整洁。 整体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实践的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包括:小数、分数、面积、对称平移和旋转、统计与可能性、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结合实际认识生活中的大数,探索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3.教材为教

4、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4、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小数、分数的认识,面积的计算、乘法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通过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统计与概率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学会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 三、情感与态度 1.教材中创设了很多与生活十分贴切的情境,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加强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够感受到思考的

5、条理性和合理性。3.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研专题 创设的情境应更多的来自学生的生活数学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周次课题课时日期第1周元、角、分与小数6课时2、132、17(下移一课时)第2周单元复习及单元测试4课时2、202、24(上接一课时)第3周对称、平移与旋转6课时2、273、3(下移一课时)第4周单元复习及单元测试4课时3、63、10(上接一课时)第5周乘法7课时3、133、17(下移两课时)第6周整理复习(一)与社会实践3课时3、203、24(上接两课时)第7周单元复习及测验2课时3、273、31(接下3课时

6、)第8周面积7课时4、34、7(接下1课时)第9周第4单元复习及测验、认识分数6课时4、104、14第10周认识分数5课时4、174、21第11周整理复习(二)单元测验5课时4、244、28第12周五一放假5课时5、15、5第13周统计图与可能性5课时5、85、12第14周单元复习及测验3课时5、155、19(接下2课时)第15周总复习学习7课时5、225、26第16周总复习学习5课时5、296、2第17周复习12单元5课时6、56、9第18周复习34单元5课时6、126、16第19周复习56单元5课时6、196、23第20周综合复习,迎接考试。5课时6、266、30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

7、容:1、 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单元教学目标:1、 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读、写小数。2、 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贱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4、 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围绕以下几点:1、会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反之会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2、结合具体购物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

8、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单元教学课时:5课时单元教学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紧密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结合具体购物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买文具教学目标:1、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重点难点: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实际练习。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运用性。教学设计思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接触小数,需要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教材中的价格是

9、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征。但是这是小数概念建构的第一节课,需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准备:挂图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文具的单价二、学习认识小数1、认识小数点2、学习正确读数三、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四、课堂练习巩固完成教材第3页13题1今天我们要和淘气笑笑一块去逛文具店(出示挂图)请你们看看这些文具的单价是多少?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指导学生用生活经验说一说。2.请同学们把所需要钱的数填在书上指导个别学生刚才大家在文具店看到的这些文具单价0.50,3.5

10、0.这些数,都是小数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这个点就是小数点,板书16.85,3.50,1.06该怎么读呢?指导学生正确读数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小数?笑笑和淘气他们到文具店买了很多文具,付钱的时候他们付了多少钱?用小数表示是多少?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2元4分,用小数表示成了20.40元,对吗?1观察文具店的挂图例如:铅笔每枝0.50元,就是5角;笔记本每本3.50元,就是3元5角2.独立完成书上每种商品的单价集体订正所填内容学生倾听、观察文具上的数字学生认真比较,得出结论:小数中间有个点理解小数点试着读一读3.50读作:三点五零学生练习读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完

11、成,小组内交流想法学生讨论,发现问题不对,小数点位置不对学生独立完成3道练习题,集体订正板书设计:买文具1 6. 8 5 读作: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货比三家教学目标:1、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和同伴交流的过程。2、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培养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思路:教材通过三家文具店橱窗一角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上的价格,复习小数的读法和意义。再通过“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比较4.9

12、和5.1两者的大小。通过学生不同的想法,提出比较的方法,开拓思维。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通过对三家文具店的比较,发现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后再买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1、比较4.9元和5.1元的大小学生可以讨论出三种方法2.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3.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4.完成第4页“试一试”1、2题三、课堂练习巩固1.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出示挂图),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2.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3.我们要货比三家,进行选择,板书课题1.提问: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便宜呢?你们是怎么知

13、道的?2.怎样比较4.9元和5.1元的大小呢?3.你们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挑选出两个问题集体解决5.比较时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合理就可以6.巡视检查,纠正个别错误1.指导完成“练一练”14题2.指导说明“实践活动”1.学生观察发现,可能会发现:三家卖的文具价钱不一样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现:买东西时要进行比较后再买3.认真思考,进入新课仔细看图上的标价,两家文具店的价钱分别是4.9元和5.1元,进行比较,选择价钱便宜的2.小组合作完成,得出方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1)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5元1角>4元9角(2)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5.1

14、元>4.9元(3)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哪个数大就大3.学生根据情境图同桌互相提出问题4.集体交流解决问题5.学生思考总结比较的方法独立完成“试一试”1、2题,同桌互相检查1.独立完成,集体更正2.课后完成“实践活动”板书设计:货比三家4.9元5.1元(1)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5元1角>4元9角(2)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5.1元>4.9元(3)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哪个数大就大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买书教学目标:1、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

15、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小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让学生深刻理解,对于具体的算式,学生会想到多种算法,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最适当的方法。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买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2、观察算式的特点3、指明课题二、小数加法的学习1、学生独立探

16、索思考2、汇报与评价3、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4、指导完成第6页“试一试”第1题5、小结:在计算小数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三、互动练习,巩固加强指导完成第6页2、3题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指导完成第7页1、2、3、4题1.出示情境图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买数学世界。花了11.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请你们列出算式2.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3.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小数加法,板书课题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引导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评价我们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给学生强调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你们是怎么做的?请几位同学上黑板板书引导学

17、生比较思考:在计算小数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后再相减1.指导完成第6页第2题,巡视指导,看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2.指导完成第6页第3题,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第1、2题要求学生直接写出答案第3题,引导学生看看算式错到哪了?第4题第(3)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1.读题、审题,列出算式3.2+11.5或11.5+3.22.以前上是整数加法,这是小数加法3.齐读课题:小数加法学生独立演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学生独立审题列式解答完成学生经历计算体验之后反思,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2.学生分组完成,尽量口算独

18、立完成,集体更正学生独立找寻错误改正学生仔细读题,看懂图意板书设计:买书3 . 2 + 1 1. 5 =14.7(元) 答:淘气买两本书一共花了14.7元。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课寄书教学目标:1、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2、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算简单的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19、,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思路: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是估算的实际运用还比较弱,因此,早教学中要加强估算的引导,使估算成为学生有意识的行为,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要估算。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从图上观察获取信息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3、估算计算的结果4、集体交流估算过程与结果5、总结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二、迁移旧知,探索方法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2、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三、课堂练习巩固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15题1.出示挂图你们从图上观察到了哪些信息?2.

20、怎么列出算式呢?3.估算一下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4.有选择性的板书强调小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5.比一比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是否接近?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1.看主题图,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们是怎么想的?2.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3.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14题2.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5题1.仔细观察发现信息小朋友去寄书,邮费分别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独立列出算式1. 6+12.4=3.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内讨论4.小组派代表集体交流学生用竖式计算5.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1.完成“试一

21、试”第(1)题,独立列式,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2.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从最低位算起,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作十”再相减,独立完成“试一试”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4题,集体核对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开放性练习板书设计:寄书1. 6+12.4=14(元)答:一共需要14元。12.41.6=10.8(元)答:2包邮费相差10.8元课时教案第一单元第五课森林旅游教学目标:1、 通过一些调查活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2、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借助情境创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能广泛运用于生活的价值。教学设计思路:教材

22、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后,敢于质疑、善于评价。教师准备:教学情境挂图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进入新课二、在活动中学习知识1、解决“森林食品店”的问题2、解决“纪念品商店”的问题三、课堂练习巩固今天,我们要到森林里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1.出示挂图“森林食品店”提出要求到小组内和学生一起完成活动2.进入“纪念品商店”的情境3.我们在森林旅游中学到了什么?1.指导完成第11页实践活动1、22.课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小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1.学生4人一

23、组,由组长分好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小组成果2.学生在小组内交换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3.很有趣,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1.学生课后完成2.学生课后独立进行调查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 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24、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1、 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2、 要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3、 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单元教学课时:6课时单元教学小结: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充分

25、感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 结合各种图案和图形,感知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 通过画图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画图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还是比较多,但是没有上升到数学概念的层面上,因此,学生已有的认知成为新知识的着力点。在素材的选择上,要选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

26、。教师准备:剪刀、纸、挂图学生准备:剪刀、纸课时划分: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欣赏剪纸图案,引入新课认识对称图形:图案左右两边是相同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对称图形二、实际操作,体会图形特征1、思考剪出对称图形2、认识对称轴3、完成课本12页猜一猜,剪一剪4、完成课本12页看一看,说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剪纸图案,出示第12页剪纸挂图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对称图形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剪一个对称图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选取几种方法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折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出示教材12页“猜一猜,剪一剪”出示13页“看

27、一看,说一说”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欣赏观察5副剪纸图案自由发表意见:图案左右两边是相同的懂得:对称图形自由发言:衣服、裤子学生思考,汇报方法,相互评价学生动手操作,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同桌相互指一指对称轴自己猜一猜这些图形是什么。利用附页1中的图2剪出图形后给同学交流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后得出结论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练习,认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二、课堂练习巩固完成第15、16页“练一练”第15题1.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1题请把是对称图形的画上对称轴2.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3题3.指导完成“试一试”第2、4题1.指导完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找一找这些字的对称轴,你们有什么发

28、现?2.指导完成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指导完成第16页“练一练”第4、5题1.学生独立判断后说明原因,同桌互相检查2.学生按要求画上对称图形3.可以课后完成再交流1.自己找找哪些字是对称的,发现有些图形有2条对称轴2.独立完成画对称图形,摆对称图形,同桌互相检查学生独立画在书上,第5题可以相互讨论后在完成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 结合事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 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事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设计思路:本节

29、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镜子中的数学”的兴趣。学生要充分动手去操作、试验、感知,经历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教师准备:镜子学生准备:镜子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话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问题: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是5时,现在是5时吗?问题: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三、课堂练习巩固老师书里夹了几张同学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看完的同学不能说出来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板书课题把镜子放在“王”字中间的对称轴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出示17页“试一试”先带领学生做两个游戏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从镜子中看到

30、的时间应该是几点?出示图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1.指导完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说说你们的想法2.指导完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到老师那里看到的原来是镜子中的自己从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读课题:镜子中的数学发现:看到一个王字,镜子里面的部分和镜子外面的部分是轴对称图形,镜子放在对称轴上1.举起右手,照镜子看看,说说镜子中的你举的是哪只手?2.写自己的名字,照镜子看看,看看镜子中的这些字有什么变化?学生:应该是7时讨论发现:镜子里面左右错位了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可以看到整个图象先猜想,再动手用镜子试一试,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先观察图例,

31、再独立完成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平移和旋转有亲身的感受,可以描述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去逐步感悟。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方格纸课时划分: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32、谈话引入新课结合图画思考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类似情境感受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两种不同现象二、认识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1.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举生活中两种现象的实例3、完成19页“说一说“1.出示19页“看一看”挂图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画面吗?2.回忆:缆车滑行,国旗上升,风车的运动,他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用平移和旋转来表述1.平移: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旋转:饶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的现象2.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区分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1.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把所看到的情境与同桌交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认真思考,自由回答3.学

33、生举生活中所见到过的类似现象1.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充分想象,把握概念2.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3.自由举例:推车,火车的车轮、机械马达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在书上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忆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二、指导第20页“试一试”1 3题三、课堂练习巩固引导学生完成21页“练一练”第13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一静想一想什么是平移、旋转?1.移一移,说一说,完成第(1)题你们是怎么想的?强调: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要先定点再数格2.指导完成第(2)题,“填一填”3.指导完成第(3)题,怎样按要求把这些图形画出来1.引导学生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

34、转?2.引导学生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看图填一填3.引导学生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画一画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办法表示平移与旋转,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学习第20页“试一试”1.观察方格图,向什么方向平移,要落在什么位置,要平移几格,自由回答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发现可以通过一点来观察图形平移的过程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够确定简单图形的若干个点平移的位置,就可以画出平移后的图形1.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单独汇报,全班集体订正2.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汇报,并说明自己的想法3.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课时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设计与欣赏教学目标:1、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

35、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 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欣赏、收集图案,鼓励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师准备:几幅图案学生准备:画笔、剪刀、附图图4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直接引入新课观察图案,找出图案是由什么图形怎么构成的?二、动手操作,感受设计完

36、成24页“画一画”第(1)、(2)题三、课堂练习巩固1.出示23页挂图仔细看看,每一幅上画的什么?说给 同桌听听2.为什么我们在课上研究这些图案呢?3.由哪个图形得到的,把它涂上颜色1.引导完成24页“画一画”第(1)题2.引导完成24页“画一画”第(2)题,观察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化得到的1.指导完成25页“练一练”第1题2.指导完成25页“练一练”第2题到小组内听取设计方案,收集学生的信息1.仔细观察,说出图案的名称2.这些图案是由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有的图案是对称的3.先集体逐一图案讨论,再独立操作1.画出图形,并和同桌交流2.仔细观察后继续画下去,尝试完成,说出自己的想法1.将树叶

37、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绘制喜欢的图案通过对称、平移、旋转设计图案,独立思考设计方案,小组内交流完成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单元教学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3、 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

38、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材分析:1、 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饿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2、 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单元教学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注重创设情境,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找规律教学目标:1、

3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2、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迁移、推理能力,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点明课题: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二、探究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1

40、、观察算式找找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2、说说在计算中发现的规律3、根据发现的规律,说一说“150×30”该怎样计算?三、运用新知识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引导完成27页“试一试”四、课堂练习巩固引导完成28页第15题五、全课小结1.出示算式,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3.如果我们把“23×3”变成“230×30”,你会计算吗?算一算1.出示书上“算一算”,说说有什么规律2.请同学们独立计算这些算式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板书学生发现的规律出示150×3=引导完成27页“试一试”1.提问:你是怎样计算24×30= ?2.

41、提问:50×20=怎样计算?1.引导完成28页第1、2题2.引导完成28页第3题3.引导完成28页第4题4.引导完成28页第5题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1.计算9×7= 4×11=15×3= 23×3=2.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回答问题,明白本节课学习内容1.学生观察这组算式,找一找规律汇报: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十倍,第三个算式二个因数都扩大十倍2.自由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3.学生会发现算式中因数一共有几个0,乘积就有几个0学生独立计算并说明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先观察图,弄懂题目的意思1.汇报:先计算24×3=72,再得数后面添上

42、02.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后面是三个0而不是两个0?1.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汇报交流2.学生独立审题,再集体更正3.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答的4.指名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生思考、回答、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找规律乘数302027502618乘数103020303050积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整理书教学目标:1、 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2、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

43、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计算方法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解答,探索新算法,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悟与体验,并能通过“试一试”和“练一练”的巩固加强计算及算理的理解。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列出算式2、比较算式与以前所学的计算有什么区别?3、运用估算解决第二个问题三、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1、先独立思考再集体探究算法2、比较不同的方法并给予评价3、学习竖式计算4、完成29页“试一试”四、课堂练习巩固1、完成1、2题2、完成3、4题3、完成第5题爸爸给笑笑买了一个新书架,她发现:这个书架一共有12层,每层可放1

44、4本书,150本书能放进去吗?我们一起来解决第1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4×1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集体交流估算的方法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问:说一说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组织集体更正指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汇报鼓励学生质疑、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学生听教师讲述,帮助笑笑算一算思考:每层放14本,12层可放多少本?汇报解答算式:14×12=个别回答:两个因数都不是整十数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桌间交流学习其他的计算方法并相互比较汇报:注意数位要对齐一人上台板书,集体评价板演的过程学生独立

45、完成1、2题完成3、4题先观察这组算式,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中或根据得数发现规律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电影院教学目标:1、 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2、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电影院”与上节“整理书”的具体情境虽然不同,但问题类似,可让学生自己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交流想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2、学习列竖式计算3、练习竖式计算三、课堂练习

46、巩固电影院有21排,每排26个座位,500人能坐下吗?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板书提问:怎样计算21×26= ?教师讲解并板书巡视指导集体核对答案指导完成3、4题学生思考:你有怎么样的思路?可同桌间交流想法学生:先计算电影院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再和500人比较学生列出算式21×26=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在练习本上学写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31页“试一试”学生在书上完成32页12题,集体交流核对板书设计:21×26= 21×2626×20=520 =26×3×726×1=26 =78×7520+26=546 =

47、546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练习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课时划分: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类型与计算方法二、基本练习1、第1题熟练口算2、选数填空3、练习第3题4、练习第4题5、练习第5题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知识用游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体交流答案在1080中选择合适的数填空指名学生读题解答并提示主要时与分的单位换算指名学生读题指名学生上台竖式板演,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以竞赛的形式独立在书上计算学生在思考中注意解题策略先独立解答再集体汇报独立解答第4题个别学生上台竖式板

48、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解答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8题2、完成练习一第9题3、完成练习一第11、12、13题4、完成练习一第14、15题二、发展性练习1、完成第6题2、完成第7题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8题2、引导学生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没有(1)(2)问题,只求问题(3),你会解答吗独立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出示题目“看看谁最聪明”鼓励学生不同合理的想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思考问题读题,了解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再把自己的解答方法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15×36=540(元)4636=10(人)30×10=300(元)540+

49、300=840(元)要求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更正要求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更正用估算的方法,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再500与600之间,根据个位数字可以排除一些算式课时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与复习,回顾一至三单元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计算能力,提高与人合作、交流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需要对13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材通过“你学会了什么”和“我的成长足迹”这两个板块作为整理复习的支撑。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这一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对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并且复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自己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收获。教学课时划分: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二、看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看图说一说2、提出并解决问题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加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辨认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辨认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三、说一说我的成长足迹四、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1、2题已经学习三个单元,你能回忆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元、角、分与小数对称、旋转、平移乘法看主题图,从每幅图中你想起了 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每幅图中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