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导学案1_第1页
忆读书导学案1_第2页
忆读书导学案1_第3页
忆读书导学案1_第4页
忆读书导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忆读书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二、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3、 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二) 正音释义笸箩 ( ) 天罡 ( )地煞 (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

2、 )悬念( )消遣( )风花雪月( )索然无味( )(三)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四)交流活动1、阅读后提问: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

3、内容是什么?)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4、让每位同学制定学年读书计划:规定:一个月一期读者,并要有读过的痕迹,如圈画、短评、摘记。 一年一本名著,在老师开的推荐书目中选择。(五) 课内小结(六) 迁移活动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2、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

4、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 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3. 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4. 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5.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2. 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5、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2.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马克?吐温 1、国籍:美国 2、评价: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也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幽默和讽刺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或“美国文坛巨子”。 3、主要作品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二、析题: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三、 給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成 捆 () 涉()水 粗 糙 ( ) 滑 稽()撰( )文

6、 嘲( )笑 戏 谑 () 刮()目 相 看言 简 意 赅( ) 乳 臭()未 干 揪()了揪 嘲() 讽趾()高气扬 猝()不及防四、读书(最好两遍以上)思考研究:1、马克?吐温在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些事?作者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这几件事的?2那些被“我”讽刺的人有何反应?3这次尝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五、讨论与探究:1、再读课文,你认为文章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2、希金斯为什么“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又为什么“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3、“我”嘲讽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分别是“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你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7、?4、十三岁的马克?吐温就有了如此成就,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5、说说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第一次”。风筝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2、准确理解在矛盾冲突中体现亲情。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学习重难点】1、感受文章流露出来的手足深情。2、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意蕴。【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 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 ,浙江 人,字 。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他的 。作品简况:小说集: 历史小

8、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二)学习任务二:积累字词1、生难字:给加点词注音蟹( ) 可鄙( ) 丫杈( ) 点缀( ) 嫌恶( )瑟缩( )什物( )荡漾( )虐杀( )憔悴( )苦心孤诣( )2、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解 ( ) 恶 ( ) 模 ( ) ( ) ( ) ( ) ( ) ( )3、形似字:根据拼音写汉字xin 恶 du 落 惊hung zhn 钱 下zhu 彷hung 4、词语积累:给下列词语释义伶仃: 憔悴: 点缀: 瑟缩: 苦心孤诣: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三)学习任务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

9、事?请从文中找到依据。提示:亲情。自我解剖。封建教育。科学思想。宽恕别人。儿童教育。3、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合作共建 将问题分成三组,学生分成三大组,重点研讨所分任务,兼顾其他问题。抽四人小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有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点评。第一组问题:(用心读1-2节,思考)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见到风筝,人之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提示:专读有关句子,进行体会)2、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第

10、三组问题:1、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提示:从正面思考,鲁迅的正面主张是什么?) 3、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他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同学们的问题呢?相互交流一下吧!三、总结:把握文章的主旨选择你最有兴趣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达标测评】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

11、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 恍然()荡漾()2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 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3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 ,“悲哀”是因为 ,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4“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5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 的精神。7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8“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

12、”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 ,而且指 。9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山中避雨导学案姓名 _ 学号_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脉络。 2、 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 3、 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文中对比写法的作用。 5、体会“音乐的趣味”。 学法点悟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的记叙文,要先把握记叙的要素,文章的脉络,理出两条线索。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描述的诗情画意的情景之中,体验“乐以教和”的道理。 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3、,使彼此相处更和谐。文章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写法上,运用比较,突出主题;语言上,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你能找出这样的语句吗?描绘了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情境。请你试着进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阅读时要细细揣摩、品味。 疑难解析 1、本文的叙事有什么特点? 2、本文多次运用比较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3、“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的“温暖”和“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语言揣摩 1、“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2、“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

14、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3、“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自主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2 在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 3 把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4“乐以教和”的含义是什么? 5文中主旨是什么?三家村里,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的确是处处可见。另外,连说四个“有之”,又起了强调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 研究课题 1日本友人评价丰子恺,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你课外查资料,了解一些他作为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的成就。 2体会作

15、者情感,体验“乐以教和”的古语。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寂寥( ) 嘈杂( ) 冗长( )工尺( ) 陶冶( ) 2、 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嫌弃 寂寥 趋势 赚钱 杀戮 褶皱 奏鸣曲 嘈杂 裁缝 凑热闹 糟糕 栽种 3、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冗长: 望洋兴叹: 陶冶: 惜别: 依依 :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二、选词造句(任选三个词语造句) 从容 闹 尝 惜别 依依 因缘 实证 三、关于线索 叙事性的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全文。这里的线索指将写作材料或情节串联起来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实物,可以是一种情感,一篇文章有时有一条线索,有时

16、有两条或两种线索。如本文就有两种线索:一条是叙事过程中的时间线索,随着遇雨、避雨时间的推移,展开了借琴、唱歌、惜别等情节。还有一条是感情线索,即作者在遇雨、避雨、借琴、唱歌、惜别时感情的变化:扫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感到从没尝过的音乐趣味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欢喜起来无比欢乐。这样,两种线索并行,使叙事紧凑而井然有序。 四、问题探究 1、“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这句看似不经意的叙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考虑句子的作用,应结合上下文。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说明时间的流逝,天气的变化;另一方面引出两个女孩因长时间避雨而落寞苦闷的情绪,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17、2、“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中,“我所体验的境界”指什么?作者为何“不愿她们大人化”? 提示:“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里应从周围环境和作者的感受两方面 “大人化”怎样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不愿”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什么态度?“我所体验的境界”指“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情,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大人化”指成年人特有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单纯、无邪,未经世俗沾染。作者珍爱孩子的童心。(意思对即可) 3、“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