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_第1页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_第2页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_第3页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_第4页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综合练习题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儒家 2、国家政权3、法家 4、马克思 主义 5、社会价值6、国家7、公正8、意识形态 9、政治权力 10、理性经济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B 2、A 3、D 4、B 5、A B C 6、AB D 7、A B C D8、A B C D 9、B 10、A B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 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 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四、简答题1、(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

2、治权力,也就是国 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 是艺术。2、(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 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 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 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理解:(a)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 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 的利益关系;(b)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 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 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 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c)它从经济关系基 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 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

3、需 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五、论述题1、(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 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 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 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 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 治的本质在于 公正”,一个 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 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 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 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 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

4、史时期社会成员 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 们对 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 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 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 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 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 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 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 天”还是西方的 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 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 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 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 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

5、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 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 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 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 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 韦 伯、哈罗得 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 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 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 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 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 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 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

6、政治两字的意思, 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 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 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 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 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 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 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 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 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 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

7、观指 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 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 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 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填空题1、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 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 人治”社会的政治设 计思路。2、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 基人。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问题。4、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 政治 延续2000多年。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 ,主张为 政以德,修己治人。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8、墨子的

8、政治学说以 、非攻”为中心, 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在统治手法上强调。10、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 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 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A皇位继承B治民之术 C统治术D治国之道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 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 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9、中国 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城市 B民主 C法律 D国家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A城市国家的观念 B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D直接民主理论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 现在对()的研究当中。A法律 B城邦 C社会 D国家7、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A托马斯 阿奎那 B菲尔默 C马基雅 维利 D圣?奥古斯丁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理论

10、的诞生。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D自由主义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科学主义D理性主义10、()方案是 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A科学主义 B经验主义 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三、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四、简答题1、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分别是什么?2、政治学所形成的政治设计思路有哪些?3、行为主义政治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理想主义2、马基雅维利3、价值中立4、 伦理5、君主专制6、仁政 7、霸道 8、兼爱 9、无为而治10、行为主义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

11、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D 2、B 3、C 4、D 5、A BC 6、A D7、A 8、A B C 9、A B C 10、C三、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 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 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四、简答题1、(1)儒家政治学说以 礼治”和德治”为主 要内容,其核心是 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 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 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 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 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 兼爱”

12、、非攻”为中 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2、(1)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 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 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 良心”,那主要 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 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 人总会弃暗投明工返璞归真。另外,对公共 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 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 恶 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 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 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 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

13、最完美的 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 人 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2)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 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 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人是自私的动 物,自利自爱、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是人的 本性。人原本就不是天使,今后也别指望会 变好。能做到彼此不伤害就谢天谢地了。另 外,对公共权力也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 共权力本身就是 恶”,用好了能以 恶”制 恶”, 用不好就更是变本加厉,雪上加霜。所以, 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使 好人“不会变 坏",使哪怕是 坏 人”也无法 作恶”。这是 法治”社会的政治设 计思路。3、( 1)主

14、张以政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2)注重政治研究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 注重定量研究而不是定性研究;(3)强调实证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 验性和描述性的;(4)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客观 科学的方法得出结论;(5)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 开多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6)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 应 然”状态,而在于政治的 实然”状态。五、论述题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 注重研究夫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 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 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 研究

15、。这与西方现代以来明确划分自然与社 会、神道”与人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的界限、并将政治主要限定在 人道”社会的公共领域”形成鲜明对照。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 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 为 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 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 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 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 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 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 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 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 级

16、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 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 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 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 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 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 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这 与以国”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 成明显对照。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 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互相 制约;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 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 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 观点:(1)君权神授说:解释权力来源与权

17、 力监督的最终力量。(2)圣贤政治观:一种 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 贤才,民众是愚民。(3)伦理政治与尊君思 想: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 君主是大家长。(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从 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 统治。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 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 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中 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5)德 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 用之。依照孔子的说法,乃 宽猛相济”。(6) 法、术、势统治术: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 治者的必修课。(7)重农抑商思想:中国的 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

18、易为非作歹,商人 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证之西方历史,正 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 斗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 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 量的威胁。(8)天朝大国理想:在中国人的 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 明是世界之归依。(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 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 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在这 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 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 更要受到惩罚。(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 系上的尊卑观念:春秋大义,名分制度。每 个人在制度结构

19、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 有非分之想。(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 可更改: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 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 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 等方面。(12)汤武革命,应天顺人”:上述 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 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社会出现重大变数, 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一、填空题1、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2、公共权力具有 和至高无上性, 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3、经验事实表明,一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 根源。4、

20、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 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 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 益意志的表现。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 社会契约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引出 学说。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 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 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 的诉求。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 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 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 分 配中处于优势地位。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10、中国人民 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

21、场所。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A集体 B政党C民族认同D利益2、()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3、()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4、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A说服方式 B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 D规范方式5、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6、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和道德权利。A法律权利 B经济权利C教育权利D文化权利7、下列权利属于第

22、二代 权利”的是()。A受教育权利 B健康 C选择职业D保持最低生活标准8、政治权利的内容在早期关于人权的若干历史经典文献中就有明确体现,这些文献包括(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人身保护法9、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 着()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A肝胆相照 B荣辱与共 C互相监督D长期共存 10、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划分。A体系性 B结构性 C 系统性D功能性三、名词解释1、政治权力:2、政治权利:3、公共利益:4、权力:四、简答题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23、?3、宪政体制下,公民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4、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5、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有哪些?五、论述题1、试述划分 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2、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公民权利2、权威性3、权力4、公共利 益5、人民主权6、信访7、公共利益8、价值和利益9、公共利益10、政治协商会议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D 2、A B C D 3、D 4、C 5、AB C D6、A 7、A B C D 8、A B C D 9、A B CD 10、D三、名词解释1、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 工具,它反映的

24、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 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 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 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 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 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 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 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 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 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四、简答题1、(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 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 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 能动的工具;(2)

25、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 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 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 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 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 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 的载体和依托。2、(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 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 力。(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 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 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 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 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

26、达到自己的既 定目的。(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 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 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 事。(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 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 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 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 的意图。(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 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 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 行动。(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 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

27、客 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3、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 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 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 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 非法人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 期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言论自由其中包括 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论的自 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通 信自由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 受当局随意检查;集会自由指公民以一定形 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 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 各种形式的集会;结社自由主要指

28、公民结合 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自由。 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 罢工自由等。(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止匕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 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 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 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 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 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4、(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 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 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 为政治权力的主体。(2)物质财

29、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 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 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 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 有直接强制力。(5)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 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 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 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5、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 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 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 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

30、本的要素,它是政治 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基础。(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的 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个人的身份资 格就是人的社会政治角色。群体也有其特定 的身份资格,其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 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于 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作为政治权 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理论实际上反映政治权 力主体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符合于多少人的 利益。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 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 因此,策略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具体时间、 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 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31、, 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 持的关键。(4)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组 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 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 系等多方面因素。五、论述题1、 公权”与 私权”的划分是对 权威”与自 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 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 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 公 权”和 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 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 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 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 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 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 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 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 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 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 侵害。如果对 公权”和 私权”进行明确划分, 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 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 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 公权 对 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 公权”和 私权 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 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 围,能够有效防止 公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