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四则)》教案_第1页
孟子》选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四则)》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选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 1 、掌握并积累相关的的文言知识。2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3 3、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 态度。【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积累相关的的文言知识,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和仁政思想。【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方法】1 1 、讨论法2 2 、点拨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导入由上节课寡人之于国也引入。二、讲析齐人有一妻一妾1 1 、朗读( 1 1)学生齐读,正音。瞷(jiji R墦(f f 0)讪(shsh n n)

2、施(y y j 从良人语人(y y u)( 2 2)学生各自朗读( 3 3)学生齐读2 2、疏通文意1 1)学生自译( 2 2)小组合作( 3 3)老师点拨3 3、文言知识积累( 1 1)通假字: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通“返”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通“早” “施”通“迤”( 2 2)古今异义词:其良人出 古意为丈夫所仰望而终身也 古意为依靠( 3 3)词类活用:则尽富贵也 形容词做名词,富贵的人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4 4)文言句式: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判断句 而相泣于中庭 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句4 4、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 1

3、 1)分析文中“齐人”的形象。 明确:齐人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人格沦丧、大言不惭、恬不知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的乞丐形象。(2 2)分析文中“妻妾”的形象。 明确:明大理,知荣辱的形象。(3 3)“齐人”形象的现实意义。 明确: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的“齐人”们的丑陋嘴脸。4 4)孟子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的手法。(对比)对比一:齐人坟场 “乞 ”与妻妾面前 “骄”的行为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 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 了尖锐的讽刺。对比二:妻妾与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

4、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 ”的同时要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 “行丈夫之道 ”,不能苟且,不能诡迂。为人不齿、行 “妻妾之道 ”的恰恰 是大 “丈夫 ”。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三、拓展孟子用很简短的篇幅,很精练的语言塑造了“齐人”形象,那么同学们能根据本课所 选的几则小故事概括出孟子的人物形象吗?分析孟子人物形象 :明确: 爽快、耿直,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特别是善用寓言故事或比喻来说理, 坚持理想。(例如: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 “仁政

5、”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 个性?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表现在问话 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 传自己的政治理想。)1 1 语言风格。(善用寓言故事、比喻、类比来说理)2 2仁政思想。(引导学生谈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1 1)孟子把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为“仁政 ”思想孟子的民本、 “仁政 ”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尚书 五子之歌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泰誓讲: 天视自我民视,天 听自我民听。”春秋 谷梁传 桓公

6、十四年中说: 民者,君之本也。”可见中国上古社会 人文主义因素,孔子把它整理成了一种学说,来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孟子认为:也者,人也。 ”“仁,人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把 “仁 ”推广到人很重视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仁 ”的观念在孔子之前就广泛存在,具有朴素的性论和政治学领域中,创造了 “人性本善 ”和“仁政 ”的理论。文中 1 1、 3 3、4 4 通篇未着一个 “仁 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 “仁政 ”和民本思想的光辉。(2 2)富贵的择取要符合道义。(3 3)对待错误要知错能改。3.3.孟子的理想的现代意义。(1 1)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以德治国,诚信社会)( 2 2)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 调发展,实现 “双赢 ”(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绿色产业,和谐社会)。(3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 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一国两制)(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