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2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改革系列参考书分离工程试题库叶庆国钟立梅主编化工学院化学工程教研室前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在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属于山东省“重中之重”学科,一直处于山东省领先地位,而分离工程是该专业二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利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基础基础知识中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分离和提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出的弊端就是手工计算工程量大,而且结果不准确。同时由于现代化化学工业日趋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学生能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对高水平工业工程师的需求,开展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我们的学生能否承担起现代化学工业的重任,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分离工程课程的改革主要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分离工程例题与习题集、分离工程试题库的编写等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使用的教材一般均为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化工分离过程(陈洪钫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其他类似的教材已出版了十余部。这些教材有些还未配习题,即便有习题,也无参考答案,而至今没有一本与该课程相关的试题库的出版,因此编写这样一本学习参考书,既能发挥我校优势,又符合形势需要,填补参考书空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离工程试题库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贯穿目前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和计算题多种题型,有解题过程和答案,为学生的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提供有力指导。编者2006年3月
目录TOC\o"1-3"\u前言 I目录 II第一部分填空题 1第二部分选择题 6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12第四部分问答题 14第五部分计算题 18参考答案 49填空题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表示。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液的()。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解吸收因子定义为(),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吸收过程主要在()完成的。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因此可得出()的结论。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以上。吸收过程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来计算。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的流程。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时分布一致。精馏有b.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的缘故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作用。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萃取剂的浓度。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的流程。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其限度为()。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或()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流量加合法在求得后,由()方程求,由()方程求。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当两个易挥发的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为起点逐板计算。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三对角矩阵法的缺陷是()。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严格计算法有三类,即(),(),()。设置复杂塔的目的是为了()。松弛法是由开始的()向()变化的过程中,对某一()内每块板上的()进行衡算。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加以考虑。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表示。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或()的组分最后分离。热力学效率定义为()消耗的最小功与()所消耗的净功之比。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时所消耗的功。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和类似气体的()。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常用吸附剂有(),(),()。54A分子筛的孔径为(5埃),可允许吸附分子直径(小于5埃)的分子。离程分为(
)和(
)两大类。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和(
)两大类。分离剂可以是(
)和(
)。机械分离过程是(
)。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
)。平稳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
)。膜分离。渗透。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义为(
)。理想气体的平稳常数(
)无关。活度是(
)浓度。 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的对挥发度α12等于(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相等。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逸度是(
)压力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
)方程求定的。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
)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ixi>1,压力应调(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方程求定的。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且∑KiZi>1时,其相态为(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时其相态为(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Zi>1时,其相态为(
)绝热闪蒸过程,饱和液相经节流后会有(
)产生。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设计变量分为(
)与(
)。回流比是(
)设计变量。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取剂使A1P值越(
)越好。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P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γ2应等于(
)与(
)之比。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
)温度越高对吸收越(
)压力越高对吸收越(
)。吸收因子A(
)于平衡常数。吸收因子A(
)于吸收剂用量L。吸收因子A(
)于液气比。完成一个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功最小的过程是(
)。从节能的角度分析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从节能的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
)分离。物理吸附一般为(
)吸附。化学吸附一般为(
)吸附。化学吸附选择性(
)。物理吸附选择性(
)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吸附负荷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透过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透过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透过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透过曲线与吸附符合曲线是()相似关系。
选择题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说明()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且,该进料状态为()a.过冷液体b.过热气体c.汽液混合物计算溶液露点时,若,则说明()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b.c.d.萃取精馏时若泡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a.精馏段上部b.进料板c.提馏段上部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若,且,则该溶液a.形成最低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c.不形成恒沸物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最高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花潜热小的组分a.增加b.不变c.减小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低低的组分形成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c.贫气吸收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用量c.增加进料量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a.精馏段b.提馏段c.精馏段和进料处d.提馏段和进料板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44a.塔顶往下b.塔釜往上c.两端同时算起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a.j板b.j+1板c.j+2板流量加和法在求得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a.热量平衡方程b.相平衡方程c物料平衡方程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a热量平衡方程b.相平衡方程c物料平衡方程简单精馏塔是指a.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全塔效率可大于1b.总效率必小于1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二无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溶液的蒸气压大小()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费点(
)a.越低b.越高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质,当达到汽液平衡时,两组分各自呈现的蒸气压(
)a.等于各自的饱和蒸汽压b.与温度有关,也与各自的液相量有关c.与温度有关,只与液相的组成有关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力小(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a.等于P01b.等于P02c.等于P01+P02d.小于P01+P02
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a.等于轻组分组份1的沸点T1sb.等于重组分2的沸点T2sc.大于T1s小于T2sd.小于T1s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系统温度大于露点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b.过热气相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系统温度小于泡时,体系处于(
)a.饱和液相b.冷液体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等含节流之后(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约束变量数就是(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c.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无关无关26、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最小回流比的计算公式中的θ值,可有多个根,正确的根应是
(
)
(1)比轻关键组分的a值大的值
(2)比轻关键组分的a值小的值;
(3)在于重关键组分的a值,而小于轻关键组分的a值。27、在多组分轻烃精馏计算中,最少理论板数的大小(
)
(1)与原料组成无关
(2)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越少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
)a.
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
)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a.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版d.压力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时从(
)a.萃取剂从塔的中部进入b.塔顶第一板加入c.塔项几块板以下进入d.进料位置不重要萃取塔的汽、液相最大的负荷处应在()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项部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关系应用(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关于均相恒沸物的那一个描述不正确()a.P-X线上有最高或低点b.P-Y线上有最高或低点c.沸腾的温度不变d.部分气化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
)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b.一定是为塔项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Φi在数值上相应是(
)a.Ai<Φib.Ai=Φic.Ai>Φi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
)a.温度b.吸收剂用量c.压力d.气体浓度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a.塔顶板b.进料板c.塔底板平均吸收因子法(
)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板的吸收因子相等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
)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大气体的分离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当体系的yi-yi*>0时(
)a.
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当体系的yi-yi*=0时(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
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
名词解释分离过程:将一股式多股原料分成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产品的过程。机械分离过程:原料本身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简单地将其各相加以分离的过程。传质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工业上常用的分离过程又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类。相平衡: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的自由焓处于最小状态,从动力学看,相间无物质的静的传递。相对挥发度:两组分平衡常数的比值叫这两个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泡点温度:当把一个液相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露点温度:当把一个气体冷却时,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气化率:气化过程的气化量与进料量的比值。冷凝率:冷凝过程的冷凝量与进料量的比。设计变量数:设计过程需要指定的变量数,等于独立变量总数与约束数的差。独立变量数:描述一个过程所需的独立变量的总数。约束数: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的数目及已知的条件数目。回流比:回流的液的相量与塔顶产品量的比值。精馏过程:将挥发度不同的组分所组成的混合物,在精馏塔中同时多次地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其分离成几乎纯态组成的过程。全塔效率: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精馏的最小回流比:精馏时有一个回流比下,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无穷多,回流比小于这个回流比,无论多少块板都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这个回流比就是最小的回流比。实际回流比大于最小回流比。理论板:离开板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的板叫做理论板。萃取剂的选择性: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与未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的比值。萃取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的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系中任何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底出来的精馏过程。共沸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的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系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顶出来的精馏过程。吸收过程:按混合物中各组份溶液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过程叫吸收过程。吸收因子:操作线的斜率(L/V)与平衡线的斜率(KI)的比值。绝对吸收率:被吸收的组分的量占进料中的量的分率。热力学效率:可逆功与实际功的比值。膜的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两相之间不连续的区间。半透膜:能够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通过而其他组分不能通过的这种选择性膜叫半透膜。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没浓度的溶液时,纯溶剂通过膜向低高浓度溶液流动的现象叫渗透。反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不同浓度的溶液时,纯溶剂通过膜向低浓度溶液流动的现象叫反渗透。吸附过程:当用多几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时,流体的分子和原子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吸附过程。表观吸附量:当用M千克的多孔性的固体处理体积是V的液体时,溶液原始浓度为,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则表观吸附量(每千克吸附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为:C0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C*,则表观吸附量(每千克吸附吸附的吸质的量)为:
问答题已知A,B二组分的恒压相图如下图所示,现有一温度为T0原料经加热后出口温度为T4
过加器前后压力看作不变。试说明该原料在通过加热器的过程中,各相应温度处的相态和组成变化的情况?
t0过冷液体,组成等于xF
t1饱和液体,组成等于xF
t2气夜两相,y>xF
>x
t3饱和气体,组成等于xF
t4过热气体,组成等于xF简述绝热闪蒸过程的特点。绝热闪蒸过程是等焓过程,节流后压力降低,所以会有汽化现象发生,汽化要吸收热量,由于是绝热过程,只能吸收本身的热量,因此,体系的漫度降低。图中A塔的操作压力量对比20atm,塔底产品经节流阀后很快进入B塔。B塔的操作压力
为10atm,试问:
a.液体经节流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b.如果B塔的操作压力为5atm时,会与在某些方面10atm下的情况有何不同?(1)经节流后有气相产生,由于气化要吸收自身的热量,系统温度将降低。
(2)B塔的操作压力为5atm时比操作压力为10atm时气化率大,温度下降幅度也大。普通精馏塔的可调设计变量是几个?试按设计型和操作型指定设计变量。普通精馏塔由4个可调设计变量。按设计型:两个分离要求、回流比、再沸器蒸出率;按操作型:全塔理论板数、精馏段理论板数、回流比、塔顶产品的流量。简述逐板的计算进料位置的确定原则。使全塔理论板数最少为原则,看分离效果的好坏来确定。从塔底向上计算时,xlk/xhk
越大越好,从塔项往下计算时,ylk/yhk越小越好。简述逐计算塔顶的判断原则。使全塔理论板数最少为原则,看分离效果的好坏来确定。即
,则第n板既为塔顶板。简述逐计算的计算起点的选择原则。以组分的组成估算最精确的误差最小的那块板开始逐板计算。简述精馏过程最小回流时的特点。最小回流比是馏的极限情况之一,此时,未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所需要理论经板数无穷多,如果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无论多少理论板数也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简述精馏过程全回流的特点。全回流是精馏的极限情况之一。全回流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此时,不进料,不出产
品。简述捷法的特点。简捷法是通过N、Nm、R、Rm四者的关系计算理论的板数的近似计算法,其计算简便,不需太多物性数据,当要求计算精度高时,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法,也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简述萃取塔操作要注意的事项。a.气液相负荷不均,液相负荷远大于气相负荷;b.塔料的温度要严控制;c.回流比不能随意调整。萃取精馏塔如果不设回收段,把萃剂与塔顶回流同时都从塔顶打入塔内,将会产生什
么后果,为什么?
在萃取精馏中不设回收段,将会使入塔顶的萃取剂得不到回收,塔顶产品夹带萃取剂,从而影响产品的纯度,使塔顶得不到纯净的产品。根据题给的X-Y相图,回答以下问题:
a.该系统在未回萃取剂P时是正偏差是负偏差系统有最高还是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b.回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和提馏段利还是利?
a.该系统在未加萃剂P时是正偏差系统,有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b.加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有利,固原来有恒沸物,P加入之后恒沸物消失;在提馏段是不利,因P加入之后体系中组分的相对挥发度降低。从热力学角度简述萃取剂的选择原则。萃取应能使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提高,即与塔组分形成正偏差,与塔组分形成负偏差或者理想溶液。工艺角度简述萃剂的选择原则。a.容易再生,即不起化学反应、不形成恒沸物、P沸点高;b.适宜的物性,互溶度大、稳定性好;c.价格低廉,来源丰富。说出4种恒沸剂的回收方尖。a.冷疑分层;b.过冷分层;c.变压精馏d.萃取(5)盐析说出4种恒沸剂的回收方法。恒沸精馏中,恒沸剂用量不能随便调整为什么因恒沸剂用量与塔的产品纯度有关,多或少都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目的产物。吸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低温、高压、高的气相浓度、低的液相浓度、高的用量、低的气相量。试分板吸收因子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吸收因子A=L/(VKi),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有利,所需的理论板数越少,反之亦然。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理论板数时,分别采用L0/VN+1(L0:吸收剂用量,VN+1原料气用量)和L平/v平,来进行计算吸收因子A。试分析求得的理论板数哪个大,为什L0/VN+1比L平/V平小,故用L平/V平计算的A大,所需的理论板数小。在吸收过程中,若关键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子A小于设计吸收率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此时,吸收塔无论有多少块理论板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只能达到小于等于A的
吸收率。正常操作时,A应大于吸收率Φ。有一烃类混合物送入精馏装置进行分离,进料组成和相对挥发度a值如下,现有A、B
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案合理为什么异丁烷正丁烷戊烷摩尔%
253045a值1.241.000.34由于正丁烷和异丁烷是体系中最难分的组份,应放在最后分离;进料中戊烷含量高,应尽早分出。所以方案B是合理的。
什么叫表观吸附量?下图的点E,D,C三点表观吸附量为什么等于零?曲线CD及DE说明了溶质优先被吸附还是溶剂优先被吸附为什么a.C,E点为纯溶液,所以吸附前后无浓度变化,表观吸附量为零。D点,按溶液
配比吸附,所以吸附前后也无浓度变化,表观吸附量为零。
b.EE溶剂优先被吸附。
c.DC溶刘优先被吸附。表观吸附量等于零,表明溶质不被吸附对吗?不一定。表观吸附量只有在溶液是稀液、溶质吸附不明显时,才能代表实际的吸附量,因此,不能单纯用表观吸附量等于零看溶质是否被吸附与否。用两种他分子筛吸附CO2时透过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哪一种分子筛更好,为什么13X分子筛更好,因为13X分子筛的透过曲线更陡,说明吸附负荷曲线也陡,床层利用率高,达到破点的时间长。吸附剂的选择原则。a.选择性高;b.比表面积;c.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吸附过程的优点。a.选择性高;b.吸附速度快,过程进行的完全;c.常压压操作,操作费用与投资费用少。吸附过程的缺点。a.吸附溶量小、吸附剂用量大,设备比较庞大;b.吸附剂的运输、装料、卸料较困难;c.吸附剂不容易找到,吸附理论不完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一脱附分哪几步?a.外扩散组份穿过气膜或淮膜到固体表面;b.内扩散组份进入内孔道;c.吸附;d.脱附;e.内反扩散组份内孔道来到外表面;f.外反扩散组份穿孔过气膜或液腊到气相主体流。
计算题以烃类蒸汽混合物含有甲烷a.5%,乙烷b.10%,丙烷c.30%及异丁烷d.55%。试求混合物在25℃时的露点压力与泡点压力,并确定在t=25℃,p=1MPa大气压时的气相分率。解:a.求混合物在25℃时的露点压力设p=1MPa=101.3kPa,由t=25℃查图2-1a得:K1=165,K2=27,K3=8.1,K4=3.2选异丁烷为参考组分,则由和t=25℃查图2-1a得p=650kPa:K1=28,K2=5.35,K3=1.7,K4=0.681故混合物在25℃时的露点压力为650kPa。b.求混合物在25℃时的泡点压力设p=1MPa=101.3kPa,由t=25℃查图2-1a得:K1=165,K2=27,K3=8.1,K4=3.2选异丁烷为参考组分,则由和t=25℃查图2-1a得p=2800kPa:K1=6.1,K2=1.37,K3=0.44,K4=0.2114由和t=25℃查图2-1a得p=1550kPa:K1=11.0,K2=2.2,K3=0.70,K4=0.306由和t=25℃查图2-1a得p=1800kPa:K1=9.6,K2=1.9,K3=0.62,K4=0.27则混合物在25℃时的泡点压力为1800kPa。c.t=25℃,p=1MPa=101.3kPaK1=165,K2=27,K3=8.1,K4=3.2故在t=25℃,p=1MPa大气压时的气相分率等于1。某混合物含丙烷a.0.451(摩尔分数),异丁烷b.0.183,正丁烷c.0.366,在t=94℃和p=2.41Mpa下进行闪蒸,试估算平衡时混合物的气化分率及气相和液相组成。已知K1=1.42,K2=0.86,K3=0.72。解:设=0.5,由t=94℃,p=2.41MPa=2410kPa,K1=1.42,K2=0.86,K3=0.72得:故混合物处于两相区,可进行闪蒸计算。 故=0.594。由,得;;;或;;或已知某乙烷塔,塔操作压力为28.8标准大气压,塔顶采用全凝器,并经分析得塔顶产品组成为组分甲烷a.乙烷b.丙烷c.异丁烷d.总合组成xiD1.488810.160.36100%(摩尔分数)求塔顶温度。解:设t=20℃,p=28.8MPa=2917kPa,由查图2-1a得:K1=5.4,K2=1.2,K3=0.37,K4=0.18选乙烷为参考组分,则由和p=2917kPa,查图2-1a得t=22℃:K1=5.6,K2=1.24,K3=0.38,K4=0.19故塔顶温度为22℃。某精馏塔的操作压力为0.1Mpa,其进料组成为组分正丁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总合组成(摩尔分数)0.050.170.650.100.031.00试求:①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②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解:①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设t=20℃,p=0.1MPa=100kPa,由查图2-1a得:K1=2.1,K2=0.56,K3=0.17,K4=0.055,K5=0.017选正己烷为参考组分,则由和p=100kPa,查图2-1a得t=78℃:K1=9.5,K2=3.2,K3=1.315,K4=0.56,K5=0.25由和p=100kPa,查图2-1a得t=74℃:K1=8.5,K2=2.9,K3=1.119,K4=0.48,K5=0.20故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为74℃。②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设t=20℃,p=0.1MPa=100kPa,由查图2-1a得:K1=2.1,K2=0.56,K3=0.17,K4=0.055,K5=0.017由和p=100kPa,查图2-1a得t=50℃:K1=5.2,K2=1.6,K3=0.54,K4=0.21,K5=0.085由和p=100kPa,查图2-1a得t=54℃:K1=5.5,K2=1.76,K3=0.60,K4=0.25,K5=0.095故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为54℃。已知第一脱甲烷塔的进料组成及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要求甲烷的蒸出率为98%,乙烯的回收率为96%,试分别按清晰分割和不清晰分割方法计算馏出液和釜液的组成,并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序号1234567组分H2CH4C2H4C2H6C3H6C3H8C4xiF/摩尔%33.85.833.225.70.500.200.70Ki/1.70.280.180.0330.0220.004解:取100Kmol进料为基准,选取甲烷为轻关键组分,乙烯为重关键组分。按清晰分割的概念,组分1为轻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液在采出,组分4、5、6、7为重组分,全部从塔釜液中采出。由于甲烷的蒸出率为98%;乙烯的回收率为96%;或;;;;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组分H2CH4C2H4C2H6C3H6C3H8C40.3380.580.3320.2570.0050.0030.0071.0000.8280.1390.033////1.000/0.0020.5380.4340.0080.0050.0121.00033.85.6841.328////40.8120.11631.87225.700.500.300.7059.188不清晰分割物料衡算由计算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结果列表。序号1234567组分H2CH4C2H4C2H6C3H6C3H8C4xiF/摩尔%33.85.833.225.70.500.200.70Ki/1.70.280.180.0330.0220.004αi3/6.0711.00.6430.1180.0790.014由于氢气的相对挥发度很大,该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液中采出。由和分别计算组分4、5、6、7的分布。对组分4:;而由此计算得;对组分5:;而由此计算得;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组分H2CH4C2H4C2H6C3H6C3H8C40.3380.580.3320.2570.0050.0030.0071.0000.8240.1390.0320.005///1.000/0.0020.5400.4320.0080.0050.0121.00033.85.6841.3280.189///41.0010.11631.87225.5110.500.300.7058.999某连续精馏塔的进料、馏出液、釜液组成以及平均条件下各组分对重关键组分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如下:组分ABCD∑0.250.250.250.251.000.500.480.02/1.00/0.020.480.501.0052.510.2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试求:a.最小回流比,b.若回流比,用简捷法求理论板数。解:以F=100Kmol进料为基准,由题意选择B为轻关键组分,C为重关键组分。采用Fenske公式计算最少理论板数:采用Underwood法计算最小回流比:;由于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故,采用N-R法迭代求,设由题意,,查吉利兰(Gilliland)关联图求得理论板数要求在常压下分离环己烷a.(沸点80.8℃)和苯b.(沸点80.2℃),它们的恒沸组成为苯0.502(摩尔分数),共沸点77.4℃,现以丙酮为恒沸剂进行恒沸精馏,丙酮与环己烷形成恒沸物,共沸组成为0.60(环己烷摩尔分数),若希望得到几乎纯净的苯,试计算:①所需恒沸剂量。②塔顶、塔釜馏出物量各为多少。(以100kmol/h进料计)解:以100kmol/h进料为基准,设丙酮恒沸剂的用量为Skg,恰好与料液中的环己烷组成恒沸物,进料量和塔顶恒沸物的量和组成分别为。对环己烷作物料平衡;恒沸剂S的用量为由于塔釜希望得到几乎纯净的苯,四氢呋喃a.-水b.混合液当(摩尔分数)时形成恒沸物,恒沸温度为63.4℃,当以呋喃(S)为恒沸剂时,则与其水成为非均相恒沸物,恒沸温度为30.5℃,恒沸组成为。要求该溶液分离得(顶)及(釜),试以简捷法计算所需理论板数N。已知:;;;;;。30.5℃时各饱和蒸汽压:;;甲醇a.-丙酮b.在55.7℃时形成恒沸物,其恒沸组成为,水和苯均可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以分离甲醇和丙酮,试通过计算确定水c.与苯d.的选择度,并据理说明哪种萃取剂更佳及塔顶馏出液各为何种物质?
已知:;;;;;;;;;;解:以水作萃取剂以苯作萃取剂,以苯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更佳,而水作为萃取剂比不加入萃取剂时的效果更差。由于甲醇的沸点(64.7℃)高于丙酮(55.7℃),则塔顶馏出物为丙酮,塔釜馏出物为甲醇和苯。乙酸甲酯a.和甲醇b.混合物在45℃时为恒沸物,今以水为溶剂进行萃取精馏,已知其组成为,;;;;;;。试求其选择度,并说明塔顶馏出何物?
解:由于甲醇的沸点(64.7℃)低于乙酸甲酯(℃),则塔顶馏出物为甲醇酮,塔釜馏出物为乙酸甲酯和水。某裂解气组成如下表所示。组分H2CH4C2H4C2H6C3H6i-C4H10∑0.1320.37180.30200.0970.0840.01321.000现拟以i-C4H10馏分作吸收剂,从裂解气中回收99%的乙烯,原料气的处理量为100kmol/h,塔的操作压力为4.052Mpa,塔的平均温度按-14℃计,求:①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最小液气比。②操作液气比若取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试确定为完成吸收任务所需理论板数。③各个组分的吸收分率和出塔尾气的量和组成。④塔顶应加入的吸收剂量。解:选乙烯为关键组分,查得在4.052Mpa和-14℃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列于下表。a.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在最小液气比下,9,b.理论板数的计算操作液气比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为理论板数c.各个组分的吸收分率和出塔尾气的量和组成由和以及;;进行计算结果见表。组分H2CH4C2H4C2H6C3H6i-C4H10∑0.1320.37180.30200.0970.0840.01321.000Ki/3.150.720.500.1450.056,kmol/h13.237.1830.29.78.41.32100.0A/0.33941.4852.13847.37419.09300.33940.990.9951.0001.00013.224.5610.3020.04850038.11150.34640.64450.00790.0013d.吸收剂量塔内气体的平均流率为:塔内液体的平均流率为:由,得拟进行吸收的某厂裂解气的组成如下。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0n-C5H10n-C6H14∑0.7650.0450.0650.0250.0450.0150.0250.0151.000当在1.013Mpa压力下,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20的物质为吸收剂,吸收剂温度为30℃,而塔中液相平均温度为35℃。试计算异丁烷(i-C4H10)回收率为0.90时所需理论塔板数以及各组分的回收率。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07倍,求塔顶尾气的数量和组成。解:选异丁烷为关键组分,查得在1.013Mpa和35℃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列于下表。a.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在最小液气比下,,b.理论板数的计算操作液气比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为理论板数c.各个组分的回收率和塔顶尾气的数量和组成由和以及;;进行计算结果见表。组分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0n-C5H10n-C6H14∑0.7650.0450.0650.0250.0450.0150.0250.0151.000Ki19.04.01.370.590.440.200.150.055,kmol/h76.54.56.52.54.51.52.51.5100.0A0.02990.1420.41460.9631.2912.8403.78710.3270.02990.1420.41460.900.9871.0001.0001.00074.2133.8613.80510.250.058500082.190.9030.0470.0460.0030.0011.000d.吸收剂量塔内气体的平均流率为:塔内液体的平均流率为:由,得在一精馏塔中分离苯(B),甲苯(T),二甲苯(X)和异丙苯(C)四元混合物。进料量200mol/h,进料组成zB=0.2,zT=0.1,zX=0.4(mol)。塔顶采用全凝器,饱和液体回流。相对挥发度数据为:=2.25,=1.0,=0.33,=0.21。规定异丙苯在釜液中的回收率为99.8%,甲苯在馏出液中的回收率为99.5%。求最少理论板数和全回流操作下的组分分配解:根据题意顶甲苯为轻关键组分,异丙苯为重关键组分,从相对挥发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二甲苯为中间组分,在作物料衡算时,初定它在馏出液和釜液中的分配比,并通过计算修正物料衡算如下组分 进料 馏出液 釜液B 40 40 -T 60 600.995 600.005X 20 2 18C 解得D=101.86W=98.14=0.5861=0.0031=0.00157=0.8135=7.35解得=1.05mol;=18.95mol组分 进料 B 40 40 —T 60 600.995 600.005X 20 1.05 18.95C 80 组分 B 0.3964 0T 0.5916 0.0030X 0.0104 0.1912C 0.00158 0.8057=7.37组分进料馏出液釜液数量Mol%数量mol%数量mol%苯40204039.643—甲苯603059.759.1670.33.02二甲苯20101.041.0318.9619.13异丙苯某原料气组成如下:组分 CH4 C2H6 C3H8 i-C4H10 n-C4H10 i-C5H12 n-C5H12 n-C6H14y0(摩尔分率)0.765 0.045 0.035 0.025 0.045 0.015 0.025 0.045先拟用不挥发的烃类液体为吸收剂在板式塔吸收塔中进行吸收,平均吸收温度为38℃,压力为1.013Mpa,如果要求将i-C4H10回收90%。试求:①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的最小液气比。②操作液气比为组小液气比的1.1倍时,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理论板数。③各组分的吸收分率和离塔尾气的组成。④求塔底的吸收液量解:由题意知,i-C4H10为关键组分由P=1.013Mpa,t平=38℃查得K关=0.56(P-T-K图)①在最小液气比下N=∞,A关=中关=0.9=0.560.9=0.504②.=1.10.504=0.5544所以理论板数为③它组分吸收率公式,计算结果如下:组分进料量相平衡常数Ki被吸收量塔顶尾气数量组成CH476.517.40.0320.0322.44874.050.923C2H64.53.750.1480.1480.6683.8340.048C3H83.51.30.4260.4261.4912.0090.025i-C4H102.50.560.990.902.2500.2500.003n-C4H104.50.41.3860.994.4550.0450.0006i-C5H121.50.183.081.001.5000.00.0n-C5H122.50.1443.851.002.5000.00.0n-C6H144.50.0569.91.004.5000.00.0合计100.0———19.81080.190以CH4为例: = =V1(CH4)=(1-)VN+1=(1-0.032)76.5=74.05 ④塔内气体平均流率:Kmol/h塔内液体平均流率:L=由=0.5544;=40.05Kmol/h某1、2两组分构成二元系,活度系数方程为,,端值常数与温度的关系:A=1.7884-4.2510-3T(T,K)蒸汽压方程为 (P:kPa:T:K)假设汽相是理想气体,试问99.75Kpa时①系统是否形成共沸物?②共沸温度是多少?解:设T为350K则A=1.7884-4.2510-3350=1.7884-1.4875=0.3009; =91.0284;=119.2439因为在恒沸点由得=0.9487 =0.0513 =1.0008 =1.3110P==1.00080.948791.0284+1.31100.0513119.2439=95.0692设T为340K则A=1.7884-4.2510-3340=0.3434; =64.7695;=84.8458由=0.8931 =1-0.8931=0.1069 =1.0039 =1.3151P==1.00390.893164.7695+1.31510.106984.8458=69.9992设T为352K则A=1.7884-4.2510-3352=0.2924; =97.2143;=127.3473由=0.9617 =1-0.9617=0.0383 =1.0004 =1.3105P==1.00040.961797.2143+1.31050.0383127.3473=99.9202在101.3Kpa压力下氯仿a.-甲醇b.系统的NRTL参数为:=8.9665J/mol,=-0.83665J/mol,=0.3。试确定共沸温度和共沸组成。 安托尼方程(:Pa;T:K) 氯仿: 甲醇:解:设T为53.5℃ 则=76990.1 =64595.6 由,===0.06788==1.2852== ==-===0.1755求得=0.32 =1.2092 =0.8971==69195.98Pa101.3kPa设T为60℃则=95721.9 =84599.9-===0.1235设T为56℃则=83815.2 =71759.3-===0.1553求的当-=0.1553时求得=0.30 =1.1099 =0.9500==75627.8Pa101.3kPa以水为溶剂对醋酸甲酯(1)-甲醇(2)溶液进行萃取精馏分离。料液的=0.649(摩尔分率),呈露点状态进塔。要求塔顶馏出液中醋酸甲酯的浓度=0.95,其回收率为98%。选取塔的精馏段中溶剂的浓度=0.8,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的1.5倍。试计算溶剂与料液之比和所需的理论板数。经研究,此三元系中各组分活度系数可按式(2-73)计算,查得的端值常数为:=1.0293,=0.9464。,=0.8289,=0.5066,=2.9934,=1.8881而C0解:a.以100kmol进料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根据题意D=0.98,F=0.9864.9=63.6kmol/h已知=0.95,所以D=66.9kmol/h设溜出液中不含溶剂,所以。令为脱溶剂基的塔底产品量,则=64.9-63.6=1.3kmol/h一般塔顶产品中溶剂含量可以忽略,因此=F-D=100-66.9=33.1kmol/h于是,b.计算平均相对挥发度,由于此三元系中三对两元素的端值常数相对接近,均近似为对称系统,因此两组分间的活度系数之比可以按式(2-153)计算。,计算溶剂加入板=0.9879(0.01-0.19)+0.8(2.441-0.6678)=1.2407。式中用到的浓度计算如下:选定=0.8,,。算得。又组分1和2在恒沸点54℃时的蒸汽压分别为=90.24,。因此=(计算塔釜=0.9879(0.1921-0.0079)+0.8(2.441-0.6687)=1.600=4.955式中用到的浓度为:=0.8,=(1-0.8)0.0393=0.0079,于是=(本列中因为进料状态是露点。全塔溶剂浓度近似为常数,故认为全塔为常数,等于==5.66c.计算最小回流比(式2-139d)=取R=1.5=1.121d.计算全回流时(包括釜)=e.计算实际回流比下的N(包括釜)查图2-13得N=7.6块(包括釜)此外,在溶剂加入板上应该用一各回收段,可取3~4块板。f.计算溶剂量对进料量的比值S/F先计算(式2-164)式中和可以按下列两式计算:算得=26.8,=5.7。代入上式得进料板处,可估计=0.8,=0.6490.2=0.1298,=0.0702。用同样方式可算得=37.3,=6.22因此=式(2-175)因此S/F=205.7/100=2.057。在转盘塔中有机溶剂萃取烃类混合物中的芳烃。原料处理量100吨/天,溶剂:进料=5:1(质量)。取溶剂相为连续相。有关物性数据为溶剂=1200Kg/,烃=5.924N/m转盘塔转速n=0.5。结构尺寸的比例为:,,。试计算所需塔径。解:为计算塔径。必先求特性速度,而的计算式中含由特定的塔径,故应试差。假设D=2.1m则,=1.26m,=0.21m由式(5-30)得=0.069/s由式(5-35)由式(5-33)设计速度取液泛速度的75%由式(5-39)由于D=2.05可直接圆整成2.1m,故不再继续试差。乙醇-苯-水系统在101.3kPa,64.86℃形成恒沸物,其组成为22.8mol%乙醇a.,53.9mol%苯b.和23.3mol%水c.,利用恒沸点气相平衡组成与液相组成相等这样有利条件,计算在64.86℃等温分离该恒沸混合液成为三个纯液体产物所需的最小功。解: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其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最小功为设为理想溶液,,若含乙烯32.4%的乙烯-乙烷混合物于2Mpa压力下进行蒸馏,塔顶为纯乙烯,温度为239K,塔釜为纯乙烷、温度为260K,正常操作下,塔釜加入热量为8800kJ/kg乙烯,试计算分离净耗功为多少?
解:设环境温度,,乙烯的量为计算题21的热力学效率。解:试求环境温度下,下表所示的气体分离过程的最小功。组分C2C3n-C4n-C5n-C6∑进料kmol/h30200370350501000产品1kmol/h301924226产品1kmol/h836635050774解:求出各物流的组成组分C2C3n-C4n-C5n-C6∑进料kmol/h30200370350501000xiF0.030.200.370.350.051.00产品1kmol/h301924226xi10.1330.8500.0171.00产品1kmol/h836635050774xi20.0100.4730.4520.0651.00将含丙稀80%(摩尔)和丙烷20%的料液在常压下分离为含丙稀99.6%和5%的两股产品,试求分离最小功。设料液和产品均处于环境温度298K,料液可以当作理想溶液。解:设料液量为1kmol,计算两股产品的量:联列解得:0.7928kmol,0.2072kmol分离最小功由式(6-15)计算:=[0.7928(0.996ln0.996+0.004ln0.004)+0.2072(0.05ln0.05+0.95ln0.95)-(0.8ln0.8+0.2ln0.2)]RT0=0.4386RT0=1087.4KJ/Kmol料液已知某混合0.05乙烷,0.30丙烷0.65正丁烷(摩尔分率),操作压力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试求其泡点温度.
乙烷:K=0.13333t+46667
丙烷:k=0.6667t+1.13333
正丁烷:k=0.02857t+0.08571
(t的单位为℃)设温度为了10℃,用泡点方程∑Kixi=1进行试差,不满足泡点方程,设温度为7.2℃,重新试差,满足泡点方程,泡点温度为7.2℃,结果见表。
组份
组份设温度为10℃设温度为7.2℃圆整KiKixiKiKixi
乙烷0.056.80000.3406.42660.3210.323丙烷0.301.80000.5401.61340.4840.487正丁烷0.650.37140.2410.29140.1890.190Σ1.00
1.121
0.9941.000已知某混合0.05乙烷,0.30丙烷0.65正丁烷(摩尔分率),操作压力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
可按下式进行计算,试求其露点温度.
乙烷:K=0.13333t+46667
丙烷:k=0.6667t+1.13333
正丁烷:k=0.02857t+0.08571
(t的单位为℃)设温度为24℃,用泡点方程∑yi/Ki=1进行试差,不满足露点方程,设温度为23℃,
重新试差,满足露点方程,露点温度为23℃,结果见表。
组份
组份设温度为24℃设温度为23℃圆整KiKixiKiKixi
乙烷0.058.66660.0068.53330.0060.006丙烷0.302.73340.1102.66670.1120.113正丁烷0.650.77140.8430.74280.8750.881Σ1.00
0.959
0.9931.000一轻烃混合物进行精馏塔的计算,求得阳小回流比Rm=1.45,最小理论板数Nm=求得最小回流化为R=1.25Rm,全塔平均板效率为n=0.60,求所需最小塔板板数。R=1.25×1.45=1.8125
由此图查,得:
由于,Nm=8.6所以,N=19.43
实际板数为:19.43/0.6=32.4=33块某多组分精馏塔的原料组成、产品组成(组分1为轻关键组分)及各组分的相对挥建发度如表所示,已知提馏段第n板上升的气相组成,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xn,i=1.2yn-1,i-0.2xD,i试求离开第n+2板的液相组成.(要求各板组成列表)(塔序从下往上,第n+1板为进料板).
(1)用提馏段操作线方程xni=0.8yn-1,i+0.2xWi计算x'n+1,i,即
xn+1,1=0.8×0.473+0.2×0.013=0.381
其他组分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用相平衡方程计算y'n+1,i计算结果列于表.(3)由于第n+1板为进料板为进料板,所以,用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xn+2,I,即
其他组分的计算结果列于表。(4)计算结果汇总
xn+1,i
αx'n+1,i
y'n+1,i
x'n+2,i
xn+2,i
10.38100.93350.62230.50040.5508
20.52340.52340.34890.40970.4147
30.05020.02460.01640.04650.0197
40.04540.01860.01240.04340.0149
∑
1.00001.5000
已知组分1和组分蘖期所构成的二元系统,当处于汽-液-液平衡时,两个平衡的液相组成如下:x2α=0.05,x1β=0.05,两个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此时分别为P10=0.65amt,P20=0.75atm,此对称系统的范拉尔常数(用Ln表示)为A=3.272求:(1)γ2α,γ1β
(2)平衡压力
(3)平衡的气相组成。试求总压力为86。695Kpa时,氨仿a.-乙醇b.之共沸组成与共沸温度。已知:设温度为55℃,则由饱和蒸汽压公式得
P1s=82.372
P2s=37.311由恒沸物的特点有:由于lnγ1/γ2=0.59x22-1.42x12+1.66x1x2故ln37.311/82.372=0.59x22-1.42x12+1.66x1x2又x1+x2=1由上式解得:x1=0.8475,x2=0.1525由活度系数公式得γ1=1.0475,γ2=2.3120所以P=γ1x1
P1s+γ2x2
P2s=86.279已知A、B两组分在压力p=760mmhg下所形成的均相恒沸物的组成XA=0.65(摩尔分率),在恒沸温度下纯A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电效应507mmhg,纯B组分的饱和蒸气压=137=mmhg求:a.在恒沸组成条件下的活度系数。
b.该恒沸物是最低温度恒沸物还是最高温度恒沸物为什么a.均相恒沸物的特点b.该恒沸物是正偏差最温度的恒沸物,因为两组分得活度系数皆为大于1,故一定是正偏差物系。
醋酸甲酯a.和甲醇b.混合物系的范拉尔数(用ln表示)为A12=1.029,A21=0.946,在54℃时,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数据分别为P10=677mmHg,P20=495mmHg试判断:a.在54℃时有无恒沸物?b.形成什么样的恒沸物?由范拉尔方程计算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因为满足γ1∞>P20/P10>1/γ2∞所以形成最高压力的恒沸物。
用烃油吸收含85%乙烷,10%丙烷和平演变%正丁烷(摩尔百分率)的气体,采用的油气比为1,该塔处理的气体量为100kmol/h操作压力为3大气压,实际板数为20块,板效率为25%
计算:a.平均温度为多少,才能回收90%的丁烷;
b.各组份的平衡数;
c.吸收因子、吸收率;
d.尾气的组成。操作务件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如下:
乙烷:K=0.13333t+5.46667
丙烷:
K=0.06667+1.3333
正丁烷:K=0.02857t+0.08571(t的单位为℃)(1)求平均温度
解得t=26.09℃
(2)各组份的平衡常数
K1=0.13333×26.09=5.46667=8.945
K2=0.06667×26.09+1.13333=2.873
K3=0.02857×26.09+0.08571=0.831(3)吸收因子、吸收率
以乙烷为例
其他组分的计算结果见表(4)尾气的组成见表组分νN+1吸收因子A吸收率φ尾气量尾气组成乙烷850.1120.11275.480.915丙烷100.3480.3476.530.079正丁烷51.2030.9000.500.006Σ82.511.000某厂裂解气组成(摩尔%)如下:13.2%氢、37.18%甲烷、30.2乙烯、9.7%乙烷、8.4%丙烯、1.32异丁烷、所用的吸收剂中不含所吸收组分。要求乙烯的回收率达到99%。该吸收塔处理的气体量为100kmo1/h,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如下:
氢
甲烷
乙烯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
3.1
0.72
0.52
0.15
0.058
操作液气化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
试求:
(1)
最小液气化;
(2)
所需理论板数;
(3)
各组份的吸收因子、吸收率
(4)
塔顶尾气的组成及数量;
(5)
塔顶应加入的吸收剂量解:(1)
最小液气化
(2)所需理论板数N
(3)各组份的吸收因子、吸收率
吸收因子,以甲烷为例:
吸收率,以甲烷为例:
(4)塔顶尾气的组成及数量(见表)νN+1AφνN+1φν1y1
H13.200013.234.68C1037.23.4490.3412.6424.5664.48C2=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隆昌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青浦区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六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理工大学《食品掺伪检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分析与歌曲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农业大学《民俗文化与生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二调化学试题含解析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逻辑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考一模(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基础缅甸语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咸阳市武功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音乐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 2025-2030年中国IPTV产业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培训
- 上海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书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基础(第2版) -电子教案
- 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发展方案
- 货架回收合同范例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公民基本权利课件
-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