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_第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_第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局部,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

2、,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教学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假设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

3、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那么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那么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三、新闻的一般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的分类:新闻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送最常

4、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3、新闻的根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立场观点鲜明;D、语言简明扼要。4、新闻结构的五局部: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局部。前三者是主要局部,后二者是辅助局部。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

5、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局部,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表达,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5、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7、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四、初步感知课文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

6、应怎样读这那么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五、整体把握课文1、请学生指出这那么新闻的六要素,教师补充: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

7、战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阔南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阔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

8、跃然纸上。4、简要分析电头内容: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说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开展之中。5、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表达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说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6、分清主体局部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第一层(从20

9、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六、齐读课文,再自由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布置作业:1、把主体局部的内容列成表格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2、背诵?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时代背景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新闻(消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1、新闻的分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新闻述评。2、新闻的根本要求: 让

10、事实说话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立场观点鲜明;D、语言简明扼要。3、新闻结构的五局部: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通常不可缺少的三局部是标题、导语和主体。4、新闻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5、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第二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请学生参照所列表格内容,在渡江形势图上正确指出三路军队的渡江区域。三、研讨主体局部(结合练习一)1、主体局部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

11、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表达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开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说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第二层的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是

12、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确实十分严密。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防止了重复雷同。4、本文对西

13、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开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阔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局部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

14、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阔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全文只

15、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结合练习二的第1题)例句: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说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那么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

16、,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那么太泛。24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如用共,那么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压、江阴诸县的广阔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 对要塞用控制 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用封锁 ,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那

17、么用切断 ,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说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那么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2、请学生就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并作简要分析。(结合练习二的第2题)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

18、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21日重复。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冲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比照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 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3、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

19、等等。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五、齐读全文,全面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六、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23日 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

20、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突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那么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辞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 1949年4月25日 ?东

21、北日报?)两文相同点: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洁的特点。两文不同点: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

22、分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局部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述局部细致周到,内容充实。七、布置作业:阅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找出文章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22日 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

23、到 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阔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中路军首战告捷 叙 (略) 衔接紧密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详) 过渡自然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 (详) 结构严谨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3、庄重得体第三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导入新课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

24、国民党军;以局部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那么新闻发于 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 杜聿明那么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1948年11月6日 发起的,这那么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

25、,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那么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二、初步感知课文: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调、表达感情,同时思考课文说了哪些内容。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三、整体把握课文:1、指名学生指出这那么新闻的六要素: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人物:中原我军事件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

26、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事件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稳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假设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2、指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和导语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电头:新华社郑州 1948年11月5日 电导语:第一句话。3、这那么新闻没有分段,而内容很多,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请试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结合练习三)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

27、、时间。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背景资料,用两那么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现又放弃南阳),回忆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从此又逃到了葫芦岛),由河南全省根本解放进而回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开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稳固了根据地。第五层(王凌云到襄阳结尾),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读这一那么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四、问题研究这一那么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