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矿煤矿锚杆(索)支护锚杆(索)支护理论理论1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234CONTENT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现有锚杆支护理论现有锚杆支护理论锚杆支护作用机理锚杆支护作用机理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杆杆体的作用如图所示,锚杆杆体提供两方面的作用如图所示,锚杆杆体提供两方面的作用(抗拉作用和抗剪作用抗拉作用和抗剪作用)图图1 1 锚杆杆体的作用(以树脂锚杆为例)锚杆杆体的作用(以树脂锚杆为例)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杆杆体的作用抗拉作用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拉断载荷:拉断载荷:bdP42式中 P-锚杆拉断载荷,N; d-锚杆直径,
2、mm;b-锚杆钢材抗拉强度,MPa。抗剪作用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剪切载荷:剪切载荷:bd4Q2式中 Q-锚杆剪断载荷,N; b-锚杆钢材剪切强度,MPa。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杆杆体的作用牌号屈服强度/MPa抗拉强度/MPa拉断荷载/kN16mm18mm20mm22mm25mmQ23524038076.496.7119.4144.5186.5BHRB33533549098.5124.7153.9186.3240.5BHRB400400570114.6145.0179.1216.7279.8BHRB500500670134.7170.5210.5254.7328.9BHRB6
3、00600800160.8203.6251.3304.1392.7表表1 1 常用锚杆钢材的抗拉强度常用锚杆钢材的抗拉强度牌号剪切强度/MPa剪断荷载/kN16mm18mm20mm22mm25mmQ23526653.567.783.6101.1130.6BHRB33534369.087.7107.8130.4168.4BHRB40039980.2101.5125.3151.7195.9BHRB50046994.3119.3147.3178.3230.2BHRB600560112.6142.5175.9212.9274.9表表2 2 常用锚杆钢筋的剪切强度常用锚杆钢筋的剪切强度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
4、1u 锚杆托板的作用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提供预紧力,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提供预紧力,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 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围岩变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
5、围岩变形的作用。形的作用。注:注: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杆的支护作用。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杆托板的作用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为面处为0 0,在一定深度达到,在一定深度达到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为为0 0;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板作用在锚杆杆体上的力,板作用在锚杆杆体上的力,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力最大的
6、位置向孔口移动,力最大的位置向孔口移动,更接近巷道表面。更接近巷道表面。轴向力轴向力剪应力剪应力(a a)无托板)无托板(b b)有托板)有托板图图2 2 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受力分布的影响托板对全长锚固锚杆受力分布的影响锚杆长度锚杆长度轴向力轴向力剪应力剪应力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固剂的作用黏结作用黏结作用假定锚固剂与杆体、锚固剂与钻孔孔壁假定锚固剂与杆体、锚固剂与钻孔孔壁之间的黏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内均匀分布。之间的黏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内均匀分布。锚杆拉拔力为:锚杆拉拔力为:孔壁之间)(破坏发生在锚固剂与锚杆之间)(破坏发生在锚固剂与 lD ld21PP式中 P-锚杆拉拔力,kN; l-锚固长
7、度,m;1-锚固剂与杆体之间的黏结强度,MPa;2-锚固剂与孔壁之间的黏结强度,MPa;d-锚杆直径,mm; D-钻孔直径,mm。实际工作情况下黏结应力的分布实际工作情况下黏结应力的分布与拉拔试验时有较大区别,其影与拉拔试验时有较大区别,其影响因素包括锚固剂性能、围岩性响因素包括锚固剂性能、围岩性质、钻孔直径和粗糙度、锚杆直质、钻孔直径和粗糙度、锚杆直径与粗糙度、钻孔与锚杆直径差径与粗糙度、钻孔与锚杆直径差等。等。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固剂的作用黏结作用黏结作用考虑实际工作状态,杆体锚固段剪考虑实际工作状态,杆体锚固段剪应力分布为负指数曲线:应力分布为负指数曲线:轴向力在杆体上呈负指数分布
8、:轴向力在杆体上呈负指数分布:图图3 3 锚固段黏结应力的分布锚固段黏结应力的分布图图4 4 拉拔力在杆体上的分布拉拔力在杆体上的分布距锚固起始点距离距锚固起始点距离黏结力黏结力(x x)距锚固起始点的距离距锚固起始点的距离/mm/mm锚杆轴向力锚杆轴向力/kN/kN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固剂的作用黏结作用黏结作用考虑实际工作状态,杆体锚固段考虑实际工作状态,杆体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用下式:剪应力分布用下式:E/K8dx-cex )(假设锚固剂破坏到锚固长度中点,假设锚固剂破坏到锚固长度中点,拉拔力最大拉拔力最大P Pmaxmax )1 (8/EdP/822maxEKdleK-残余黏结应力影响
9、系数;l-锚固长度,mm。式中 (x)-距锚固起始端x处锚固剂 作用于杆体表面的黏结应力,MPa; d-杆体直径,mm; E-杆体弹性模量,MPa; c-积分常数; K-剪切刚度,MPa; K1-锚固剂的剪切刚度,MPa; K2-围岩的剪切刚度,MPa。2121KKKKK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固剂的作用抗拉与抗剪作用抗拉与抗剪作用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一般分别可取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一般分别可取11.5MPa11.5MPa,35MPa35MPa。锚固剂可以提供抗拉力和一定的抗剪能力。锚固剂可以提供抗拉力和一定的抗剪能力。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
10、区别图图5 5 端锚锚杆与全长锚固锚杆支护作用的区别端锚锚杆与全长锚固锚杆支护作用的区别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锚固剂的作用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端部锚固端部锚固全长锚固全长锚固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黏结力,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黏结力,使锚杆承受一定的拉力,其除使锚杆承受一定的拉力,其除锚固端外,沿长度均匀分布;锚固端外,沿长度均匀分布;锚杆抗剪能力只有在岩层发生锚杆抗剪能力只有在岩层发生较大错动后发挥。较大错动后发挥。锚固剂的作用在于将锚杆与孔壁锚固剂的作用在于将锚杆与孔壁黏结,使锚杆随岩层移动承受拉黏结,使锚杆随岩层移动承受拉力;当岩层发生错动时,与杆体力;当岩层发
11、生错动时,与杆体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滑动。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滑动。杆体各部位应力应变相等;在锚杆体各部位应力应变相等;在锚固范围内,任何部位岩层的离层固范围内,任何部位岩层的离层均匀的分散到整个杆体的长度上,均匀的分散到整个杆体的长度上,导致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导致杆体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不敏感,支护刚度低。不敏感,支护刚度低。全长锚固锚杆应力应变沿锚杆长全长锚固锚杆应力应变沿锚杆长度方向分布极不均匀,杆体对度方向分布极不均匀,杆体对受受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很敏感,支力对围岩变形和离层很敏感,支护刚度高。护刚度高。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钢带的作用 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锚杆
12、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 支护巷道表面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支护巷道表面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 均衡锚杆受力和提高整体支护作用均衡锚杆受力和提高整体支护作用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钢带的作用假设钢带受均布荷载假设钢带受均布荷载q q,受力与变,受力与变形公式如下:形公式如下:EI384qa5f8qaM42max式中 Mmax-钢带中点处最大弯矩,kNm; q-均布载荷,kN/m; a-锚杆间距,m; f-钢带挠度,mm; E-钢带弹性模量,MPa; I-钢带惯性矩,m4分析钢带受力的简化模型是将两分析钢带受力的简化模型是将两根锚杆之间的钢带段作为简支梁。根锚杆之间的钢带段作为简支梁。图图6 6
13、 钢带受力简化模型钢带受力简化模型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u 网的作用 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块垮落。块垮落。 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岩层受力;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岩层受力;同时,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系统。形成整体支护系统。 既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变形与既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变形与破坏,又能对深部围岩有良好的支破坏,又能对深部围岩有良好的支护作用。护作用。图图7 7 金属网作用示意图金属网作用示意图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锚杆加
14、固作用引起的锚固体变形模量的增加值:锚杆加固作用引起的锚固体变形模量的增加值:21bmaa4EdE2式中 Em-锚固体变形模量的增加值,MPa; Eb -钢材的弹性模量,MPa; a1、a2-锚杆的间、排距,m。对于变形模量大于对于变形模量大于1000MPa的岩石来说,杆体提高变形模量的效应不明显的岩石来说,杆体提高变形模量的效应不明显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m m:21bmaa4d2下下表表3 3为为锚杆间、排距锚杆间、排距0.8m0.8m0.8m0.8m条件下,不同材质、不同直径杆体的支条件下,不同材质、不同直径杆体的支护强度。护强度。
15、表表3 3 锚杆的支护强度锚杆的支护强度牌号抗拉强度/Mpa支护强度/Mpa16mm18mm20mm22mm25mmQ2353800.120.150.190.230.29BHRB3354900.150.190.240.290.38BHRB4005700.180.230.280.340.44BHRB5006700210.270.330.400.51BHRB6008000.250.320.390.480.61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由摩尔强度理论可知,岩石强度与其所受的围压关系如下:由摩尔强度理论可知,岩石强度与其所受的围压关系如下:sin-1Ccos2sin-1sin131式中
16、 1-岩石强度,MPa; 3-围压,MPa; -岩石内摩擦角,(); c-岩石黏聚力,MPa。围压越高,岩石强度越大。对于中等强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围压越高,岩石强度越大。对于中等强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0MPa30MPa),),锚杆支护在岩石破坏前后对其强度影响不大;对煤体影响较明显。锚杆支护在岩石破坏前后对其强度影响不大;对煤体影响较明显。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提供的支护强度如如图图8 8所所示,锚杆显著增加了岩石屈服后的强度,使岩石破示,锚杆显著增加了岩石屈服后的强度,使岩石破坏变的平缓。坏变的平缓。图图8 8 锚固前后岩体强度曲线锚固前后岩体强度曲线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17、 锚杆对不连续面的加固作用如如图图9 9所所示,假定被平面节理切割的示,假定被平面节理切割的2 2块分离岩块中,安装块分离岩块中,安装1 1根根锚杆。当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时,杆体承受载荷。锚杆。当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时,杆体承受载荷。图图9 9 锚杆加固节理面模型锚杆加固节理面模型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对不连续面的加固作用位移位移u u的分量:的分量:ucosuusinutn式中 un-法向位移量,mm; ut-切向位移量,mm; -位移向量与节理面之间的夹角()。在杆体与节理交点,位移引起杆在杆体与节理交点,位移引起杆体所受力为体所受力为P P。杆体受力分量:杆体受力分量:PsinPPcos
18、PTN式中 PN-杆体轴向分量,kN; PT-杆体切向分量,kN。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对不连续面的加固作用杆体提供的节理切向抗力:杆体提供的节理切向抗力:等于节理的剪胀角)()()(大于节理的剪胀角)(tanPcosPsinFPsinFTT式中 -杆体轴向与节理法向的夹角(); -节理面的内摩擦角()。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对不连续面的加固作用 在非常坚硬岩石中,破坏由节理、杆体相交处的剪应力和拉应力所致(图(在非常坚硬岩石中,破坏由节理、杆体相交处的剪应力和拉应力所致(图(a)a));); 在较软岩石中,杆体中有两个塑性弯折对称地出现在节理两侧。在弯折之间,倾在较软岩石中,杆体
19、中有两个塑性弯折对称地出现在节理两侧。在弯折之间,倾斜度增大。破坏主要由拉应力所致(图(斜度增大。破坏主要由拉应力所致(图(b)b))。此时,)。此时,由由+替代。替代。图图10 10 锚杆加固节理面破坏类型锚杆加固节理面破坏类型锚杆支护的加固作用2u 锚杆对不连续面的加固作用 经理论分析,杆体作用可表示为:经理论分析,杆体作用可表示为:btanaPF0T式中 FT-杆体提供的节理切向抗力,kN; P0-杆体的拉伸屈服力,kN; a、b-取决于、岩石抗压强度等的系数。 根据大量实验结果,根据大量实验结果,F.PelletF.Pellet得出如下经验公式:得出如下经验公式:)()(tan15.
20、085. 0sin0011. 055. 1PF14. 0cc0T207. 1本质:本质:通过锚杆提供的轴向力和切向力,提高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阻通过锚杆提供的轴向力和切向力,提高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阻止不连续面移动与滑动;通过提高结构面的强度提高节理岩体的整体强止不连续面移动与滑动;通过提高结构面的强度提高节理岩体的整体强度、完整性和稳定性。度、完整性和稳定性。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悬吊理论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顶板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部稳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顶板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的岩层中,以增强软弱岩层的稳定性。定的岩层中,以增强软弱岩层的稳定性。图图11 11 锚杆支护的悬吊
21、作用锚杆支护的悬吊作用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悬吊理论存在问题存在问题锚杆受力只有当松散岩层或不稳定岩层完全与稳定岩层脱离锚杆受力只有当松散岩层或不稳定岩层完全与稳定岩层脱离的情况下等于破碎岩层的重量,而这种条件在井下巷道并不的情况下等于破碎岩层的重量,而这种条件在井下巷道并不多见。多见。锚杆安设后,由于岩层变形和离层,会使锚杆受力很大,而锚杆安设后,由于岩层变形和离层,会使锚杆受力很大,而远非破碎岩层的重量。远非破碎岩层的重量。未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未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当围岩松软,巷道宽度较大时,锚杆很难锚固到上部稳定的当围岩松软,巷道宽度较大时,锚杆很难锚固到上部稳定的岩层或自然平衡拱
22、上,悬吊理论不适用。岩层或自然平衡拱上,悬吊理论不适用。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组合梁理论 组合梁理论适用于层状岩层。对于端部锚固锚杆,其提供的轴向力将对岩层离层产生约束,并且增大了各岩层间的摩擦力,与锚杆杆体提供的抗剪力一同阻止岩层间相对滑动;对于全长锚固锚杆,锚杆和锚固剂共同作用,明显改善锚杆受力状况,增加了控制顶板离层和水平错动的能力,支护效果优于端部锚固锚杆。图图12 12 锚杆支护的组合梁作用锚杆支护的组合梁作用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组合梁理论组合梁所受最大拉应力与叠组合梁所受最大拉应力与叠合梁所受最大拉应力比值:合梁所受最大拉应力比值:n1hh2i2ilmaxcmax)(,式
23、中 max,c,max,l-组合梁与叠合梁所受的最大拉应力,MPa; hi-各层岩梁厚度,m; n-岩层总数。组合梁的最大弯曲应变:组合梁的最大弯曲应变:22Et2WBmax式中 W-组合梁自重,MN/m2 ; B-巷道跨度,m; t-组合梁高度,m; E-岩石弹性模量,MPa。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组合梁理论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组合梁有效组合厚度很难确定;组合梁有效组合厚度很难确定; 未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载荷的作用;未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载荷的作用; 只适用于层状顶板,而且仅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只适用于层状顶板,而且仅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
24、作用,没有涉及锚杆对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作用,没有涉及锚杆对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及应力分布的影响。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加固拱理论即使在软弱、松散、破碎的岩层中安即使在软弱、松散、破碎的岩层中安装锚杆,只要间距足够小,各根锚杆装锚杆,只要间距足够小,各根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重叠。就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重叠。就能产生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可以承受能产生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可以承受上部破碎岩石的载荷。锚杆支护的作上部破碎岩石的载荷。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形成较大厚度较大强度的加固拱。用是形成较大厚度较大强度的加固拱。图图13 13 锚杆支护的加固拱作用锚杆支护的加固拱作用现有锚杆支护
25、理论评述3u 加固拱理论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只是将各锚杆的支护作用简单相加,得出支护系统的整体承只是将各锚杆的支护作用简单相加,得出支护系统的整体承载结构,缺乏对固岩体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载结构,缺乏对固岩体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加固拱厚度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较准确估计。加固拱厚度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较准确估计。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岩层中的水平应力在很多情况下大于垂直应力,而且水平应力岩层中的水平应力在很多情况下大于垂直应力,而且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明显高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明显高于最小水平主应力
26、。澳大利亚学者澳大利亚学者W.J.GaleW.J.Gale提出:提出:巷道顶底板变形与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巷道顶底板变形与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其特点是:应力的影响。其特点是: 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小,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小,有利于顶底板稳定;有利于顶底板稳定; 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大,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顶底板稳定性最差; 当两者呈一定夹角时,巷道一侧会出现水平应力集中,顶底板的当两者呈一定夹角时,巷道一侧会出现水平应力集中,顶底板的
27、变形与破坏会偏向巷道的某一帮。变形与破坏会偏向巷道的某一帮。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图图14 14 水平应力方向对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水平应力方向对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围岩松动圈:巷道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时将在围岩中围岩松动圈:巷道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时将在围岩中产生新的裂纹,其分布区域类似圆形或椭圆形。产生新的裂纹,其分布区域类似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将锚喷支护机理分为: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将锚喷支护机理分为:小松动圈(松动圈厚度小于小松动圈(松动圈厚度小于400mm400mm),锚杆支护不明显,只
28、需进),锚杆支护不明显,只需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行喷射混凝土支护;中松动圈(厚度在中松动圈(厚度在4001500mm4001500mm之间),支护比较容易,采用悬吊之间),支护比较容易,采用悬吊理论设计锚杆参数,悬吊点在松动圈之外;理论设计锚杆参数,悬吊点在松动圈之外;大松动圈(厚度大于大松动圈(厚度大于1500mm1500mm),锚杆的作用是给松动圈内破裂围),锚杆的作用是给松动圈内破裂围岩提供约束力,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岩的强度并具有可缩性,采用岩提供约束力,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岩的强度并具有可缩性,采用加固拱理论设计锚杆支护参数。加固拱理论设计锚杆支护参数。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围岩强度强化
29、理论由我国著名矿压专家由我国著名矿压专家侯朝炯侯朝炯提出提出要点要点 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与锚固区域的岩体相互作用组成锚固体,形成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与锚固区域的岩体相互作用组成锚固体,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统一的承载结构; 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的力学参数,改善被锚固体的力学性能;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的力学参数,改善被锚固体的力学性能; 巷道围岩存在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锚杆锚固区域岩体的峰值强巷道围岩存在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锚杆锚固区域岩体的峰值强度、峰后强度及残余强度均得到强化;度、峰后强度及残余强度均得到强化; 锚杆可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增加围压,提高围岩自承能力,改善巷锚杆可改
30、变围岩的应力状态,增加围压,提高围岩自承能力,改善巷道支护状态;道支护状态; 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后,可减小巷道周围的破碎区、塑性区范围和巷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后,可减小巷道周围的破碎区、塑性区范围和巷道表面位移,控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发展。道表面位移,控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发展。现有锚杆支护理论评述3u 围岩强度强化理论为描述锚杆对岩体的强化作用,引入强化系数:锚固体的强度与未锚为描述锚杆对岩体的强化作用,引入强化系数:锚固体的强度与未锚固岩体强度的比值。固岩体强度的比值。锚固体极限强度强化系数锚固体极限强度强化系数K Kj j锚固体残余强度强化系数锚固体残余强度强化系数K Kc cc1jKc1
31、cK式中 1-锚固体的极限抗压强度,MPa; c-未锚岩体的极限抗压强度,MPa。式中 1-锚固体的残余抗压强度,MPa; c-未锚岩体的残余抗压强度,MPa。锚固体的强度总比无锚杆时提高,而且随锚杆密度增加锚固体的强化系数锚固体的强度总比无锚杆时提高,而且随锚杆密度增加锚固体的强化系数也不断增加。在锚杆强度一定时,锚杆对残余强度的强化作用大于对极限也不断增加。在锚杆强度一定时,锚杆对残余强度的强化作用大于对极限强度的强化,这对控制破碎区围岩变形,保持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强度的强化,这对控制破碎区围岩变形,保持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对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和围岩
32、应力的作用锚杆支护对围岩强度的影响:改善发生塑性变形和破碎煤锚杆支护对围岩强度的影响:改善发生塑性变形和破碎煤岩的力学性质,显著提高屈服后的强度,改变屈服后煤岩岩的力学性质,显著提高屈服后的强度,改变屈服后煤岩变形特性;变形特性;锚杆支护对围岩结构的影响:通过锚杆提供的轴向力与切锚杆支护对围岩结构的影响:通过锚杆提供的轴向力与切向力,提高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阻止不连续面产生移动向力,提高不连续面的抗剪强度,阻止不连续面产生移动与滑动;通过提高结构面的强度,提高节理煤岩体的整体与滑动;通过提高结构面的强度,提高节理煤岩体的整体强度、完整性与稳定性;强度、完整性与稳定性;锚杆支护对围岩应力分布的影
33、响:通过锚杆给围岩施加一锚杆支护对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锚杆给围岩施加一定的压应力,改善围岩受力状态。对于受拉区域,抵消部定的压应力,改善围岩受力状态。对于受拉区域,抵消部分拉应力,提高围岩抗拉能力;对受剪区域,通过压应力分拉应力,提高围岩抗拉能力;对受剪区域,通过压应力产生的摩擦力,提高围岩的抗剪能力。产生的摩擦力,提高围岩的抗剪能力。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影响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提高支护刚度的途径分为:提高支护刚度的途径分为: 及时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紧力,并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及时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紧力,并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预紧力扩散;预紧力扩散; 采用加长锚固或全
34、长锚固,使杆体对围岩离层、错动非常敏感,采用加长锚固或全长锚固,使杆体对围岩离层、错动非常敏感,能及时抑制离层与错动的产生。能及时抑制离层与错动的产生。 提高巷道支护效果的关键是提高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提高巷道支护效果的关键是提高锚杆支护系统的刚度。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以层状顶板为例,分析锚杆预紧力的作用。以层状顶板为例,分析锚杆预紧力的作用。图图15 15 层状顶板锚杆预紧力的作用层状顶板锚杆预紧力的作用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锚杆给锚杆给h h1 1与与h
35、 h2 2层之间提供的层之间提供的约束离层的约束离层的抗力抗力为:为:Banpr00锚杆给锚杆给h h1 1与与h h2 2层之间增加的层之间增加的抗抗剪力剪力为:为:)(4dfPBan20r0式中 P0-锚杆预紧力,MN; ar -锚杆排距,m; d-锚杆直径,m; f-岩层间的摩擦系数; -锚杆抗剪强度,MPa; B-巷道宽度。 n-每排锚杆数;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锚杆预紧力作用理论分析锚杆预紧力越大,锚杆越粗,提供的约束离层的抗力和抗剪力锚杆预紧力越大,锚杆越粗,提供的约束离层的抗力和抗剪力越大,岩层间越不容易发生离层与错动;越大,岩层间越
36、不容易发生离层与错动;相反,如果没有预紧力,则只有当岩层产生一定变形时锚杆才相反,如果没有预紧力,则只有当岩层产生一定变形时锚杆才有载荷,不能控制在此之前顶板岩层的离层和错动,导致顶板有载荷,不能控制在此之前顶板岩层的离层和错动,导致顶板从浅部向深部逐渐离层、破坏,失去完整性与稳定性;从浅部向深部逐渐离层、破坏,失去完整性与稳定性;预紧力太小也不能起到有效约束顶板离层的作用;预紧力太小也不能起到有效约束顶板离层的作用;如果锚杆安装不及时,较大范围内的岩层已产生离层、滑动,如果锚杆安装不及时,较大范围内的岩层已产生离层、滑动,岩层承载能力丧失很大,再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不明显。岩层承载能力丧失很大
37、,再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不明显。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预紧力的作用锚杆预紧力的作用(a a)预紧力)预紧力20kN20kN(b b)预紧力)预紧力100kN100kN图图16 16 不同锚杆预紧力形成的预应力场分布不同锚杆预紧力形成的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预紧力的作用锚杆预紧力的作用锚杆预紧力为锚杆预紧力为20kN20kN锚杆预紧力为锚杆预紧力为100kN100kN锚杆预应力低,导致锚杆支护产生锚杆预应力低,导致锚杆支护产生的预应力场应力值小,形成的
38、有效的预应力场应力值小,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范围小,孤立分布,没有压应力区范围小,孤立分布,没有连成整体。连成整体。近零应力区范围大,锚杆支护在近近零应力区范围大,锚杆支护在近零应力区几乎没有加固围岩的作用。零应力区几乎没有加固围岩的作用。锚杆之间形成了连成一片的、整体锚杆之间形成了连成一片的、整体的有效压应力区,近零应力区基本的有效压应力区,近零应力区基本消失,锚杆对锚杆之间的围岩起到消失,锚杆对锚杆之间的围岩起到有效支护作用。有效支护作用。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 钢带的作用钢带的作用(a a)无钢带)无钢带(b b)有钢带)有钢带图图17 17 有无钢带锚杆预紧力形成的预应力场分布有无钢带锚杆预紧力形成的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4u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分析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锚杆支护预应力场分布 锚带的作用锚带的作用无钢带无钢带有钢带有钢带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无论在锚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无论在锚杆尾部还是中部,都是彼此独立的。杆尾部还是中部,都是彼此独立的。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在沿钢带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在沿钢带长度方向上显著扩大。长度方向上显著扩大。钢带实现了锚杆预紧力的有效扩散,显著提高了对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 广西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
- 课题申报书: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 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备考重难点试题及答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准备的心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面提升技能试题及答案
- 优化健康管理师考试复习方式与个人成长路径的结合探讨试题及答案
- 优化自身准备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5 My school day Unit 1 I love history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AutoCAD 2023基础与应用》 课件 项目八 综合实训
- 人工智能优化饲料配方
- JBT 14346-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泥水平衡顶管机 (正式版)
- 四年级美术测国测复习题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及答案
- 基于STM32F103C8T6单片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桩计费系统设计
- 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 强化学习 课件 第1章 强化学习概述
- 2024光伏电站索悬柔性支架施工方案
- 零部件试装报告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表格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